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236节

  这件事,曹操需要给荆州一个交代,而张韩在河内军中的嚣张跋扈的表现,却也是事实,单因这些事,曹操也打算让他退居幕后,甚至是,去往闲职了。

  否则,一旦大战开启,张韩将会成为不确定因素,不好调遣。

  这些事,杨彪在书信之中可谓是娓娓道来,不乏说了一些对张韩的不满之语,包括当初在朝堂上和董、伏一党的争锋相对。

  这些事,都实实在在的成为了军情,在这几年里或多或少的进入袁绍的事业,此刻一想起来,完全能够一一验证。

  袁绍一下就通透了。

  此时,他当机立断的收起了书信,并且派人去请了许攸过来商议。

  而且并未告知别的人,只找了许攸一个人,他心里很清楚,许攸是实实在在的主战派,而且非常急切。

  不到一炷香时间,许攸快步跑来,趋步小跑上阶梯,气喘吁吁的进入正堂,袁绍此刻正站在案牍之前等待,见到他后马上迎他到了位置上坐下,不等许攸喘匀气息,简单明了的将手中所知的这些事先行告知。

  许攸听完之后,脸色先是发愣,再之后便是缓缓点头,仿佛已经深刻的了解到了什么。

  实际上,他的确已经懂了曹操的心思,卸磨杀驴,换人而战。

  “不不不,”许攸连忙摆手,思索间凝重的说道:“主公,曹操是深知兵法,怎么会不知道临阵换将对营中军心影响何等剧烈呢?”

  “他不是想要换掉张韩,而是不得已而为之,”许攸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这些情报的问题,“张韩的骑兵北上,或许也是为了争功而来,他一个南阳太守,在荆州驻防不就是本分?”

  “又怎会到这……到这冀北的战场上来?但他为人散漫,不思纪律,但功绩过大,曹操不能阻拦,是以唯有如此,让人先行惩处,再扩大军中的影响,让张韩不得已而赋闲,最终顺理成章的将他调离此地。”

  “若是说,此乃是曹操和张韩的疑兵之计,倒是也不错,”许攸轻笑了两声,接着道:“两人自起兵以来,大小战事多用此计,本就已经十分常见了,我们收集的情报也多有此示。”

  “但他不是为了让我们进攻,恰巧是防备我们进攻,以此法,让我们一直徘徊于张韩是否出战的事情上,其实为何要考虑他呢?难道说,张韩的一千余黑袍骑兵,可以决定几十万大军的胜负吗?在下私认为不太可能。”

  袁绍听到这里的时候,其实已经有点动心了,许攸说出来的话,十分具有针对性。

  许攸,一直是自己营中谋臣里,研究许都方向军报的谋士,他手中掌握了大量明探暗探的情报,同时也对曹操和张韩相对较为了解,不像是别的谋臣一般,只是在战略上,藐视这二人,以提振军心。

  “说下去,你现在有何想法,一并说出来。”

  “嗯……”许攸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的机会真的来了。

  等待许久,这向南方的一战,以及迎回大汉天子之后的各种功绩,都要从这第一步开始走起,一旦能够说动袁绍动兵,拿下许都并非是难事,日后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就可以更多进言,一旦得到采纳,或许还有更高的未来在等着自己。

  许攸情绪稍稍浮动了一会儿,然后缓缓说道:“主公,此前在下就已经说过,攻伐许都,本身就是必行之路,如果我们不攻,日后曹操也会以各种理由,向北伐冀州。”

  袁绍点头。

  这一点他很明白。

  “是以,不如趁此时机,主动出击,张韩好大喜功,恰巧为张郃将军所破,实质上,此乃是他们行差踏错,而我们手握理由。”

  “这杨太尉的书信之中,方才主公也说了,他提及了联盟密谋之事,乃是董承、伏完二人所先,为的是奉天子之意,秘密推翻曹操的掌控。”

  “如此,便可作为密诏而用,至于这盟约,有或者没有,盟书现在何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只要将兵马开赴东郡、河内两地战线,在曹操许都的朝堂之内,自然会有仁人志士站出来,暗中相助于我,”许攸情绪一下激动起来,此节让他将许多线索都联系在了一起。

  “这,便是圣人所言得道多助,主公到底还是天下仲姓,士人多承恩惠,长者赏识、友人欣赏追随、寒丁心目神往,此乃是归心之相,何惧之有?”

  “而且,张韩在攻伐失利之后,很快就被曹操暗中撤职,贬为几乎一个庶人,这正常吗?也不正常,仔细想来,此不是恰巧让曹操得了一个理由,日后若是主公问责突袭官渡之事,他刚好可以推脱在张韩身上,而张韩又已经被贬,怎么还能继续追问呢?”

  “他是用这种方式,来平息主公的怒火,那么,他为何要平息您的怒火?”许攸笑了,道:“因为惧怕。”

  袁绍也满意的笑了,“他不敢与我开战。”

  “不错!”

  许攸当即起身,此刻的他简直激动到难以遏制,压低了声音到袁绍身前,又追着说道:“正因为惧怕,方才会如此暗中谄媚,他是要在这等夹缝之中,争得些许时日,来发展内治,屯兵买粮,扫荡周边敌寇,待日后再战。”

  “若是主公不战,则正中曹操下怀。”

  “若是主公立刻便战,则令曹操内忧外患,左支右绌,迟早会让他捉襟见肘,而那个时候,不满曹操年年以天子名义收取朝贡的人,就会接连不断的站出来,瓦解他的所有势力!”

  “好,好哇……”袁绍终于深深地吸了口气,这么多日的苦思冥想,再加上这数百封的书信,终于让他对局势有了决定性的判断。

  最终还是许攸的这一番话,让他深刻的明白了,曹操所欲,则反其而行,如此便可让他处于进退两难之境,方才是上佳决策。

  “进军。”

  “但是,有个问题……”许攸为难的摸了摸下巴,“此前上书之中,黎阳的守将张郃将军,是多次告诫不可进军,就应该和河内、东郡划江而治,彼此秋毫无犯,缩小防线。”

  “他说,不能给张韩等人有任何摸进境内的机会……而主公好似也答应过,现在若是说进军,会不会让张郃将军略有不满?”

  “他?”袁绍眉头紧皱,忽而有些烦躁起来,这些前线的将军不明白决断者的高瞻远瞩,几次上书都是在说明难处,张郃更是保守派的武将,有不少谋臣都在堂上为他说话。

  若是不声不响的就此反驳了下去,或许会引起不少人的不满。

  这件事也必须要处理好,否则的话日后会带来一些麻烦。

  “那,就让颜良文丑,率领所部为先锋,先行去黎阳驻扎,分掉张郃的些许权力,日后再把张郃调任往别处,你觉得如何?”袁绍不动声色,面色冷淡的看了许攸一眼,这是他能想出来的最好的办法。

  “这!”许攸大喜,“如此甚好,既不会落了张郃将军的军威,也可以用升任的方式来调任,以赏赐的方式来派遣,将他调离黎阳即可,先锋自然是用勇猛果敢的将军,颜良、文丑两位将军,这些年在军中少有敌手,都是当世猛将,在下看来或许有当年吕布之勇。”

  “哼!”袁绍听闻这一声夸赞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那是。”

  他毫不吝啬的夸赞了一声,“当初十八路联盟军讨董的时候,也就是颜良在外领兵,未曾和我一同到达虎牢,否则岂能是关羽、孙坚等流扬名立万?!”

  “现在,也是该他们名震天下的时候了,除却二人之外,我自有兵马可以对付骑兵,还有我儿在幽州、青州训练的兵马,何惧之有!”

  “曹操,哼,是该与他一战了。”

第242章 坏了,他又开始均衡之道了

  袁绍的一声令下,由许攸通传,很快从衙署正堂而出,朝着各处军机要地蔓延,不到半个时辰,整个邺城都陷入了一片震动之中,近乎大半的谋臣从家中出来,此刻虽然已经是星夜漫天,但却还是有不少人毫不在意的在街道上走动。

  田丰、郭图等人,更是第一时间入衙署,想要直接见到袁绍,问清楚事情的原委,为何短短数日之间,所下决断大相径庭。

  要知道,在三日前袁绍才刚刚和田丰说过,愿行内治,待妥当之后再做动兵的打算,同时外政上,拉拢西凉诸侯、荆州刘表,劝说他们不断袭扰曹操后方,让他后生乱事。

  怎么现在,忽然间下令进军!?

  刚到门口,田丰就见到了许攸,于是大喝道:“许子远,定是你向主公进的谗言!是也不是!”

  “哼,”许攸冷笑一声,连目光都不愿看过来,稍稍换了个方向直接走了,田丰见拉他不住,气愤不已拂袖进堂内。

  袁绍却不在,宿卫上前来抱拳道:“几位先生,主公已经睡下。”

  “胡说,那方才许攸为何能见?!”

  “许军师是复命而来,只告知了主簿,二位先生若是想要见主公,待明日来请见。”

  “我有要事要请主公决断,乃是事关冀州兴亡的大事,”田丰目光严厉,面色微红,显然是气急了。

  “先生,主公已经睡下了,”宿卫的声音变得严厉了许多,这宿卫统帅,就是姓袁的,虽说不亲,但是族中人,这种时候他的确敢和这些先生直接顶撞。

  郭图在后乐呵的笑了笑,拱手道:“既如此,明日再来请见主公便是。”

  田丰愕然的看了他一眼,心中一时气急,愤然道:“事关重大,岂能明日再见,军令如山,现在传令下去,只怕是明日先锋兵马早已开赴黎阳。”

  说到这,他似乎又忍了下来,深吸一口气道:“郭君可以安然离去,在下要在此等待主公。”

  “还请,阁下为我通报一声!”田丰的语气,变得不耐了起来,直视这名宿卫统领,他是一定要见到袁绍。

  袁定在家族之中身份不高,从子弟提拔出来,护卫袁绍周全。

  家中的这位主君,只给了他驱逐或者喝止的权力,但是没给他直接动手打杀的口子,田丰这一浑起来,他怎么敢阻拦。

  “先生,还请不要为难在下……”

  “为难?”田丰双眸一瞪,伸手怒喝道:“事关冀州文武千员,数百万百姓的决议,你认为是为难?!”

  “立刻通报,耽误大事我定与你同归于尽!”

  袁定闻言,自是也不敢再犹豫,咬了咬牙深深地看了一眼田丰,转身去内堂,为他通传。

  半晌后,他左脸胀红的返回来,到田丰面前低头拱手道:“主公请先生进去。”

  “辛苦了,多谢。”

  田丰仔细端详了他的面部,这明显是被袁绍痛打了一番,心中气也消了,不再那般急切,故而愧疚之情油然而起,道了一声谢。

  “先生去说便是,”袁定冷着脸,在一旁继续笔直站立,值守屋舍,倒是有几分硬汉之意。

  田丰点了点头,快步进入到了内堂,见到袁绍已经起来,披了一件黄色的袍子,坐在床榻上,脸色阴沉得很。

  “你有何事,深夜非要见我?”

  “主公为何要下令进军?将颜良、文丑二将派去黎阳,张儁乂在黎阳附近驻守三年,其兵马通晓当地地形,且其麾下将校也深知对岸敌军之习性。”

  “哪怕是张韩突袭,他也曾防范于未然,兵法云,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便是如此也!”

  “主公,定是有小人以谗言相劝,此言不可信也,他那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功绩,因此急功近利,恐酿成大错呀!”

  田丰说了半天,到最后发现袁绍是冷着脸在盯着他看。

  看得他浑身发寒,更多的话则是仿佛卡在了喉咙里,再也说不出口来,于是声音慢慢落下,气氛也戛然而止,整个屋内安静得可怕。

  袁绍等他呼吸匀称了些许,才开口道:“说完了吗?”

  这一声,中气平和,洪亮浑厚,尽可能压低缓慢,但听来却不是如沐春风,而是有沉怒之意,仿佛是风雷欲来一般。

  “这决定,是我亲自所下,并无人进言,子远不过是为我传令而已。”

  袁绍这一番话,直接将田丰的辩论思绪全部堵死,已经无需多言了。

  田丰叹了口气,道:“既然如此,也应当继续让张郃为先锋,而不是另派颜良、文丑二将。”

  “他们有勇无谋,至前线不可能如张儁乂一般,进退有度,稳似山岳,恐为张韩所破。”

  “既已决定要攻,为何还要畏畏缩缩,”袁绍颇为平静,耐心的反驳了起来,“我手握四十万雄兵,加之各地征丁所得,夷人盟友,可兴兵六十万,乃至八十万!”

  “兵力雄厚,士气高涨,境内安宁,何惧他曹操区区数十万人?!”

  “八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我为何要防备退缩?”

  这,这都是估算乃至是……乃至是谎报的军备,精兵双方不过均是十万之数也,同样还需精打细算。

  “主公,何不再想想?”

  “想什么?”袁绍没好气的抬头瞥了他一眼,“你身为谋臣,我既已下了决断,不该再来扰乱我心思,应当立刻着手于为我出谋划策才是,如此劝我收回军令,威严何在?!我脸面何在?日后再下令,谁人肯听?”

  “再者说,你从进来时,几次提及张韩,你未曾与他交战,难道先怯了!?张韩功高震主……自身难保也,又何惧之有?”

  袁绍这一番反问,让田丰登时愣住,忙问道:“主公为何知晓他自身难保?!是哪里得来的消息?!”

  “在下并非是要阻挠主公决断,而是认为即便是要交战,也不该如此急切,应当是循序渐进,逐步蚕食,缓缓累积粮草,依照官渡、白马渡、延津等地,沿河而战,不可轻易的将大军全数开赴过河,令粮草难以运输囤积,最终只能大量囤积在河对岸,如此做法,可能会导致付之一炬……”

  田丰现在已经不敢再劝袁绍切莫动兵,转而劝他缓缓进军,不可操之过急。

  双方兵力不明,战力不明,应当先行试探,以先锋兵马交兵,看其结果,再做决断,一开始将兵马全数压境,又付出大量的兵粮,则可能导致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这些话,田丰自然也是不可私藏,定要说出来心里方才安生。

  袁绍却听不进去,田丰劝说后,他心里反倒更加烦躁,想不通的是为何我已经决定攻伐了,你却还要如此劝说呢?

  故而他极不耐烦的看向了远处,沉声道:“元皓无需多言,伱只需做好后勤之务,不必思虑大战之事。”

  “主公!”

  “住口!”袁绍猛拍扶手,整个人气得面色胀红,双眸睁大,虎目猛瞪仿佛要吃掉田丰一般,“大战在即,意见不可相左!”

  “你不要再说了!”

  “我意已决,不能朝令夕改,先锋兵马很快便会到达黎阳前线,明日我就会立即着人商议,发檄文讨伐曹操,你若是心中实在失望透顶,那就请自便吧!”

  袁绍说完,嘴角下撇,也不去看田丰的脸色,这话说得决绝,田丰当场愣住不知该如何回应,几次抬手打算再劝说,但又不知说点什么。

  这句话的杀伤力很大,在田丰听来就等同于是“可以走了”,但凡谋臣,大多免不了内心自傲,听闻此话,自然宛如遭受重锤打击。

首节 上一节 236/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