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869节

  “沈家需要王府的帮助。”

  靖王大喜,压不住嘴角:“好说,好说……老太君需要什么?”

  一身丧服的老妇人平静说道:

  “老身不贪图旁的,只要那赵都安给我孙儿陪葬。”

  旁边的世子徐景隆皱眉道:“杀死令孙的是那供奉宋进喜……”

  老太君冷哼道:

  “一区区听命行事的太监,有什么分量?老身只要那赵都安的命!之后,沈家必将唯王爷马首是瞻。”

  世子不悦道:“你不要太……”

  靖王抬手打断他,仿佛早有所料般点头道:

  “可以。”

  这下,不光是徐景隆,连老太君都愣了下,怀疑地看向徐闻,觉得答应的太干脆了。

  徐景隆则开动脑筋,心想莫非父王请了断先生来府上,就有这层意思?

  是了,湖亭刺杀未能成功,但这次可是在自家大本营,成功率自然不同。

  “不知王爷准备如何动手?那赵都安身旁高手众多,只怕……”老太君迟疑问道。

  靖王微微一笑,竟是早有准备一般,伸手入怀,取出一个信封。

  旋即,从信封中倒出一缕乌黑的头发。

  ……

  会客厅外。

  一名王府侍女意外地抬起头,看向雨中走来的陆燕儿:“王妃殿下?”

第458章 不见硝烟的战争(七千字大章)

  这一日,建宁府内“热闹非凡”,赵都安主持下的,这场针对沈家的围剿计划刚刚拉开序幕,就令无数人侧目。

  城内消息灵通的大人物们,迅速地探知事情的经过。

  在得知昨夜赵使君与宁总督皆遭遇刺杀后,尽皆愕然,旋即升起疑惑,猜测这起“刺杀”是真实存在,还是“赵阎王”自导自演。

  在许多人眼中,沈家虽根基触角极深,但不该有刺杀二、三品大员的胆气。

  然而很快的,刺杀的真伪变得不重要起来,因为伴随漕兵查封商铺后,沈家也开始了反击。

  没有预想中的,沈家屈服,主动去漕运衙门请罪谈和的桥段发生。

  接下来几日,建宁府内大小官署的官员们,皆惊愕发现,自己的政令开始受阻了。

  是的,政令受阻!

  朝廷在建宁府内,设置了大大小小的衙门,有如漕运、府衙这等大官署,也有涉及各方面的小官署。

  而归根结底,朝廷的法令细化到末端,是要由无数的吏员,去落实到地方百姓头上。

  而几乎是一夜之间,这个系统便瘫痪了大半。

  “沈家决定反击了。”

  漕运衙门。

  宁则臣的“办公室”内。

  赵都安负手而立,站在博古架旁,桌上是密密麻麻的,由温师爷递送来的公文。

  这些公文皆来自各大小官署衙门,涉及方方面面。

  赵都安脸上没有丝毫意外的神色:

  “与我预想的相同。沈家果然决定反击,并且用了世家大族最擅长的手段。

  这些宗族,不会选择正面与我们冲突,因为他们手里没有兵,也没有律法的解释权,最重要的是,没有合法性。

  所以倘若与朝廷硬拼,几个沈家叠起来,也会化为飞灰。”

  宁总督坐在宽大的桌旁,看向他,说道:

  “但沈家经营这片地域太多年,触手遍及每一块土地,每一条巷子,论及武力,朝廷占优,但论及对地方的渗透和掌控,却是这群本地人占优。

  他们只要递出话去,就可以让许许多多的本地人不配合官府……不,根本不用这么复杂,因为底层的吏员,许多本就是沈家的狗。”

  赵都安叹息道:

  “是啊,官比吏的流品高,但只靠官如何做事?当各级衙门的吏员们阳奉阴违,朝廷的政令就会受阻,难以推进。”

  宁总督苦涩一笑:

  “我之前就深感此事艰难,所以才屡次上求委派新官,但如今看来,之前这群大族根本没有用全力,当他们全力运作,我们这些官员,竟沦落成了架空的下场。”

  你才想明白?还是之前不愿相信?

  历朝历代,朝廷拉拢士绅宗族为了什么?

  倘若皇家掌控力足够强,哪里有世家的事……

  赵都安心中嘀咕,却并不沮丧。

  他迈步走到桌旁,俯瞰桌上平铺的“地图”。

  上头密密麻麻,用红、蓝两色的墨水,圈定了许多区域,就仿佛两军交战。

  彼此没有明面上的冲突,但朝廷在针对沈家产业的同时,沈家也令朝廷这台机器日渐瘫痪。

  “看来我低估这个时代的世家大族了。”赵都安低声道。

  “什么?”宁总督没听清,然后他就看到,赵都安提笔铺纸,开始写信:“使君,你这是要做什么?”

  “拉拢更多的人,参与这场盛宴。”赵都安一边书写,头也不抬解释道:

  “总督,你信不信,此刻沈家肯定已开始拉拢其他家族,甚至许以利益,试图聚集更多的盟友,给朝廷使绊子?”

  “陛下封禅在即,你猜,倘若陛下抵达时,发现各大官署机构一片混乱,朝廷发令几乎瘫痪,会如何?”

  宁总督脸色微变,恍然道:

  “使君的意思是,沈家的谋划,就是要拖?将这种对抗,持续地拖下去,他们在赌,你我拖不起。”

  赵都安点头,飞快说道:

  “如今,我们与沈家,就如同在打一场不见硝烟的消耗战,就看谁先支撑不住。

  若是正常计算,肯定是我们先撑不住,因为我们哪怕断了沈家所有的商铺,商队,以其家族底蕴,存储的银钱,就足够坐吃山空很久……

  而我们却没法长久地让官署瘫痪下去……”

  “不过,他们漏算了我。呵,若是总督你一人,肯定撑不住。但我可以。”

  说话间,赵都安已经飞快写完了第一封寄给本地军府的信,并掏出一枚印章,呵了口气,于信纸上盖了个猩红的印戳!

  他微笑看向宁则臣,说道:

  “陛下给了我封禅使者的位置,准许我可用封禅的名义,协调整个江南朝廷所有机构,哪怕是看似不合理的命令,只要冠以‘封禅’的理由,就可以予以推动。”

  宁总督福至心灵,恍然大悟道:

  “所以,你要写信给其他的官署衙门,要他们一起下手,分割沈家的产业?”

  “聪明!”赵都安微笑道:

  “沈家底蕴深厚,产业遍及建成道、乃至淮水道。同样的,沈家的族人也很多,每个人族人都有自己的算盘和利益。”

  宁总督激动地站起来,接口道:

  “所以,我们只要联合更多的人,一起瓜分,围杀,那些被动了利益的沈家族人,就会反过来,给沈老太君施加压力,而这种大家族,人心凝聚最重要,一旦人心散了,就是垮塌的时候!

  沈家的确不怕和我们打银钱上的消耗战,但会害怕我们打心理战!

  而老太君既要拉拢盟友,维持持续对朝廷的阻碍,又要不断拿出利益,弥补底下族人们的损失……她也撑不住多久!”

  赵都安笑着起草第二封信,这是写给坐镇湖亭的“冯举”的:

  “别忘了,我们的盟友还不只有官署衙门,还有新政养出来的那一批皇商,大小的家族。

  湖亭主持新政的冯郎中与我有旧,我一封信过去,他就可以调集那批皇商加入围猎。”

  赵都安又取出第三封信,干脆写给了淮安王!

  淮安王这个骑墙派,在湖亭开市时,呈现出倒向朝廷的倾向,赵都安这次干脆也邀请一下。

  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

  他第四封信,写给了滨海道知府栾成,要求很简单,只有一个:吞了沈家在滨海道的积累。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赵都安一口气,写了厚厚一叠的信函,不过考虑到与沈家的这场消耗战,必须在女帝封禅前结束。

  又考虑到这时代通信距离,所以他联络的,都是附近的“盟友”。

  不知不觉间,赵都安的人脉也早已不再局限于京城那一隅之地,而是辐射至九道十八府。

  末了,他召唤供奉宋进喜进来,吩咐道:

  “派人将这些信送出去,武功殿的供奉跑一趟吧。我需要足够快,以及安全,避免被人截断。”

  “是。”宋进喜点头,接过信函,犹豫了下问道:

  “大人,用不用我们分散出去,保护下咱们这边的官员?若是那些刺客调转目标,袭击底下的官员……”

  宁总督却摇头道:“不会!这种坏规矩的事,无论是沈家还是靖王府都不会做。”

  他语气笃定。

  逻辑很简单,若是靖王扭头去杀底下的官员,那赵都安也可以派手下去猎杀靖王府的人……

  而考虑到赵都安手下五位世间境,一大群皇族供奉和梨花堂精锐……真要双方不守规矩暗杀起来。

  双方都会输的很惨,而且毫无意义。

  “宁总督说的对,刺杀也许还会有,但主要还是针对我与宁总督,所以这段日子,我也住进总督府,”

  赵都安想了想,忽然心中一动,笑道:

  “不过,虽然没必要互相刺杀,但不意味着,我们只能被动防守。

  我敢赌,靖王府的密谍肯定在暗中监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这样,我们可以故意丢出一些诱饵,引来王府密谍来抢,然后你们再将其反杀……

  可以让城中影卫配合你们,提供情报。

  呵,我在京中,就屡次见识王府密谍的手段,这次索性试一试成色。”

  宋进喜一听露出笑容,应声退出房间。

  武功殿的大内高手们常年困于宫中,好不容易集体外出一趟,一路上都憋坏了,如今猎杀下王府密谍,正好解闷。

  ……

首节 上一节 869/9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