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明鉴,那位军需官虽有错,但其冒险售丹于属下,终究是解了属下修行燃眉之急,属下虽惧军法,却绝不能行此不义之事,出卖于己有恩之人!
属下甘愿献上所有积蓄,求大人法外开恩,若实在难为……属下亦愿领罪!”
帐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吴匡目光灼灼,死死盯着陈盛,面上看似愠怒,心底却暗流涌动,欣赏之意渐生。
他即将高升调任他方,正需要培植心腹,黄仁有其兄背景,他信不过,反倒更倾向自己亲手提拔的根底清白之人,方才所言,尽是试探。
若陈盛真为自保而出卖他人,他也会依诺保全,但赴任前必会将其调离核心——此等不义之徒,他绝不敢置于左右。
然而,陈盛的回答,句句皆契合他心中“忠义”之尺。
不错。
重情重义,宁损自身,不负他人,是块可雕之材。
但他还需最后再确认一番,吴匡面沉如水,寒声道:
“你当真想清楚了?若那军需官抢先攀咬出你,你便是罪加一等!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副统领之位,必将不保,为了一个贪赃枉法之徒,值得吗?”
“属下虽非圣贤,亦知‘义’字当先,此事是属下自愿为之,若获罪惩,绝无怨言!”
陈盛语气斩钉截铁,毫无回转余地。
“……罢了。”
吴匡似是无奈,挥了挥手,“你且下去吧,此事勿要对任何人提及,本官……尽力为你周旋。”
“多谢大人恩典!”
陈盛面露感激,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钱袋,准备放在案上。
“拿回去!”
吴匡断然阻止,语气不容置疑,“这一次,本官不收你的银子。”
“……是,多谢大人!”
陈盛深深一揖,收起钱袋,缓缓退出大帐。
帐帘落下那一刻,他方才暗自长吁一口气。
此关已过,非但无恙,恐怕更赢得了吴匡的几分看重。
手握答案解题,果真能趋吉避凶,步步为营。
……
数日时间倏忽而过。
果如所料,周司曹及其一干党羽,因“倒卖军资、勾结外敌”之罪,被聂校尉雷霆拿下,悉数判处斩刑,军中为之肃然。
而陈盛,则安然度过了这场风波,未曾受丝毫牵连。
当晚,他再次应召踏入吴匡大帐。
吴匡见他进来,第一句话便是:
“本官不日将调任宁安府常山县,出任县尉一职,我记得,你便是常山籍人士?”
他目光落在陈盛身上,随即淡淡问道:
“可愿随本官一同赴任,衣锦还乡?”
第7章 水涨船高
陈盛闻言,面上恰到好处的一怔,旋即迅速转为惊喜之色,连忙抱拳躬身,声音透着由衷的激昂:
“恭贺大人高升,县尉之职,七品官阶,实乃大喜!”
“大人提携之恩,属下没齿难忘!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鞍前马后,万死不辞!”
由统率百人的军营统领,跃升为一县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官居正七品,无疑是鲤鱼跃龙门。
此刻,陈盛也终于明白,为何那位黄统领当初要费尽心思将其弟塞入吴匡麾下——原来早已窥得此中先机。
他表面上惊诧不已,实则内心波澜不惊,因为早在数日前吴匡试探他之后,“趋吉避凶”天书便已预示此事。
“私购血气丹一事,本官已替你压下。”
吴匡语气转为严肃,透着告诫:“但日后仍须谨记,军纪如山,不可轻犯,尤其眼下正值分兵调防的关键时期,多少双眼睛盯着,莫要授人以柄,徒惹麻烦。”
他对陈盛的反应颇为满意,但新任要职,不知多少人心存嫉恨,盯着这油水丰厚的位置,由不得他不步步为营,小心谨慎。
经过此番观察与试探,陈盛在他心中,已烙下“重情义、有才干、知进退”的印记,他确有意将其收为核心心腹,为己所用。
“属下明白,定谨遵大人教诲!”
“此外。”
吴匡略作停顿,踱步道:“此番调任,本官有权携六十亲随赴任,关于人选……本官决定交由你来拟定。”
陈盛虽早知其意,仍恭敬请示:“
还请大人明示章程,属下恐有负所托。”
吴匡背负双手,声音压低几分:
“此番分兵,大部需调往边关戍守,能调回后方乃是人人渴求的肥差,前来请托说情者必然不少,其中不乏些庸碌之辈或关系户,本官不欲尽数收录,却也不好一一推拒得罪。”
他看向陈盛,意思再明白不过:这得罪人的差事,交由陈盛来办,办得漂亮,便是真正的心腹;若办砸了,也有转圜推脱的余地。
“属下遵命!必尽心竭力,为大人分忧!”
深知其中关窍的陈盛,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
……
走出营帐,陈盛寻了处僻静角落坐下,目光沉凝。
自前两日知晓将调任常山县起,他便隐约感受到一丝来自这具身体原主的残留意念。
回想当初觉醒宿慧、两股记忆融合之时,那庞杂汹涌的怨念与不甘几乎令他头痛欲裂,其中最为深刻的,便是一段未了的旧日仇怨。
如今调任在即,那丝沉寂的意念再度隐隐作祟,恍若无声的提醒让陈盛心下明了,若不彻底了却这段因果。
只怕这缕执念会成修行路上的绊脚石,乃至日后境界高深时,化为扰人心智的心魔。
既承其躯,便担其因果。
陈盛思忖良久,终下决心,此行必要将旧怨彻底了结。
故事说来其实有些老套:其母早逝,其父乃是常山县四大帮派之一“七星帮”的帮主,后来不知何故,遭副帮主篡权叛乱,其父亦因此惨死。
原主自幼体弱,虽得灵药滋补,却难走武道正途。
其父或许也已厌倦江湖厮杀,遂让他弃武从文,攻读诗书,以期考取功名。为保护他免受帮派纷争牵连,其父从未公开他的身份,知情人更是寥寥无几。
原主最后一次见到父亲,已是天人永隔,甚至未能见到全尸,只能在市井流言中拼凑父亲惨死的模样。
随后,关于他这个“儿子”的消息不知如何泄露,忠心老管家也被抓走,原主惊惧慌乱之下,来不及收拾细软,只得仓皇逃出常山县城,其本欲弃文从武,拜入武馆,结果最终意外被强征入伍,直至陈盛到来。
“多想无益,既得汝身,便承其因果。”
陈盛收敛心神,摒弃杂念。
“练功!”
他再次摆开架势,沉浸于修行之中。
有充足资源支撑,加之日夜苦修,他的修为进境极快。
【基础刀法大成(570/1000)】
【金钟锻体法小成(285/500)】
这趋吉得来的《金钟锻体法》确实与他极为契合,即便根骨并非绝佳,修行速度亦是不慢。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血气丹”的强力滋养。
凭借“趋吉”之能,陈盛在之前的战事与清扫战场时,屡有“意外”收获,总能找到些藏得极深的财物,数月积累,身家早已颇为丰厚。
即便是“血气丹”这等紧俏资源,他也储备了不少,先前那军需官虽也曾动过歪心思,却被他轻易化解。
又是一番苦修后,陈盛回到营帐,在一片阿谀奉承声中,他不动声色地将“即将分兵,部分可调回后方”的消息透露了出去。
消息如同投入滚油中的冷水,瞬间让整个营帐乃至第四队都炸开了锅,比起前往边关生死难料,调回后方郡县驻防无疑是天大的美差。
众人的态度愈发殷勤热切,吹捧讨好之辞层出不穷,让陈盛实实在在地体会了一番何为“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然而,仅凭几句好话就想换取名额,自是痴心妄想。
吴统领虽未明言,但陈盛深知,上官亦想借此机会,名正言顺的充实一番荷包。
他需要挑选的,不仅是能干事的人,更要懂“规矩”、识“时务”的人。
同时,陈盛自己也存了心思,欲借此培植几名得力下属。
前往常山县任职看似是美差,实则暗流涌动。
如今天下纷乱,各地叛乱四起,朝廷威严日衰,地方豪强与帮派势力盘根错节,未必将区区县尉放在眼里,正因如此,上方才会调配经历过战火的悍卒前往各县驻扎,以弹压地方。
很快,在陈盛的有意纵容下,消息迅速扩散。
不止第四队,其他各队但凡有些门路和心思的人,无不各显神通,渴望能搭上这班返回后方的顺风车。
对此,吴匡一概不理,明确放话此事全权交由陈盛处置,陈盛在军中的地位,因此骤然攀升,一时间风头无两。
第8章 钓蟾劲 净元丹
一连数日,陈盛的营帐前几乎门庭若市。
前来拜访、说情,乃至直接奉上“心意”的人络绎不绝。
自然,其中也不乏利诱不成便想威逼的,对此,陈盛自然不会客气,若对方真有过硬的关系,根本不必来求他。
既然吴匡将选拔大权全权授予他,他便有了十足的底气,对那些虚张声势的威胁毫不在意,甚至直接呵斥对方滚开。
总共仅有六十个名额,珍稀异常,吴匡这一手,几乎是将众多士卒拼死搏杀换来的赏银和积蓄,又巧妙地刮了一遍。
短短数日,经手的银钱便已累积成一个可观的数目。
只可惜,这其中的绝大多数,最终都需流入吴统领的囊中。
然而陈盛对此并不失望,他在此次选拔中另有所获——银钱倒是其次,他深知吴匡性情,并未在其中上下其手,但其他资源就不同了。
他用远低于市价的价格,收来了十几枚血气丹。
但最让陈盛珍视的,还是一门意外得来的秘术。
此秘术来自另一队的一名普通士卒,那人既无关系门路,也无钱财打点,实力更是平平无奇,原本,陈盛并无意理会。
然而,经【趋吉避凶】天书的提醒,对方手中这门名为《钓蟾劲》的秘法,却让他怦然心动。
它虽然非是炼体功法,亦非杀伐武技,却能潜移默化地改善修行者的根骨资质,甚至能提前淬骨炼髓,大大降低日后突破“化髓”境的难度!
需知,筑基三境——明息、锻骨、化髓。一旦踏入化髓,便可称得上真正的高手。
在整个山字营中,化髓境的武师也不超过五指之数,即便到了常山县,也堪称顶尖。
但化髓之境虽强,突破却困难重重,凶险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