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江湖的谁谈恋爱啊 第111节

  榻上挂着丝质帷幕,只看透过帷幕,瞧见一道身影自床上起身,口中略显满意。

  话音落下,因太久不见阳光而显得有几分苍白的手撩开帷幕,可见帷幕后,一个看上去估摸三十岁上下的俊美男子起身下床。

  这俊美男子的面容与洛朝烟有几分相似,但人至中年,更多的是暗含城府的捉摸不透。

  此人便是当今太子,洛述之。

  世人皆知他中毒昏迷,至今也快一个月,更是有无数‘小道消息’暗示他已经快要死去,但此刻一眼看去,他虽面色略显苍白,但呼吸平稳,嗓音掷地有声……哪里有半点中毒的模样?

  林公公微微颔首,“那老道士如今就在晋地。”

  洛述之身着睡袍,来至摆放在大殿角落的舆图前,指尖轻轻摩挲着偏头关的位置,神情波澜不惊,低声道:

  “以偏头关附近的百姓与将士,换得晋王军心四散,实力锐减,值得吗?”

  值得吗?若是洛述之认为不值,那他就不会谋划这一切。

  冬燕,也就是太子党,为什么会有如此权力?为什么赵无眠当初入宫,恍然察觉东宫尽是冬燕之人?为何冬燕能将人手安插到京师边防?为何冬燕就如此权势滔天,连小西天此等名门大派都有人手?

  这就是答案。

  太子洛述之监国多年,手下能人无数,势力错综复杂遍布天下,巫明是他的人,董家两兄弟也是他的人……那晋王这二十万大军,有何削不得?

  他只需装作中毒昏迷,隐于暗处,便可以天下为棋,将所有人玩弄于鼓掌之间。

  林公公走上前,沉默片刻,沉声道:“值得,就是风险太大。”

  “风险?削去二十万大军,你以为随随便便就削了?偏头关破了,还有宁武关,雁门关,山海关!董玉楼更是已经带着三万大军围杀董文祯!他大义灭亲,诛杀戎族,如此,晋王大军,一大半恐怕都要跟了董玉楼。”

  洛述之微微一笑,自舆图上收回手,冷声道:

  “父皇当年没来得及做的事,由我来做,只要能将这二十万大军削去,就算是最坏的情况,失了晋地与西凉,我也有把握五年之内夺回来!”

  林公公带上笑意,“为帝者,该有此等决心与魄力,太子更是早在靖难时期便有所布置。”

  “没办法。”洛述之微微摇头,嗓音带着几分追忆,“当初靖难之役,虽然父皇还未攻入京师,但大局已定,那时我便在想,父皇可反,那其余藩王未尝没有此等实力?”

  说罢,洛述之冷冷一笑,一挥衣袍,“为帝者,容不得他们执掌此等兵权!父皇当时也是糊涂了,竟给了晋王二十万大军?那可是二十万!”

  林公公微微摇头,轻叹了一口气,“晋王也是能忍,我杀了晋王妃全家满门,害得晋王妃郁郁而终,他竟然都不敢举兵谋反,愣是忍到了先帝驾崩……”

  “父皇活着,他哪来的胆子反?”太子嗤笑一声,“父皇乃是马上皇帝,凭实力夺得皇位,若晋王当时真有反意,无需我多做布置,父皇自会带兵平了他。”

  林公公琢磨了下,继而道:“如今削藩的事,已经成了七成,接下来只需按照计划稳步进行便是……另一边洛朝烟手中的十万水师,预计明日便会抵达琅珐,殿下是打算……”

  “我还活着,那十万水师就掀不起什么风浪,只是没想到赵无眠这么稳,知道你执掌大内,还不愿起兵清君侧。”洛述之在椅上坐下,为自己倒了杯美酒,轻抿一口,继而幽幽叹了口气,

  “父皇驾崩,乃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原先我本是打算将晋王的二十万大军与洛朝烟的十万水师一同削去,只是如今拜赵无眠所赐,洛朝烟这一部分,倒是迟迟没有进展。”

  林公公想了想,“也不全是坏事,当初擒不住洛朝烟,转而将她的信息传告天下,只为了让晋王担上‘谋害亲侄’的罪名,结果赵无眠当街抢了马,竟是不知从何传出他是幻真阁余孽……

  好在最后赵无眠冲出京师时,还是将此罪名安到了晋王头上,严格意义上,他也算是有功。”

  “有功吗?”洛述之轻轻摩挲着手中酒杯,微微一笑,

  “本想借着真珠舍利宝幢为我‘解毒’,使我出场收官合乎情理,结果现在真珠舍利宝幢没得到,少了件九钟,还凭空落得几分疑点,恐怕,就是因为赵无眠吧?”

  “或许吧。”

  “让太医向外传播我的身体逐渐好转,一步步来,之后再把投毒的罪名栽赃到晋世子洛长寿身上,为削藩再添个名头。”洛述之揉了揉太阳穴,低声道。

  “遵命。”

  “还有巫明,让他别耽搁了,五天时间,必须把乌达木引去太原,等董玉楼杀了董文祯,得了军心,收了晋王那部分兵力,调兵遣将,五天时间,足以赶到太原了,此刻一分一秒也拖延不得。”太子撑起侧脸,指尖敲着桌面,嗓音极冷,

  “我倒要看看,被近三万兵马包围的草原国师,究竟能不能杀出来,他又不会飞。”

  林公公琢磨少许,道:“偏头关破了,还有宁武关,雁门关,距离戎族拿下晋地还早得很……乌达木当真会去太原劝降晋王?”

  洛述之嗤笑一声,“此计一出,晋王便是穷途末路,除了投诚戎族,再无别路可走,乌达木不会放弃这个拉拢他的机会,晋王就是想辟谣,谁会信?不杀几个戎人将领,没人信他,但他还有时间杀戎人缴纳投名状吗?

  即便退一万步讲,他不敢去太原,那便让归一真人杀了晋王,以防他真的勾结戎族,再将戎族大军挡于宁武关与雁门关之外,以偏头关以南的部分晋地,换取晋王兵权尽失,归于我手,也值得。”

  林公公轻叹一口气,此计太毒,完全就是舍弃了偏头关附近百姓与将士,但如果不付出此等代价,那戎族国师乌达木定然起疑。

  削藩只是其一,洛述之是想经由此役,彻底杀了草原国师。

  甲子前就沟通天地之桥的老妖怪,林公公都没有在他手上活命的自信。

  他一日不死,洛述之便一日难安。

  洛述之此计,既削了晋王的兵权,又利用了晋王的军队围剿戎族国师乌达木……但叔侄两人难道就不能好生相谈吗?

  林公公都被自己这个想法逗笑了。

  为帝者,自称‘寡人’……坐上那个位子,就要有此等决心和魄力才是,有些事情,想与不想,也由不得他。

  在此之前,洛述之已经试探过晋王了……当先帝驾崩,他假装昏迷,洛朝烟流落晋地时,晋王对洛朝烟出了手,那就是对皇位有想法。

  此刻不抓住机会削,晋王迟早会反。

  洛述之只有十万中央军可用,先帝太仁,不愿削藩,这烂摊子,自然要他来收拾。

  更何况,林公公看着洛述之长大,自知他生性多疑,当年先帝靖难,便是因当时在位皇帝登上皇位后,一个个削藩收权,诸位藩王唇亡齿寒,秦王妃的死便是最后的导火索。

  晋王跟着秦王一同靖难之役,未尝不是因为若秦王失败,自己未来也逃不了被削藩的命。

  太子自不会像那位皇帝一样正大光明,自以为当了皇帝就能随意削藩,所以才抓住这次机会,背地里用此毒计。

  毕竟前车之鉴就在此。

  就算是赵无眠所知的那位赫赫武功的汉武帝,也不敢明面削藩,只敢偷偷摸摸用‘推恩令’分化藩王内部。

  但晋王就一个世子,分化个蛋,而且洛述之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把乌达木从草原引出来杀了。

  好在目前除了赵无眠与洛朝烟,其余计划都还在稳步进行中。

  但洛朝烟本就是计划的关键一环啊。

  洛述之面无表情,“当初若是巫明顺利抓住洛朝烟,将她带去草原,那如今在太原的武魁,便是你,苏总捕,许然,归一真人,还有……枪魁陈期远,你们五个武魁,不信杀不了乌达木。”

  洛述之的计划,看似迷雾重重,但实则只为了最根本的目的……清除异己,与诛杀乌达木。

  洛朝烟被草原掳走→苏总捕与许然前去晋地营救→董文祯放戎入关→晋王背口黑锅→乌达木入太原劝降晋王→董玉楼杀董文祯,收复一部分晋军,领兵前去太原围剿乌达木→林公公,枪魁,归一真人,许然与苏总捕,加上大军,围杀被引进太原的乌达木。

  以许然和苏总捕的性子,若知洛朝烟被草原擒住,而乌达木又想去太原劝降晋王,那定然会一同前去太原。

  枪魁也不例外,但他是为晋王。

  但此刻呢?林公公根本不敢离开洛述之半步,唯恐被苏总捕找到机会杀了……毕竟接下来,洛述之就不能继续装病了。

  至于许然,谁知道他在晋地干什么……反正不可能如洛述之计划那般,去太原一块杀乌达木。

  洛述之打量着手中茶杯,又轻抿了一口,不由想到。

  若不是赵无眠,那他有五位武魁,三万大军,何不能杀了乌达木?

  若是此计后,乌达木没死……

  洛述之轻叹一口气,来至碑前,再次点香,磕了三个响头。

  “尽人事,听天命吧,只要能杀了乌达木,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也在所不惜……”

  林公公并未言语。

  片刻后,洛述之又问了与此前一样的问题,“此刻偏头关的将士与百姓,已经因我而死……可觉得我此举伪善?”

  林公公还是那个回答,“布置计划时的周密,冷酷,此刻数万人惨死的心酸,后悔,都是人之常情……人总归是复杂的。”

  洛述之沉默片刻,而后淡淡道:

  “我不后悔。”

  林公公再度沉默,他看着洛述之长大,乃是皇室最忠心的臣子,上面有什么命令,他如实遵守便是,但此刻还是忍不住道:

  “太子为何如此急迫?何不等登基之后再徐徐图之?”

  太子疑惑了看了林公公一眼,“难道现在,我便不能登基?现在京师,天下,谁能阻止我登基?是赵无眠,洛朝烟?还是乌达木?苏总捕?”

  林公公沉默。

  太子收回视线,望着眼前碑位,“我当然可以慢慢等,等登基后,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但你难道不觉得这都是借口?当你想做一件事时,心底会有无数念头想起。”

  “再等一等吧,计划还不完善,现在还不是天时地利人和之机,还没有十足的把握……等等吧,等等吧,一晃过去,我就等了十八年,等了景正一朝。”

  太子的语气冷了下来,“如今父皇驾崩,我假借昏迷,让晋王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更是能将乌达木引来中原,若不是赵无眠,许然,苏总捕,甚至小西天的九钟,都可落入网中……还有比这更千载难逢的机会?你莫不是以为我是做事扭捏,优柔寡断的蠢货?”

  林公公再度沉默。

  洛述之起身,拍了拍衣袍下摆。

  “当断则断,若此计能成,我便是一代雄主,若败,我便是路边野狗,但成也好,败也罢,我都有心理准备,总好过当一个安稳登基却一事无成的庸君。”

  “那种做事只求安稳,束手束脚的蠢货,也配称帝?”

第150章 照无眠,不应有恨

  已是人间炼狱的偏头关内,目之所及满是火光,尸首,鲜血,刀兵。

  戎人仰天长笑,他们这些此等士兵不晓得这打了一甲子都没攻破的偏头关怎滴突然就破了,但他们此刻不想考虑这些,只想杀杀杀,抢抢抢。

  攻下偏头关的戎族将领,名为乌尔吉,他满脸大胡子,身形高大,接近两米,乃是当今草原国师乌达木的儿子。

  草原国师乌达木,从前朝活到现在的老怪物,活得久,儿子也不少,有二十多个,但出色的,其实也就不足五人,乌尔吉便是其中之一。

  当年乌尔吉十四岁时,乌达木便将他一个人扔去草原,让其隐瞒身份,自力更生,转而二十五年过去,他已是数个部落的王,手中统领八万大军。

  幼年铁与血的磨砺,自是让他有了远非常人的器量与能力,一身实力更是跻身宗师,不过为将者,自身实力只是一方面,领兵作战的才能才更为重要。

  巫明与太子洛述之的合作,自是不可能瞒过国师乌达木,因此让乌尔吉担任将领,也是存了让他拿这份‘先攻’功劳的心思。

  乌尔吉坐在马上,走在残破不堪的街道,口中提着一缸抢来的美酒,马后还拖着一位宁死不屈的边军将领。

  但那将领此刻浑身是血,早已没了生息,但乌尔吉依旧拖着他不放,不为别的,纯粹就是想出一口被偏头关挡了一甲子的恶气。

  巫明背着阔刀,飞身而来,瞥了眼被折磨得不成人样的将领,面色不变,朝乌尔吉微微拱手,口中问道:“国师何在?”

  面对巫明这位实质上的最大功臣,乌尔吉也是带上笑意,“阿布尔正在大军后方坐镇,便在距偏头关五十里的苍狼部落内。”

  阿布尔,就是戎人对父亲的称呼。

  巫明微微颔首,“此刻偏头关已破,但东北是雁门关,正东是玄武关,东南便是太原,此刻我等在中原的细作已经尽数暴露,若再想攻城掠地,可就没这么简单了。”

  乌尔吉哈哈大笑,又是灌了口酒,“偏头关挡我族五十余年不曾被破,此刻屠城,士气大增,等我等大军从此关入了晋地,至少也可抢去五成土地,此等战事,交予我等即可,大人乃毋庸置疑的功臣,等回了草原,说不得还能被大汗赏个漂亮的别乞,成金刀驸马!”

  别乞,草原公主也。

  巫明也是一笑,继而道:“屠城虽可鼓舞士气,但切莫沉浸于此,此刻狼烟虽燃,但中原各城的反应定然没那么快,比起享乐,还是当领一队先锋军,直入晋地腹地,杀人掠地,也好让中原那些土鸡瓦狗措手不及,为之后的大军压境创造战机。”

  乌尔吉拍了拍巫明的肩膀,大笑道:“本王明白,此刻不过小歇片刻,半时辰后,本王亲自领两千精兵,直入晋地!”

  巫明微微一愣,“大王亲自去,怕是不妥?”

  “大人尚且与虎谋皮,凶险万分,本王此刻又有何不敢?没了天险与城墙,论骑兵战,中原这些孬种,怎可能是我草原勇士的对手?”

  巫明摇了下头,“晋地多山,不适合骑兵冲锋。”

  乌尔吉轻轻抬手,“晋地的地形,我已连夜饱读大坤遗留舆图,如今快六十年过去,即便有些地势有了变化,但也不可能变得太多。”

  说白了,乌尔吉不仅想要率先攻破偏头关的功劳,还想要直击腹地的功劳……他是想和巫明抢功,才巴不得让巫明别再插手战事。

  巫明对此心知肚明,但并未多言,只是点头,“大王当心。”

首节 上一节 111/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