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小农民 第327节

  当大家得知张峰完全是自学的画画,而且还是在大学的时候才开始学的,顿时大家都惊叹不已!

  这才多少时间,从开始学习画画到现在,最多不过三五年而已,但大家看看张峰的画技,完全就不像一位业余的初学者,反而更像一位才华横溢的国画大师。

  天才!!

  真是国画天才,全所未有的天才,大家闻所未闻的天才。

  居然才几年的时间,就能有这么恐怖的画技,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不过事实就在眼前,由不得大家不信。

  而就在大家惊骇的时候,张峰已经架好了画架,开始了新的创作。

  这一幅画,张峰要画的是一幅水墨画。

  水墨丹青,虽然色彩并不华丽,却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用简单的笔墨,勾勒出意义深远的景物,那才是国画所追求的高级境界。

  而张峰也最喜欢这样的画作,这样的画可能开起来并不艳丽,但却更考验画家的画技,这样的画,也更能放映出画家的思想与心境。

  正如人们说的那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家当然也想将自己心中最美的画卷,用墨笔描绘下来,让大家都能欣赏到最美的风景。

  研好墨,铺上洁白的宣纸,张峰挥毫泼墨,笔走龙蛇,犹如行云流水,笔锋起伏一座座高山拔地而起,画笔轻摸,水平如镜的画面跃然纸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山流水栩栩如生,奇松垂柳挺立于山水之间,还有一人泛舟江上,怡然独钓,颇有一番独钓寒江雪的韵味,可惜此时并不是千里冰封的寒冬腊月,而是百花齐放的美丽夏日。

  很快一幅美丽的《月亮湖独钓》图就创作完毕。

  “好!”突然一声喝彩从张峰背后响起。

  张峰回头一看,这才发现自己身后已经站满了游客,大家看着自己的眼光都充满了崇拜,充满了敬佩。

  “小哥,你画的可真好!”

  “是啊,这次亲眼看到小哥一笔一划画的,这可做不了假!”

  “真的是天才啊!”

  “唉,怎么别人都这么多才多艺,咋我啥也不会。”

  “哥们别灰心,其实我和你也一样,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平凡,眼前的这哥们肯定是外星人,咱们能跟他比么?”

  后面的游客纷纷称赞张峰,也有游客一脸的苦色,看到张峰的画技,顿时自惭形秽,自卑不已。

  “谢谢,谢谢,画的也不是很好!”张峰向大家微微拱手,谦虚的说道。

  我擦!画成这样还不好,那要怎么样才算好??

  难道要想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那样,才能算的上好?

  大家都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心里都腹议不已,要不是跟张峰不熟,大家肯定立马吐槽,真是个装逼犯,就这装逼水平一看就是个经常装逼老手,装个逼都那个轻描淡写。

  “大哥哥,你能教萌萌画画吗??”就在这时,一声可爱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

  张峰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个三四岁的小丫头,一脸萌萌哒的望着自己,眼神中充满期待。

  “呵呵,非常抱歉,小丫头不懂事。”小女孩的父母连忙抱住自己的女儿,向歉意的笑了笑说道。

  “没有没有!!小宝贝真可爱,快过来,大哥哥教你画画。”张峰笑了笑,看到这么可爱的小丫头,心里顿时充满了溺爱。

  “嘻嘻,谢谢大哥哥!”小丫头开心的挣开爸爸的粗壮的手臂,蹦蹦跳跳的向张峰跑来。

  张峰笑了笑,铺上新的画纸,慢慢的教小丫头画了一幅简单的图画,对象就是湖对岸的八角凉亭。

  不得不说,小丫头学习能力还不错,估计在家里也有一些基础,所以画的也还不错,虽然和张峰画的相差十万八千里,但小孩子画的图画,更有一种童年的韵味,即使涂鸦也比大人们画的更好看。

  经过一番了解,原来小丫头叫冉萌萌,家在临兴市,今天爸爸妈妈放假,所以一家子就到期待已久的月亮湖旅游。

  来到月亮湖,一家子才知道什么叫做月亮湖山水,简直比旅游宣传册上的还要优美,山清水秀,即使闻名中外的桂林山水也不过如是,甚至这里还要更加美丽,更加令人向往。

  最令一家人感到惊喜的是,居然能在这里偶遇水平如此高超的画家,不错!在他们看来,张峰完全当得起画家的称号,甚至比普通的画家还要出色。

  “谢谢了哥们,真是给力添麻烦了!”

  “哪里哪里!!冉哥,嫂子,你们要是不嫌弃的话,我给你们画一幅全家福怎么样?”

  “啊,这怎么好意思?”冉哥嘴上虽然这么说着,其实脸上的惊喜已经出卖了他。

  “呵呵,没事,也不要多大会儿功夫!”张峰不以为意的摆摆手。

  其实画画也一样,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一幅三口之家的全家福,最多不过半个小时,张峰就能全部搞定。

  “那真是太谢谢了张兄弟。”冉哥连忙笑着道谢。

  “萌萌快过来,大哥哥要给咱们画画了!”萌萌妈妈赶忙朝自己的宝贝女儿招招手。

  此时萌萌正在和依依欣赏着张峰刚才画的画,听到妈妈的话,顿时惊喜不已,和依依说了一声再见,一蹦一跳的向大家跑来。

  依依笑了笑,看到如此可爱的小丫头也喜欢不已,慢慢的跟在小丫头后面,走进了凉亭。

  “嘻嘻,谢谢大哥哥!!”萌萌的笑颜如花向张峰说道。

  “萌萌真乖,真有礼貌!”张峰摸了摸小丫头的脑袋。

  随后萌萌的爸爸妈妈抱着女儿,坐在凉亭里,张峰笑着点点头,铺上一张新的画纸,提起画笔就开始画了起来。

  爸爸妈妈抱着女儿,一家三口,充满了幸福的微笑,真是的令人羡慕。

  张峰的速度超快,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这一幅画作,萌萌家全家福就彻底完成了。

  “终于好了!”张峰松了口气,今天画了这么多幅画,张峰的精神也有些疲惫。

  “哇,好咯,嘻嘻!大哥哥画好咯!!”听到张峰的话,可爱的小萌萌从爸爸爸爸的膝盖上跳下,兴高采烈的向张峰跑去。

  萌萌的爸爸妈妈也激动的站了起来,快步走过来,看看这一幅属于他们的全家福。

  最后,一家三口都满意的不行,对张峰的画技连连称赞,特别是小丫头更是对张峰敬佩不已。

  

第六百二十章艾草的传说(1/2)

  

  随着端午节即将到来

  村里节日的气氛也越来越浓烈。

  第二天一大早,张峰和依依带着爷爷奶奶就向后山慢慢悠悠的走去。

  大家准备到山上采摘一些艾草,因为端午节在大门口挂艾草是一种约定成俗的传统,这样的习俗不知已经流传了多少年。

  “爷爷,大家过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啊?”路上,依依好奇的向爷爷问道。

  “呵呵,端午节挂艾草的说道可就多了…………”老爷子笑了笑就开始慢慢道来,给年轻人们科普端午节的各种知识。

  悬挂艾蒿不仅又拥有祈求平安吉祥的意思,传说中还能驱鬼辟邪。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一些地区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端午节除了在门口挂艾草外,还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等等。

  一般大家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蒲草,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爷爷,那端午节挂艾草是从屈原死后就开始的吗??”依依就像好奇宝宝一样,眨巴着大眼睛,向老爷子问道。

  “呵呵,那可不是哦,据说啊,唐朝末年的时候,黄巢起义席卷华夏大地……”老爷子虽然只是个厨师,但看的书可不少,完全就像一个知识渊博的老教授,将挂艾草的习俗一一道来。

  传说当年黄巢义军攻打中原地区,时值端午。

  当地官员于是放出风声:“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动员民众逃离家园,是为走黄巢。实际是使义军无法与民众接触,以制义军不断扩大之势。

  中原地区某户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妇人与二个小孩,一小孩为亲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遗孤。亲生的小孩刚能行走,她嫂子的遗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岁。妇人一人带二小孩逃难,背着她嫂子的遗孤,却让自已刚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却落在后头。

  走不多远,遇一黄衣人,问:嫂嫂为何不让大小孩走路,而让小的小孩走路?;妇人如实相告,黄衣人听后甚为感动,道: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其实你只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无奈你何。言罢竟忽不见。

  妇人认为是仙人指点,于是回家依言而作,并沿途叫逃难之人插艾草可破黄巢之刀云云。因此妇人平时善良,多行善事,诸多民众都相信,依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黄巢,在家中过端午节。

  果然,义军过境,见家中插艾草的人家,无人打扰,随军的医生还为民众看病,问疾苦。一时妇人遇仙人指点之事在各地传开,平民之家,不再走黄巢,纷纷插艾草过端午,并效妇人行忠义之事。

  其实,黄衣人是黄巢义军的前锋谋士,武艺高强。义军所到之处,都是无人村,义军无人支援,成了孤军。

  谋士知有蹊跷,化成便衣,独自寻找原因,遇是了妇人。忽然不见,只是纵身跳上大树隐藏起来了。谋士小施一计,不仅破了官府的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谣言,为义军获得民众支持,又使民众积德行善成风,世人于是将此传统继承下来,成为今天端午节插艾的风俗。

  张峰完老爷子说的故事后,笑着摇摇头。

  “呵呵,小峰怎么摇头了??”看到张峰的摇头的动作,柳奶奶笑着问道。

  “没啥!我只是觉得当时的义军肯定没有那么军纪严明,古代各朝各代的农民义军都是口号喊得震天响,但乱军所过之处,犹如蝗虫过地,几乎都是家破人亡……”张峰苦笑着说道。

  “啊,不是吧?不是说义军都是正义之师的吗?”依依惊讶的问道,因为电视中都是这么演的呀!

  “呵呵,那怎么可能!小峰说的很对,古代的起义军军纪都不是很好,即使是朱元璋的红巾军那也不知杀过多少无辜的人,当年还屠过城呢!”老爷子笑着解释道。

  “那,那怎么和电视上的不一样呢?”依依还是有些敢相信,因为课本上和电视上都不是这么说的呀。

  “电视那是当然不可能了,要是专写些烧啥掳掠的场景,估计审查的时候就通不过,而且义军军纪严明,也更加符合大家的价值观。”老爷子笑着说道。

  “古代的军队那就是比烂,只要义军比朝廷的军队好好,那在造反成功后,肯定会留下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美名,成王败寇自古都是如此。”张峰也笑着补充道。

  艾草在县城也有人长期收购,在过去几年,村里的艾草几乎都被村民们搜刮一空,只有更远的山林里才零星的遗漏一些。

  但随着这几年大家的生活的好转,村边的艾草也渐渐多了起来。

  大家走了没多久,刚进入后山,就在路边的荒山上见到了艾草的踪迹。

  “咦!爷爷奶奶你们看,那边就有几株艾草呢!”张峰眼尖,一下就看到了不远处的艾草,颇为惊喜的叫道。

  “不错,不错,咱们运气还真好,刚一进山就遇到了艾草,哈哈哈哈……”老爷子定睛一看,顿时开心的笑了起来。

  依依和奶奶也很开心,没想到刚走进后山就有了收获。

  

第六百二十一章青青河边草(2/2)

  

  “呵呵,是艾草的叶子也可以做不少的美食呢!”几人一边向山上走去,老爷子一边笑着说道,

  “它可以做青团是吧??”张峰想起前不久刚看的一个综艺节目,上面就有人做过。

  “咦,小峰居然也知道?”老爷子非常诧异,因为在本地用艾草做吃的几乎没有。

  “我也是在电视上看到的。”张峰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要是在以前,张峰还真的一点儿也不知道。

  “呵呵,不错,艾草不仅可以做各种青团,还可以和糯米面做成糯米青糍,清明果……等等。”老爷子笑着点点头道。

  “清明果??爷爷清明果是什么东西呀??”依依好奇的望着爷爷问道。

  清明果是通过采集田间的艾蒿清洗捣烂挤压取汁,同晾干的水磨糯米粉、大米粉拌匀揉和成皮,然后包馅制作的米粉类软式点心。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

  没有抓到陈太平,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走出门,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

  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

首节 上一节 327/5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