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烟雨 第38节

  纵使陈宣心头好奇得紧,但眼下也得不到更多信息,干脆先吃饭吧,识字之后或许能在书中得到答案。

  不过武道需要渡劫?那玩意不应该是修仙才有的说法吗?

  搞求不懂。

  ‘所以为什么我练静气养生功会浑身舒坦依旧没有答案,问题出在哪儿呢……’

第74章 无风

  ‘早操’后陈宣吃了比前几天多了近一倍的食物才填饱肚子,饭量明显提升,他不觉得是身体缩水后重新发育的原因,绝对与练习的静气养生功有关。

  自身没有不良反应,先生说过那‘功法’练练有益无害,这样的变化想来并非坏事。

  饭后休息休息又要上课。

  每天早上三节课,就那三样,也就顺序不同,初蒙识字,四季识常,算计识数……

  玉山先生讲课的时候,陈宣观察了一下,他没有任何异常,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也就无法揣测他有没有行动起来,没办法,只能静待后续。

  中午吃饭后本该休息,高景明跑去蹴鞠发泄这个年纪的精力,回来一身脏兮兮,陈宣抽空还得给他洗衣服,谁让人家包吃包住还发工资呢,应该的。

  不过陈宣却发现,饭量提升也就早上,中午和往常没太大区别,应该是早上练习静气养生功后身体需要补充消耗,倒是不用太担心会变成小胖子了。

  啧,在这古代社会,想变成胖子一般人可没那个福分,要不都说胖的人看着就有福气呢。

  下午的两节课是绘画和学琴,乃君子六艺之二。

  绘画当然是水墨画,丁级这个年纪只是初学者,学的也是基础的东西,先生讲解后让学生绘画,每个小孩的‘作品’都一言难尽。

  陈宣不会画画,‘小时候’连兴趣班都没上过,画出来的东西和其他小孩半斤八两,至于画出‘照片’震惊众人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先生讲的绘画内容挺有意思,水墨画其实更倾向于写实,写意那是‘大师’级别才会涉及的高度。

  要不说穷苦人家供不起读书人呢,单单是绘画这方便就很费钱,绘画需要纸张就不提了,关键是颜料,其中蓝色紫色等少部分颜料比同重量黄金还贵!

  当然,哪怕绘画大师一般情况下都不会用到那种珍贵颜料,更别说陈宣他们这样的初学者了,他们如今才刚刚涉及浓淡绘画技巧,说技巧都夸张了,只是小儿涂鸦。

  琴艺也并非单指琴这一种乐器,但凡能发出声音奏乐的‘工具’都能划分到这一类,将来都要涉猎,可以不精,但不能不懂,至少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否则将来三五好友煮酒作歌之时张口结舌岂不扫兴。

  反正有一定学问的读书人都至少会几种乐器,这种东西其实可以触类旁通的,会一种,再学其他事半功倍。

  教琴艺的是玉山先生,课堂上他亲自演示了七八种乐器,那还不是他掌握的全部,让一帮小孩佩服不已。

  其间玉山先生也让大家勇于表现上前演奏,周林可谓出尽了风头,他用昨天从陈宣那里学来的吹树叶技巧获得满堂喝彩,就连玉山先生都夸奖了几句。

  这让高景明他们有些无奈,大家都是一起向陈宣学的,风头却被周林一人出了,可谁让他们学得慢呢……

  上课下课,一天的学习生涯就这么过去,只要个人认真学习,其实还是能收获很多东西的。

  下午吃饭后陈宣高景明依旧去玉山先生那里做作业背新的课文,顺便练练作画和乐器。

  老实说,这古代社会的读书人,若是卷起来的话,要学的东西丝毫不比陈宣老家那边的学生们少,甚至犹有过之,仅仅只是学的东西不一样罢了。

  陈宣有点怀疑,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都是冲着‘全才’方面培养的。

  在玉山先生小院的时候,他只监督指点两人学习上的事情,其他的只字不提,就好似他昨天询问承诺的那些东西从未发生过一样。

  说了让陈宣他们不用管只等结果,就真的将他们从事件中摘除了。

  不过他越是这样陈宣就越是放心,那种时时刻刻挂在嘴边的人反而不靠谱……

  接下来的四五天时间都风平浪静的过去。

  一连多天下来,陈宣已经基本掌握了那套静气养生功,每次练习都能体验到那种浑身暖洋洋的舒服感,越是标准那种感觉就越明显,以至于高景明他们多次告诫,他也依旧‘我行我素’的认真练习。

  见劝不动,高景明他们也就由他去了,反正没人当回事。

  到最近陈宣这套‘功法’相当标准,若非他是书童身份,先生都想让他到前面去‘领操’做榜样。

  随着他的深入练习,饭量也没有太过夸张的提升,最多也就正常成年人左右的饭量,不算夸张。

  渐渐学会了之后,偶尔中午下午陈宣也会练练解乏,但效果并没有早上那么明显,只能说聊胜于无。

  由此他推断这门‘功法’的练习对时间段也是有讲究的,想想也能理解,毕竟是‘养生功’,重在养生,若一味讲究苦练就与主旨背道而驰了。

  在学堂的生活算是步入了正轨,每天都能学到新的东西,尤其是四季课上先生让背诵的文章,后续陈宣会悄悄用拼音标注,是以认识的字也在日益提升,但距离自己看书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认识字还不够,还要会写,会断句,否则给一本书也没法完全理解要表达的内容。

  不过陈宣到底是成年人思维,渐渐的也找到了技巧,写字方面,是单体字笔画顺序之间是有迹可循的,只要写下来它就是一个字,但想要写一手好字就得花大量时间去练习了。

  断句也是有方法的,没有标点符号可以参考,但可以根据一些特定的文字进行推断,比如‘了,呢,乎,哉,矣……’等等,这方面还需要深入学习,先生还暂时没有讲到关于断句的内容,还早着呢,丁级说白了也就刚入学阶段。

  日常生活中,原本陈宣还有个疑问,那就是吃住都在学堂,高景明带那么多钱来干啥,学堂又没小卖部什么的可以消费。

  直到学习练字用的纸张见底,墨条也需要买了,还有平时提神醒脑的燃香蜡烛也消耗不小,他才明白花费大头都在这些方面。

  学堂也有笔墨纸砚这些东西提供,但不是免费,需要把钱换成票据的步骤进行购买。

  但学堂提供的质量着实拉胯,高景明这样的家世自然要用好的,只能花钱在外部采购,好在学堂门口每天都有高家的人随时候着,陈宣去接触了一次,采购了一批必需品,足足花了近十三两银子。

  其中仅仅一块高景明用惯了的墨条就花了八两银子!

  由此陈宣这才理解,为何老家那边,网上曾说过,某些地方小学生的一块橡皮擦就要几千块……

  如此还是高景明没有临时起意要买点话本之类的额外东西,否则花费更大,加上日常吃喝也要开销,指不定带来的三十两还有点拮据。

  这哪里是读书啊,分明就是烧钱。

  当然,高景明这样有钱人有他的读法,舒耀他们那样的寻常人家有他们的学习方式,人与人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第75章 有云

  外界的风风雨雨影响不到学堂的平静,先生上课教书育人,学生读书增长学问,宁静祥和。

  小孩子之间偶有冲突,不过只是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连茶余饭后的笑谈都算不上。

  玉山先生近来却是很忙,只是无人知晓罢了。

  他每天要给不同学年的学生上课,批改检测课业,下午还要监督指导高景明他们作业学习,空闲时间还会独自下山亲自去了解跟进一些事情……

  从与陈宣交流几天后的中午时分,天空阴沉,随时都会下雨,一如玉山先生的心情。

  小院书房内,他放下一封信,转而看向外面阴沉的天空。

  有些事情,虽然他早有预料,但真正了解之后,依旧让他感到无名怒起,还带着些许可笑的悲哀。

  书桌上的那封信,是蓝丰县县令让亲信送来的,对方是他曾经考举人时的同年之一,一同上过榜,仅此便是身为读书人的人脉关系。

  不同的是,当初的同年高歌猛进,如今已是治理一县的父母官,而他玉山却只能窝在山上教书。

  此前玉山先生去信请这位同年帮忙调查人贩子的事情,几天过后已经有眉目了。

  但结果并不好,甚至是玉山先生不愿看到的。

  并非他的那位同年不愿帮忙,也非他如今落魄就不买账了,实则对方很积极的在处理这件案子,比玉山先生本人更上心。

  但奈何阻力太大,下面的主簿典吏乃至衙役根本就不配合,看似听命行事,实则阳奉阴违,几天下来不但没有丝毫进展,反而连玉山先生提供的线索都断了,是以蓝丰县令得以来信解释情况,以免误会。

  看完信后,玉山先生当然知道这样的情况意味着什么,那些人贩子分明就和县衙一些人勾结在一起的,县衙有人给人贩子的不法之事保驾护航!

  甚至信中还提及,蓝丰县令提出调查人贩子之事后,突然之间各种大小事情就多了起来,分明就是下面的人想让他忙起来无暇他顾啊。

  玉山先生自然是相信那位同年人品的,两人经常相聚,俨然至交好友,对方也真的想做些实事,不管是为了前途还是为了对得起父母官三个字。

  可事关此事却根本进行不下去,说到底蓝丰县令只是外地人前来任职,而典吏主簿衙役都是本地人,这帮树大根深的坐地户一旦不配合,政令简直出不了县衙!

  但蓝丰县令的这封信并非是来给玉山先生诉苦的,而是表决心要彻查此事,阻力再大都阻止不了他。

  对方和玉山先生都明白,阻力并非坏事,反倒是一次机会,完全可以借机铲除那帮尸位素餐之辈,那样一来蓝丰县令就能彻底掌控县衙,更好的为民做事了。

  而玉山先生心情差,并非事情进展缓慢,而是因为那些平时嘴上为国为民的官吏,背地里却做着猪狗不如的勾当。

  仅仅他们庇护人贩子团伙一事,进行了多少年?坑害了多少人?多少家庭因此家破人亡?

  若非要讲法度证据按流程来,玉山先生都恨不得亲自下山把那些猪狗不如的东西给宰了。

  朝廷不是江湖,凡事要讲规矩,规矩即是限制也是保护,若人人都打破规矩乱来,天下岂不早就乱套。

  ‘倒是算不得难为好友,他若抓住这次机会,将来办事儿就能顺利太多,虽说好友已有章程把握,但问题是我提出的,却是不能置身事外,好在早有准备,能帮好友将案子更加顺利的办下去’

  心头想着,玉山先生回书桌拿起另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就丰富了。

  是枫林湖畔青叶山庄的人快马加鞭亲自送来的,信中不但详细描述了蓝丰县境内那伙人贩子的具体成员,连他们幕后老板是谁都写得清清楚楚,还有他们从事人口贩卖涉及地域都有所描述,甚至与哪些人勾结的证据都掌握了一部分!

  如今已经打草惊蛇了,酱油作坊的窝点已经转移,但没关系,人贩子已经被青叶山庄的人暗中盯着了,插翅难飞。

  仅仅这些还不足以定案,还需更加详细的证据链才行,而且本地人抱团根本进行不下去,还需来自更上面的命令。

  他玉山先生可不是官府中人,虽有功名在身,却是一介布衣,动用点江湖手段帮帮好友自无不可,不算犯了官场忌讳,充其量也只是有志之士。

  官场有官场的规矩,江湖有江湖的手段,调查那帮人贩子,玉山先生请青叶山庄帮忙有点大材小用,但谁让青叶山庄现任庄主欠他人情呢,不用白不用。

  ‘郑兄在明稳住那帮人,我在暗帮忙收集证据,两相配合,待上面命令下来,定将那帮不法之徒一网打尽!’

  玉山先生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将信全部收好,避免陈宣他们来此不小心看到。

  他的好友蓝丰县令可是进士出身,自有人脉,加上他本身也在发力,抓住机会解决蓝丰县的几个吏员自然不成问题。

  为了更好更快解决,玉山先生还去信郡里,只是不知那封信能提供多少帮助,多年过去,久不走动,有些关系是会淡的。

  但为了心中不平之事,玉山先生并不介意主动找上门去。

  明面上的调查断了,可实际上不管是玉山先生,还是蓝丰县令,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之中。

  再度看向窗外阴沉的天空,玉山先生心头惆怅。

  那阴沉的天空何尝不像一张巨大的幕布笼罩天际?

  小小蓝丰县内的乡绅坐地虎,便能在关键时刻架空县令,给人贩子保驾护航,多年来逍遥法外,窥一斑而见全貌,若放眼整个景国呢,那些世家门阀,与乡绅坐地虎何其相似?

  有这样一群人在,朝廷想要真正办点什么事情,很多时候都得看他们脸色啊,若是触动这帮人的利益,哪怕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他们也会想方设法使绊子进行不下去的!

  世家门阀的恐怖,玉山先生早就见识过了,奈何不了他们,区区蓝丰县境内的不法之徒还收拾不了?

  ……

第76章 良师

  这天下午,陈宣他们惯例来到玉山先生小院。

  在他们把该做的作业完成后,收拾东西准备离去的时候,一直不曾提及学习之外事情的玉山先生突然开口了。

  他依旧是那种波澜不惊的语气道:“前几天我去看过,玉水河杨柳渡下游,河面上没有老船家摆渡”

  陈宣闻言略感意外,意外的是这么多天他怎么突然再度提前此事了?

  当初那段经历肯定不会有假的,玉山先生也不会说这样的废话,定有下文。

  只是他说没有看到那个老船家,莫非对方跑路了?陈宣可是记得,那老船家说过,自己面相好,能卖得出价钱,他不会因此发了一笔不干了直接养老吧?

  对方跑路的可能性很小,这时代底层人能跑哪儿去,去稍远的地方都需要路引的,相当于陈宣老家那边某些时代的介绍信,而且无故不得在非户籍所在地久留,这些东西课堂上先生提过。

  所以陈宣猜那老东西养老的可能性很大,毕竟对方都那把年纪了。

  高景明插嘴愕然道:“师父你什么时候去玉水河的,我怎么不知道?”

  “难道为师上个厕所也要告诉你吗?”玉山先生看着他摇头失笑道。

首节 上一节 38/2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