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第201节

  还差0.09倍的太阳质量,它便可以触发超新星爆炸,也即大约等同于3万颗地球的质量。

  按照正常吸积速度,这一过程需要大约10万年的时间,也即这颗白矮星平均每年从伴星身上吸积等同于约0.3颗地球的质量。

  区区10万年,对于恒星演化来说不过一瞬间而已。但对于李青松来说却太过漫长。

  综合云罗文明发送的信息要求,如果要完成这一次任务,李青松必须要在最长不超过500年的时间之中完成。

  去除航行时间与前期准备时间,李青松最多有350年时间可以利用。

  要在350年时间内,将等同于三万颗地球的质量投入到这颗白矮星之中,大约每四天多一颗地球,等同于将这颗白矮星的自然吸积率提升大约300倍,这……真的是我能做到的吗?

  李青松虽然一直以自己的工业实力为傲,但很显然,这一任务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极限。

  再说……飞马座G76星系之中,除了那两颗恒星外,也根本没有这么多的质量可以动用。

  围绕着这两颗恒星运转的大行星数量有五颗,其中两颗比地球质量稍小,一颗比地球稍大。

  除了这三颗岩质行星外,还有两颗气态巨行星,俱都比木星质量略大。

  但就算是这颗比木星还大的气态巨行星,其质量也仅仅只有约330倍地球质量而已。

  五颗行星的质量加起来,也仅有地球质量的660倍,距离三万颗地球的质量要求还差得远。

  唯一的办法是进入那颗红巨星的大气层,以恒星物质作为质量来源。

  暂且不说红巨星大气层内的恶劣环境,只说它的物质密度——因为它体积膨胀太大的缘故,这些恒星物质的密度甚至比地球大气层还稀薄百倍以上,要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收集足够的物质并投入那颗白矮星……

  这怎么看都不可能做到。

  李青松清晰认识到,单纯依靠自己的工业实力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那么……或许可以借助自然环境?

  调动元始AI的算力,李青松再一次开始了模拟。

  那颗红巨星已经极度膨胀,内部结构并不稳定,经常发生超大规模的恒星物质抛射……

  白矮星和红巨星之间的距离并不算远……

  白矮星在过去已经维持了上亿年时间的稳定吸积,质量已经较为接近钱德拉塞卡极限……

  综合种种条件,经过元始AI的千万次计算与模拟,李青松最终长长的出了口气。

  他找到了一种从理论上,有希望让自己完成这一超级工程的办法。

  当然,仅仅只是理论上而已,而且必须要依靠自然环境因素。具体能否完成,还需要有更多的数据确认,以及在执行过程中的随时调整。

  毕竟一颗恒星和一颗白矮星所组成的双星系统,又涉及到复杂条件下的大规模物质转移的模型太过复杂,并不是李青松现在就能百分之百仿真模拟的。

  但无论如何,这已经有了尝试的价值。

  那么此刻摆在李青松面前的问题就只剩下了一个。

  自己……要去执行这次任务吗?

  执行这次任务,自己就必须要放弃追击紫月文明了。并且,这次任务之中的风险也极为巨大。

  暂且不说外部威胁——譬如引起了毁灭者文明的注意,或者毁灭者文明干脆随便派遣一支舰队来灭了自己之类的风险,单单这一次任务本身就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

  这一项工程毕竟太过庞大,其中不受控的地方太多。

  万一在工程执行过程之中,因为失误而引发了白矮星的新星爆炸,导致自己被灭掉了,该怎么办?

  新星爆炸是不同于超新星爆炸的另一种爆炸。

  在白矮星吸积伴星物质的时候,那些氢元素会暂时堆积在白矮星表面。

  它们也有可能因为温度和压力的提升而发生聚变,瞬间引爆白矮星表面的所有氢元素,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辐射,将表面堆积的氢元素清扫一空。

  新星爆炸是可以多次重复发生的。它的威力虽然远远比不上超新星爆炸,但仍旧足以被称之为是一种“天文”级别的现象。

  就算是电弱文明,也能在远隔上千光年的地方观测到新星爆炸。

  到时候,位于恒星系内部的自己必定首当其冲。

  就算自己控制得好,避免了新星爆炸,就算自己最终在规定的时间内引发了超新星爆炸,那么……自己能来得及逃走么?

  不要忘了,自己此刻的科技程度并不足以精确预测超新星爆炸的时间。

  而,便连毁灭者文明的战略性武器,毁灭天灾,也只是在模仿超新星爆炸而已,其真正威力能否比得上未来自己所引爆的这颗超新星还很难说。

  万一自己还没有来得及逃出足够远的距离,就被超新星爆炸的能量追上,那……

  李青松不敢想象。

  这是一次艰难的,涉及到自己未来命运,甚至于涉及到整个银河系未来局势走向的抉择。

  “哎。”

  漫长的思索后,李青松最终轻轻的叹了口气。

  “有些事情,终归还是要去做的啊。”

  “那么……起航!目标,飞马座G76星系!”

  此刻,物资采集任务还未完全完成,那颗飞星还仅有50公里的半径。

  但因为这一次航行路程较近的缘故,无需太多资源,这么大的飞星已经完全够用。

  舰队已经可以起航了。

  于是,在李青松的命令之下,无数艘飞船开始向着主舰队汇聚。

  完成集结后,众多飞船拱卫着那颗飞星,同时启动了推进设施。

  无数尾焰汇聚在一起,如同一条在浩瀚星空之中肆意飞舞的光之巨龙。

  ……

  “元首,元首……”

  伴随着一声声轻柔的呼唤,倒在病床上的紫月元首终于慢慢睁开了眼睛。

  映入眼帘的,是一名名满脸沉重与悲痛的医护人员,还有文明高层们。

  “元首,您是我们紫月族所有人的依靠,您不能倒下啊……”

  听着这满是悲痛的声音,紫月元首轻轻叹了口气,然后强撑着坐了起来。

  “我没事,你们放心,没事的,让我一个人安静一下……”

  所有人俱都离开。

  直到房间里恢复安静,那种如同钻心蚀骨一般的疼痛才慢慢从紫月元首心中升腾出来,蔓延到全身,让他连呼吸都满是痛苦。

  怎么会这样,怎么能这样……

  该死的毁灭者文明怎么会跳出来……

  原以为这一场战争之后,领主文明会灭掉赤星联盟,吞噬掉赤星联盟的科技,同化掉赤星联盟的科研人员,让己方实力大增,最终有可能对抗毁灭者文明。

  最不济,也能大幅加强银河系内魔眼一族的话语权,极大提升发展潜力,提升未来回归本体的希望……

  谁能想到,这一切竟然都是毁灭者文明的阴谋!是阴谋!

  此刻,领主文明生死未卜,不知道处境如何。

  他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在内,换取领主文明的平安。

  他还知道,不仅自己,整个紫月族,上上下下两千多亿人口,每一个人都有这种决心和信念。

  可是,可是……

  己方紫月族完全使不出力,插不上手!

  明明领主文明正在遭遇危险,己方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不,不是看着,而是,己方连看都看不到!

  与这种痛苦相比,己方始终被那个蓝图克文明纠缠,又算得了什么?

  如果全部族人在蓝图克文明面前自杀能换取领主文明平安的话,他保证第一个跪在蓝图克人面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此刻,哎……

  强行压制住心中那无与伦比的痛苦,他渐渐意识到,此时此刻,己方所能做的事情,大概也只有一件了。

  保存好己方。

  这样的话,至少银河系内,己方魔眼一族还能多一颗种子,保留一份希望。

  现在星空之门已经没有了,那么接下来……还是要再跑的快一点,远一点,不要被那个蓝图克文明再追到了。

  长久的思考之后,他再度挣扎着站了起来。

  “召开会议吧……”

  会议室之中满是沉重的气氛。每一名与会者俱都满脸悲痛。

  便连正在阐述未来战略的紫月元首也是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但就在这个时候,似乎感知到了什么,所有与会者同时一怔,下意识的抬起了头,紧接着脸上的所有悲痛刹那间消失不见,变成了无法掩饰的狂喜。

  魔眼通讯!

  这一刻,所有人都刹那间感知到了那只能发生在空间级魔眼与低等级魔眼之间的,不使用任何现有通讯技术便能传递信息的魔眼通讯!

  一旦高等级魔眼决定使用“魔眼通讯”这种手段,那么,纵然间隔数万光年,低等级的魔眼也能立刻接收到信号。

  这是独属于魔眼文明之间的通讯方式。

  只不过这种魔眼通讯代价极大,非必要时候不会使用。

  当初,魔眼领主决定和赤星联盟展开战争,号召全银河系的魔眼文明都前往魔眼国度,便是使用的魔眼通讯!

  这一刻竟然又有魔眼通讯出现,这岂不是意味着……魔眼领主还存在着,还未灭亡?

  所有人全都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相互对视着,忽然间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

  每一个人俱都激动到双眼之中满是泪水,每一个人都在欢欣雀跃的吼叫着,拍打着桌子,用力的拥抱着。

  欢呼良久,人们才压抑着狂喜重新坐下。

  魔眼通讯仅能传递极为简单的信息,此刻己方所接收到的信息也仅有短短几句而已。

  “紫月族元首,因为毁灭者文明阴谋的缘故,我方已经陷入到了极为危急的状态。此刻,只有你们紫月族能拯救我们魔眼文明!

  你们需要立刻组织全体紫月族人到魔眼教堂之中祈祷,调整精神频率,如此,‘魔眼通讯’便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

  十天之后,我方会将任务详细信息传送给你们。

  银河系内所有引力级及以上魔眼种族能否延续,就全看你们的了!”

  紫月元首的声音极为高亢:“命令下去,十天之后,全体民众都要到魔眼教堂之中进行祈祷!”

  这波及到整个文明所有民众的行动必然极为复杂,其中需要考虑到许多东西,譬如谁来值守关键工作岗位,谁来负责后勤保障,扩建多少所魔眼教堂,等等等等。

  但这一切复杂的任务安排,在全体紫月族民众的通力协作与支持下,仅仅五天时间而已便全部安排完毕。

  到了第十天的时候,99.99%以上的紫月族民众全都汇聚到了一座又一座的教堂之中。

  所有人全都闭上眼睛,双手抚胸,对着教堂之中的魔眼形象默默祈祷。

  他们的精神在这不知不觉中开始变得沉静,似乎与冥冥之中的某位伟大存在产生了联系。

  然后,一些信息便经由这种联系传递到了每一名参与祈祷的民众脑海中。

首节 上一节 201/2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