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第237节

  接下来,是确定有效面积的大小。

  许秋一拍脑门,先按照一平方厘米计算,这时圆形的不方便之处就体现出来了,如果是正方形,哪怕是小学生也可以计算出边长是一厘米。

  按了几下计算器,许秋得到半径大约是0.56厘米,那么直径就是1.12厘米,基片边长是2.54厘米左右,显然中间的圆有些小了。

  于是,他继续加大面积至两平方厘米,此时半径变为0.80厘米,这个就比较合适。

  许秋首先绘制了一个半径为0.80厘米的圆,并将其挪动到正方形的中央,然后在正方形下端加上一个0.30厘米宽,2.54厘米长的长方形,作为ITO电极连接点,最后,用一根宽度为0.10厘米的细线连接中央圆形和侧边的长方形电极。

  就是一个圆加一个倒T的形状,有一点像是地球仪的样子。

  在侧面标注好各图案的长度,ITO基片图案便设计完成。

  最后,许秋开始设计掩膜版,这个就比较容易了,他直接制作长宽分别为2.54厘米和2.10厘米的长方形,然后按照之前掩膜版的样式,复制出25个,形成5*5的阵列。

  许秋在心中模拟了一下器件制备过程,通过掩膜版,可以在器件上蒸镀金属电极,金属电极将覆盖ITO基片上方2.54厘米*2.10厘米的位置,留下0.44厘米的空间,最终金属电极和下方ITO交叠的部分便是中央半径为0.80厘米的圆以及约0.03厘米长的细线,而细线的面积约为0.003平方厘米,几乎可以忽略,最终的有效面积即为2平方厘米。

  得到大尺寸器件后,再使用不同面积的遮挡板,便可以得到不同面积大小的电池器件的测试数据,因为用遮挡板进行测试的时候,非测试的地方不会受到光照,所以可以避免侧向电流的问题,使得测试结果更加准确。

  新ITO图案看起来没什么问题,许秋便和段云交流了一番掩膜版和遮挡板的事情,他知道段云他哥那边可以加工。

  拿到报价,许秋带着样品图PPT,到218去和魏兴思讨论。

  此时,魏兴思正在泡茶喝,见到许秋,两人先是闲聊了几句下午走红毯的事情,随后才进入正题。

  说起来,漂亮国咖啡文化很是盛行,不过许秋却没见从漂亮国回国的魏兴思喝过咖啡,总是喝茶,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魏兴思看过PPT,点头称赞道:“这个想法还是很巧妙的,而且也很美观。”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理论上,我觉得没什么问题,具体怎么样,还是要实际做出标样器件来才知道。对了,你挑的那导电玻璃厂家靠谱吗?”

  “靠谱的,龚远江他们组就是买这家的。”许秋回复道。

  “噢,那就行。”魏兴思并没有多问,随后说道:“掩膜版和遮挡板你让段云他哥帮忙做吧。”

  “我已经问过了,”许秋说道:“他们报价3000,一整套的包括两个掩膜版,以及各种尺寸的遮挡板,我和他们讲了讲价,讲到了2500。”许秋记得当时第一口直接砍到300,段云都惊得直接拍桌子了……

  魏兴思考虑片刻,说道:“让他做吧,尽快弄好,记得开发票。”

  第二天上午,韩嘉莹和邬胜男都跑到了张疆做合成。

  学妹的实验周一、周二停了两天,也要启动了,有机合成实验虽然持续时间长,动辄一周十天的,但是平均到每一天,却用不了多少时间,比较适合复习累了去做个实验调剂一下心情。

  许秋来到材一216,拨打了龚远江课题组ITO基片包装上的电话号码,很快被接通。

  “喂,你好,朔华导电玻璃。”

  “这边是魔都综合大学魏兴思课题组,我要定做一批ITO基片。”

  “好的,方便的话请加销售QQ聊,号码是90……”

  “90……?”

  “对的。”

  挂掉电话,许秋加了对方的QQ,名为“朔华ITO”。

  导电玻璃的种类很多,根据玻璃上导电薄膜的成分,分为ITO、FTO、AZO等,其中ITO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

  许秋把昨天做好的ITO基片图片发送了过去,随后问道:“这种样式的ITO基片,可以做吗,价格呢?”

  一分钟后,收到回复:“500片起做,价格单片4元,1000片+,单片3.5元,2000片+,单片3元,这个图案比较复杂,有一条细线,单片价格要上浮1元。”

  许秋盘算了一下,果然国产的要便宜不少,原先用的进口的,一片就要4美刀左右,也就是20多块,现在就算价格上浮1元,最贵也就5块,价格差了四五倍。

  如果用新ITO的话,甚至都可以不用重复利用了,旧的ITO基片洗起来还是挺麻烦的,而且重复使用上面会有划痕,也会影响器件性能。

  器件性能这玩意,就是多方综合下来的结果,有效层材料决定了基数,在制备器件中遇到的各种情况都会使这个数值降低,比如有一道划痕,效率-3%;有效区域上面落了一粒灰尘,效率-4%;未蒸镀传输层,效率-20%……

  考虑片刻,许秋回复:“先定做500片,地址是魔都市魔都综合大学邯丹校区材料一楼201,收件人……,需要开发票,抬头信息,魔都综合大学,纳税人识别号是1210……。”

  “亲,我们这边是需要先签订电子合同的,因为是第一次合作,需要您和课题组导师共同签字,如果没问题,我就给您生成合同模板了。”对方销售回复。

  “可以。”许秋心中判断,之前和深城光电公司合作买单体,对方都是只有一个报价单,不签合同,直接发货的,看来他们的利润应该非常高,不怕偶尔的跑单,而这种做导电玻璃的,价格透明,竞争应该比较大,主要靠薄利多销。

  三分钟后,对方传送过来一份PDF合同文件。

  许秋看过之后,觉得没什么问题,便找魏老师一起签了合同,回传回去,ITO基片的事情算是暂且了结。

  科研过程和大学上课的生活,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并不是一成不变蒙头做实验就完事的,而是时时刻刻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等待着去处理。

  PS:今天继续7500+,当前欠更3W1,已还1W8,明天争取多更点。

  

324 许秋的黑历史(求订阅)

   “许秋,有个好消息。”十点多,魏兴思突然出现在216门口,说道:

  “你的毕业论文被评选上了魔都综合大学以及魔都市的十大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分别为校级和省级的荣誉称号,今天下午将有魔都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来对你进行专访。”

  “这么突然,需要做什么准备吗?”许秋问道,他长这么大,这还是第一次要上电视。

  “应该不用怎么准备吧,不是直播的形式,到时候实话实说就行,”魏兴思笑了笑道:“这次来的记者是魔都综合大学的校友,肯定会偏向母校,会把你当成正面典范来宣传的,你也不用太过于拘谨。”

  “那就好。”许秋点点头。

  魏兴思转头向吴菲菲他们说道:“你们把实验室收拾一下,下午有记者过来采访,可能要拍摄实验室的场景。”

  待魏老师离开后,许秋登录学校、院系的官网查看起来,他知道一般这种消息都会发布公告进行公示的。

  果然,院系的“新闻速递”栏目就有一条发布于昨天的新闻“恭喜我系许秋同学荣获魔都市十大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

  旁边的“科研动态”栏目还有之前许秋写的两篇新闻稿,“材料科学系魏兴思课题组在有机光伏高结晶性聚合物给体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材料科学系魏兴思课题组在有机光伏3D-PDI非富勒烯受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正是他之前发表的两篇文章,AM和NC,也只有这种级别的工作才能上院系官网。

  许秋随意扫了扫其他课题组的突出工作,材料系里虽然没有院士大佬,但也有几个“长江”学者,不过他们近两年来每个组最多也就一到三篇JACS、AM、EES这样级别的文章,没有更厉害的工作,比如《自然》大子刊或CNS主刊这样的。

  一番比较下来,魏老师组里的高质量文章是全系最多的,主要也是出自许秋负责的有机光伏领域。

  许秋再次看向学校官网,上面公示了魔都综合大学十大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名单,他看到他的名字被挂在了最上面的第一位,也没见哪里写着排名不分先后,这说明他的毕业论文大概率是评分第一的。

  此外,还有魔都市十佳本科生毕业论文,本校一共入选了三篇,材料系一篇,新闻系一篇,还有管理学院一篇,友校魔都交通大学入选两篇,剩下的五篇被东伐大学等其他高校瓜分。

  这种省级的荣誉称号虽然会向头部的高校倾斜,但也不能把名额全部分给头部,因此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平均的。

  至于许秋的毕业论文之后能否被评为国家级十大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他就不清楚了。

  理论上按照他这毕业论文的质量,在全国应该也是顶尖的,但是这种荣誉称号嘛,评定起来的主观成分很大,操作空间很足,国情嘛,都懂得。

  谁知道和他竞争的对手都是什么来路呢。

  如果是类似于高考、奥林匹克竞赛这样的,那还相对比较公平一些。

  说起奥赛,许秋虽然之前高考依靠数学竞赛加了20分,但背后却是一把辛酸泪。

  国内的奥林匹克竞赛主要有五大方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

  其中,除了信息学,也就是计算机竞赛外,许秋全部报名参赛过。

  至于计算机嘛,之前许秋在学校都没有学过编程,计算机课要么是老师经常生病,要么是学生在下面联机打CS,这样水平的选手去参赛完全就是送菜。

  其他四大赛,流程都是类似的,差不多是省内初赛,复赛,然后从省一等奖(省一)中择优参加国赛,据说有的省还有特等奖,不过许秋所在的省没有。

  许秋的物理初赛没过,直接扑街,生物和化学都进了复赛,喜提两个省二,省二没有加分,也就没什么用,据他的观察来看,身边的同学基本只要进了复赛就有奖,最低也是省三。

  不过,他数学竞赛倒是拿了个全省第二名,获得了省一,光荣的挺进了省队,被派去参加国赛。

  许秋所在的省,省队一共有三个人,取省一分数的前三名参赛。

  国赛类似于省赛,也是有国一到国三,除了奖状,还会发奖牌,也称金、银、铜奖。

  据说,每个省初始名额三人,上限十人,每拿一枚金牌,之后的参赛名额永久+1,许秋所在的省份最好成绩是银牌,所以一直都只有三个名额。

  国内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不同省份之间分化非常大。

  比如四大一线城市所在的省份,和发达国家其实没什么区别,毕竟这些都是当初是“先富带后富”,汇聚了全国的人力、财力、资源,优先发展,发展的速度可想而知;同时,也有一些贫困县,上个学都要走个几里的山路。

  国赛是在陕省安城举行的,许秋的班主任就是数学老师(男),亲自带着他前去,那也是他第一次去陕省。

  印象最深刻的是,许秋他们到达当天,赛事举办方在所住宾馆宴请了全部考生,然后许秋发现陕省安城的菜是真的辣,十个菜有九个是加辣椒的。

  犹记得,那一夜隐隐菊花疼……

  之后的两天是正式考试,一共六道题目,每天3道题,限四个半小时完成,每道21分,总分126分,这个分值是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分值的3倍,主要是为了适应国内的习惯。

  在国外5分制、7分制、10分制不少见,但国内普遍都是100分制、120分制、150分制、750分制,这样的高分分制。

  许秋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国内的人太多了,分制太小就很难区分,而且分数是唯一评定标准,就像现在高考几百分的总分,还是会出现一分之差,排名差几百位的情况,如果改成10分制,十万人同分,那不得乱套了。

  至于竞赛的考试题目嘛,许秋自然是一道都不会……

  因为都是超纲的高数知识,包括数论之类的。

  很多学校都是有专门的竞赛班,高中三年全为了准备竞赛。

  这种竞赛班就是天堂和地狱一念之隔,过了就是保送清北大学、魔都综合大学、魔都交大、中科大、杭城大学等这类的C9高校,过不了,有些是高二提前考的学生,那还有一次机会,如果是高三才考,那就有些惨,而且竞赛这种东西很拼天赋,不是说多学一年就能变得更强大。

  许秋半路子出家,只能用高中初等的知识去解高等数学,能把题目做出来才怪。

  不过,他还是发扬了考试人的自我修养,没有提前交卷,四个半小时,一直在努力,8开的考卷,每道题平均写了三页,把卷子写的满满当当。

  另外一个比较印象深刻的是,考试主办方每天进入考场前,会提供一瓶水,一块士力架巧克力,一根香蕉,一个桔子,一包饼干,这是许秋第一次见到提供食物的考试,还是比较新奇的。

  考试结果出的很快,考完没多久就出了,估计是当场判卷。

  满分126分,许秋拿了6分。

  六道题,6分,他顿时悟了,敢情是每道题给我一分辛苦分。

  这一年分数线是9分铜奖、69分银奖,99分金奖。

  6分,连铜奖的门槛都没到。

  不过,后来许秋的班主任找赛事主办方商议了一番,还是帮许秋搞了一块铜牌,毕竟来都来了嘛,让学生白来一趟也不好。

  和许秋同省的另外两个也是铜,甘省和青省有几个弃考的,得了零分,最亮眼的还是粤省,十人参赛,六金四银,还有三个是满分。

  数学国赛,许秋成功去当了个分母,而且差点还空手而归,想想真是一段黑历史……

  PS:今天万字四更。

  

325 他未来必将引领科研界新风向(求订阅)

   下午三点,218办公室。

  魏兴思招待了魔都广播电视台的记者,一个负责拍摄的男性,一个负责采访、记录的女性,还有一个跟班打杂的小弟。

  为了应付采访,许秋特意去物资处领用了一件新的白大褂,用来凸显他研究人员的身份。

  不管怎么说,该做的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到位的。

  许秋和女性记者在魏兴思办公室的沙发前坐下,后者主动打招呼道:

  “你好,我是08级魔都综合大学新闻系毕业的,谭瑾瑾。”

  “你好,材料系,今年大四刚毕业,许秋。”

  “请问你是什么时候产生对科研兴趣的呢?”

  “大三快要保研的时候,那时……最后选择了魏兴思老师课题组开始实习。”

  “也就是因为保研的缘故,让你提前踏入了科研领域,那你是什么时候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呢?”

首节 上一节 237/3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