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447节

  “什么方法?”

  李静此时已经被胡文郎完全勾引起兴趣来了。

  “那就是进入那段历史,亲手杀死姜太一,在亲手杀死姜太一的一瞬间解开历史的结,自然姜太一就是死了。”

  “这怎么可能?”

  李静首先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如果一个人随随便便进入那段历史的结中就可以杀死姜太一,那么诸子百家布置那么久是为了什么?

  胡文郎笑着反问道,“为什么不可能?此一时非彼一时,难道姜太一不知道自己身处在结中?你觉得他是希望继续在一个结中循环往复,还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死亡对于他们而言,从来都不是结束,也许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李静一愣,对啊,姜太一即使生在结中,但是以他的知识,他是能够清醒意识到自己被‘封印’了,这个时候一个人进入其中告诉姜太一,解开封印的条件需要你先死亡一次。

  这个结果对于姜太一而言并不是无法接受,至少相比于被封印要好得多。

  “那这个人?”

  胡文郎笑着继续说道,“这其实是一项很有危险的事情,我们只是从最有利的角度思考,万一姜太一想要试探一下外面的情况,故意拖延呢,当然对于里面而言,无论拖延多久,都会在一天中循环往复,所以只要足够有耐心,自然会等到姜太一同意的那一天,而这个既危险又要有耐心的事情,现在刚好有一个人可以做。”

  “高文灿!”

  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而后李静继续问道,“那先生告诉我这件事?”

  胡文郎笑道,“巧了,我这个史家恨透的小说家刚好有办法可以进入那个循环往复的结之中,不知道四殿下可否愿意一试?”

  李静微微屏住呼吸,他现在已经顾不得胡文郎为什么有这个方法了,反正问了肯定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答案,只会引起不必要的芥蒂。

  现在他在思考另外一个重要的事情。

  “先生将这件事告诉了义弟吗?”

  胡文郎脸上的笑意变淡,“虽然我当了《天京报》的主编,但当初是一笔交易,他是他,我是我,我没有必要将所有事情都告诉他,四殿下觉得呢?”

  李静眼前一亮,当机立断说道,“还请先生施法!”

  胡文郎笑道,“不急,高文灿那家伙今天才去找儒家的人布置,就算启动,也至少要在明后天,你提早进去,未必能够抢得好,恰到时机进去才是好。”

  ······

  太行神庭,万灵宫中。

  此处乃是神庭专门的宴请宫楼,一盘盘珍馐即使已经撤换了三次,但在桌上还是早已经凉透,没有人下筷,金碧辉煌的大殿上,一位位神女也舞了一曲又一曲。

  不过这宫中绝大多数人都味同嚼蜡,如坐针毡,唯有如宁王这等人物,一边享用美食,一边对着旁边陪坐的赤帝丹灵真老鞠子丹敬酒。

  忽然,外面有雷鼓敲响,演奏堂皇至大的音乐,神女们停下舞曲,神色恭敬地退到两旁,一位位陪坐的神祇们也站起身来,肃穆紧张的气势让客人们也不得不起身。

  “恭迎吾主。”

  曹善带领群神参拜,五彩霞光从神庭四面八方汇聚,光辉之中,人影凝聚,形成一位身穿十二章,头悬日轮的巍峨神祇,神祇面容在男女老少之间变化无穷,仿若众生一体。

  不过有人参拜,就有人咒骂。

  这些被请来镇抚使之中也不完全是对周铁衣听之任之的人,他们中不少人一辈子都在和神道战斗,很多人甚至在与神道战斗中家破人亡,这是鞠子丹这位一品都没有经历过的痛苦。

  鞠子丹或许可以接受周铁衣从历史源头就是扶持人道的神祇,但这些人只活在当下,他们只经历过和神祇对抗的时代,而对于他们来说,和神祇对抗的时代就是他们全部的人生,久远的历史即使是真相也毫无意义。

  “周奸!”

  人群之中,有两人面红耳赤,他们之所以等现在发作,就是知道之前发作也撼动不了曹善这位二品神祇,唯有现在,才能够恶心周铁衣一下,但也仅仅只是恶心周铁衣一下。

  曹善皱眉,刚想要封住这两人的嘴。

  周铁衣抬手阻止,“不过是让人骂两句罢了,这当官我没少被儒家的人骂,做神被骂两句也不会堵住别人的嘴。”

  随后他又看向骂的两人,“你们若想要继续骂,我就将你们关到别的殿,等你们骂够了再放出来,若是没有骂够,就直接关到死,当然你们也可以闭上嘴,先听我要干什么再说话。”

  能做到镇抚使,自然是有脑子,见周铁衣如此毫不在意他们的想法,他们忍不住看向其余的镇抚使,如沙幼成这种和周铁衣亲近的镇抚使之流都默不作声,显然是准备听听周铁衣要做什么。

  宁王忽然开口解围道,“那孤现在是应该称呼尊下是大夏的盛世侯呢,还是荒古九神之一,最神秘的炎黄之主。”

  周铁衣转头看向宁王,“两者皆是我,名正言顺,此地既然是本座的神庭,宁王称呼本座为炎黄。”

  回答了宁王之后,周铁衣大步走上宴会主座,坐下之后,他环顾四周,“这次请诸位来,主要是要商讨太行山及周边的万民生计,今天大旱在即,作为人,本座要救万民于水火,作为神,本座要梳理颠倒阴阳玄机,所以第一个议题,如何让普通百姓接受神祇的存在。”

第567章 神仙策

  宫廷之中,一位位神祇脸上浮现出笑容,但与之相对应的,这次被请来做客的镇抚使,宁王都面色凝重。

  他们如果带头承认了神祇的身份,那先不说正义与否,首先在大夏皇室眼中就完全倒向了周铁衣,几乎与反叛无疑,来日若周党倒台,他们必然要被清算。

  但难就难在他们好像根本没有反驳的余地,若此时不答应,按照诛神司镇抚使的职责,就要诛灭擅自聚集信仰的神祇,以他们的实力和周铁衣如今的神庭对抗,简直和找死没有区别,没看到周铁衣让二品,一品神祇出动,‘请’他们这些三品过来吗,这就是威慑。

  以前他们不担心,因为背后有朝廷,但现在朝廷自顾不暇,北有渊蒙,西有佛教,太乙观上三十三天,幽冥地下无量净土,哪还能够调动余力在这太行山上和周铁衣争斗。

  充其量也只会下达旨意让他们紧守,但这旨意和让他们尽忠有什么区别。

  就在一位位镇抚使为难的时候,一人站起身来,“回禀主上,臣有一策。”

  刚刚才骂了周铁衣‘周奸’的两个镇抚使看到站起身的人,怒骂道,“你们何家果然是走狗!”

  不过他们话音刚落下,这次周铁衣和太行神祇们可不会惯着他们。

  才升任混洞赤律典刑真君的洪阳鹰眉挑动,声音恢弘,“神庭问询,尊卑有序,岂容你等狂吠,掌嘴!肃静!”

  二品神位直接调动神庭之内的本源之力,在这座神庭内编制规则,让愿望成真。

  四声清脆的响声凭空产生,直接将两位三品的镇抚使扇得两颊肿胀,他们想要叫唤出声,但无论多竭力嘶吼,这次都发不出一点声音来。

  宁王把玩着酒杯,目光看向洪阳,神色越发凝重。

  洪阳的事情已经通过太虚幻境传遍了天下最顶层,大家都知道这人有鹰视狼顾之相,背叛了天一道脉,帮助周铁衣夺取了混洞赤书。

  但没想到周铁衣居然给了这么大的利益,好似让洪阳直接掌握了一部分混洞赤书的权柄,作为神庭管理刑法的正神,对于一位原本只是边缘的四品神祇而言,这无疑是一步登天。

  他一边感叹周铁衣麾下人才济济,周铁衣也有足够的利益分润给属下,一边重新将目光看向说话的何启功,至于那两个镇抚使,看不清时局的蠢货,救也是白救。

  周铁衣倒是没有发话继续严惩。

  杀人如果能够立威或者取得效果,他一向是不吝啬于杀人的,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杀人都只是在破坏,无法取得更好的结果,有些蠢货留着,只要在对面,说不定还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结果,当然前提是要离间这些蠢货与人民之间的关系,这其实也很好办,所以周铁衣用略显期待的眼神看向何启功。

  原本周铁衣在墨石案中准备放弃何家,不过何启功在所有事情中的表现并非是无药可救,再加上山铜府地方改革之初,周铁衣需要有一个‘自己人’盯着。

  这个自己人不是李剑湖,莫天恒这些没有根基的人,而需要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本地家族,能够影响方方面面,所以才留下了何家。

  而何家在之后的表现中做得也不错,至少周铁衣留给何家的‘任务’,推广白话文的基础教育何家做得十分不错。

  见周铁衣用期待的眼神看向自己,何启功立马明白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之前推广白话文以及看住山铜府的世家只能够算是戴罪立功,今天自己的建言献策才能够算是让何家重新成为周家的党羽。

  何启功再次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臣之策有三个方面,第一,凡太行神庭神祇,依品级皆加封散人,真人,天君,帝君,天尊之号,行于世间,即为得道之人,坐于庙宇,方为出世之神。”

  何启功提出第一个建议之后,在场所有人,无论赞成还是反对,都眉头紧锁,思考其中的后果和利益交换。

  首先道家‘真人’是一个特殊的封号,一般来说对应的是道家三品,也就是道家‘天象’之中蜕返凡躯,阳神凝炁,化为先天之人的阶段,这既是指修行上真正成为‘人’,同时也是王朝加封,在道牒之上录籍,可以享受御前不拜,择山开宗等等特权。

  现在何启功不仅将其固定为一个道家的阶位称号,还在后面加了天君,帝君,天尊称号,显然对应的是二品,一品和圣人。

  这个计策显然是想要混淆神和道之间的区别,百姓们或许一时间无法接受神祇,但是要说某某真人,那么百姓自然就容易接受。

  宁王这时也有些坐不住了,“册封之事,历来是朝廷……”

  宁王还没有说完,何启功打断道,“宁王这话就说错了,敢问在大夏朝之前,真人册封之事谁主持?”

  宁王久久不回答。

  何启功神采飞扬,继续说道,“册封道人之事,原本就是道家所为,只不过大夏一统天下三百载,所以道家允许大夏朝敕封,既然宁王不想要回答,我就替你来解释一下,道人册封可以在玄都山进行,朝廷只需要加封确定即可,并非一定要在朝廷进行,当年主上生母就是在玄都山取得首祭,加封的‘四品高妙真人’。”

  当时周鱼龙在天后牡丹花会上也用的‘加封’二字,既然是‘加’,那么自然有之前的封赏,也就是说她取得了罗天大醮首祭之后,玄都山已经封赏了真人之位,预示着周鱼龙即使不是三品,但也是道家种子,未来的三品真人,而玉京山不过是进一步认可了这种封位。

  “昔日玄都山办罗天大醮,汇聚天下道门,因此为道门领袖,有敕封之权,但今时不用于往日,主上于太乙观上办周天大醮,不仅汇聚天下道门,也汇聚天下百家学说,远甚于罗天大醮,领袖道家,如何不能够加封真人?就算玄都山不准,也不过你玄都山加封玄都真人,我太乙观加封太乙真人罢了。”

  何启功自信满满,慷概陈词。

  听到这里,宁王就在心中一叹,此计已经成了大半。

  百姓们如何有本事区分玄都真人和太乙真人之间的区别,只要将名词搞得复杂一些,让周天大醮以后都远胜于罗天大醮,那么这真人不真也真啊!

  至于玄都山想要反对,离山道人都已经旗帜鲜明地反对了,再跳出来的人也不会让局势更糟。

  周铁衣微微颔首。

  这就是进一步仙神合流啊。

  在自己上一世之中,没有修行之法,所以道教为了宣扬修行长生久视,所以会让道家真人加封神位,以彰显登天为神,与大道共存的状态。

  神的本质是一种自然规律的人格具象化,无法证明人可以长生久视,但可以证明规律永存。

  就比如雷部真人,他在活着的时候是真真切切的人,道教如何证明他长生久视呢,只需要加封他为雷部真神,说他上天做神官,然后所有自然中劈下的雷霆,都可以视为这位雷部真人的显化,是其存在的痕迹和客观证明。

  而自己现在所处的情况是,神祇和修行之法是客观的,不过需要让普通百姓接受,那么反过来即可,给神祇加封道家真人的称号,证明神是人的一部分,只不过是更加强大的人,而非是两个绝对对立的个体。

  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就是扩大了神祇的权柄,既是神,又是人,那就是有双重身份,就像是前世享有两重身份的人一样。

  不过这不是需要现在考虑的问题,以后再考虑也不迟。

  见周铁衣颔首,何启功自豪地继续说道,“如今春耕,主上立下鬼仙,人仙,地仙之法,这些分封到地方的仙人们皆可敕封太乙封号,夹杂神祇,百姓们自然就会接受,当真正有地仙证得神仙之位,那个时候仙神就自然合流,百姓们也会习以为常。”

  “继续。”

  周铁衣开口说道。

  “第二,从白话文书籍入手,得主上之托,臣已经编写好词典,今日献上,为主上贺。”

  何启功从乾坤袋中取出一本编写好的词典奉上。

  周铁衣伸手,词典落入手中,他翻开第一页,首先查看的是纸张,这纸张印字清楚,显然是下了不少功夫,然后如自己所想,检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拼音法,一种是部首偏旁法,所写皆是简体。

  这就是白话文运动最重要的基石!

  原本这种事情,少数也要三五年的功夫,但是周铁衣之前命令何启功做的时候已经给了一个主要的框架,这个世界的人又修行在身,上三品修士的一些能力不亚于人形计算机,有指导手册,只需要录入数据,自然快得很。

  其实前两个月山铜府的新式工人学校就已经在用这种方法教学了,只不过何启功一直没有找到时机在周铁衣面前表功。

  当下属的不仅要会做事,还要会在领导面前表现。

  果然见了这词典,周铁衣那不断在众生相上转化的表情出现了明显笑容,“不错。”

  何启功继续说道,“儒家有‘弟子规’,‘女训’等启蒙读物,佛家,道家也有类似书籍,如今托主上洪福,已立新型文字,改教易道就在今日,臣愿编写‘神仙颂’为蒙童读物。”

  这一次周铁衣倒是没有立刻同意,他手掌点了点自己面前的桌面,他确实想要发展神道,但不想要将所有的事情都放在神道之上,教育虽然不起眼,但是却是重中之重,蒙童启蒙不能够全教成小神棍。

  他看向旁边的鞠子丹,“蒙童书籍编写,你和公输霆,徐无鬼也要上心。”

  鞠子丹立马起身道,“遵命。”

  他知道周铁衣这是想要平衡,不能够让神道完全成为所有政策的根基。

  何启功立马意识到自己表现得有些太过了,闭上了嘴巴。

  周铁衣重新看向何启功问道,“那教书的先生现在培养的怎么样了?”

  这也是之前周铁衣布置给何启功的任务,编写新式白话文词典不难,难的是如何让教书先生去教。

  之前周铁衣和儒家在白话文,古文上有争斗,最担心的就是原有的知识分子们不愿意教书。

  不过周铁衣这方面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如今山铜府的工人学校办得这么好,就已经说明了何启功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不然莫天恒和李剑湖也没有本事教那么多学生。

  何启功重新浮现笑容,“主上是担心那些教书先生不愿意教?这点主上多虑了,人活在世上,就有七情六欲,那些教书先生本来就是科举筛选下来的残渣,收拾他们比想象得要容易得多,又有公输家,墨家学士们相助,蒙童新书一旦写成,绝对有人教授。”

  周铁衣立马听出了何启功用了很多‘特别’的手段在那些教书先生们身上,考验考验他们的文人风骨,但事实证明,还是地方豪强有办法治这些文人风骨,周铁衣也不想要听具体的解决办法,想来不会那么干净,他只需要有一个事实结果,就是他的新理论和新知识,即使这一代人不同意,也可以隔代传给下一代,而下一代才是希望。

首节 上一节 447/4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