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第238节

  “差不多去年的这个时候吧,时接手了一个校内的项目,主要做的是柔性衬底有机太阳能电池……第一篇工作发表在了《大分子》期刊上。”

  “这么说来,你现在获得的学术成果,都是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完成的?”

  “对的。”

  “厉害!”谭瑾瑾感慨一句,随后问道:“发表的这么多工作中,你最满意的一个科研工作是?”

  许秋觉得之前的采访过程都太正经了些,便玩笑道:“下一个?”

  谭瑾瑾微笑:“我是指,到目前为止的工作。”

  许秋思考片刻,想到的是ITIC体系,便说道:“那个工作目前还没有发表,正在进行中。”

  之后,谭瑾瑾又连着问了一些其他问题,包括“许秋同学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科研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想对其他即将踏入科研领域的学生说的话”等等,许秋一一耐心回答。

  这场采访持续的时间不长,只有十多分钟,给许秋总体的感觉,就像是两个人在闲聊一样,并没有给他太多的紧张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闻系的妹子颜值还是可以的,谭瑾瑾和韩嘉莹比起来,只略微逊色那么一丢丢……

  采访完许秋,谭瑾瑾又找魏兴思以及课题组里其他小伙伴们,询问他们对许秋的评价。

  魏兴思满脸笑容:“回国之后,能得到这样的学生,是我的幸运,我相信他的成就,不会止步于现在的,他未来必将引领科研界新风向。”

  吴菲菲略显拘谨:“他非常厉害,不仅做实验厉害,写文章也厉害,感觉天生就是搞科研的料子。”

  田晴大大咧咧:“许秋非常强,组里一多半的文章都和他有关,可惜我和他做的不是同一个领域,没法抱大腿。”

  段云张口就来:“许秋啊,如果是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他就是那种百年难遇的天才。”

  莫文琳言笑晏晏:“我是刚进课题组的成员,对许秋还不甚了解,不过他在光机光伏领域已经算是小有名气了,之前我看文献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他的名字出现。”

  陈婉清唏嘘不已:“本来许秋刚来课题组的时候,是我给他进行实验操作启蒙的,结果没过半年,就变成他反过来指导我了。”

  邬胜男和韩嘉莹在张疆,没有参与到采访。

  最后,谭瑾瑾又让许秋穿着实验服,进入手套箱中,摆拍了几张许秋面带笑容做实验的照片,这才满意的离去。

  记者离开后,许秋继续一边撰写文章,一边带着莫文琳学习其他的基础表征测试,虽然两篇文章的格式都是Communication,正文只需要放四张图,但其他该有的测试还是要有的,只是不用放在正文详细分析罢了。

  陈婉清这几天连续做了三批器件,她的PCE10:IEICO的效率最高卡在了9.56%,没法突破,反而是韩嘉莹的PBDB-T:ITIC体系又往上突破了一些,达到了9.98%,基本上算是破10%了。

  这让她很是惆怅,晚上便拿着测试结果找到许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道:“IEICO体系的效率一直上不去,韩嘉莹的PBDB-T体系都10%了……”

  许秋表示:“我的ITIC体系,效率8%都敢投AM,你都9%了,怕什么,实在不行还可以投ACS、RSC的期刊,比如同级别的JACS、EES,这个效率在现阶段还是比较顶尖的。”

  陈婉清一副委屈状,“我这不是文章写的不行嘛,万一拖的久,我毕业前也没法接受,怎么办呢?而且我觉得你这边是不是有什么关于IEICO具体的优化方案呢?”

  许秋说道:“优化方案,我倒是有些想法,打算用ICIN-2F/2Cl/DM几种A单元替代初始的ICIN,得到IEICO-4F/4Cl/DM……”

  其实,许秋之前本来想帮学姐试试用模拟实验室II,自动合成几种IEICO衍生物的,想着拿到测试结果,也让自己有点底气,但是却被系统以未掌握相应合成技巧为由而驳回。

  许秋觉得明明几种合成反应挺相似的嘛,怎么就不能自动合成啊,然而这就和“最终解释权以XX为准”一样,来自系统的霸王条款,他还真没什么办法,好在,系统主动表示等下次进阶,将开启新功能,提供解决方式。

  见学姐听到优化方案后没什么反应,许秋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文章的事情,等我手上那两篇投出去帮你认真看看就是。”

  女人的眼泪就像是有开关一样,在听到许秋的保证后,陈婉清迅速收起了哭腔,换上了笑脸:“一言为定,记得帮我改文章哦。”

  许秋无奈扶额,城市里都是套路啊,连学姐都学坏了,原来是在这里等着我呢。

  不过,他倒是理解学姐的顾虑,虽然她离毕业还有一年,但文章这事情很难说,运气差的话,耗时一年也无法接受的事情也不是没可能发生。

  “对了,我感觉我的效率应该一时半会儿冲不上去了,我打算先做做其他表征。”陈婉清说道。

  “那行,我让莫文琳接替吧。”许秋应和了一句,说起来,前几天都是学姐指导莫文琳,他还真有些不放心,万一教废了怎么办……当然,他也只是心里想想,并不会说出来。

  许秋带着莫文琳进入实验室,随口问道:“这几天陈婉清学姐都是怎么教你的?”

  莫文琳想了想,说道:“就是学姐在做器件,让我在旁边观摩,并讲解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

  “学姐比较保守啊,你有进过手套箱吗?”许秋追问。

  “没有。”莫文琳摇头。

  许秋想了想,提议道:“直接上手吧,这样学的快一些,今天先教你配制溶液。”

  “好呢。”莫文琳微笑。

  “我先配制一个PCE10:ITIC的体系作为标样示范吧。”许秋进入手套箱,一边讲解,一边操作。

  首先,找到一个新的小棕瓶,然后用氮气枪吹一遍,去除内部的灰尘、接着准确称取给受体两种原料、加入氯苯溶剂、加入磁性搅拌子、盖好瓶盖……

  本来下一步是在瓶盖上做标记的,但许秋发现记号笔不见了,找了半天,最后在天平下面的缝隙中把记号笔掏了出来,许秋做好标记,将溶液瓶置于加热台上的样品托内,设置转速为300r.p.m.。

  “学会了嘛,”许秋转头说道:“接下来的几个溶液就交给你来配制吧。”

  “没问题。”莫文琳接替了许秋的位置,进入手套箱。

  她是第一次操作手套箱,动作稍微有些生涩,不过总体还算稳当,最终完成的还算不错,许秋满意的点点头。

  当莫文琳准备继续配制第二个溶液的时候,办公室方向传来了魏兴思的呼声:“许秋,许秋,你过来一下。”

  “来了。”许秋隔空回复了一句,随后向莫文琳吩咐道:“你注意安全,我去去就来。”

  许秋走到魏兴思近前,只见对方手中拿着一篇新打印出来的文献。

  魏兴思说道:“徐正宏他们的工作,发表在了NC上,进一步刷新了非富勒烯领域的效率,达到了11%。”

  “我看看。”许秋接过文献,简单看了眼,徐正宏课题组开发了两种分子结构,分别为IDTBR-O和IDTBR-EH,是将原先IDTBR的己基苯基优化为了正辛基和2-乙基己基,IDTBR-EH的体系和PCE10结合,最高效率11.13%。

  许秋分析道:“这算是IDTBR的衍生工作,虽然效率又提升了1%,但对我的ITIC体系暂时影响不大。”

  “嗯,我就是和你分享一下这篇文献,”魏兴思点点头:“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的几个工作也要快点投出去。”

  

326 出人意料的结果(求订阅)

   魏兴思离开后,许秋手里拿着文献,重新返回实验室,打算一边看文献,一边指导莫文琳。

  “许秋,”莫文琳转头说道:“你乐扣盒里的ITIC用完了,我就拿陈婉清学姐盒子里的用了,但是加完材料后感觉有些不对,不太像是ITIC。”

  “哦?让我看看。”许秋向莫文琳身旁凑了过去。

  莫文琳拧开标有“ITIC”的小棕瓶,用不锈钢刮刀舀出来一勺黑色粉末。

  许秋仔细看了看,做出判断:“有点……像PCBM啊。”

  他就是ITIC的开发者,自然了解ITIC的性质,那应该是一种褐色的粉末,而不是眼前这种接近纯黑色的,这种纯黑色的粉末更像是PCBM,毕竟那玩意的主要成分是C-60,就是碳嘛。

  想到这里,许秋心中有所猜测:“你看看学姐的乐扣盒里,有没标有PCBM的瓶子,打开看看。”

  莫文琳翻找了一会儿,提起一个小瓶子,说道:“有的,这个标有PC[70]BM,要舀点出来吗?”

  许秋“嗯”了一声,莫文琳还是蛮有灵性的嘛,看来是听懂自己的意思了。

  很快,莫文琳又用不锈钢刮刀舀了一勺出来,这回是褐色的粉末,非常像是ITIC。

  “大概率是学姐盖错盖子了,我找她问问看。”许秋隔空喊了一句:“陈婉清学姐,过来一下。”

  现在他也不能直接作出判断,实验室里纯黑色的粉末除了PC[70]BM还有PC[60]BM,向他们钙钛矿用到的C-60富勒烯也是纯黑色的,而褐色的粉末就比较多了,除了ITIC,很多ADA受体包括ITIC的衍生物都是褐色的。

  陈婉清很快走了过来,许秋向她解释了一番缘由。

  学姐看了看两个小棕瓶,吐了吐舌头,弱弱的说道:“这两个成分确实分别是ITIC和PC[70]BM没错,应该是我之前配溶液的时候把盖子给盖反了,没有影响到你们做实验吧……”

  “问题不大,重配一个就是了,等下……”许秋突然灵机一动,问道:“莫文琳,你刚刚加了多少PCBM进去?”

  莫文琳虽然不知道许秋要做什么,但还是如实答复道:“6毫克,我是按照ITIC的量加的,和给体材料H22是1:1的质量比,打算配制1毫升的氯苯溶液来着。”

  许秋打了一个响指,说道:“这样,再加6毫克ITIC进去,反正溶液都配好了,索性废物利用,做个三元体系出来吧。”

  莫文琳思考了一秒钟左右,点头应和:“好哒。”

  “学姐,你的三元共混体系,后继有人啦,开心嘛。”许秋转头揶揄道。

  “哦,”陈婉清白了许秋一眼,说道:“我先回去了,记得把盖子盖回来。”

  之后莫文琳溶液配制过程都很顺利,没再出现幺蛾子。

  第二天,周四。

  许秋带着莫文琳从头制备一批器件,包括几个PCE10:ITIC等几个体系的重复性实验,以及昨天不小心配制出来的H22:ITIC;PCBM三元体系。

  许秋感觉他教学起来非常轻松,莫文琳还是比较省心的,基本上是一点就通,对于相对比较困难的喷涂法,她首次操作成功率也能有有90%左右。

  或许是莫文琳前面三天跟着陈婉清观摩学习的缘故,也可能是她本身的天赋就不错,毕竟硕士期间能把有机合成这种大项技能,提升到五阶10%的熟练度还是非常厉害的。

  晚上,拿到了最终的测试结果,不过有些出人意料。

  H22:ITIC;PCBM三元体系的器件效率直接达到了10.43%,超过了H22:ITIC以及H22:PCBM两个二元体系,后两者的数值分别为10.12%和6.77%。

  虽然提升的幅度不大,但那也是提升。

  有机光伏这个圈子一直不是很待见三元体系,不少大课题组都是致力于二元体系的开发,主要原因是很多被报道出来的三元体系不是真的比二元体系高。

  最开始三元的概念被提出的时候,都是一些比较实在的人,报道的工作大概是这样的:

  他们做了PCE10:PCBM,PTB7:PCBM两个二元体系,效率分别为10%、8%,然后继续做PCE10:PTB7:PCBM三元体系,比例从0.7:0.3:1、0.5:0.5:1、0.3:0.7:1不断变化,然后效率数值按照9.4%、9%、8.6%变化,最后表示,三元体系,效率会随着两种给体材料的含量变化而近乎线性变化。

  后来,人们一看,你这做三元体系,都没有二元的高,那为什么要费心费力做三元呢?

  于是,有些人就开始玩骚操作了,同样以PCE10:PCBM标样举例,这个体系的效率普遍可以做到10%左右,然后有些课题组声称他们的PCE10:PCBM标样体系的效率为8%,再往里面加了一种第三组分X,使得器件效率达到了,比方说8.66%,最后再以此为依据做一大堆表征,分析一通。

  乍一看三元的比二元的性能好,但实际上,只是他们的二元体系没有优化到位罢了。

  这在学术圈里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毕竟学生要毕业嘛,这样偶尔水上一两篇文章,一般也没人说什么,当然也发表不了什么好文章就是了。

  就像学姐最初期的工作,其实就和这种操作有些沾边,因为那是她的第一篇文章,等后面文章够了,她就不搞三元体系了。

  之前还专门有人发表了一篇文章,讽刺了这个现象。

  但现在的情况不同,莫文琳手中的这个三元体系,是实打实的效率提升,因为H22:ITIC是经过系统、现实反复摸索过的体系,效率最高值基本确定,就是10.12%左右。

  许秋进一步分析下去,这或许是非富勒烯受体发扬光大后带来的机遇。

  传统只有PCBM一种性能良好的受体,PDI为代表的非富勒烯受体效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最高只有8%以内。

  因此一般的三元体系都是2D/1A型,也就是两个给体一个受体,给体材料都是聚合物,性质通常接近,会形成类似于给体合金的结构,导致出现器件性能随两种给体材料比例的变化而线性变化。

  现在完全可以开发1D/2A型的三元体系,选择不同种类的高性能非富勒烯受体材料或是富勒烯受体材料,因为它们彼此之间性能差异会比较大,放在三元体系中反而可能会形成优势互补。

  本来,许秋还愁着怎么给莫文琳分配工作呢,现在她阴差阳错的自己找到了机缘。

  “莫文琳,你有新的活儿可以做了。”许秋笑着说道。

  “是关于这个三元共混体系吗?要继续深入下去吗?”莫文琳好奇问道,她现在刚入门,还不太清楚这个结果背后的意义。

  “没错,抓紧把表征数据补齐,发一篇AM不是梦。”许秋点点头。

  “真的?”莫文琳激动的脱口而出:“能发AM?”

  “淡定,淡定,”许秋虚抬了抬手,“当然,也不一定是AM,也可能是AM大子刊AEM,或者EES之类的同级别期刊。现在我们就是站在了一个新风口之上,起点够高,每一个新发现都足够有分量。”

  “那这个工作,我可以拿到一作吧。”莫文琳期待的小声问道。

  “唔……”许秋内心琢磨了一番,这种属于支线上的成果,让出去应该也无妨,不过毕竟涉及了其他课题组,这种事情还是要交由魏老师来定夺,便说道:“我去找魏老师汇报一下这个结果,帮你争取一下……”

  迎着莫文琳灼灼的目光,许秋又补充了一句:“应该没什么问题。”

  “太好啦。”莫文琳开心道。

  

327 微博热搜,逼乎热榜(求订阅)

首节 上一节 238/3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