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认购股份
珀菲科特向几位参加茶会的贵族夫人介绍了自己的制糖工艺,并表示希望大家一起拿出一笔钱来开办一家制糖厂。
这笔生意顿时引来了几位贵族夫人极大的兴趣,其中一位立刻关心的问到:“伯爵大人,这种新式制糖工艺的产量和成本如何?和老式的制糖工艺相比具体的优势在哪里?”
这也是其他人最关心的问题,一个制糖厂她们并不太放在眼里,虽然这可能是巨大的利润和收入来源,但这么多人分显然到每个人头上能够获得的收益并不算太丰厚。
与之相比,能够和珀菲科特建立良好的关系才是这些贵族夫人所看重的。
至于说关心制糖工艺的问题,这当然是在给珀菲科特递话题,同时也是一种变相拍珀菲科特马屁的手段。
毕竟珀菲科特发明了这项新技术,以她一贯以来的表现来看无疑是要比老技术更好、效率更高的,但明着吹捧就落了下乘。
至少对于她们这种层次的人来说明着吹捧实在是有些不入流,而且以珀菲科特的身份来说她也听腻了。
所以与其直接吹捧,不如装作不懂的样子询问珀菲科特这项技术的优势在哪里,这样也算是挠到了珀菲科特的痒处。
虽然依旧是吹捧,但却不着痕迹。
让她自己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作,可比你吹嘘她多么厉害更有效果。
事实上就算珀菲科特能够明白对方是在拍自己的马屁,她也还是带着几分她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得意在介绍着这项技术:“与传统的制糖工艺不同,我的制糖技术是不需要原材料的,或者说这原材料遍地都是。
我刚才已经说过,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将二氧化碳转化成为淀粉,然后再将淀粉制成糖。
淀粉制糖我相信大家都懂,这就不过多解释了,而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则是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模仿。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我们不需要大面积种植甘蔗或者甜菜来作为制糖原料,只要空气里还有二氧化碳,还能够获取水就能够维持工厂的运转,源源不断的生产出糖来。
在成本上来说,相比起过去的制糖方式,几乎可以说只剩下工厂的维护成本了,而这一方面则和传统制糖厂相比没有显著的成本增加。”
光合作用是植物学家们的发现,和原世界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相类似,也是一位科学家尝试将一只小动物、一盆植物和一支蜡烛一起放到了一个玻璃罩子里,然后发现植物可以“净化”空气。
不过稍微有一些区别的是,这个世界因为有炼金术的存在,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和解析要比原世界稍微快那么一点。
炼金术士们很快就发现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了氧气,而碳则被植物转化成了碳水化合物。
这也算是目前生物科学研究领域最前沿的成果之一了,为此皇家科学院还曾经为发现光合作用的生物学家颁发过奖章等荣誉。
但发现并不代表能够利用,炼金术士们觉得这没什么篮子用,既然植物能够做到这一切,那就让植物去做就好,没有必要让炼金术士来代劳。
然而对于珀菲科特来说,这些研究成果无疑成为了她拿出来的这套新式制糖技术的理论依据。
她都不需要解释太多,只是简明扼要的阐述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产物,然后便可以说自己是在用炼金术复现这一过程了。
至于具体是如何做到的?珀菲科特觉得她就算说了,这些贵族夫人也听不懂,更没有兴趣听下去。
在这个时代,虽然贵族们流行请某位知名学者参加沙龙或者宴会,然后发表一些关于科技最前沿的演讲,但绝大多数时候这些贵族们都是在附庸风雅。
他们当中并没有多少人真的关心科技,他们只是表现出这样一副关心科技发展的样子,来为自己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人设罢了。
当然,对于珀菲科特来说,她并不排斥这种行为。
请科学家演讲总归是能够为那些科学家提供一笔资金的,而且也有利于宣传科技发展,这对营造出一种崇尚科学的氛围和环境是很有利的。
因为这样,那些即便是名义上附庸风雅、支持科技发展的贵族也必须真金白银的掏钱出来去支持科学家们。
即便这对于贵族来说可能只是一笔小钱,属于是他们在花钱买一点名声,但这无疑对一些相对资金拮据的科学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事实上珀菲科特自己也有在北境举办一些类似的沙龙或者讲座,不过这些事情通常都不需要她亲自去处理,她忠诚的老管家会将这些事情安排妥当。
而珀菲科特也不需要每次都亲自出席,在偶尔有空或者遇到感兴趣的课题的时候露一两次面维持一下这项活动的热度和关注度也就可以了。
只不过绝大多数时候对于珀菲科特来说她都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所以一些想要通过这项活动来和珀菲科特接触的人通常都只能是失望而归。
在简单解释完了技术原理和优势之后,珀菲科特便看向了这些贵族夫人,向她们问到:“诸位有兴趣加入这个项目吗?诸位只需要提供资金支持就好。”
说到这里,珀菲科特见几位贵族夫人脸上都没有表现出拒绝,于是便又主动说道:“这个项目大概需要八万到十万金镑左右的资金,诸位可以根据自身的财力来认购一部分股份,不足的部分将由北境领主府和皇室共同补齐。
之后的分红也会按照出资的比例来进行,不知道诸位意下如何?”
“我没有意见,不过因为家族搬迁来北境,目前到处都要花钱,我手头上能动的钱不多,大概只有两万金镑。”一名贵族夫人说出了自己的出价。
“我出一万五千金镑,这是我的私房钱。”另一位贵族夫人见状,也掏出了自己的那一份。
“八千金镑,我没有你们那么宽裕,这笔钱我还要卖掉两件首饰。”有人也在装穷,对于他们这个等级的贵族来说可沦落不到卖首饰。
珀菲科特可不管那么多,见她们很快就凑齐了大约六万金镑的样子,于是看向了一旁的安妮长公主:“剩下的四万金镑的缺口,皇室和北境领主府各出两万如何?”
第515章 珀菲科特的目的
在分完了股份,这些贵族夫人都纷纷表示之后会把钱送来之后,珀菲科特召开的茶会也算是圆满结束。
不过在将其他人送走之后,珀菲科特发现安妮长公主并没有离开,而是带着一种好奇和审视的目光看着自己。
这让珀菲科特有些奇怪,于是在她面前再次坐了下来,向安妮长公主问到:“怎么了安妮阿姨,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这么看着我。”
“我只是好奇,你为什么要建制糖厂,还拉着这几位一起。”安妮长公主问出了自己的问题,她说着还扳着手指数了起来:“格罗斯特公爵夫人,麦克林托克爵士夫人,德梅尔侯爵夫人……
且不说她们的丈夫都是御前会议的成员,光只是她们的母家都在帝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我很好奇你为什么要拉拢她们。”
“为了稳定北境目前的局势。”珀菲科特倒是很直接,并没有掩盖自己的目的。
她伸手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茶之后,才一边啜饮一边说道:“随着帝国贵族的不断迁入,目前在北境本土权贵和北境权贵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
虽然两边都保持着克制,并没有将斗争升级,但只要去翻翻我办公桌上那堆越堆越高的报告,就知道他们压根就没有消停过。”
想起自己办公桌上那堆关于本土权贵和北境权贵之间的各种摩擦的报告,珀菲科特就感觉头大。
虽然那堆东西她翻都懒得翻,绝大多数时候它们的归宿也只是拿去当生火用的燃料,但光是这些玩意多的能够用来生火,就知道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尽管从一开始珀菲科特就预料到了本土权贵和北境权贵之间会发生冲突,但她真没想到居然能够到这种程度。
按理来说,北境的权贵在不久之前也都还是本土派系的一部分,毕竟北境的建立从开始到现在一共也才三年不到的时间,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帝国本土或者新大陆迁移过来的。
但是人一旦和利益扯上了关系,那么派系的形成就是一种顺理成章的事情。
那些来了北境获得了封地的开拓贵族、那些和北境有生意往来而在北境细心耕耘的资本家……
这些人很快就形成了属于北境的利益集团和政治派系,并开始为自己谋求更大的权力和利益。
在北境只是北境的时候,他们的发展和扩张都很顺利,毕竟北境没有人和他们抢夺嘴里的肉,他们只要跑马圈地就好。
珀菲科特也是个对这种事情并不怎么想管的人,她才不在意派系的问题,只要这些人能够给她干活就行。
至于说派系膨胀之后尾大不掉,威胁到她对北境的统治什么的,那担心不了一点。
因为北境派系之所以能够形成,其最重要的法理依据就是珀菲科特脑袋上开拓伯爵的头衔。
这个头衔决定了珀菲科特可以合法的将整个北境囊括进她的封地范畴内,整个北境也都是她的领地。
而北境派系的这些人,都是靠着支持她才能够获取足够喂饱他们的利益的,所以对于珀菲科特他们只有爱戴,并没有什么反对情绪。
当然,北境派系内部也不是没有人惦记着获取更多,他们多少还是对珀菲科特的统治有想法的。
但这对于珀菲科特来说都不是问题,只要她手上还握着蒸汽骑士。
而和北境派系相比,本土权贵那边也是一样的想要获取利益。
原本本土权贵是看不上北境这三瓜两枣的,但奈何本土被舍弃、整个帝国中枢搬迁到北境来之后,北境立刻成为了帝国最核心和最重要的领土。
这种时候,任何和北境相关的利益,都成为了所有人眼中的香饽饽。
于是乎那些因为帝国中枢迁移而伤筋动骨的本土权贵们,自然也就盯上了北境的这些利益。
只是奈何这些利益都是别人嘴里的肉,他们要吃就只能和北境派系抢。
双方的克制只是一种不希望事情升级的潜规则,毕竟事情一旦升级引来了珀菲科特或者更高位的帝国权贵们的关注,那这三瓜两枣的利益可不够大佬们分的。
珀菲科特自然不希望两派斗得太厉害,更不希望北境和帝国本身存在什么嫌隙。
所以她才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帝国的本土权贵参与到北境的利益分配当中来,从而缓和本土权贵和北境派系之间的矛盾。
当然,这只是珀菲科特在这次建设制糖厂的事件当中的其中一个目的。
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解决糖的供应问题。
毕竟一旦末日寒冬降临,她除非真的大规模兴建温室来种植甘蔗或者甜菜来制糖,否则都很难获得足够的糖来维持供应。
糖的重要性已经不用过多的赘述,而且它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丰富食物的种类。
要知道人如果只吃一种食物,那是真的会死的。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兔肉饥荒问题,这个问题简单概括就是如果只吃兔子肉人是会饿死的。
因为兔肉的脂肪含量很低,所以只吃兔肉的话获取的基本上就都是蛋白质,而人体想要消化蛋白质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是大于人体从蛋白质获取的能量的。
于是这就会导致你越吃越瘦,最后因为身体能量亏空,没有足够的能量来消化食物,最后饿死。
对于北境来说,这样的情况当然不至于发生,珀菲科特制作的炼金压缩饼干是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的。
但这玩意吧……你拿来充饥确实没问题,可如果吃多了、或者顿顿吃这个,也是会让人味同嚼蜡、食不下咽,甚至产生严重厌食情绪的。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餐桌上食物种类的丰富,是可以极大的提升民众的满足感和幸福度的,如果想要维持社会的稳定,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当餐桌上只有面包的时候,毫无疑问民众的不满程度也会是相当高的。
毕竟,解决吃饱问题和解决吃好问题,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
第516章 小吉米的一天
贝洛伯格的地下城区内,一套小型住宅公寓里,年轻的男孩已经早早起床,正在为自己和妹妹准备早餐。
“玛丽,该起床了!”男孩做好了早餐,将其端上了桌,这才去叫醒还在熟睡中的妹妹。
比男孩小几岁的妹妹揉了揉自己睡眼惺忪的眼睛,这才和男孩打了一个招呼:“早上好,吉米。”
“早上好,玛丽。”男孩宠溺的回了妹妹一句,顺便帮她把因为睡觉而弄得乱糟糟的头发梳理了一下:“赶紧起来了,我做好了早餐就在桌上,你吃完了之后记得自己去上学,书包我已经帮你整理好了,我得去上班了,你自己照顾好自己,别迟到了!”
男孩虽然也是上学的年纪,但他们的父母却早早的去世,只有兄妹二人相依为命。
所以即便北境的政策允许他去学校上学,也会为他和他妹妹这样的孤儿提供补助,但男孩还是选择了找个班上,挣钱养活自己以及妹妹。
在北境,12岁以下的适龄儿童是必须要去上学的,这是珀菲科特亲自颁发的法令。
北境的公立学校基本上可以说是慈善事业,虽然会收取学费,但通常来说就只是最基本的书本费而已,任何家庭只要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孩子不多于三个,都能够负担得起。
倒不是说珀菲科特小气或者抠门什么的,公立学校免费教育什么的她还是搞得起的,左右不过是从那些贵族手里随便刮一点,就完全能够满足整个北境的教育支出了。
但免费的东西向来很难珍惜,尤其是对于那些孩子而言,他们很多时候是很难理解这些东西的意义的。
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免费教育本身也存在一个如何维持的问题,本身只收书本费就已经是在做慈善了,要是完全免费是会有很多问题的。
要知道这还是一个知识被统治阶级垄断的时代,对于普通人来说受教育的机会是很难得的。
所以珀菲科特在考虑了一番之后,还是没有搞免费教育,而是只收基础的书本费,同时也将强制入学的年龄限制在12岁,并没有说强制要求这些孩子读书到成年。
毕竟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在这个时代搞义务教育和教育普及,摊子一下子铺的太大多少是会有些不合适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对于这个时代的很多父母来说,让孩子读书不如送他们去做工。
在他们看来读书并不能立刻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改变,而且穷人家的孩子不是读书的那块料,与其花钱送去读书,不如让他们去学一门手艺,以后可以养活自己。
如果是免费教育的话,或许一开始可以让这些家长觉得免费的,读一下无所谓,但当他们觉得孩子应该去干活的时候也不会对此有多少在意,直接就会让自己的孩子去找个班上。
然而当他花了钱的时候,他就会想这是老子花了钱的,你不学出点东西来,对不起老子花的钱。
这就和赌徒一直输会越输越多一样,沉没成本的存在会让人不愿意放弃。
当然,考虑到普通家庭的收入和负担,珀菲科特还是只收了个书本费,并且学校还提供一顿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