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货于帝王家,也要是真正的高门名流。】
【草堂诗社由苏云一手创办,身为首任社长,他广邀汴京内成名的年轻才俊加入,而谢轩便是其中之一。】
【家中的母亲也时常嘱咐他,要与苏云多加亲近,苏云在苏家颇为得宠,只是他不喜欢读书进仕,而是喜欢吟诗作赋。】
【对于儒家的四书五经,苏云并未表现出太大的兴趣,唯独对《诗经》情有独钟,历朝历代的诗词更是烂熟于心,如数家珍。】
【谢轩点头附和道:“胡大家加入诗社之后,众多才子纷纷慕名而来,这份名声,确实是千金难换。”】
【谢轩虽自视甚高,但在言辞之间,也不乏对苏云的“讨好”之意,否则今日苏云莅临,他也不会亲自一路作陪,尽显礼遇。】
【此举既体现了对苏云的重视,也有在谢家一众公子小姐面前“展示”自己人脉与能力的意味。】
【他谢轩所结交之人,绝非泛泛之辈。】
【胡芸娘轻笑一声,说道:“奴家何德何能,能与云公子和婉小姐相提并论,他们才是诗社的招牌。”】
【“轩公子也是诗社的骨干,奴家最多只能在你们吟诗作对之时,弹奏一曲,附庸风雅罢了。”】
【苏云脸上洋溢着红光,显得极为高兴,未曾料到能在此处偶遇李书婉。】
【他早年对李书婉一见倾心,且这位李小姐诗词造诣颇深,认为简直是“天造地设”。】
【“不如今日我们便不拘泥于韵脚,只出一个题目,各自创作几首诗如何?”】
【谢轩闻言,欣然应允。】
【胡芸娘见苏云已兴致勃勃,便也点头表示赞同。】
【李书婉虽面露迟疑之色,但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
【苏云大喜过望道:“今日的诗词流传出去,明日必将轰动整个汴京城。”】
【“笔墨纸砚我倒是一直让下人备着,只是还缺一个擅长书法的人来挥毫泼墨。”】
【谢轩忽然想起一事,转过头看向你道:】
【“我倒是记得观弟在书法上颇有造诣。”】
第277章 亭中作诗,落纸如云烟!
【苏云眉宇轻蹙,深知诗会之中,诗词之妙固然重要,书写之人的分量亦不容小觑。】
【今日所作之诗,明日皆将悬于西凤楼,任人传阅抄录。】
【此乃初版,蕴含“开诗”之灵韵,后续纵有高手抄录,亦恐难以企及。】
【活色生香,这个活字就在如此,明日在映在纸上,怕是灵气损耗大半。】
【诗词传世,非但作诗者之功,亦需“执笔”之人相得益彰。倘若今日三人之作,有人问起执笔何人,若道是名不见经传的谢家少爷所为,岂不令人哂笑?】
【虽难以求得书法大家之手笔,如二先生那般一字千金者,纵使他们今日诗作稍显“糊涂”,单凭二先生之书法,明日亦必轰动汴京。】
【即便非书法大家,但稍有此等名声,亦足堪用矣。苏云平日里常携几位此类精通此道的清客,今日来谢府却未曾叫上。】
【如今书婉和胡大家在!】
【一个区区谢家庶子,自然是不能用。】
【今日乃草堂诗会首次骨干之间集会,因为之前李书婉屡因琐事未能赴会,不能儿戏。】
【苏云看了看你,毫不客气道:“我看不行,他没这个能耐。”】
【“我即刻去请府上清客柳大家前来,他书法行云流水,乃书院左先生高足。”】
【谢轩听后微微一笑,也只是随口一说,自然知道这位对诗社看的极重的苏云会拒绝。】
【谢观在院中这段时间所积之声名,他心中颇为不喜。诸如孝心可嘉、听书不忘、书法出众之类赞誉。】
【在谢玄耳中尤为刺耳,还有谢观和的六哥谢原关系深厚。】
【明明大家都不是谢家的嫡子,可是谢原受到的宠爱远远大于他们这些大院子孙。】
【今日谢观院中集会,他竟连入门之资都无,连母亲亦未能获邀。反观谢原,早已被恭请入内。】
【自己苦读多年,竟不敌谢原那纨绔子弟一朝改性,所谓的勤学向学。二老爷谢鸿更赞其已有书院先生之风,致使汴京风评骤变,谢府也是人人夸赞。】
【自然没人不敢去反驳谢鸿叔父的话。】
【谢轩自己勤勉读书,却从未得过如此殊荣,心中早已不服。】
【他此番提出,实则心中早就料定苏云定会拒绝,且言辞犀礼,直言不讳,不会留半分情面。】
【这诗会执笔记录,必须要功力深厚之人,总不能写的歪歪斜斜,谢轩自负也是练字,却还水平不够。】
【今日只需将此事稍加传播,言苏家公子苏云轻视谢观书法,瞧之不上,那谢观之名,恐将毁于一旦,化为乌有。】
【那些曾为谢观扬名之人,一旦得知此事,非但不助其解围,恐将率先跳出来指责,之前真是“听信谗言”。】
【人便是如此,墙倒众人推!】
【谢轩又摇了摇头,心中暗想:一个谢家无依无靠、母亲已逝的庶子,值得自己如此费这一番心机吗?】
【念及此处,他顿觉无趣。】
【此话一出。】
【其中不乏有折辱意味,场面微妙变化。】
【李书婉脸上有些不喜。】
【胡芸娘则只是轻轻一笑,眼波婉转,望向亭中那位名叫谢观的少年。】
【她不禁微微一愣。】
【那少年神情未动分毫,双眸平静如水,仿佛刚刚之言与他无关。常言道,少年意气,挥斥方遒,而他,却显得格外沉稳。】
【她亦无理由为这少年开口说话,毕竟二人才刚刚认识,为这陌生人得罪苏云,实非明智之举。】
【此时,西侧小径上隐约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似有所感。】
【人未至,声先闻。】
【“观少爷的字,写的自然是极好。”】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容颜清丽、眉眼依依的女子,步摇金翠走来,身后跟着一位丫鬟。】
【你倒是微微吃惊,正是在大观园门口帮你解围的张玉芝。】
【李书婉见状,眸中顿现喜色,急忙迎上前去,轻声道:】
【“玉芝姐姐,我本意便是去寻你,却见你进了谢鸿院,料想你今日必有要务,故而未曾打扰。”】
【“我也知道妹妹今日有事,没有特地来找,倒是见谅了。”】
【二人情谊深厚,出身九大望族,其间关系错综复杂,然性情相契,早已是情深意重的闺阁挚友。】
【苏云亦是含笑开口道:“云芝小姐,来得正是时候。”】
【张云芝和李书婉一样,同为汴京城中负有盛名的才女,才情横溢。其父更是当代鸿儒,曾于书院修学,家学渊源,真正是书的香门第,才情与家世并重。】
【且说这张玉芝,正是草堂诗社前期竭力邀约之人,若得她加入,明日诗社必定名有不少轰动。】
【谢轩心中却略有微词,尤其是回想起张玉芝方才所言“谢观字是极好”,更是让他眉头微蹙。】
【胡芸娘也是行礼道:“芝小姐!”】
【以她的身份,自然是见过这位张家四小姐。】
【对于张云芝这等出身名门的小姐,胡芸娘心中满是羡慕。尤其是张云芝,身为张家独女,自幼便沐浴在父母无尽的宠爱之中,与她这等流落风尘如同浮萍、依附于他人鼻息的女子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张云芝却避开众人,来到亭中你的面前,她刚刚还在为你担心,怕你入了谢鸿院中少不了麻烦。】
【她干脆就没有陪着谢琦月进入正厅,反而莫名就顺着湖边找寻而来。】
【直到刚刚的声音传来,她自幼父亲就教她神魂修士之法,虽是刚刚第二境定神,却也听觉远超常人。】
【你含笑招呼道:“芝小姐。”】
【“观公子。”】
【张云芝不知为何,见你这般自如的模样,心中隐隐心痛一般。】
【在你年纪还小之时母亲就已经离世,处处面对谢家管事为难,少年似乎一直这般神情。】
【宠辱不惊,不卑不亢!】
【明明还未成年及冠,就要当家做主。】
【进了谢鸿院之中还凭白受人指责,刚刚她听到此话才忍不住反驳。】
【张云芝轻轻转过头,目光落在苏云身上,正色而道,“观公子的书法,确是极为出彩,云芝有幸见过,的确令人叹为观止。”】
【苏云闻言,心中却难免有些疑虑。毕竟,书法之道,除了天赋悟性,更需勤学苦练。谢家二老爷谢鸿,自幼便以拙笔练字,直至会试之年,十七岁才以书法名动天下。以谢观目前的年龄,怕是难以企及。】
【李书婉见状,笑靥如花,轻声劝道:“玉芝姐姐既如此说,自是有其独到之处。云公子,不妨一试,或能有所收获。”】
【苏云见李书婉开口相劝,不暇思索,连忙应承:“好,既然书婉都发话了,我岂敢不从。”】
【谢轩心中不耐,却也无可奈何。此时此景,他总不能贸然跳出来反驳苏云与李书婉。】
【他心中倒是好奇,你和张云芝二人是怎么认识的,又想起谢院和张云芝的关系,心中越发烦闷。】
【胡芸娘倒是眉眼带笑道:“看来今日要见一见观公子大作了。”】
【你立在一旁,没有拒绝,不然会落了张云芝面子。】
【苏云则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对于先前那番近乎训斥谢观的话语,他并未放在心上。】
【汴京苏家子,自是横行无忌。】
【李书婉道:“玉芝姐姐,要不你也来赋诗一首如何?反正无趣,我们四人,不拘韵脚,随意而做。”】
【张云芝略作思索,随即点头应允。】
【苏云更是喜上眉梢,因这作诗之雅集,又添一位红袖,明日这新鲜出炉的诗词一出必将更加热闹。】
【“芝小姐,何不也加入我们草堂诗会,共襄盛举?想当年谢鸿伯父创的燕云诗社,也是闻名汴京呀。”苏云诚挚邀请,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
【张云芝轻轻摇头,婉拒了这份好意,她父亲还在剑南道不知妖魔情况,哪里有心思去理什么诗会。】
【苏云见状,也不强求,随即吩咐下人取来笔墨纸砚,置于亭中桌上。】
【谢轩提议道:“我们四人各出一题,题材不限,将其揉成纸团放入盅中,谁取出便以此题作诗或词,如何?”】
【苏云闻言,拍手叫好,“此法甚妙,既有新意,又添趣味。”】
【张云芝道:“观公子,可有兴趣?”】
【李书婉也是瞧去。】
【苏云又是眉头一皱,要是这谢观参加,可真是要“坏了一锅汤”。】
【你已经起身在拿纸笔,笑着摇了摇头。】
【“胸中没有笔墨,就不参合了。”】
【苏云脸色这才好转,算你识趣。】
【谢轩也是脸色喜色浓郁,明日以苏云的性子,诗社之事必定大肆宣传,他谢轩之名自然也得以扬名。】
【四人很快写好各自的题目,揉成纸团,交由下人放入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