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第278节

  之后如果搬家的话,还有差不多四部分事情,仪器的搬运,危化品的搬运,手套箱的返厂改装,所有仪器的重新调试与标定。

  现在还有个小尾巴,类似于之前气体管路的验收,现在通风橱这边也需要负责人签收,老王才能从学校拿到货款。

  于是,许秋就给老王打了个电话,对方表示“在外面,半小时以内一定到”。

  在等老王的这段空闲时间,许秋离开了自己的实验室,打算到先材楼里的其他地方逛逛。

  了解一下邻居们都是干什么的还是很重要的,万一有什么事情,也好跑路。

  一楼是类似于之前老化楼的学校公共仪器平台,这边的配套还是不错的。

  有不少比较贵的仪器,比如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核磁共振仪NMR等等。

  当然也有一些常规的凝胶色谱仪GPC、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等等。

  而且,这边的仪器都比较新,新通常就意味着好,毕竟技术一般都是迭代向前嘛,很少有像后退的。

  二楼有一个非常大的会议室,类似于电影院的那种座位,估计能承载300人一起开大会,另外还有一个学生活动中心,类似于自习室的感觉,配套的条件非常不错,座椅居然不是板凳而是单人、多人沙发。

  三楼归属于江弯先材研究所,他们几个课题组就占了一层楼,毕竟有院士大佬嘛,学校对于院士大佬的资源倾斜程度非常高。

  不过,材料系虽然有两个院士,但都不归材料系管,都是独立出去的部门。

  其中一个是这边的江弯先材实验室,另外一个则是装备院,搞军工的,条件也非常好。

  装备院在邯丹校区有联排的好几栋专属平房,属于保密机构,进入课题组的学生都要签署保密协议。

  他们做的领域偏向应用,不是很好发文章,但待遇非常好。

  魔都综合大学材料大多数博士每月差不多拿2-4K,而装备院就是4K+的那种。

  而且组里的每个人都能轮着获得国奖,因为每年都有一个专门的国奖名额给装备院,不需要和材料系其他学生竞争。

  这就属于国奖躺着就能拿。

  六楼是另外一个化学系的独立研究所,性质类似于江弯先材实验室、装备院,但具体情况许秋不清楚。

  有可能是因为先材楼是一期工程,后面化学楼、环境楼是二期工作,所以当时在先材盖好后,有不少空房间,化学系的那个独立研究所就跑过来占了一层楼。

  四楼、五楼和七楼属于材料系。

  许秋随意看了看,四楼的学生办公室现在依然没人入驻,还是空荡荡的。

  其他大多数房间都有装修过的痕迹,有几个是正在进行装修的,但是进展都不快,有不少房间都还没有开始吊顶。

  而像520、522房间这样完整装修好的实验室,一个都没有。

  看来材料系的其他的老师对于搬家这件事情还是比较抵触的。

  其实,对于搬家的事情,魏兴思也有些抵触。

  但谁让系里给的新实验室的面积大呢,而且还可以整合原先邯丹、张疆两个实验室,不用到处跑。

  总体来看,利大于弊,他自然就比较积极。

  七楼就是顶楼,这里有几间专门是用来排风的房间。

  在七楼的楼梯间里,有一个攀爬的装置还可以上天台。

  不过,天台的顶部是有一把锁给锁起来的,比较安全。

  逛了一圈,许秋回到520房间,没等多久,老王便带着单子赶了过来。

  许秋签字,完成了对通风橱的验收。

  PS:周一求推荐票,求月票,限免了,就直接二连更了。

  PS2:两章近7K字,限免还不少更,作者君是不是很有节操,所以你们懂的……满地打滚求票票,不要下次一定!

  

386 国家奖学金,冲鸭! 上(求订阅)

   回到邯丹材一216,许秋收到了辅导员的邮件,关于奖学金的评定与申请。

  魔都综合大学每年评奖学金都是九月底申报,十月初评选、公示。

  对于研究生新生来说,新生奖学生已经直接按照生源类型排好了顺序。

  许秋看了眼自己的新生奖学金级别,然后发现自己是新生二等奖,而一等奖呢,都发给了几位本校的硕博连读生。

  不过,许秋是打算申请国家奖学金的,这新生一等奖、二等奖对他来说也不重要了,反正最多只能拿一个,不能叠加。

  这项制度美其名曰是给更多的学生机会,其实是强行均富。

  当然,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这样做也无可非议。

  毕竟奖学金的总额是有限的,想要覆盖率达到100%的学生,就只能搞平均。

  不然头部一个人既拿国奖,又拿冠名,再带个一奖,钱都被他拿走了,一个人独占5W奖学金,其他人就没得分了。

  一共有四类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普通学业奖学金、冠名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是发给贫困生的,金额比国奖低,像本科的话国奖是8千,励志奖学金是5千,其实是有点助学的意味在里面,只有贫困生才能申请,比较容易获得。

  另外三类奖学金中,国家奖学金比较特殊,和普通学业奖学金、冠名奖学金是两套标准,前者需要自行填写申请材料,后两者直接根据奖学金评分排名,排名越高,拿的金额越高。

  据有过参评经验的吴菲菲说,国奖主要考察的是学术成果,还有现场答辩能力,两者占比的话,大概是九一开,八二开的样子。

  材料系每年硕士生、博士生的国奖名额分别在10人左右,是硕士生、博士生各个年级的放在一起混合PK,因此年级越大,优势越大。

  答辩是差额的,一般进面人数是总名额数量的1.5-3倍,具体要看每年学生的情况,如果大佬比较多,就进的多,但是获奖名额是固定的。

  答辩主要是用来区分那些勉强进入答辩的人,让临场表现好的拿奖,当然,有内幕也说不准。

  申请的时候,反正只要觉得自己能行,就可以上,不过,为了不给辅导员增加麻烦,一般研二、研三的学生,都会先参评普通奖学金。

  然后等评选结果出来后,通常是达到一等学业奖学金标准的学生,才会去申请国奖,最终院系、辅导员经过筛选,确认国奖答辩名单。

  要是你拿个三奖去参评国奖,大概率进不了国奖答辩,辅导员、院系还得给你审核一下,多麻烦。

  如果新生的话,因为没有参照,就只能自己估量着来了。

  一般新生入选国奖答辩的下限标准,是其他年级里入选国奖答辩学生中学术成果最差的那个。

  其他新生可能还会纠结一下自己够不够格申请国奖,对许秋来说,这都不是什么事情。

  他这学术成果,别说下限了,上限都给你们打爆。

  于是,许秋直接下载了国奖申请表格,开始填写。

  国家奖学金的申请表非常简单粗暴,上面是一些姓名、学号等基本信息,下面空着一大栏要求按照格式填写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或者说文章,必须是第一单位在魔都综合大学的,也就是说外校保研生、考研生在原来学校的工作就不算数。

  对于许秋来说,只要剔除掉莫文琳是一作的文章就可以。

  许秋仔细盘点了一番自己的工作,然后发现,这一年来,他的二作文章有整整16篇!一作文章有9篇!

  还有好几篇是共同一作排在第二位的,也按照二作算了。

  只看一作的话,SCI一区文章一共5篇,包括AM两篇,NC一篇,Angew一篇,AEM一篇,不仅都是一区,而且还都是一区顶刊;

  还有3篇SCI二区,包括ACSAMI两篇,大分子一篇;

  最后,还有一个没出分区的新刊ACSEL一篇,如果ACSEL年底出了分区,铁定是SCI一区,但学校的规定是死的,只要没有出分区,就按四区算,因此现在ACSEL就只能算做SCI四区。

  另外,在投的还有一篇AM,一篇《自然·能源》,当然这些不能算作今年的成果。

  统计工作真是有些费事,不过,看着一页申请表都写不下的学术成果,许秋还是蛮自豪的。

  把申请文件发送给辅导员鲍伟后,许秋看了看课题组的其他小伙伴,他们也都在忙奖学金申请的事情。

  陈婉清见到许秋朝她的电脑屏幕凑了过去,笑着说道:“许秋,你不是博三的,真好。”

  段云附和道:“是啊,是啊。”

  许秋一愣:“学姐,段云师兄,你们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呢?”

  吴菲菲也补充说道:“幸好你不是博二的,不然……”

  许秋更迷茫了:“你们敢不敢说话不要只说一半啊。”

  陈婉清没有解释,而是给他发了一份WORD文件:“你看看我们的评奖细则,就明白了。”

  许秋回到座位上,接收了学姐文件,又找吴菲菲要了一份博二的评奖细则,开始研究。

  研究生的评奖细则总体类似,但和本科生时候有很大的不同。

  不论是吴菲菲博二的细则,还是陈婉清、段云博三的细则,总体都是有三部分指标,包括绩点、科研论文和操行品德,只是不同年级的侧重点不同。

  博二相对更重视绩点,因为二年级的时候其实是评的博一期间的工作,所以三者的比例分别为40%、30%和30%。

  博三相对更重视科研论文,评的是博二期间的工作,三者的比例分别为20%、50%和30%。

  至于博三期间的工作,不参与评奖,因为不延毕的话,博四的时候就已经毕业了,都不在学校了,自然就没有奖学金拿了。

  因此,有些课题组就会玩套路,学生在博三期间的工作,一作不署自己的名字,而是把文章一作送给新入学的博一新生。

  这样,新生入学的时候,继承了几篇高质量的文章,可以直接冲国奖,就算冲不上国奖,拿个冠名奖也是非常容易的。

  等这个新生博三的时候再把文章传递下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循环。

  对此,王少先老教授有话说:“不当署名,学术不当行为!”

  许秋试着按照学姐博三的细则,模拟计算着分数。

  第一块,绩点。

  这个很容易算,满分4.0,那么直接乘以5就可以折算为20分制。

  这部分看似有20分,其实根本拉不开差距,因为都是博士生了,绩点基本不会掉到3.0以下,而且能拿3.6分以上的也很少,所以大家在这一项上面实际的得分,基本都是15-18分,分差相当于只有3分。

  第二块,操行品德。

  这个是百分制,然后乘以0.3,折算为30分。

  许秋发现这里有不少送分题,比如:

  研究生导师打分,优30分,良20分,及格10分,差0分;

  辅导员打分,满分20分;

  研究生教学秘书打分,满分10分,主要考察学生是否按时递交开题报告,中期评估等研究生培养材料。

  这三项就占了100分中的60分,而基本上所有人都能拿50分以上。

  首先,导师打分99%都是优,一般没有导师这样坑学生的,哪怕再PUSH,也不会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故意让学生拿不到好的奖学金,除非和学生有仇。

  其次,研究生教学秘书的这10分也是白送的,按时提交材料就行,不是太难以办到的事情。

  最后,辅导员打分,虽然会有分差,但通常至少会给个及格吧,然后按照正态分布,从12到20分不等,班委之类的分数可能会高一些,这个和导师的情况类似,基本不会打太低的分数,如果只给几分,那就等同于撕破脸了,日后还怎么相见。

  而剩下40分,大多数人都拿不到,也就拉不开差距。

  比如班委、团学联干部、学生会干部等等职位,会各加五分,上限10分;

  参加学校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获得校级或以上荣誉者,每获得一项最高加5分,上限10分;

  积极参与信息工作的投稿,所投稿件被学校或院系相关部门录用者,每录用一篇加2分,累计不超过10分。

  积极参加义务献血者,10分。

  理工科的研究生们都忙着搞科研呢,哪有时间去精神文明建设、信息工作投稿,可能文科研究生才会那么闲吧。

首节 上一节 278/3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