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1151节

  “臣遵旨。”陈末俯首领命。

  意志再坚定的战士,也会被金钱、美色、奇珍异宝等等所蛊惑,朱翊钧没有因为海防巡检而特别宽宥通倭之罪,因为这些海防巡检更应该知道倭寇的危害。

  “费利佩好胆,他既然贩卖硝石给倭国,那就不能怪朕了。”朱翊钧的手指在桌上敲动着,他简单思索后,想到了办法。

  不是对等报复,大明要支持英格兰,如果大明支持英格兰,并且同样输送钢铁火羽给英格兰,那大明不就成了西班牙这样的蛮夷了吗?

  朱翊钧打算撬墙角。

  他南巡到松江府的时候,接见了秘鲁总督府的使者,达成了一个秘密协定,大明继续供货秘鲁总督府,将货物运送到利马城明馆,其他的事儿不必大明担心,甚至连加税前高昂的30%关税,也降低到了13%,换取大明商品的供应。

  这个秘密协定的达成,意味着利马城会成为整个南美洲大明货物的集散地,成为太平洋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就像葡萄牙的里斯本一样迎来一次快速的发展。

  朱翊钧对着冯保说道:“下章鸿胪寺卿张超瑞,拟定太平洋航线出使使者,前往利马城,邀请秘鲁总督府总督来访大明。”

  “秘鲁总督会来吗?”冯保明白了陛下的打算,但总觉得让秘鲁总督府这么明目张胆的投靠大明,是不是有些想当然了?

  虽然秘鲁总督府和大明暗中勾勾搭搭,但这种明晃晃的背叛,秘鲁总督怎么可能会做?

  暗地里做点买卖和举旗造反,完全是两码事。

  “朕可以给秘鲁提供安全。”朱翊钧看向了堪舆图说道:“这是现在费利佩给不了秘鲁的东西。”

  “陛下圣明。”冯保稍微想了想,明白了陛下的考量。

  秘鲁总督府之所以敢和大明暗中勾搭,逃避费利佩蛮横无理的加税,其根本原因是费利佩远征英格兰失利,无敌舰队不再无敌,而且主力受到了重创。

  因为西班牙和大明交恶,五桅过洋船这种主力战舰,沉一艘就少一艘,无敌舰队已经不能保证秘鲁总督府的安全了。

  无敌舰队连西班牙本土的安全都保护不了。

  秘鲁总督府如果失去了来自本土的支援,无法维持自己的统治。

  泰西殖民者在南美洲做的那些事儿,罪恶滔天,当地土著的反抗一波接着一波,从未断绝,因为有着坚城和每年都会来的大帆船提供补给,殖民者才能以严酷的手段,继续残暴统治。

  秘鲁总督不想来也得来。

  三十年的英西战争,西班牙最终在战争中获胜,但也在战争中失去了海洋,在战争持续期间,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或明或暗脱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毫无疑问,皇帝遣使者前往秘鲁利马城,邀请秘鲁总督府来到大明,在加速西班牙和殖民地之间的分裂。

  西班牙的核心利益是日不落帝国,这是西班牙最重要的东西,就像大明天朝上国这个核心利益一样的重要。

  费利佩向倭国走私硝石,是旁支末梢,并不能损害大明核心利益,大明皇帝选择了最残酷的报复,对西班牙的日不落帝国重要构成因素殖民地,掏心掏肺。

  秘鲁总督来或者不来都没关系,只要大明的使者到了利马城,那怀疑的种子就会种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朱翊钧处置了案子后,拿起了凌云翼的两本奏疏,这位回京救火的次辅,对大明未来的方向,有着自己的看法,他的第一本奏疏,写的是加强火器禁令,阻止火器在民间的泛滥。

  民间存在着大量的火器,毕竟这年头,老虎还很多,野猪、棕熊伤人事件层出不穷。

  在凌云翼看来,纵容火器的泛滥,是朝廷的不作为,是暴政,绝非仁政,对火器的纵容,会成为朝廷对异见人士进行血腥镇压的万能借口。

  普通人无论多么手眼通天,在武器这件事上,相比较朝廷始终处于劣势,可百姓一旦拥有了‘致命火力’,那就代表着他自动放弃了弱者身份,弱者身份是风力舆论和律法保护的绝对武器。

  巡检司弓兵、京营锐卒伤害了手无寸铁的平民,这是多么恐怖的字眼?

  可是衙役在执法中击毙了持有火铳男子,就立刻顺耳了起来。

  凌云翼作为刑部堂上官,认为之前朝廷对火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禁令,无形中扩大了朝廷合理使用暴力的范围。

  凌云翼也不打算立刻马上完全禁绝火器,他认为要在百万丁口以上的大都会,完成火器的禁令。

  小农经济在解体,人口在快速围绕着产业进行集中,大都会的城市管理,是大明必须要面对的一座大山。

  大都会的黑恶团伙,大规模火并的案子,这些年越发的频繁,治安问题,是刑部的职权范围。

  要是过几年,闹出了帮会、暴乱攻破府衙的闹剧来,大明这天朝上国,就成了个笑话。

  朱翊钧朱批了凌云翼的第一本奏疏,以大明朝廷的执行力而言,想要完全禁绝州县乡野的火铳,根本就做不到,但在这些大都会,大明朝廷还是有能力做到的。

  而凌云翼第二本奏疏,则是关于官厂管理问题,从西山煤局和永定毛呢厂开始,周良寅主刀,对两个大明最具代表性的官厂,清汰冗员。

  王崇古的管理,人情味太浓了。

  这种管理方式自然有好处,匠人们以厂为家,归属感强,生产积极性极高,但同样也有弊端,这些弊端也非常致命,裙带冗员、生产效率低下、无效生产、铺张浪费、资材流失等等。

  这种人情味浓郁的管理方式,不适合眼下官厂的快速扩张。

  大明为了应对天变,第一期五年要营造五十个官厂,如此快速扩张的情况,还使用人情管理,恐怕会脱离朝廷的掌控。

  “人不患寡患不均啊,官厂的问题确实非常严重,已经切实影响到生产了。”朱翊钧看完了奏疏,匠人们的怨气很大。

  一个班二十个住坐工匠的额员,只有十五个人上班,剩下五个人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长期缺勤,而且这十五个住坐工匠里,还有五六个是代班。

  代班就是住坐工匠不上工,从外面花费不到一半的工薪雇人到官厂上工。

  住坐工匠是熟练工匠,而这些代班小工,基本都是学徒,这已经影响到了生产。

  除了因故长期缺勤、代班之外,还有有错不罚。

  官厂的法例办,最初的时候,查到了很多匠人小的错误,报上去后,没有任何的处罚,后来人情味越来越浓后,法例办越来越难做,变得人厌狗嫌了起来,匠人觉得法例办在没事找事。

  自万历十五年之后,法例办记事,写满了今日无事。

  偷盗、斗殴、监守自盗、恐吓取财等事开始在官厂内出现,而且愈演愈烈。

  种种事情,都导致了一个普遍共识在官厂工匠中快速形成,在官厂,越老实越吃亏,不是占不到便宜,是会吃亏。

  只不过因为官厂做的是垄断的买卖,利润丰厚,官厂还能养得起这么多食利者,所以这些弊病没有集中爆发出来。

  周良寅这把利刃,还没有开始清汰官吏,就开始整顿官厂了。

  凌云翼一直等到王崇古身后事盖棺定论后,才开始动手整顿,他不是在否定王崇古,官厂草创的时候,除了政策和十万两银子,什么都没有,王崇古也没办法对那些老伙计动手。

  这次整肃,标志着工党正在走向成熟。

  支持不肯撤销私掠许可的英格兰,是对海贸环境的破坏,逼着这些总督府或明或暗投靠大明,是一种对核心利益下手的报复。求月票,嗷呜!!!!!!!

第948章 实践,是检验任何真理的唯一标准

  凌云翼不是要全面反对王崇古,他是要清除积弊,让官厂更好的发展,这份奏疏很长很长,在奏疏的开篇,凌云翼肯定了王崇古的贡献。

  万历初元,国势凋敝,天下有危亡之象,文成公仰承圣谟,荷剪河山,兴百工以实仓廪,创官厂而利民生,栉风沐雨,十有又六载,肇基新政大业,厂舍鳞次,学堂弦诵,药局施仁,水厂惠民,皆圣君洪福所庇,亦文成公夙夜匪懈之功也。

  仁厚为怀,视匠如亲的人情管理方式,更是‘筚路初创,维系人心之良方,褴褛启业,兴工利民之砥柱。’

  而凌云翼认为,出现问题的原因也很简单:

  法久则弊生,情滥则纲弛,昔日凝聚启业之良药,今日宿弊沉疴之根由,人情过炽则流弊滋蔓,仁厚过重则纲纪疏驰。

  官厂的问题主要为三弊:

  冗员如附骨,虚耗公帑,坐蠧蚀柱,虚糜国财之弊一;

  法例成具文,纲纪荡然,威令不行,法例空悬之弊二;

  奸猾总得计,勤恳蒙尘,是非颠倒,唯利是图之弊三。

  这官厂三弊,最终造成了‘越老实越吃亏,不占公家便宜就是亏’的共识,这种共识蔓延下去,并且不加改正,必然导致:

  匠众离心,利权旁落,朝廷之臂指渐失,巨万之公帑虚掷;仍以温情脉脉之旧规,驭星火燎原之新局,犹抱薪救火,养痈成患。

  而面对这三弊,凌云翼和周良寅提出了三破三立:破人情,立规章;破食利,立精效;破朋党,立公体;

  三破三立的具体做法为:严考成,汰冗滥;明赏罚,肃纲纪;核成本,杜奢靡;兴学堂,传技艺;调吏员,避亲眷;反贪腐,绝贪渎。

  三破三立洋洋洒洒数千言,对每一条进行了详细的陈述,符合皇帝要求的‘现象、问题、原因、方案、复核’的信实分析法,并且给出了具体的‘何时、何地、何因、何事、何人、何做’的六何法。

  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因为什么、具体哪件事、由谁去做、会怎么做,这六何是考成法后,群臣上疏谈到具体某件事要怎么改进时,必须要具备的六个元素。

  如果连这六个基本元素都不具备,那这篇奏疏,就是缺乏恭顺之心,糊弄陛下。

  这考科举,要写八股文,这考完了科举,都成了官选官的统治阶级,还要写官八股!张居正简直是坏事做尽!

  但张居正也无可奈何,只能走这种形式主义,因为他在官场这么多年,他知道好多官员上的奏疏,他们自己都没看过。

  这非常普遍,奏疏是笔杆子写的,斧正校对是师爷做的,这当官的,连看都不用看。

  主官不看,笔杆子和师爷就开始敷衍了事,在万历初年,有些奏疏,一篇不到二百字的短文,就有五六个错别字,三四个语句不通顺的地方。

  信实分析法和六何法,这种官八股,就是逼官员把上奏的奏疏看一下。

  何人、何时,代表着朝廷可以随时对奏疏呈奏之事进行复查,一旦发现没做,那朝廷会追责,如此之下,官员自然要对每一篇奏疏都仔细看一遍。

  凌云翼、周良寅的《官厂厘革积弊疏》从凌云翼回京后就开始草拟,一直到六月初,才完成了初稿,每一件事都有具体的人去负责。

  “准行。”朱翊钧稍微犹豫了下,最终朱批了凌云翼的第二本奏疏,在皇帝看来,凌云翼这本奏疏,唯一有些问题的地方,就是他也在搞恩情叙事。

  朱翊钧不反对恩情叙事,封建帝制之下,朱翊钧作为皇帝,除非他下退位诏书,宣布大明亡了,否则这恩情叙事就是必然,这太愚蠢了。

  但他也认为过犹不及,凌云翼就做的就有些过分了,比如悬旗挂帜彰圣德,比如圣训每日诵读。

  做的过头了,容易引起人的逆反心理,朱翊钧将其中比较过分的恩情叙事,删减了一部分,这篇奏疏立刻变得完美了起来。

  万历十八年六月,泰西大帆船晚了足足半个月的时间,才抵达了松江府新港停靠,而这一次,大帆船的规模只有三艘,这三艘货船是十八年来最少的一次,连万历元年,都有五条大帆船。

  松江市舶司自然要询问原因,如果费利佩不想跟大明做生意了,大帆船也不要来了,经过反复沟通后,才知道为何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本来从利马港出发的大帆船有五艘,可其中两艘迷航在了大洋之中。

  费利佩缺少足够的领航员,启用了一批经验不足的领航员,直接导致了船只的迷航,这也是远征失利带来的影响。

  经验丰富的水手死在了远征的途中,大西洋的狂暴风暴,吞没了船只和那些水手。

  除了迷航之外,富饶银矿再次发生了土著暴动。

  富饶银矿的白银产量大幅度下降,本来年产六百五十万两到八百万两白银的富饶银矿,今年只有二百五十万银,导致大帆船没有足够的白银,换取大明货物。

  而且智利硝石矿也被波及,产量减少,让西班牙使者颇为焦虑。

  可是松江府计算了今年流入大明的白银,相比较去年,富饶银矿流入大明的白银,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从二百万银,增加到了近四百万银的规模。

  大明是可以确定白银来源的,缇骑查案里有一条重要的手段就是稽查银路,白银是一种矿产,各地产的白银,有十分细微的差别。

  富饶银矿真的发生土著暴动了吗?可是,秘鲁总督府来的船只,依旧带足了白银。

  秘鲁总督府正在变得不忠诚,有了自己的小心思,才有了所谓的土著暴动白银减产。

  白银压根没有减产,这些白银都到了大明,换取了足够多的货物,洗一遍澡,就成了来源不明、但是很好用的商品。

  至于商品的来源?当然是大明走私商人走私过来的!

  这次虚无土著暴乱,也造成了智利硝石的减产。

  智利硝石去了哪里,大明也一清二楚。

  今年各市舶司统计,来自智利的硝石增加了两百万斤,而两百万斤硝石,只能换取十万斤的火硝,这些火硝足够秘鲁、智利总督府维持自身统治了。

  在各国使者乘坐快船来到京师的时候,黎牙实邀请的天文学家、数学家迈克尔·马斯特林也如约来到了大明,在四夷馆见到了邀请他的黎牙实。

  “二十年了,我们终于又见面了。”迈克尔看向了旁边的缇骑,在来的路上,那些到访过大明的使者,反反复复提醒过迈克尔,这些穿着飞鱼服的人,是大明最危险的人物。

  “不必为我担忧,我现在有点麻烦,等和你见面之后,我要回去继续坐牢。”黎牙实的神态比较轻松,他已经更换了牢房,回到了自己的小单间里,这代表着自己顺利过关了。

  “很危险吗?”迈克尔有些担心,大明似乎有些危险,他已经在考虑,是不是坐船回泰西了。

  他来的很困难,这一路非常艰辛,为了黎牙实信中写的科学圣殿,迈克尔还是远渡重洋来到了大明。

  “并不危险。”黎牙实想了想,还是和迈克尔分享了下自己的坐牢经历,这个经历有点漫长。

  听完了黎牙实的描述,迈克尔愣愣的看着黎牙实,呆滞了很久,才惊讶的说道:“你这不是勇敢,是在向死神挑衅,大明皇帝难道是圣人吗?居然原谅了你这样无礼的冒犯!”

首节 上一节 1151/12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