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157节

  一来一去,至少需要一个时辰。

  此一节,同样也在曹操的算计之内,在他看来,若是有其他的官吏在旁提点,刘协未必能有好的判断,如此很多事不可决断,曹操若是提前去,刚好可以将一些事情阐明。

  不多时,曹操到了皇宫长乐殿,沿着宽厚精雕的阶梯上行,有黄门立刻到来为他脱去靴子,而刘协此时也早早的从华贵的位置上走了下来,一路迎着曹操而来,满脸都是笑意。

  “司空,你终于回来了。”

  “朕,一年未见爱卿,实在是心中思念!”

  刘协神色略微动容,抱住了曹操的手臂不肯放松,此刻谁都能感受到他的情绪是无比真诚,曹操一向对刘协没有太大的好感,但此刻也是舒了口气。

  点头道:“陛下不必担心,区区扬州寿春,袁氏嫡子,并不是所谓天命所归,而他袁术,也只是冢中枯骨罢了,我给了他一个体面。”

  “所谓仲氏,如今已成为了历史,甚至算不上历史,不过是一缕浪花罢了。”

  “爱卿,在年中之时,战事不顺,前线传来的战报似乎说我汉军进攻不利,寿春极有可能守住,而冀北袁绍,几次派使者到来,想要将朕接引到魏郡邺城……朕百般不愿,幸有太尉杨彪,大理寺寺卿钟繇等,于殿上劝说百官,因此作罢。”

  “时至后来,传出司空攻陷寿春的消息,朝堂局势方才稳固,朕以为,百官恐袁氏久矣,而袁绍本来对朕的诏令便是向来不曾如何奉行,却在此时肯迎朕去邺城,朕怎能不知,他这是趁乱而劫。”

  刘协说到这,深深地叹了口气:“朕若是真的去了,其一会令在前线作战的爱卿心绪不宁,其二则是会落入他袁氏之手,日后岂不是任由他人拿捏?”

  曹操听完,大为震动,整个人都变得十分愕然,他盯着刘协看了许久,点头道:“陛下,当真是越发明智。”

  “如今,已是明君了,如此局势可瞬间判断清楚,日后定然会令我大汉繁盛。”

  这孩子,真挺好!居然这么为我曹操着想,若是他非要去冀州魏郡,那朝堂的局面将会完全不一样,想必要压制下来,还需要花费不少工夫。

  可谁能想到,他自己本来就不打算去。

  如同拔河一般,最重要的一环,便在我方,那别人又如何能将大势扯过去呢?

  “臣进殿,前来觐见,除却要向陛下复命之外,还有一事要告知。”

  “何事?”刘协见曹操的脸色严肃起来,心中也一凛。

  按常理,现在大事已毕,得胜归来,应该是非常开怀才对,但曹操却有一种十分担忧的感觉,让刘协感到不安。

  曹操后退了两步,拱手而下,道:“臣下,想要请辞。”

  “日后可做一闲官,在府邸之中养老,或是归于田园之乐,将政事与权柄,全都归还给陛下,让陛下来真正统领这大汉江山。”

  “朕?!”

  刘协吓了一跳,整个心都仿佛被人揪住一般,这是什么意思?!

  朕,朕现在还处于观学的时候,司空之能事,样样都不曾精通,只是了解,国库数目、山川领土,都只是一知半解,有太傅在教,但却还需数年,方才能得成。

  正是要能臣辅政的时候,怎么此刻要走?

  他真心觉得曹操这样,内可以收治千万百姓,惠及四州之地,将中原治理得井井有条;而外则是功绩盖世、威名传于海内,攻必取、战必胜的名将,若是不能在身边辅佐教导,实在是太可惜了。

  他为何要离开,是累了吗?

  刘协心中略微有些委屈,又或者,是嫌朕待他还不够信任?

  要知道,如今整个朝堂之上的权力,朕几乎都不曾过问,若是如此这位曹爱卿仍然还觉不满,那就不对了。

  想到这里,刘协的脸色已有些委屈的愠怒之意,也严肃的看向曹操,沉声问道:“司空,何出此言?”

  “可是,觉得朕有何不对之处?”

  曹操脸色一苦,悲凉的叹道:“臣,在外杀伐,乃是以命相搏,为的是大汉之名,收治我汉室子民,功绩臣下不敢妄论,但却自问颇有建树。”

  “扬州一战,虽然最终得胜,但折损六万精兵,损耗了无数辎重,足足是数年所储的家底,光是遣散与抚恤之财,便有数万金之数。”

  “可谓,惨重也。”

  随着长叹,这些伤亡的数字进入了刘协的耳朵,让他叹为观止、心神震动。

  六万之数,这一年竟然如此惨烈,死伤竟有六万余人,如此还能得胜,那扬州死去又有多少,这位爱卿竟是在前线经历了起码十几万人的伤亡……

  怪不得,心灰意冷。

  由此,刘协的态度也稍稍柔和了些。

  曹操话锋一转,接着又道:“如此,我们仍旧得胜,可再归来的途中,于颍阴之外,臣下遭到了伏杀。”

  “什么!?”

  刘协猛然转身回头,不可思议的看着曹操,他本来还以为曹操是因为戎马杀伐太多,导致了心性已经有些不稳,方才提出要休息。

  可他如何能想到,居然在,在许都之南的颍阴,遭到了刺杀!?

  何人敢刺杀我大汉的功臣!?

  “是何人?!”

  刘协狐疑的看着曹操,即便是从曹操嘴里亲口说出,但他仍然不敢相信,看似祥和安宁的许都之内,竟然有人敢如此胆大妄为!

  “臣下已经查明是何人,但却不敢与陛下言说,臣,只觉得心灰意冷,还请陛下怜悯,背叛,出自身后,日后又怎能再放心征伐。”

  “对此汉之忠情,终究是臣错付了。”曹操冷笑了起来,这笑容无比惨淡,直接刺痛了刘协的心扉。

  此刻,就好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猛然间抓住了刘协的心口,将他整个人都压得喘不过气来。

  曹操这话的言下之意,不就是说明暗中设计了伏杀的人,就在朝堂之中,而且地位还属于是汉籍之中较为重要之人,再联系之前的几次争斗,便不难猜出是那一拨人。

  “司空,你可有证据在手?”

  “陛下既然问了,臣下只能说没有。”曹操负手而立,语气冷淡,仿佛并没打算去追究,只想要立刻离开这是非之地,任谁刚刚经历了一次刺杀,都不可能心胸宽广毫无动容。

  现在曹操还能不怒只悲的站在这里请辞,已经是很有气度了。

  刘协感受到了他的一股颓唐之意,好似风中落叶,已没了心气。

  “爱卿,倒是不必如此悲观,”刘协走到他身前,伸手放在曹操的肩膀上,柔和的笑着道:“宫殿之内,有二心者,可查出之后惩处,若是身份有所不便,可贬黜或调离至偏远之地。”

  “朕,可离不开爱卿。”

  这句话,是由衷之言。

  现在,内廷之中的廷尉、大理寺、校事府全都属曹操直隶,而执金吾同样也是曹操推举上来,八位校尉,有一位乃是曹操的心腹的宿卫统领,也就是典韦。

  其余七人,虽说和曹操的关系不是特别亲密,但是却也没有太过敌对。

  这还只是宫廷周围的官吏,许都之中,还有更多内治的官吏,譬如尚书台、太尉等,立场都与曹操相同,若是他一走,这些人全都发难。

  不,别说全部了,哪怕只有三成的人发难,整个许都就会瞬间垮台。

  刘协不能放弃曹操让他辞官回乡,再说,军中将士几十万人,都听从曹操调遣。

  “司空,朕知晓,你得胜归来本该是百官相迎,但是却有人在暗中设计伏杀,导致爱卿心绪不宁,朕……以功绩,先赐爱卿剑履上朝、赞拜不名。”

  “再废三公,请爱卿为丞相,总领军政大事,掌控皇城内外,杜绝伏杀之隐患,如何?”

  曹操沉默不语。

  依然还是拱手低头,但实际上,在刘协看不到的地方,他已经咧开嘴笑了起来,若非是现在就在长乐殿上,只怕已经忍不住笑出声了。

  啊,以退为进,好一个以退为进。

  原来伯常当时说的善用以退为进是这个意思!

第169章 许都城暗地里的半边天

  “陛下,这番恩赐太重了,臣下可不敢受。”

  “司空!”刘协故作严肃,盯着曹操看了几眼,“朕,乃是真心实意的要倚重、倚靠司空,这些恩赐,无非是做给其他公卿所看。”

  而今稳固朝堂,依然还要靠着曹卿,怎能不重视。

  此刻还政,等同于将摊子丢换,且暗中还不知要出多少岔子。

  刘协心里很清楚,曹操请辞会掀起多大的波澜,但他同样也清楚,曹操这番请辞也并不是在威逼。

  而是,立了泼天的功劳却在家门口遭到了伏击刺杀,心里发寒。

  唉。

  如此看来,这位曹爱卿其实心中还有仁善,若是换别的诸侯,恐怕已是大怒之下,血洗许都,势要将刺客以及其后之人抓出来了。

  “就照此办吧,”刘协坚定的说道,话语掷地有声,“朕的立场若是坚定,那些人暗中也就更不敢再对爱卿出手。”

  “刚好,太尉曾向朕说过,他已累了,为朕守得一年安宁清平,便想要一份闲差在家。”

  “朕,命爱卿与太尉、太傅、宗正、尚书台商议,设丞相之职由爱卿担任,总揽大汉军政要务,撰写诏书以告天下。”

  “另,曹卿可还有要表功之人?”

  既已决定,刘协就不在这件事上继续纠结,问及了他人。

  不过,问的时候其实心中也有想知晓的人。

  那位少卿,这一年不在大理寺,而去领兵赶赴前线征讨,却不知功绩如何。

  刘协此刻依然还记得当日张韩跃马来救,击退南匈奴右贤王骑兵的身影,英姿非凡也。

  曹操笑道:“年轻者,的确有一人功绩不凡,为太尉杨彪之子,杨修杨德祖,他跟随大军为主簿征讨寿春,一路上勤恳克己、事必躬亲,且助青亭侯张韩取舒城、皖城,定庐江一郡,治理为根据,得到当地士人、豪绅的支持,以大量钱粮得养寿春之难民。”

  “寿春难民?”刘协好奇于这个说法,虽说知道战乱之地,百姓都是遭池鱼之殃。

  但曹操明显语气异样,或许便是意有所指。

  曹操将袁术对待寿春百姓的事,稍稍增添了一点自己的理解,全数告知。

  听得刘协大为震撼。

  双眸震颤之下一时间久久不能言语,末了颤声道:“他如此行事,怎能说得出一句仲氏天子……”

  “朕不能接受这等篡逆之贼,幸有爱卿果决、三军用命,大汉子民不至于落入此贼之手。”

  “他袁氏一门,百年清誉,便毁于此人。”

  “袁公路,食汉禄、受汉恩,却不曾想,在我大汉分崩离析的时候,站出来分离我领土的,居然也是他袁氏。”

  刘协悲叹之下,不住的摇头,他已真正感受到了何为绝望。

  如果说,当初袁绍不来迎接圣驾、袁术暗中阻挠曹卿,还只是令这兄弟二人的野心窥见一斑。

  那现在,袁术城内以民为盾,草菅人命的暴行,就真正说明他们从不将他人性命看在眼里。

  又怎么会有救亡汉室,欲匡扶天下大义之心呢?

  真正的忠臣,若是以行迹来论,那不就只有曹卿了吗?

  他甚至,方才还在大力夸赞杨修,而不是张韩。

  取下舒城、皖城,进而治理庐江收取十万民的,不是他的儿子曹昂、他的女婿张韩吗?

  可在他的口中,好似全是杨德祖之功。

  刘协舒了口气,心里畅通了不少,向曹操笑道:“爱卿,再给朕说说前方战事,今日朕不见其他卿家,只想听一听扬州淮南,如何步步取胜。”

  “好,陛下愿听,臣自也愿提,此战之英豪,数不胜数,宛如长江浪涛。”

  ……

  寿春战事,曹操给刘协说了足足一个多时辰。

  在宫中不便出行,曹操等人便可成为刘协的视听,等他再长大些,或许就能归还一些权势。

  聊到正午,刘协都有些饥饿,留曹操一同在宫中用膳,曹操拒绝以回,与此同时尚书台也拟好了诏书,先行下发。

首节 上一节 157/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