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实世界得道成仙 第43节

  祖上没有阔过,或者说现在就是人类最阔的时候。

  物种之间竞争何其残酷,根本容不得半点留情,哪会有现成的财宝埋起来等待被挖掘?

  不过人体是宝藏这句话也不算完全错。

  只是关键并不在于宝藏,而在于开启宝库的钥匙。

  修仙,挖掘的宝藏并非已有的宝藏,而是通过修持法,破限法,让人类某项弱小的特质变得强大起来。

  亦或者寻找到存在感微弱被人类忽略的能力,然后再重复上诉步骤,让弱小的特质变得强大。

  修行更像是种田,寻来合适的种子在土地种下,挖地,浇水,施肥,除草,挖地不过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项而已。

  伪法盲目的挖掘潜能,就像是在一片适宜种庄稼的沃土,疯狂挖地,想挖出石油一夜暴富一样荒诞。

  肉体如此,精神如此,性亦如此,不破限不管怎么挖掘,终究只是一名凡人。

  “…………”

  然而,伪法却有着真法所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法门简单易懂,只要是个读过书的正常人,都能听懂,知道该如何修持。

  其次容易执行,无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只要有一定控制力,就能轻松达成目标。

  最后没有危险,只需要坐枯禅就行,不会有精神异变成疯子的危险。

  法门简单,修持容易,还没有半点风险,却能成为大神通的佛。

  啧啧……这恐怖的投资收益比。

  哪怕是最有勇气骗子,也不敢给出如此夸张的回报。

  他们顶多也就装装秦始皇,给颗长生不死药,装装阎罗王,厂家直消生死簿名字而已。

  可以说,伪法除了假以外全是优势!

  “…………”

  “身为唯识法脉传人,听闻佛性伪法竟然能怡然自得,难怪能成为金山寺主事。”

  陈景耳边响起一道声音,回头便见到大慈寺跟在玄明后面的大和尚。

  身为唯识法脉传人,对伪法的鄙夷溢于言表。

  看向陈景的眼神,带着几分怒其不争,还有几分对愚昧之人的怜悯。

  昨日,已私下找到法济要说法,但是对方含糊其辞,并不解释迦兰法脉弟子成为此行主事的原因。

  而唯识法脉成为主事,讲经台金池却依旧在宣扬伪法,其罪责自然归于主事之人,让法恒忍不住出声喝问。

  陈景没有半点被抓包的自觉,顿了顿回道:“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心中无伪法,听一听伪法又何妨?”

  “若没有动摇,何必舍真经而学伪经?”

  “伪法有吞真法之心,真法却没有容伪法之量,为何不能在伪法中寻找答案,有容乃大,说不定兴盛之道就在其中。”

  “你可记得四戒,谤菩萨藏,信相似法。”

  “四戒不吝法不也无人持,同样是舍一戒,后者若能换来宗门兴盛,幽而复明,何乐而不为?”

  “诡辩!法济怎么会把唯识真法传给你?同意以本届盂兰法会辩法输赢,决出唯识宗主脉也是因为你?伱到底用什么妖言蛊惑法济?贫僧宁可犯诳语戒,也绝对不会将传承给你!”

  浅聊几句不欢而散,陈景看着法恒愤然离去,依旧一脸平淡自语:“你若想让唯识宗兴盛,会将传承给我,你若想盗唯识宗真经,亦会将传承交给我。”

  谈话结束。

  金池从讲法台安全下来。

  讲法,无人会质问,金池有几十年讲法经验,不会有任何问题。

  唯一所需要担心的是金池年老体衰,从讲经台失足掉下来。

  “…………”

  盂兰法会第二日:讲法,在黄昏时分结束。

  晚霞漫天,一名中年富态和尚,拿着一卷画轴走上法台:“诸位同门请看,此画中内容便是法会明日辩题。”

  说罢,画轴缓缓打开,清晰展示给台下的众人。

  只见画中佛祖手作拈花状,两指捏住一名僧人呈上的盂兰花瓣。

  四周诸罗汉菩萨疑惑,唯有一名僧人露出微笑。

  “明日辩题,竟是拈花一笑?”

  法台下,不少辩法僧变了颜色,今年辩法的难度一下提升了好几倍。

  佛祖拈花,迦叶一笑,将心印心,不落文字之法,传给了大弟子迦叶。

  此为禅机源头,岂是等闲之人所能辩得?

第73章 佛门之源

  第三日,辩法日。

  汴京城百姓倾巢而出来到白马寺山下。

  法台中心位置,立有一根五米高的白石圆柱,上有紫金钵盂,钵盂内种有一株绝品金玉兰,霞光映照熠熠生辉。

  圆柱两侧设有两座六米高的辩法台,七色花瓣铺香花地,围绕法台布置有玉兰花,地涌金莲等花卉。

  邻近法台,亦设有数百席位,昨日讲法时坐在前列的汴京城贵人,被安排到稍后一些的位置。

  前排换成各家寺庙高僧,以及参加辩法的辩法僧,唯独有两个席位特殊。

  侧位是一名穿藏青色僧袍胡须半白的僧人,新唐王朝国师乌鼋。

  主位则是一名穿华服的青年,能比国师身份更高,多数人都猜到他是新唐皇帝李执,却没有一个去拆穿身份。

  席位四周人头涌动,围观群众比法事日、讲法日多出不少。

  普通人未必听得懂辩法,但辩法会有输赢,知道哪一座寺庙胜出,以后该拜哪一尊佛。

  “咚!咚!咚!”

  钟声回荡。

  辩法正式开始。

  两名僧人走上辩法台,为大行寺正辅两名辩法僧。

  大和尚站在主辩法位俯瞰,缓缓开口道:“佛祖拈花意,心传心妙法。”

  “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眼藏为识,妙心为性,涅槃为易,此为五性九识法门修持总纲。

  实相化虚,无相生相,此为法相修持法门总纲。

  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此为纱罩灯,乃是禅机源头。

  教外别传,此为嘱托,世尊嘱托迦叶正法不宜广传世人,行差踏错,反有坠入魔道的风险。

  此为明悟佛理后的进阶知识,择人而授,以佛家学说为根基,遂应不以教传,是一份独立教外的传承。

  “…………”

  佛门诸行皆自拈花而始,为佛根,佛本,佛源,最是难辨。

  陈景比灵山众多两千多年累世之识,纵使悟性不如乔达摩,悉达多,难道还不如迦叶不成?

  如何能不识拈花之妙?

  听到有人欲解拈花之意,自然侧耳倾听。

  结果大行寺的大和尚,只是复述出拈花一笑的典故,根本不对其意做解释,亦或没有解释的能力。

  另一座辩法台稍年轻些的和尚则道:“何以传心?”

  大和尚答曰:“禅机…………”

  法台上,两座辩法台的和尚,并没有发生激烈争论。

  而是扮演一正一辅、一讲一悟的角色。

  最初辩法。

  确实是两名大和尚攻伐争论,谁输了的就献上人头。

  如今辩法变得文雅许多,并不是让两名僧人相互争论,像笼中斗鸡一样供人观赏。

  两名僧人以辅辩、对辩的手段,阐述出自身观点,然后面对台下所有僧人喝问,与天下群僧代表进行论辩。

  若仍能成功立足于辩法台不败,才算是通过辩法第一步考验,拥有成为法会胜利者的资格。

  若败,也无需献上人头,只损失些许面皮而已。

  “…………”

  小半个时辰,大行寺辩法僧讲完。

  几名小僧提出疑惑得到解答,台下一名佝偻老僧突然站起,浑浊眼眸紧盯着辩法台。

  开口喝问:“以心传心,禅机之始,这一点人尽皆知,你可有言拈花何意?”

  佛祖拈花,迦叶一笑。

  告知了迦叶不落文字,以心传心之法,这是辩法的题干。

  佛祖拈花必然蕴含一段感悟,然后将这份感悟,以特殊方法传给了迦叶。

  迦叶得到佛祖所传感悟,也明白以心传心的特殊方法——禅机。

  所以只有一个问题,佛祖拈花所传为何意?

  大行寺辩法僧将拈花与禅机等同,那就是说佛祖什么也没传,非心传心,而是传传传,多此一举,何以得证心传心之法?

  “贫…………”

  大和尚脸色一白。

  蠕动两下嘴唇最终放弃争辩。

  跑题了!就像解一道经典数学题,却回答这道题的出现对于数学史有重大意义,是构筑某某理论的重要基石。

  不过拈花一笑这类无题之题,即使没有跑题,也不知道该从何着手,大和尚行了一佛礼道:“贫僧才疏学浅,自愿下辩法台。”

  “咚!!”

  铜钟声回荡。

  大行寺两名僧人走下辩法台,第二个上场的便是白马寺。

  两人皆为唯识法脉传人,大和尚年纪约六七十岁,法号无窥,小和尚年纪比千叶略大,法号法行。

  无窥老和尚登上左侧主辩法台,待铜钟沉闷之声再次回荡,台下一片静默,才道:“花开顷刻,刹那芳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法行站在右侧辅辩法台,并不以学生姿态进行提问,也不对无窥所讲多做解释,而是直接反驳:“日月长恒乎,以色见我,以声求我,幻光何以度?”

  无窥则垂眸驳斥:“沉沦欲界,夕日欲頽,沉鳞竞跃,不见慧光,不至妙境,…………”

首节 上一节 43/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