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第277节

  魏兴思“嗯”了一声,又看向许秋。

  许秋:“我把殷后浪交给邬胜男带着做有机合成去了,徐心洁交给韩嘉莹带着做器件,她们反馈过来的情况也都不错,但因为都是大二的学生,所以来这边的频次稍微少一些。”

  “行,”魏兴思点点头:“再考察一段时间吧,要是都表现不错的话,就让他们参加组会,218这边地方小也不是问题,到时候组会我们可以到三楼会议室开。另外,于娅和邓虎,她们两个人都是大三的,吴菲菲你看能不能让他们一个直博,一个读硕士,当然这个暂时不急,保研是下学期的事情。”

  顿了顿,魏兴思继续说道:“对了,许秋,江弯装修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许秋:“基本装修完成了,通风橱老王上周让我过去验收,但我上周一直在写文章没有空过去,等下午我过去看一看吧。”

  魏兴思:“嗯,顺带看看现在其他课题组的进度,要是都不打算往江弯搬的话,我们也不用忙着搬,可以考虑拖到寒假甚至明年暑假,因为手套箱需要返厂,还要停实验,重新调试,比较麻烦。”

  许秋:“好的。”

  魏兴思:“组会开始吧。”

  吴菲菲:“上周测试了基于噻吩乙胺(TEA)有机间隔层的二维钙钛矿体系,尝试了五种不同n值的体系,1,2,3,4,5,其中n值为4的时候,器件效率最高,做到了8.88%……”

  说完,她切换了一张PPT,话锋一转:“不过目前滞回现象比较严重,这是正向扫描的结果,效率8.88%,而反向扫描的结果只有4.67%,可能还需要优化一下加工工艺……”

  魏兴思问道:“现在国际上苯乙胺(PEA)体系的最高效率多少,14%吗?”

  吴菲菲点点头:“没错,最高14.12%,是漂亮国Mark课题组的结果。”

  魏兴思思索片刻,说道:“滞回现象你先不要管,努努力先把效率做到10%以上吧,这个体系也让瑞典冯盛东那边测测TAS,和他们合作,这是我们比较大的一个优势。”

  看到这个结果,许秋不由暗自感慨:

  吴菲菲出手是稳啊,孙沃搞了一个多月,破个1%都难,最后还是改为用标准体系,才把性能突破到7%。

  而吴菲菲一出手,才一个星期时间,初次尝试一个新体系,效率就接近9%了。

  虽然两人研究的体系不同,但也很能说明问题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确实很大。”

  段云继续整理着“钴纳米线掺杂PVDF基体热电材料”的工作,进度三成左右。

  现在他每周工作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文章写的也比较慢。

  魏兴思并不在意,他平常去课题组巡查的时候,看到段云在逛招聘网站,也都不会去管。

  有些课题组导的师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反而压榨的狠,想把最后一点点油水也给榨出来;

  而有些导师则认为学生都快毕业了,就不要折腾对方了,好歹也完成了毕业目标,大家好聚好散嘛,日后还能做个朋友。

  魏兴思就属于后者,PUSH是PUSH了一些,但只要达成了他设置的二倍于学校要求的毕业目标,那一切都好说。

  孙沃:“上周继续尝试了基于苯乙胺、正丁胺有机间隔层的标准体系,在经过氯化铵添加剂、DMSO溶剂退火两步操作后,器件性能进一步提升至8.17%和8.29%,上上周的结果分别是7.22%和6.99%。”

  魏兴思思索片刻,提了一些建议:

  “首先,器件要继续做,尝试把效率做到10%以上,现在别人标样已经达到14%、15%了,我们怎么也得做到10%才能拿的出手。另外,这个体系也可以拍一拍TEM、AFM的图片,用电镜看已下形态学上,经过几种处理方法处理过后,有没有什么独特的现象出来。既然效率方面没什么亮点,体系也是别人发表过的体系,我们就要试图从其他方面找亮点,这样才能把你的文章给卖出去。”

  孙沃:“好的,好的。”

  许秋觉得这时候的魏老师有些导师的样子了。

  不过,话说回来,放眼整个课题组,现在好像魏老师也就孙沃可以多指点指点了。

  吴菲菲是组里科研水平仅次于许秋的,段云、陈婉清马上毕业,有机光伏领域的几个人有许秋帮忙看着。

  田晴虽然划水,但是实力也不差,硕士入学一年多就发表了影响因子40+的Chem. Soc. Rev.期刊,外加三篇SCI一二区的文章。

  唯独孙沃是被剩下的那个特殊成员。

  田晴:“上周测试了陈婉清IEICO材料的激子结合能与激子扩散距离,数据和ITIC体系相仿,同样是激子结合能约为100毫电子伏特,激子扩散距离约为15纳米,具体数据……”

  田晴:“这个结果表明,非富勒烯受体分子从ADA结构升级到AπDπA的结构,并不会对这两项激子数据造成太大的影响,可能原因是中间夹着的两个π单元,可以认为是中央D单元延伸出去的部分,也即πDπ结构可以认定为一个大的D单元……”

  这些结果是许秋和田晴一起讨论出来的,主要出力的当然还是许秋。

  毕竟田晴不是有机合成出身的,她对于分子结构的了解并不多,拿到结果也不太会从分子结构方面进行分析,有点像个假的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

  而到了许秋现在的级别,组会上讲不讲,讲什么内容都已经不重要了,不如把这些结论分给其他小伙伴讲,还能让魏老师感觉她们工作量大,思考量大。

  有机光伏五人组开始汇报。

  陈婉清IEICO-4Cl体系的JACS文章,进度达到了八成。

  现在,学姐每周除了写文章以外,还要写毕业论文,还要听宣讲会。

  最近每周还要带着韩嘉莹去蓝河公司那边一整天。

  许秋就没去凑那个热闹了,太浪费时间,有学姐和学妹出马,基本上可以处理绝大多数的事情,实在不行还可以远程呼唤他。

  当然,她们每次过去都是有偿的,和许秋第一次去的时候一样,学姐和学妹她们两人每次可以各拿1000块的咨询费。

  这1000块看起来很多,但其实也是正常价。

  学姐要是入职的话,月薪18K,公司要付出的可能要超过25K,折算下来就是一个工作日1000块左右,现在直接每次过去一天给一千块,也差不多,就相当于是没有实习证明的实习了。

  另外,韩嘉莹现在还是本科生,蓝河曾有考虑过她值不值1000这个价的问题。

  后来发现学妹在指导实验的时候,表现的不比学姐差,他这钱也就爽快的掏了。

  就算是像蓝河这样家里有矿的富二代,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不可能随便给的,但如果真的值这个价,那他自然也不会省。

  比如之前蓝河和魏兴思、许秋合伙开光电材料公司,她明明可以少投一些钱,比如200W、300W,自己占同样75%的股份,这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但蓝河最后还是给足了许秋和魏兴思溢价,投了500W。

  学姐和学妹去蓝河那边,除了传授旋涂经验,摸索刮涂工艺外,还兼指导光电材料公司建设的事情,教杨钦和另外一个刚招到的硕士生合成。

  这个硕士生是杨钦招到的,从魔都交通大学那边校友群里内推过来的。

  其实,魔都交通大学硕士应届生,10月份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多半是有些问题的。

  因为大多数研三待毕业的学生,都是提前大半年参加秋招,然后少部分人秋招没有工作,或者没有好工作,或者手里捧着若干offer还想骑驴找马的,才会去春招;

  等春招过后,八成的毕业生基本就已经确认了工作,签了三方或者选调;

  最后七月份毕业,当月入职的不在少数,最晚八、九月份也入职了。

  剩下来的嘛……

  要么签三方被坑了,要么干了几天就跳槽了或者被裁了,要么自身或者家庭的原因,比如老家有白事,要么之前想进体制,结果临时变卦了,要么想GAP一年,结果发现经济水平不足以支撑……这些都有可能。

  但不管怎么说,也是魔都交大的硕士,就算有问题,先试用他三个月,是牛是马拉出来遛一遛,表现不好的话换人就是了。

  PS:周一求推荐票,求月票,限免了,就直接二连更了。

  

385 二作也不是白当的(求订阅)

   许秋语气平缓,开始汇报:“接下来,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基于目前开发的ITIC类型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制备半透明、叠层器件,这两个方向既是并列的,又有一定递进的关系。”

  “首先说一下叠层器件,如果是简单的四终端法的双结叠层器件,其结构是一个正常的器件,外加一个半透明的器件,通过串联的方式进行连接,然后垂直放置,两个电池器件相当于被捆绑在一起,吸收一单位的太阳光。”

  “如果是复杂一些的二终端法的叠层器件,则相当于先制备一个半透明的器件作为一个子电池,然后再在其顶部直接制备另外一个子电池,实现叠层的效果。

  “二终端法的制备工艺比较难,但是灵活性比较高,如果想做的话,甚至可以把第二个子电池也做成半透明的,再在其上面如同盖房子一般加盖第三个、第四个电池器件,实现多结叠层器件。”

  “考虑到半透明器件算是叠层器件的一个前置条件,我打算首先进行半透明器件的开发。”

  “半透明器件,顾名思义,就是这种电池器件用肉眼来观察,是半透明的,也就是有一部分可见光可以透射过去。”

  “而可见光的范围大致是390-780纳米,因此在半透明器件有效层材料的选择上,具有近红外光吸收的材料就是一个优先的选择,也就是光吸收范围在700-900纳米甚至800-1000纳米的材料,对应材料的禁带宽度在1.24-1.38电子伏特左右。”

  “刚好,我们组里就有这样的材料,比如陈婉清学姐开发的IEICO、IEICO-4F,邬胜男学姐开发的FNIC-4F,就是比较契合的材料。”

  “初期的话,我打算选择PCE10作为标准给体材料,IEICO-4F以及FNIC-4F作为受体材料,进行初步尝试,之后可以拓展到其他的体系,包括自行邬胜男计划合成的IHIC、4TIC等。”

  “对于半透明器件来说,一个重要的表征参数是AVT,翻译过来就是可见光范围内的平均光透过率,进阶一些的表征参数还有色度图等等。”

  “传统的电池器件,因为有效区域内是用100纳米左右厚度的银、铝、金等金属电极蒸镀覆盖,AVT通常小于1%,而制备半透明器件,通常是从电极上来做文章,也就是换用透光的电极,比如薄的金属电极,银纳米线甚至ITO等等,而摸索透光电极的制备工艺,也将是我接下来主要的工作内容。”

  许秋已经很久没有在组会上进行这么长时间的汇报了,一番演讲下来,还有些口干舌燥。

  “非常好,”魏兴思称赞了一句,随后说道:“刚好许秋你这边如果能有什么成果产出的话,可以用在邬胜男写的本子里,作为前期工作。”

  韩嘉莹上周在整理J3体系的工作,目前文章进度为五成左右,目标期刊为AEM。

  因为J2性能没有J3好,所以虽然同样是12%+的体系,但投AM被打回来的几率比较高,索性就直接投AEM了。

  根据魏兴思预计,韩嘉莹这篇文章情况差不多是这样的:

  投AM过稿几率20%,被拒不转刊几率40%,被拒转到AEM、AFM等一区期刊几率20%,被拒转到AELM等二三四区期刊几率20%;

  另一方面,直投AEM过稿几率60%。

  那么自然选择直投AEM更加稳妥一些。

  邬胜男上周在整理m-ITIC体系的文章,目前进度八成左右,看这个样子,放国庆假期前是可以把文章投出去的。

  然后她打算等收假后,开始同步进行IDIC-M体系的工作,以及魏兴思杰青基金的撰写。

  莫文琳上周主要在撰写H22:ITIC:IEICO体系的文章,进度差不多四成。

  三元体系的套路还是很多的,因为有三种组分混在一起,相比于二元体系,会多出很多的可能性,就看作者怎么来解释了。

  就比如莫文琳的第一个工作,由H22给体、富勒烯受体PCBM和非富勒烯受体ITIC组成的三元体系,当时根据TRPL结果表征,许秋推测“PCBM和ITIC是平行结构的”,莫文琳把这个观点放在了文章的标题中,作为了一个文章亮点出现。

  在这篇工作中,许秋推测“ITIC和IEICO因为分子结构相近,形成了受体合金”,也被莫文琳写在了文章当中。

  包括接下来第三个J1:ITIC:PDI4-B4T的工作,许秋发现这个体系3D-PDI材料加的很少,却实现了器件性能的提升,便推测“PDI材料的主要作用不是提供互补的光吸收,而是为提供电荷拆分驱动力的作用,帮助给体材料J1实现激子拆分”。

  猜想类型的观点,只要提出来以后能自圆其说就够了,就算错了也不要紧。

  而且,像现在这种猜想,别人没有X光眼,看不到具体的微观场景,很难去辩驳你的观点是否正确。

  莫文琳的几个工作,许秋参与度还是比较高的,提出了不少观点。

  毕竟有机光伏领域其他人产出的文章,许秋几乎稳吃一个二作,他这二作也不是白当的。

  中午饭后,许秋跑了一趟江弯校区,下了校车后直奔江弯先材,这边的校园里还是如同之前那样,没有什么人,依旧处于“江弯大草原”的状态。

  来到先材门口,许秋取出一卡通刷卡,门禁装置传来一阵急促的“滴滴”声,提示“门禁未开通”。

  想到新卡还没有办理过门禁,他又换了本科生的旧卡,同样开门失败,提示“此卡已注销”。

  好吧,旧卡的有效期过了,许秋只得呼唤保安大叔来开门。

  说起来,学生在毕业之后,一卡通会被注销,但里面通常会剩下一些钱花不完。

  在指定时间内,毕业生是可以去一卡通办把里面剩余的金额提现的,如果逾期不提现,则自动视为捐赠出去。

  许秋旧卡里的金额,含小数点就只有三位数了,也就懒得去提现,索性直接捐了出去,只是不知道捐哪里去了。

  而有些土豪喜欢在一卡通里,一次性充值500、1000甚至2000的,到毕业了忘记提现,那就亏大发了。

  当然,土豪可能也不差这点钱。

  保安大叔开门后,许秋先去保卫处办理了博士生新学号的门禁,随后乘坐电梯直接到达五楼,打开520、522房间的U型锁,走了进去。

  许秋已经好久没有来江弯,不过这边的实验室相较于之前的变化也不大,只是老王在通风橱中集成了水、电、气以及抽气装置。

  许秋仔细检查每个通风橱的水路的出水情况,下水情况,插座有没有电,氮气的气路是否通畅,以及排风机的抽气效果。

  水电气都没什么问题,三个风机也比较给力,运行的时候声音不算太大,而且吸力还蛮强的,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气流的运动。

  可能是风机比较新的缘故吧,像张疆那边的通风橱,有一个的风机的声音贼大。

  “嗡嗡嗡”、“嗡嗡嗡”的,非常影响做实验时的心情,因此就被分配给了无机实验。

  通风橱的事情了结以后,现在江弯实验室的装修事宜就全部完成了。

首节 上一节 277/3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