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224节

  孙策一脸骄傲,但也没骄傲多久,马上爽朗的笑了几声:“不不,其实并不是我的计略,此乃是公瑾看出来的。”

  “周公瑾……”太史慈眉目一清,却并不意外,“原来如此,若说是公瑾看出来的,倒是也并不意外。”

  “哼哼,”孙策自见到太史慈之后,笑容就多次浮现在面上,此时终于能吐出一句心里话,他拍打着太史慈的肩膀,顺势将他揽到身旁来,大笑着道:“子义啊!你看在我身旁,有你这等勇猛超群之人,还有公瑾那样深谙兵法、能派兵遣将,洞察局势之帅。”

  “内有虞氏、张昭等能人为我谋算治理,心藏江东几十县的水陆来往、粮食收成、银钱所藏,我孙策怎么可能沦为平庸无能之辈!”

  “伯符说得好!!”太史慈与他四目相对,均是激动不已。

  ……

  六日之后,曹军逐渐撤出了南郡边境地带,将兵马收缩回到了庐江、九江一带的防线之内。

  黄祖终于放心了些许。

  派人回去告知了刘表,让他迅速派遣大军来驻防接手,荆州从此可以再回安宁至少三年以上。

  因为他料定,北方已不可再割据对峙,可能数月之后定会开战。

  如今只等秋收便好。

  但是当天夜里,黄祖就收到了孙策大军又自州陵杀出,一路进了江夏境地,几乎毫无阻碍的又占据了此前曹军所在的关隘。

  然后一路畅通无阻,接手了江夏足足十二个县。

  当然,县中人口已经不多,大多随曹昂去了庐江,只有家底在此,实在不能远行的留下。

  曹昂走之时,也没有强求,所以并未带走所有的人丁。

  郡内的财物,城中的粮食、农具、木铁等材,也自然是一并拿走了。

  孙策并不意外,当即命人回去调运此前郡中所藏,决议硬撑在江夏。

  这局势,一下就又变了,战局变化太快,刘表在家里还等着秋收,准备屯粮来治理各处受战乱之地,结果战事没有结束!?

  对手从曹军变成了孙策!?

  而且孙策在短短十日左右,就拿下了近乎十座城,再这样下去,孙策将会势不可挡。

  于是刘表根本没有时间为了遭难的百姓而悲伤,立刻调遣大军去南郡驻守,准备和孙策大战。

  北方两大霸主的鏖战还在暗潮涌动,没想到大江之战事居然先行开打了。

  ……

  南阳、宛城。

  张韩故地重游,张绣设宴款待。

  今夜请来的是宛城最好的庖厨,用的最好的食材,挖出了窖藏多年的美酒。

  张绣在宛城多年,自然是作为东道主招待。

  许久未曾深聊,两人见面寒暄了一会儿,等喝得差不多了,话就多了起来。

  “绣儿,”张韩忽然语重心长的唤了一声。

  正在与典韦推杯换盏的张绣后背一麻,肩膀微微僵硬,转过身来面带微笑的道:“君侯,可是有事吩咐?”

  他最怕的就是,张韩忽然正色,用这种语重心长的语气唤他,因为准没好事。

  就算是没事,也肯定是要讲他的歪理,听完这些歪理,一般都会被气得嗷嗷叫。

第230章 千古名句,让史官去记吧

  “我有件事,不得不跟你说清楚,否则我心中有愧。”

  张韩唉声叹气,面色诚恳真挚,这话让张绣听得心跳都加速了。

  因为他已经强烈的感受到一准没有好事。

  “君侯直说吧,”张绣有点无奈的盯着他,“你我相识也不是一日两日了,有什么不好说的。”

  你要是真的对我愧疚,那就想办法让我从宛城离开,我想去北方战场!

  “你下次说一天两天,”张韩嘴角抽了一下,并且心里发誓下辈子一定不能做想歪的秒懂男孩。

  “绣儿啊,之前黄忠那数千人,没有经过你的准许,又重新聚到了我军中,我一直寝食难安,觉得对你有所亏欠,”这些话,张韩的确是由衷而言,真情流露,眼神颇为真挚。

  张绣愣了愣,但很快欣慰的笑了。

  低下头看着酒觥里晃动的美酒,心里颇有些暖意,当初和张韩不对付,那是彼此不知道对方的脾气,但张绣却已早早听闻过,这位君侯对自己人极好。

  虽然对外略有强掠贪婪的恶名。

  现在看来,的确如此。

  他还知晓来宽慰我几句,而且这话听来,或许之后还有补偿,同为君侯,有时我自己都想不到顾念他人的心中想法。

  “君侯,这话说来就见外了,我当初归降,还是你为我在主公面前美言相劝,否则岂能有我今日依旧率领旧部两万余人,还新添了数千人马,又得了主公调拨的军备用具,兵马强盛,军资雄厚……”

  “诶,你听我说完,”张韩拉住了他的手背,俊朗的面庞依旧带着笑意,道:“此事,的确是我对不住伱,汉升是归附于我,他有带兵之能,骑射之术、兵法亦是俱佳,我本打算只要他一人在麾下即可。”

  “但此前却忘记了,他带出来的兵,自然是只认他的,一开始有数百人偷摸来归附,后来便是接连来了三四百人,再到后来,四千人聚集,我就知道,你应该是暗中放行了。”

  张绣闻言点了点头。

  当时战事紧急,张绣心中清楚如果那时在后方争夺于此,肯定会生乱事,等之后再来商议,他是真的只能让着张韩,况且即便是强留下这些人,他们心不在此也是毫无作用。

  张韩接着道:“所以,这件事你付出极多,在我心中也是功劳,我得到南阳之后,第一时间就来宛城看你,与你商议此事,我决心要补偿你。”

  “好,君侯请说!”张绣也不再扭捏,心中其实是暗喜,不管这份补偿是什么,只要张韩给,都是情义,他心里听来都是暖暖的。

  “我把这些兵马,再调还给你,再将汉升也调任到你麾下。”

  “另外再请丞相拜你为横野将军,如何?”

  “这,这太好了吧?”张绣彻底愣住,他没怎么立下战功,先前的几战里,其实也就是辅助击溃了黄忠兵马,将他逼入了山林之中,让张韩的飞军翻越山林形成了包围而已。

  这功劳,不足以得到如此优待。

  可张绣还是感受到了张韩的好意,他有意结交自己。

  “君侯!”张绣连忙立起身,对张韩抱拳,神色颇为激动的道:“如是,绣绝不会让君侯失望!”

  “你唤我君侯也行,你叫我伯常也行,一个显得尊重,一个显得亲切,”张韩扶起了他的手,依然诚恳:“你我既然已不是初识,就不必这般拘礼。”

  他环顾四周,又重新看向张绣,道:“大家都知道我张韩的性子,喜欢说直话,生平最不喜心思深沉之人。”

  贾诩在远处顿了一顿,然后镇定自若的接着喝酒。

  “有些话开门见山的说就是,你张绣在两年前还是降将,现在虽然有些功绩,但还不足以让曹氏众将完全信任,依旧有不少人在防范,我这么做,其实就是在保举你,若是日后你的军中出了什么兵乱,我也是要受牵连的。”

  “这我明白,”张绣面色一凛,承认了张韩这番话,“伯常这话,让我受宠若惊,绣绝不会辜负伯常之信任。”

  “嗯,那就好,”张韩满意的点了点头,“日后,南阳就交托给你了。”

  “嗯,”张绣重重地点头,马上又愣住了:“嗯?!”

  “什么意思?!”

  他娘的在这等着我呢?!

  怪不得说把黄忠调任到我麾下,还给我封将军,为我请功。

  “君侯要去何处?”

  张韩眉开眼笑的道:“我先回一趟许都呀,到时候汉升应当会随我一同回去,南阳郡就全靠绣儿镇守了。”

  “南阳郡内的内政、军事,全都交托给你,”张韩一手重重地拍打在了他的手背,颇为兴奋的道:“这样一来,所得功绩,你我平分,你的俸禄也会极高,汉升的兵马,也会安然跟随于你。”

  “我……”

  张绣想到刚才说的那些话,又是拍胸脯保证,又是感动于张韩的信任。

  现在想说不干,是不是已经有点晚了。

  “君侯,我其实也是挺想去北方战场的……”

  “可以啊,那你和我去,把南阳换给子龙镇守!”张韩立刻眉开眼笑,但张绣马上又坐了下去,瞄了赵云一眼。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毕竟赵云和自己都是枪法出众,而且他比我英俊,比我待人儒雅,又是张韩爱将,估计给他动用的权力更多,甚至背后还有孙乾、糜竺两家不断资助,可以拿到很多别人拿不到的资源。

  给他半年时间,自己的兵就全是他的兵了。

  “罢了,我为君侯守南郡。”张绣喝了一口酒,整个人的目光已经坚毅了许多,既然如此,不如不要北方的功绩,镇守住南阳,同样也是一桩不小的功绩。

  “那就多谢了,”张韩终于也正色下来,“对于你来说,其实守住南阳方才是最好的选择。”

  “何解?”张绣闻言,登时又是一愣,北方冲杀的功绩才是最佳,而且可以扬名天下,若是得胜,日后更是能加官进爵,也是当初叔父带着他们一同来到宛城驻守,躲避大战的初衷。

  张韩舒了口气,目光有些深沉的看着他,过了许久才道:“你是降将,而且当初在宛城发生了什么,你心中可还曾记得?”

  “将军处境如此,越是功绩显赫,就越是危险,如果你再去冀州北立功,军威日渐强盛,你觉得你的地位可以水涨船高吗?”

  张绣心里咯噔一下,不自觉的看向远处的贾诩,他向来是最会洞察危险的,此刻感受到自己的目光,贾诩也是微微点头。

  这一点头,张绣心里有底了,张韩所言不差,若是自己一直立功下去,以后的地位的确处于两难之境,或许真不如在南阳驻守。

  从这一点来看,张绣以往的心思不如张韩半分。

  伯常君侯功绩很多,但是一直犯错让人有所诟病,于是丞相反而愿意力排众议来用他。

  因为张韩又有功绩,又会惹事,取用全在丞相一念之间。

  这就是民间所说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张韩接着说道:“你看我,我之前也立下过不少功绩,后来是如何应对的呢?”

  张绣还凑近去认真的听,满脸求知的模样。

  张韩笑道:“我成为了曹家的女婿。”

  张绣:“……”

  这个学不来。

  张韩轻松一笑道:“其实不就这两种选择,要么清楚自己的定位,要么成为他的家人。”

  “绣儿你虽然不能成为曹氏的女婿,但是有机会成为丞相的外侄呀。”

  张绣嘴角猛的一抽,心里一股郁闷劲就上来了,他知道张韩说的是什么意思,自己的婶娘还被曹操养在许都呢。

  这件事始终是个隔阂,难道真要用这层关系攀附上去?!

  那我张绣此生岂不是都要被人看低,乃至指着鼻子讥讽臭骂。

  张韩道:“拘泥于这些世俗的目光?嗯,也对。”

  “那你就镇守南阳便是,日后我不会亏待你,”张韩伸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接着道:“还有这亲属关系的事,你若是不愿意,我日后也绝不会再提。”

  “这倒是没有……”张绣惭愧的摆了摆手,叹道:“伯常放心便是,南阳绝不会有事。”

  “有我在,有麾下三万精兵在,荆州兵马绝不能威胁我南部半分。”

  “至于你方才说的那事,我,我真是……难以启齿。”

  “这个你就不必担心了,”典韦在另一侧瓮声拍板,“咱君侯什么脸皮,他回去说不就是了?”

  张韩瞪了他一眼。

  堂上酒宴忽然充满了欢乐的笑声,众人皆是开怀而饮。

首节 上一节 224/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