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290节

  典韦点头而去,出门和贾诩说了原话,贾诩默了半晌,然后快速点头,登时满脸笑意的准备离去。

  刚走半步就被典韦直接拉住,“先生,君侯为何要这么说?”

  “俺想不明白,你教教我。”

  贾诩顿住脚步,咋舌道:“你不就刚刚从君侯那里出来,为何不直接问他呢?”

  “俺问,他肯定不会明说,只用俏皮话来搪塞,俺问先生还好一点,毕竟先生你可以猜到君侯的心思。”

  贾诩狐疑的盯了他一眼,就这么个瞬间他觉得典韦其实好像一点也不木讷。

  这时候居然看得这么通透,也是不简单的,贾诩笑道:“校尉何不想想,民间有句话叫做,会哭的孩子有奶喝。”

  “君侯有这种得天独厚的身份地位,正好可以用来,得了便宜还卖乖呀。”

  “他不居功自傲,反而向丞相赔罪,以求宽恕他和司马氏暗中相斗之事,等丞相一句话宽恕,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同时司马氏对丞相的举荐之恩也不再有大用。”

  “如此才是真正大家都得到实质性的好处,同时让朝堂士人不敢再暗害,立于不败之地。”

  “噢,俺明白了。”

  意思是,在得到赏赐的时候,千万不要立刻沾沾自喜,应该退而求情,向丞相说明此次可能成为隐患的罪责,去求得一句概不翻旧账的话。

  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以后用这件事来翻脸了。

  君侯眼光还是长远,连丞相都防着,随时消除他用以要挟来巧取豪夺的隐患。

  如此熟悉,令人心疼。

  看来是上次一千五百匹西凉宝马的事情,让君侯长了记性。

  也不能老是被丞相诈骗。

  ……

  丞相府。

  “哈!?”

  曹操笑声短促而惊愕,他万没有想到张韩竟然是这般回应。

  送来了几箱礼物,送来了一架工造营特制的四轮车,还是送给我父亲用的。

  贾诩躬身道:“君侯深知得罪了丞相的恩人,其中牵扯实多,不敢来见,于是只能派在下来请求丞相的原谅。”

  “嗯,”曹操轻轻一笑,脸色略有动容,道:“不必如此。”

  “司马氏的所谓举主之恩,在此次朝堂之上,我已还了,且是他们暗害在先,伯常能有此远见洞察其中隐患,已实属不错。”

  “不必这般在意,”曹操摆了摆手,神态颇有深意,“倒是我要真正感谢他。”

  “冬灾赈灾之事,伯常暗中拉拢了这么多士人子弟相助,有担当、有奇智,实在是让我再次刮目相看。”

  曹操已经知道了张韩昨夜所做之事,校事府之中记录汇总之后,他先去的哪家,后去的哪家,呆了多久,一目了然。

  即便是诡计多端的曹丞相,在听说了张韩去每一家都是私情相求,让他们帮助子脩的时候,也是深为欣慰。

  每一家面对这种请求,都不会拒绝,因为就一家人的人力,其实也帮不了多少,只需过后和其余几家同族之人说明即可。

  答应下来,又不会得罪士人而背上背叛士族的罪名,也可以在中郎将这里挣得名声功绩,当然没什么不好。

  但是每一家都这么说,而每一家都答应了,那就完全不同了。

  一夜之间促成此事,也很重要,因为太晚了,他们彼此之间很难再通信。

  张韩又是经常在晚上出没的人,绝了。

  “丞相英明,”贾诩拱手而下,脸上露出了动容的表情,“君侯昨夜,真的是把中郎将的这一桩事,当成了自己的大事来办。”

  “拜访各家时,都是用恳切之语,同时调运的钱粮都是私产所换,这些粮食,都是从孙、糜两家的仓储之中强令换来,损失其实极大,来年的商队要锐减半数,到夏季方才能补上。”

  “故此,付出如此之多,只为确保中郎将能取得这份功绩,传扬仁德宽厚、一心为民的名声,君侯已煞费苦心。”

  “难为他了,”曹操抬了抬眼皮,心里莫名的安心,他在暗中做此布局,明显自己不会去争功,这样的姿态,太讨人喜欢了。

  “文和先生说这些,或者说,伯常让先生来说这些,可是需要赏赐?国库之中调拨的工造营钱财,可够?”

  曹操面色微微正色,这番话可谓不动声色的又推了回去。

  你少来哭穷,丞相府一分钱都没了,最多记下这份功德功绩,以后战胜之后再封赏偿还。

  贾诩也是淡然一笑,忙拱手道:“不不不,丞相误会了。”

  “在下说这话,并不是为了来讨要钱财,而且君侯也不曾授意,他只是和在下说过,付出如此之多,就不可小打小闹。”

  “嗯,说下去。”

  曹操神色一滞,自然而然认真了起来,贾诩说话的确很艺术,同样也是不动声色的就接下了那一番话,甚至还能再作势想要进言。

  “应当安排人手、学子,在赈灾之事全然得之后,不断传扬,以扩大影响,增长声名。”

  “至来年开春,趁此时机再兴文汇之风,于是许都之内,起风气、引繁华,譬如当年汝南月旦评,每月均有无数学子文士汇聚而来,如今天子脚下,盛景可复也。”

  “妙,”曹操先是一楞,没过片刻嘴角上扬,双眸放光。

  若是如此,首月品评的自然是子脩之功绩,以名士名流交谈,可以名传天下。

  这些,比功绩更加重要。

  “先生好计量。”

  “呵呵呵,”贾诩谦和的拱手,“这不是老朽所想,是君侯曾在围炉夜话中提过。”

  “花销钱财,不论巨甚,只求财散而人心凝聚,每一份钱财都要花得有用,自然也就不会心疼了。”

  “说得好,告诉伯常,此事我随后会安排,这段时日,让他好生休养,待到来年,自有重赏。”

  “那,老朽替君侯拜谢丞相了。”

  贾诩转身离去,曹操沉吟着他方才说过的话,越想越是高兴。

  儿子成此善名,则曹氏一门的仁善、清廉之风,可以写三代立传,广为流传。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大步,不如就从现在走起。

  周天下三分占其二而仍以臣侍殷商,称为至德也。

  不如就从此刻起,修曹氏三代德望之风评。

  这可真是绝妙的一步。

  至于来年北方的战事……不知怎地,曹操现在被张韩的态度带得有点偏了,他居然也一点不担心,认为可必胜也。

  ……

  冀州,魏郡邺城。

  宽敞如金銮殿的衙署大堂内,袁绍收取了探哨千辛万苦送来的情报。

  除却境内遭受南匈奴于夫罗部的骑军袭扰;并州、凉州有叛贼扰民清静之外,境内的士人还算勠力同心,家中资助了不少钱粮、人丁,用以扩军。

  在幽州、并州的招兵事宜,进行得也颇为顺利,而并州因为异族林立,招募的兵马虽不多,却以大量的金银,换取得许多族兵同盟,愿为袁绍来年出兵。

  “扩军、屯粮之事,均已商定,只待来年开春种植即可,若天公作美,可得百万斛军粮。”

  袁绍嘴角下撇,胡须粗而浓密,柔顺至下巴处,随着开口说话而不断耸动。

  但这短短半年,须发又不有不少地方已斑白。

  “来年只需将兵马陈于黎阳,高筑城墙,以抵抗曹操,便可屯兵屯粮,静待时机。”

  袁绍背着手,气度雄远自高台上步步走下,声音洪亮而高昂,“从许都寄来的书信之中,不少士人表示愿暗投于我。”

  “虽未明说,但话中意思我已明了,他们自会制衡如今许都之中的局势。”

  “有人将此时,比作彼时于长安之危困,虽刀俎在前,仍有余光,又可逢凶化吉。”

  “诸位,可畅所欲言,我欲听取诸贤之言,以定来年之方略,这一次,不可再轻视曹贼,当全力以赴,与他长远鏖战,取胜方得安宁。”

  “子远,”袁绍斜着眼睛看向了许攸,脸色莫名其妙的一寒,转眼又立刻松缓了下来,似勉强的笑道:“你以为如何?来年当战,还是当和?”

第291章 彪子你变了,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许攸心中不明,以往的经历来说,第一个问的人,向来不是他。

  主公以往在商议大事的时候,都会先问一人,以求抛砖引玉,只是这个人从来都不是他,现在却开口问了。

  不过,也有特殊情况,那就是他想要马上知道上策,而不愿继续慢慢商谈,方才会如此,当下这种情况,显然不是如此。

  而且,他的神情,似乎也有点不太对劲。

  许攸在下方捻须思索,一时竟然不知从何说起,若是按照他心中所想,此刻进言,当然是来年继续进攻,但主公之意,未必想要继续兴战攻伐。

  “曹操又得一年冬,应当准备更加妥当,若是主公再与之兴战,来年春日定然比今年更加惨烈,而我境内之繁盛,其实不差于中原腹地,许都虽有天子之名,但人人都知晓曹操乃是真正有窃汉之心,不会让他坐大。”

  “在下建议,还是暂且罢兵,只是陈兵边境,以和曹操隔河相望。”

  “如此,可留有一年空隙之机,得以让百姓休养生息,我们也好在各地招兵买马,只是如此决策的话,那些当初拉拢的外援同盟,或许就成了变数。”

  “需要,我等商议抉择。”

  “哼,”袁绍听完直接冷笑,而且不做任何思考,好似早就知道他会这般劝说一样,不多时就开口冷声道:“子远此言,我早已料到,但当初你是主战之人,进言动兵,而今遭败,士气低落,又要固守。”

  “实在是难以服众,”袁绍撇了撇嘴,神情莫名的有些不屑,再次冷笑一声,看向别处道:“沮君有监军之责,魏郡之兵马钱粮,他心中有数,此次折损,真是令我心中悔恨。”

  “恨当初不该让曹操有可乘之机在东郡站住脚跟,此人奸诈,狼子野心,如今竟然成了我心头大患。”

  “明年,我仍欲战。”

  袁绍说到这,直接了当的叹了口气,“子远主守,则不能胜任军中要职,转为保障我军后勤如何?”

  “除此之外,各地家族都出资招兵买马,我魏郡的臣子,也需廉洁奉公,不可私自攫取朝堂钱财,各家都需出资当军资之中。”

  “主公,我……”许攸没想到,当着众人之面,袁绍竟然会这般对他,这哪里是问他计策,这分明就是拿他来开刀,然后将主守一党的谋臣全部打压下去,谁人还敢再说半个不字。

  怎么会这样?

  “来年的军略,也无需一口吞下战果,在场的诸位,都是我心腹谋臣,也都才学出众,有当世不可多得之谋,只需为我做一件事,便算是胜利,”袁绍严肃的扫视众人,语气、神情都是十分坚决,看来他已经做下了决定,而且是考虑许久,不容有人再劝说。

  此刻,众人都将目光看向了袁绍,好奇是什么军略目的,让他如此郑重。

  “把黑袍骑,引出曹营,全灭于境内。”

  袁绍没有拖沓,掷地有声,朗声而言,让堂下的众人也都是面面相觑,却也有不少人很快露出了了然的神色。

  张伯常。

  主公的确还是很在意这个曹营谋臣之一,相比于谋臣,他更像是一员奇将,总是会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行军之法远超常人,此能当世罕见,若是能杀了他,灭了黑袍骑,正面战场上能少太多隐患,也可全力对敌。

  这个战略,其实非常重要,这个人和这支骑军,堪比十万大军。

  “主公放心,定有计策,引张韩出来,将他格杀于战场之上。”

  “不错,他的黑袍骑在北方战场立下大功,来年定然会更加踊跃,或是曹军的奇兵也不一定,若能斩杀,可挫曹军锐气,重击其军心。”

  “或许,自这冬日起,就可开始布局,再视情况而定,将他引入局中。”

  有了目标,堂上的商议之声也逐渐多了起来。

  ……

  转眼,冬日过去。

首节 上一节 290/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