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烟雨 第56节

  他们的到来并未影响陈宣两人,默默的看着,偶尔将两人完成的书稿拿去观摩,小声讨论,但并未发表任何意见。

  直到晌午,陈宣他们这才将课业完成得差不多,长时间下来手腕都有些酸胀。

  高老爷这才点点头笑道:“我儿勤勉刻苦,为父甚慰,需持之以恒,切莫懈怠”

  “孩儿谨记”,高景明点头道,看父母的眼神有些幽怨,估计还在纠结昨晚被赶走的事情。

  见此夫妻俩若无其事,总不能给孩子解释个中缘由吧,只能当做没发现他那点小幽怨。

  何管家快步到来,在高老爷身边小声汇报了几句。

  随后高老爷点点头说了句知道,然后看向高景明陈宣他们说:“明儿,你们收拾一下,接下来随为父去赴宴”

  陈宣自然是没资格提意见的,只能听命行事。

  高景明却是直言好奇问:“爹,我们去哪儿啊?”

  “难得回来一趟,一些关系自然是要走动走动的,接下来我们去得味楼,会有你周伯伯他们一些县衙的人,已经送过请帖,到时候明儿需得礼貌些”,高老爷摸了摸他的脑袋嘱咐道。

  高景明顿时期待问:“林子和田玉他们也会在吗?”

  “那是当然”,高老爷点点头道。

  接着高景明就迫不及待的去换衣服了,有小伙伴一起,他才不在意父亲邀请的是些什么人呢。

  陈宣倒是能猜到一些高老爷的用意,这样的正式场合都带着高景明,分明是将他当做接班人在培养啊,须知高家的其他少爷却是没有这等待遇。

  看样子高夫人也是要一同前去的,以往高老爷不在,她一妇道人家不好抛头露面,而今自家男人带着,自然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正好也可以和其他人的家眷亲近一番。

  有道是县官不如现管,哪怕高家门楣鼎盛,但居家所在之地的一些关系还是得需要维持,或许平时没什么,可一些关键时刻就怕有人心头不满使绊子啊,人家按规矩办事儿你能怎么办?不能办强办也行,但那就会结下梁子遭恨了。

  此去赴宴陈宣亦是随行,他是高景明的书童,将来小高接管家业,陈宣很多时候都是要代表他办事儿的,人际关系方面自然也要从小跟着熟悉,不管将来如何,至少如今得慢慢适应。

  但去后坐的小孩儿那桌,此外一些女眷坐一桌,高老爷他们这些大老爷们坐一桌。

  其间陈宣认识了周县令在内的阳县衙门一套班子成员,县尉主簿典吏等人都在其中,高老爷自然是他们那一桌的核心人物,不过陈宣这样的身份目前是没资格和他们攀谈的,最多只是介绍的时候点头认识一下。

  暗自留心听他们攀谈,陈宣倒也听到了不少阳县范围内发生的大小事情,诸如江湖仇杀,梁上君子作乱,哪里又出现落草劫道的了,还有些因为一点小事儿大打出手闹到衙门,这些事情经常发生,只是身在高家仿佛一张滤网隔开了一切。

  此外陈宣也才了解到,高老爷之所以有时间回家,是因为升官了,调任其间有一个空档,才有机会回来一段时间和家人相处。

  他的升官陈宣怀疑和高小姐为庆王生下一个儿子脱不了关系,只是这种事情大家心知肚明,没必要摆在明面上来说。

  在此之前,高老爷也只是一县县令,官看似不大,实则已经是绝大多数当官之人一辈子的尽头了,而他还年富力强,一些心照不宣的原因搞不好别人的终点只是他的起点。

  可话说回来,高老爷的能力还是有的,否则仅凭裙带关系也不可能官运亨通,须知一个萝卜一个坑啊,官场讲人情关系,但很多时候更看重的是能力,自身能力不够,再怎么提携也终究有限。

  高老爷如今已然交接好县令之职,接下来就要调往一个叫安洛郡的地方当郡尉了,兼任安洛郡的祭酒,正六品,看似不高,但权利极大,须知郡尉掌管一郡军事大权,而祭酒则抓教育,文武一把抓,如此一来,适应个几年,加上某些原因,顺利的话再进一步担任一郡郡守估计没什么难度!

  须知在朝为官,七品和六品之间是个分水岭,踏过去之后就是中三品了,算是官僚体系的中流砥柱,未来可期,很多人蹉跎一辈子都迈不过这道坎呢。

  但是呢,如今他虽然权利大,但责任也重,一郡之地超百万民众,教育方面,科举人才多少,军事方面,境内是否安宁,这些都是影响他未来仕途的,一旦闹出重大乱子,比如科举舞弊,乃至境内出现叛军为祸,纵使他女儿这层身份都保不住他,除非庆王亲自出面才有一定可能。

  这次宴请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傍晚,席间推杯换盏宾主尽欢,在为人处世这方面,不管是高老爷还是高夫人都是一把好手,拿捏得恰到好处,反正陈宣自问拍马都赶不上。

  换做是他自己的话,大概哥儿几个喝高兴了勾肩搭背牛逼吹得震天响吧,但人家高老爷哪怕喝得尽兴依旧保持清醒,该说不该说的嘴巴有门,不会轻易承诺亦不会轻易得罪人。

  宴席散后各回各家。

  回府的路上,高老爷并未乘车,用他的说法,离家太久,走走看看,顺便醒醒酒。

  其间他不忘耳提面授的教导高景明,周县令这样的人值得结交,不夸夸其谈,做事有分寸,胸有气度不拘小节,答应的事情都会办到,但县尉那样的人就得留个心眼了,嘴上不把门,言谈轻浮,骨削行瘦明显的好色之徒,惯于见风使舵,欺下媚上明显小心眼,得多多提防。

  现在不懂没关系,记住即可,以后多看多观察,自然就对识人方面心有一杆秤了。

  回到高家之后,高景明嚷嚷着要去娘亲那边住,并未被拒绝,但高老爷却没在那里留宿,而是去了四夫人那边,家里几个女人,得雨露均沾嘛,他这样的人,性福归性福,有时候也挺累的,这样的烦恼几个人能明白呢……

  第二天高老爷依旧神清气爽的带着高景明他们宴请宾客,是当地的乡绅大户,还有一些和江湖沾边的人,邓凌峰家赫然在列,这些人得高老爷相邀,哪个不趋之若鹜啊。

  不过这种场合就没带高夫人了,这些人还不够一位诰命夫人作陪,而且面对这些人高老爷多少端着点架子的,不是对谁都一团和气。

  而且和这些人相处起来多少要放开些,散场之后都天黑了,让人送高景明他们回去,一群大老爷们继续,指不定要换个场子快活一番,小孩子不到年纪,自然靠边去。

  可怜的三夫人,精心打扮一番,盼星星盼月亮盼了两天,怕是又得独守空房了。

  男人难啊,再外要人情往来,在家还得维持家庭和睦,实乃分身乏术哇……

  三天假期就这么转眼过去,去学堂这天,高老爷居然一同前往,当然,主要目的不是去送儿子读书,而是去探望玉山先生。

  于情方面,玉山先生是高景明的师父,授业恩师,难得回家一趟,高老爷自然是要去探望一番的,于礼嘛,人家腿脚不便,而且名声在外,去交流一番自然就有必要了,他还没上任,有祭酒之职,对于学问教育方面,玉山先生那里也是可以取取经的。

  到了玉山的当天下午,高老爷在别院设宴款待玉山先生,陈宣他们也在边上作陪,聊的也是孩子在学习方面的问题,夜间他们就回山上学堂去了,过后他们聊了些什么陈宣等人就不得而知了。

  高老爷在玉山这边待了三天左右,离去之时还专门进学堂趁着课间给高景明打了声招呼,说上任之期快到,得走马上任了,嘱咐儿子好好读书,莫要辜负他的期望。

  父亲回来几天就要走,高景明自是万般不舍,哭得那叫一个稀里哗啦,但再不舍高老爷也只能狠心离去。

  回府又休整了两天,高老爷便离家上任去了,走的时候带走了三夫人,他回来这几天都没去三夫人那里呢,带走算是一种补偿吧,带走之后狠狠补偿!

  跟着离去之时三夫人万般不舍,哭哭啼啼,其实满面春风恨不得笑出声,老爷接下来是她一个人的啦……

第106章 人来人去

  来时花开春还寒,转眼雪飘冬覆棉。

  时间就如山中雾,看得见,摸不着,留不下,唯有记忆点滴在心头。

  一个学期就这么无声无息过去,丁级的孩子们将一册初蒙四季算计都学完,常用字,对自然的简单理解,以及基础算数差不多都掌握,待来年,开学后将迎来新的学习篇章。

  风雪漫天,世间无路,天地共一色,人也好,动物也罢,皆宅家归巢度这严寒的冬。

  陈宣也换上了厚厚的棉袄,带着棉帽,整个人看上去都臃肿了一圈。

  高家小院,陈宣坐在窗前看书,边上放着依旧青翠的桃树苗花盆,脚下是炭火燃烧的铜制暖炉,冬雪严寒就在不远处,棉袄暖炉将寒风挡在了身外。

  厚厚的积雪覆盖了整个小院,清扫出的路径像是将小小的白色世界分成了不规则的几块。

  小院很安静,乃至整个高家宅院都比往日宁静了很多,不是因为寒冬人们懒散不愿出门,实乃高家大宅近来人少了三分之一左右。

  倒不是出了什么变故,而是因为高家主要成员都回祖宅那边了,会在开春祭祖过完节之后才回来。

  高家祖宅那边不大,容不下太多人,所以陈宣没去,留在了高家大院,他一个外人去干什么,难道还能进高家祖祠上香不成,况且高景明有的是人伺候,放假了也没要紧的事情,自然无需陈宣时时刻刻陪着。

  人家高老夫人还在世呢,自然要趁着这个时期一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只是她那么多孙子孙女,也不知道能不能抱得过来,总归儿孙满堂幸福无比了,看着满屋子跑的小子们定然此生无憾。

  小院内还伫立着几个前几天陈宣他们堆的雪人,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畔,当下却只剩他一人了,小彩小叶自然是要跟去的,这天气得为高景明暖床,大少爷的生活就是这般朴实无华,不过如此,不用羡慕,因为羡慕不来。

  听留守的牛乐说,他媳妇小娟已经怀孕六个月左右了,肚子圆滚滚的,来年指定生个大胖小子,给他高兴得每天笑容就没消失过,嚷嚷着请关系好的哥几个到时候去和喜酒,当然,邀请高景明这样的大少爷屈尊降贵是没资格的,除非人家主动跑去凑热闹。

  这段时间以来,经过刻意去询问、翻书学习了解,陈宣对人体结构经脉穴位之类的都有相当深刻认知了,但依旧没有贸然尝试修炼泽元诀,觉得还可以再缓缓。

  一来潜意识认为还没做好准备,再一个,静气养身功他每日修炼依旧有效,特别喜欢那种暖洋洋的舒服感。

  甚至他都在想,纵使以后开始真正修炼武道了,亦不会落下对静气养身功的修炼。

  别人不知道,其实如今陈宣不显山不露水的体质已经相当惊人了,单就力量而言,并不比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差,甚至还有过之,只是他从未显摆过。

  而且自从修炼静气养身功之后,他从未生过病,小感冒都没有过,纵使高景明有着蛟龙角项坠的加持,入冬气温骤降那段时间也不小心染了风寒,不过人家在一群人悉心照料几天后又变得生龙活虎了。

  穷苦百姓染了风寒是要命的事情,但在高家压根不是事儿。

  “宣哥儿,你要的东西带来了,怎么突然想到要吃‘古董羹’的?”月亮门外走来了青豆的身影,她端着一个不小的木盘,盛着一些干菇干笋豆腐肉片之类,蔬菜是没有的,还有一个红泥小火炉架着小铜锅。

  古董羹其实就是火锅,此间早就有的饮食方式,听说几百年前从南方荣国传来,因为诸多菜肴一起放羹汤里煮沸后发出的咕嘟声而来,古董就是咕嘟的谐音。

  走来的青豆脸蛋在寒冬中红红的像苹果,进屋后还轻轻跺了跺脚,不是因为冷,而是担心泥泞弄脏了地面。

  陈宣当即放下书籍起身道:“青豆姐姐来啦,麻烦你了,这不因为天冷,就想吃点热乎的”

  “麻烦什么呀,应该的,嘻嘻,难道还能给你吃生冷的呀”,青豆放下托盘开始摆弄带来的东西打趣道。

  大半年下来,陈宣和她已经很熟了,她的确是专门负责高景明这个小院的高级丫鬟,地位在丫鬟中仅次于小彩她们。

  陈宣上前帮忙道:“上次吃过就有些嘴馋呢”

  “我来吧,你先去净手,很快就好了”青豆摆放烧好的红泥小火炉道,有点烫手,完了下意识摸了摸耳朵。

  也帮不上什么忙,陈宣依言去洗手,回头道:“青豆姐姐,少爷他们去祖宅了,这里冷清,一起吃点吧,我一个人也吃不了那么多”

  青豆犹豫了下,应该是思索接下来没什么要紧的事儿,便微笑着应下道:“那好吧,省得你一个人无聊,沾你的光啦”

  “青豆姐姐见外了”,陈宣洗完手去关门挡住外面寒风,顺便把暖炉放桌子下面。

  桌上桌下两个炉子,房间很快温暖了起来,咕嘟嘟沸腾的火锅冒着食物的香气,让人食欲大开。

  可惜少了些陈宣熟悉的调料,比如关键的辣椒,但也很不错了,高汤为底也另有一番滋味,再有葱姜蒜酱油醋以及些许芥末调的料汁,外面冬雪为伴,吃得那叫一个舒服。

  不时给陈宣夹菜,青豆提醒他烫,慢点,没人和他抢。

  吃东西的时候两人也聊些大小趣事儿的,听青豆提及,不知何时传出的风声,高夫人的几个贴身丫鬟早已经过了嫁人的年纪,再不嫁人就是没人要的老姑娘了。

  有道是空穴不来风,此事想来是真的,是以近来高府外偶尔有些‘花枝招展’的适婚男子徘徊,估摸着存了分念想,想要觅得一段姻缘。

  高家内院的丫鬟呢,知书达理识文断句,甚至还有一定武艺傍身,可不是一般小门小户家的闺女能比的,哪怕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娶回去都是贤内助,多的是人巴望着。

  而且关键的是娶回去之后还有机会和高家这等门户攀上关系,哪怕有事儿不敢求上门来,说出去亦有不少人顾忌一二。

  其实经过上次的交谈之后,青禾她们经过几个月的深思熟虑,都已经相继有了决定,打算寻一良人嫁了,只是暂时还没有遇到合适的,在观望阶段。

  倒是没有人打算给高老爷当侍妾,尽管那是一次难得飞上高枝的机会,但她们觉得那样做对不起夫人这么多年的恩惠。

  对此高夫人并没有失望亦或者不悦,反而为她们感到高兴,遵从她们的意愿,甚至还说有合适的良人会为她们留意一下,主仆一场,高夫人算是仁至义尽了。

  其实对高夫人来说,她们的年龄和自己大女儿相差不大,一定程度上也是将她们当做女儿看待的,是以对她们的事情自然上心些,抛开个人为以后打算的因素,她其实也不愿青禾等人给自家男人做妾,好好的黄花大闺女那样太过糟践了。

  得知这一消息陈宣也是愣了一下,在他个人看来,青禾她们还年轻,嫁人还早了些,但在这个世界她们年纪算大的了,对此他也左右不了什么,只能由衷的祝愿她们能找个如意郎君吧。

  这种事情啊,一旦有了苗头,其实很快的,或许下一个冬日,在高家就再也看不到她们的身影了。

  风吹果熟落,黄花开得需人采呀……

  窗外的白雪日渐消融,待到春来新燕归,玉山花开满枝头,朗朗读书声再次响起。

  新学期陈宣他们升到丙级了,每日的课程亦有所变动,初蒙换成了问章,内容包涵诗词文章,先生上课的时候亦开始了断句的教导,四季换成了通晓,进一步认识山川地理人文,算计倒是没变,但内容更加深入复杂了。

  下午的琴棋书画课程倒是没变,但上课时间被压缩,每个学段挤出两三堂课学习礼仪。

  他们升级了,丁级自然有新的孩童补上,这一年丁级人数越发的多,开了三个班级。

  有新人来,自有旧人去,大多数进修班的面孔都已经不见。

  待到三月初,蒙学完毕的甲级学子各自奔赴考场,几家欢喜几家愁。

  每县三年有一两次的童生试,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今年开科取才,一县取十至二十人,这是根据当地人口以及生活富足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落榜者暗自垂泪,过后有的认清现实回家平淡一生,有的奋起再战,充实进修班缺少的部分。

  这年的童生试自然和陈宣他们无关,亦感受不到其中的紧张,但在童生试过后的第十天,舒耀找到了陈宣,是来给他作别的,他在蓝丰县上榜了,而今有最基础功名在身,未来有望,自然有人投资,所以他要去蓝丰县县学进一步深造,希望有朝一日更进一步取得秀才身。

  陈宣怀疑是去年蓝丰县砍了太多人,某些人的死去自然腾出了不少机会,才给了一些人上榜空缺。

  人家舒耀的努力很多人都看在眼中,陈宣自然送上由衷的祝贺。

  作别的时候,舒耀还真心勉励陈宣,让他不要纠结自己的身份,不要心灰意冷,将来努力科举出人头地,说不得以后还有机会一起州府相遇同场考试,甚至结伴去京城搏一世风光也不是不可能的。

  陈宣心头明白,他与其是在勉励自己,其实更多的是自己在对未来的憧憬。

  舒耀不是专门来找他一个人的,陈宣只是其中之一,他还有很多人要告别,还得感谢先生这么多年的栽培。

  人来人去的岁月里,时间在不停的流转。

  也是这一年,陈宣在高家送别了青鱼,曾开玩笑说要恳请夫人嫁给陈宣的女孩,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在三月初得高夫人放行远嫁去了外地。

首节 上一节 56/2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