“布置的铁马、机械工坊越多,规模越大,大明铁马的进步速度只会更快,规模代表着累积经验的增多,而累积经验是工匠们在进行。”
“一旦大明不再道德崇高,这些匠人们为了生计奔波不停,哪个工匠还会去思考机械应该如何改良呢?”
黎牙实说的是官厂制,这些个住坐工匠,是大明格物院对铁马改良意见的重要来源,有的时候,一些奇思妙想,并不是没有意义,相反提升巨大。
比如就有个工匠,认为铁马水箱,可以做成蜂窝锅炉烟箱,热气更加均匀的加热每一个热管,而且可以让蒸汽更快速的升压,这一下子就让格物博士们豁然开朗。
即将问世的新铁马升平八号铁马,就拥有超过三百马力的强悍动力,而每一百里消耗的水降低到了五十升,煤降低到了180斤,这是极大幅度的提升,水和煤的消耗足足降低了一半之多。
而且新的改进计划已经提上了日程,如果没有意外,万历十八年,大明铁马将会从升平八号直接过渡到升平九号,拥有四百五十匹马力,但是消耗的水煤,不会增多,实现一年两次换代。
格物院的格物报,把这件事讲的很明白,就是希望各地方工匠能够集思广益,继续推动铁马的发展。
黎牙实说的很有道理,大明追求道德,组建工党,为工匠提供学舍、官舍、惠民药局、米面粮油等物,提高工匠待遇,的确可以快速的提高生产力。
陈末等黎牙实写完他的文章后,去通和宫复命去了,兰奇洛特的案子,有了新的进展。
“兰奇洛特走私硝石到倭国,绝非收买几个海防巡检就能做到的,而缇骑这段时间,就在搜查兰奇洛特的同党,吕宋总督府正在积极抓捕这些同党。”陈末奏闻了进展。
这里面有一些人,让朱翊钧感到了格外的惊讶,因为兰奇洛特用的人,大多数都是倭奴。
这些倭奴在长崎总督府被摘了铃铛后,送到了南洋各地充当力役,而这些力役也产生了帮会,而兰奇洛特走私的方式,就是在棉兰老岛的达沃城,将这些硝石交给这些倭奴。
这个广泛存在于南阳的倭奴帮会,叫报国会,其帮会的口号就是:七生报国,以伸国愤。
这些倭奴自愿被阉割,到南洋,就是为了打通硝石的走私路径,顺便帮倭国的倭人偷渡到南洋繁衍生息,一些倭人绕开了长崎总督府的阉割,躲在船舱的最底层,抵达了南洋。
报国会的情况,兰奇洛特了解不多,其帮会大约有六七个堂口,帮派人员超过了两万余众,这也是兰奇洛特自己估算,他也不知道具体有多少。
这才是兰奇洛特能够走私成功的根本原因,倭国缺少硝石,这些报国会的倭奴们,以为只要把硝石走私到了倭国,就能一雪前耻,但可惜,倭国的火药,质量依旧很低。
现在硝石的走私买卖,刚干了一年多,刚跑了两次,就被大明给一窝端了,拔出萝卜带出泥,把这个报国会给挖了出来。
现在吕宋正在全面打击报国会,而之前吕宋总督府之所以没有注意到这个报国会,完全是因为这个报国会平日里,是以极乐教徒的身份在活动,这极乐教在南洋拥有许多信众。
“那就好好稽查一番,都到了南洋还不老实。”朱翊钧朱批,下章到吕宋总督府,让吕宋总督府抓人,报国会主要活动在吕宋。
凌云翼在朝鲜也镇压了一群暴乱的倭奴,这些倭寇,从来没有真的老实过。
朱翊钧打开了黎牙实的文章,看了片刻,拿起了桌上几本奏疏,对照着看,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凌云翼要对官厂进行全面清汰,遭遇到了极大的阻力。
首先就是法例办都已经有些人浮于事,监察已经有些失效,为此凌云翼不得不借调了数十名缇骑,对法例办进行整顿。
整体情况很好,因为十分标准的法例执行,让官厂立刻焕然一新,那些多年没坐班的匠人,全部被清汰,当然,怨言也有很多,甚至都被工党的代办、会办,直接上奏到了皇帝这里。
求治过急,更张太骤,匠人无所适从,一部分代办认为,凌云翼根本就不是在清汰,是在党同伐异,是在安排自己人。
这是官厂必须要经历的阵痛,朱翊钧对这些奏疏也只有训诫,要求这些代办会办,执行凌云翼的整改官厂的条例。
王崇古过去管理,人情味太浓的弊端已经显现,再等下去,大明官厂恐怕要把煤卖到二百文一斤,才能养得起这么多的食利者。
黎牙实看的很准,官厂制的确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他没有看到,官厂制的完善,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事儿。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王崇古制定的法例办法例,每一条每一件都很好,但因为王崇古人情味太重,导致这些法例有些已经形同虚设了起来。
“他愿意发就让他发吧,讲的还是很有道理的,再多关几天,等泰西使者走后,再放出来。”朱翊钧没有让黎牙实为难,非要逼着他在大明和西班牙选一个。
看在黎牙实还在翻译天文学概要的面子上。
万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高启愚再次带着礼部诸多官吏,和佩德罗和他的几个幕僚,进行了唇枪舌战,五天后,才确定了一个似是而非的谈判结果。
由大明礼部牵头,以自由贸易为名义,太平洋所有的总督府参与的环太平洋商业联盟,在谈判中诞生。
这个商业联盟,甚至包括了长崎、吕宋、旧港、金池四个总督府,不包括倭国、朝鲜和琉球,倭国是大明的敌对国,朝鲜和琉球是大明的属地。
商业联盟的三条最核心的条规,就脱胎于高启愚提出的三个赔偿条件。
而且特别吊诡的是,高启愚和西班牙使者佩德罗,都能大声宣布,我赢了。
大明最核心的三个诉求达成,而佩德罗也可以宣称自己赢,而且大赢特赢。
大明商船绕道危险的德雷克海峡,就是为了卑鄙的躲避麦哲伦海峡合理的通行费,而今天,佩德罗本人以高超的谈判技巧,改变了大明绕道的行为,通行收入大幅度增加了,此为是第一胜。
过去大明不开放的总督府贸易,现在全都纳入了环太平洋商业联盟,只用口舌,就敲开了大明封闭的贸易国门,此为第二胜。
而基于环太平洋商业联盟框架下,各总督府和大明签订各种贸易协议,就变得非常合理,毕竟秘鲁总督府也可以和吕宋签订贸易协议,这很公平。
佩德罗用自己的智慧,帮费利佩收回了一部分西太平洋的贸易权,是大获全胜。
商业联盟长达数十页的条规里,有不起眼的一条:隶属于大明的总督府签订贸易协议,需要朝廷廷议准许,需要皇帝朱批;
还有不起眼的一条,大明船只可以自由停泊在各大总督府的港口,但泰西的船只,依旧需要船引。
还有不起眼的一条,各总督府可以和大明协商关税。
“这个佩德罗,他居然没有把这三条翻译成拉丁文吗?”朱翊钧眉头一皱,谈判只谈出一个雏形来,而佩德罗拉丁文本,压根没有这关键的三条。
冯保低声说道:“佩德罗的想法其实挺简单,费利佩不懂汉文,拉丁文本呈送后,费利佩简单的看一遍,就可以宣布赢了,费利佩要的是胜利,而不是细节条规。”
之所以有数十页,不是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写,而是要用冗杂而无用的信息填充到里面,让费利佩看不出来问题。
反正费利佩需要的是赢,只要能赢,那就一切安好。
“不行,必须把缺失的翻译进去。”朱翊钧做出了十分重要的批示,西班牙这些宫廷秘书,的确很擅长把一件事分解成若干合法的小事儿,进而逃脱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但朱翊钧要求补足拉丁文的翻译。
这是很严肃的历史性文件,泰西没有记录历史的习惯,大明有记录历史的习惯,搞这么一份模棱两可连翻译都欠缺几条的文件,会被嗤笑。
昨天早上突然开始发烧,烧到了38.5°,吃了点药,一脚睡到了下午两点,一量体温,41°,小吾差点就去见太奶了,到了晚上1点多,体温降到了37.3°,就趁着身体好,赶紧码字。求月票,嗷呜!!!!!!!
第951章 达到了仁的彼岸,贯彻了义的信条
朱翊钧做出了明确的批示后,高启愚和佩德罗又展开了谈判,这次就没有那么温和了。
佩德罗不肯将其翻译成拉丁文,其实就是留个退路,一旦费利佩突然改了主意,不再对英格兰发动远征,这份环太平洋商业联盟,就可以立刻撕毁。
即便是费利佩仍然执意远征,他佩德罗也不是罪人,毕竟拉丁文里没写。
大明的要求他不能理解,事实上建立这个商业联盟的框架更加重要,大明就可以利用这个商业联盟对环太平洋的总督府施加影响力。
佩德罗无论如何都不肯翻译成拉丁文,万一费利佩看到,必杀他。
谈判陷入僵持,因为佩德罗无法理解大明的要求。
鸿胪寺内,大明臣工和佩德罗为首的四名使者对坐,谈判已经无法更进一步,高启愚让人上了两壶茶,缓解了紧张气氛。
“贵使大抵是很难理解,大明为何非要把这些条文翻译成拉丁文。”高启愚抿了口茶才说道:“大明有个礼部尚书名叫万士和,他之前就提到了国朝分为两种,一种为居国,一种为行国。”
“何为居国?就是安居乐业,百姓们乡野之间有营堡村寨,有固定时间的大集,有县城、州城、府城来躲避战火。”
“何为行国?游牧、游商、海寇、流窜抢劫,居无定所,逐水草而栖,缺衣少食便会抢劫,说是以战养战,不过流寇而已。”
佩德罗面色通红,他当然听出了高启愚这是在骂人,他嘴角抽动了下,厉声说道:“大鸿胪!大明固然是天朝上国,但我西班牙也是太阳永远普照之国,大鸿胪这番话,未免有些过于瞧不起人了吧!”
“难不成大明真的要给英格兰供应火器军需吗?英格兰是群海寇!”
大明是居国生活稳定,除了大明之外,当下世界,压根就没有居国,都是行国,连西班牙在抢南太平洋的土著夷人。
“英格兰海寇和倭寇基本没什么区别。”高启愚再次提醒佩德罗说道:“是西班牙先破坏默契的,兰奇洛特,可是被大明抓到了个正着。”
佩德罗气急,却无话可说,兰奇洛特在事情败露的一瞬间,就该直接自杀的,而不是留下这么多的麻烦!
高启愚继续说道:“居国也好,行国也罢,都需要账本,居国的账本就是历史,但凡是想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哪怕是编,也要编个正经的、漫长的历史出来,而行国的账本,就是宗教。”
“账本这个东西,其实没那么复杂,就像宴请,其实就四件事,谁请客、谁买单、谁干活、谁领功。”
“大明的账本是历史,就是皇帝请客、朝廷买单、万民干活、万民领功;而泰西的账本是宗教,就是上帝请客,教徒买单,平民干活,上帝领功。”
“其实差别不大,这里面唯一的区别就是皇帝是个人,神不是个具体的人。”
差别不大?差别大了去了!因为人和神的区别,领功的人成了上帝,而不是干活的人!
宗教无敌就无敌在这里。
大明生产了货物,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让所有人活得像是个人,但是宗教就会异化这些贡献。
在宗教的异化之下,就成了大明不肯免费供应充足的货物,就是没完成上帝的考成,所以没有功劳,甚至没有苦劳,只有没有完成上帝考成的原罪。
所以上帝的选民,这些教徒,不但不会感激,反而会因为大明的‘偷工减料、投机取巧’而怨恨于大明。
站在大明的立场上,这是不识好歹,恩将仇报,但在这些教徒眼里,他们会觉得自己是正义的,在代表上帝对大明讨债、对大明进行追欠。
王权和神权的根本逻辑是不同的,比如,大明的君王要在大将军出征的时候推车轮送行,要在大将军凯旋的时候,前往降阶迎大军凯旋。
神教都是一句,神的旨意就可以糊弄了。
“居国的账本,就是历史,所以历史必然庄重,桩桩件件,要做的足够明白,而不是糊弄了事,否则就成了行国的账本。”高启愚解释了居国行国之间的差别,说明了大明皇帝为何执意要全部翻译。
这么重要的事儿,绝对不能含糊其辞,一定要完全周详,要不然日后不知道会怎么编排这段历史,甚至弄成了沟子文学,就更麻烦了。
“我再考虑考虑。”佩德罗明白了大明在执着什么之后,立刻开始头疼了起来。
大明一旦开始讲道理,代表着此事绝无转圜的余地了,大明不讲道理的时候,代表事情或许还有转机,但一旦讲道理,代表着这就是大明的底线。
这就是大明做事的道理,堂堂正正,告诉你,大明为何要这么做。
其实佩德罗很清楚,一旦环太平洋商业联盟建立,大明就可以利用关税配合制,把环太平洋总督府安排的明明白白,大明产业群,全都在大明的腹地,而不在这些总督府。
不是大明不肯转移产业,是其他地方没有承接的能力。
佩德罗有些颓然的坐在那里,面色凝重的说道:“大明有句古话叫做取义成仁,即便是提出仁义二字的孔孟先人,都不能说他们做到了取义成仁。”
“但殉国之忠烈,大明普遍认为其达到了仁的彼岸,贯彻了义的信条,取义成仁,是大明对一个人道德的最高评价。”
“果阿总督府有一个使者名叫个鲁伊·德,他即便是咆哮了宫廷,陛下也没有处斩他,他回到了马六甲城,第二次出使大明,鲁伊·德听闻了马六甲城被大明收复,他选择了自杀,为马六甲城殉葬。”
“大明将其安葬,给他留下了墓碑,甚至专门去泰西找了他的过往事迹,补充在墓志铭上。”
“我其实想过,面对大明的咄咄逼人,直接死在诸位明公面前,或许是唯一的、最正确的解题办法。”
佩德罗说到这里更加颓然的说道:“可是,我该为了什么而殉国呢?”
“为了已经听不去任何意见的费利佩殿下?还是为了四处抢劫,烧几张赎罪券就能让自己心安,继续做那些恶事的殖民者们去殉国呢?”
“不值得。”
佩德罗面对的是一个左右都有可能死的结果,大明往英格兰倒卖军需,佩德罗得死,这份环太平洋商业联盟出现,他也要死,他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自杀在大明。
可是,为什么呢?佩德罗为什么去死呢?
“或许,对于太平洋的总督府而言,这是最好的结果,大明有句古话,大树底下好乘凉,至少我对得起这些开拓者们。”佩德罗最终决定签字,并且翻译全本。
佩德罗签字,骑缝盖章,才看着高启愚郑重的说道:
“大约在七百年前,西班牙被阿拉伯帝国所征服,我们用了七百年的时间,才通过再征服运动收服了所有的失地,我们西班牙是一个羊背上的国家,其实这是泰西嘲弄我们的说法,觉得我们太过于贫穷,跟羊打交道的可不是什么贵族。”
“罗马没能如同闪电般归来,但西班牙做到了。”
“这些建立殖民地的殖民者们,他们残暴,他们嗜杀成性,他们的罪恶是再多的赎罪券也不能赎罪,但对于我们西班牙人而言,这些殖民者都是功臣,他们带回了大量的财富和物产。”
“希望大明可以好好善待。”
佩德罗不担心大明会做的多么过分,大明从来不搞阴谋诡计。
“少宗伯。”一个司务匆匆走了进来,对着高启愚耳语了两声,高启愚先是错愕,而后露出了震惊的神情,高启愚马上站了起来,走出去两步,高启愚才站定。
“特使,取义成仁也不仅仅是殉国,陛下现在在太医院,那边有位勇士,我觉得他的作为,取义成仁。”高启愚邀请佩德罗前往太医院。
环太平洋商业联盟建立要奏闻陛下,其次,佩德罗作为使者也可以觐见一下,而且这件事,非常符合取义成仁的道德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