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大干一百天
昌城汽车厂,销售了一百六十五辆车辆到国外。哪怕是大部分是港澳地区的,这也绝对是振奋人心的事情了。
汽车厂只是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从制造汽车让国内减少车辆进口,到现在却能逆向出口出去。
可以说这是为国争光,全厂要全力以赴来完成这次订单。
江成召开的临时会议就是这个订单生产的会议,各部门要全力配合,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这一百六十五辆车辆的订单。
因为大部分订单是要在三个月内交付的,最迟的也就是四个月。就算是四个月交付,起码要提前半个月生产出来。
最后临时会议,在各部门的领导讨论之下,演变成了动员大会。提出了大干特干一百天的口号。
这个年代工厂和单位很少加班的,不是大家不愿意加班,是想加班没的加。
当订单多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招工,多解决一些人就业的问题。
而普通职工,他们除了上班,很难有其他额外的收入,他们是愿意通过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劳动,挣更多的工资来改善家里条件的。
从广交会那边接来的订单,不属于计划订单,那就不能按照正常计划订单来大量招工。
所以汽车厂决定通过三个方面来完成这次的生产计划,第一个方面就是从省内各厂借调技术工人。
钣金工,锻工,钳工,磨工,镗工等等,十几个工种,找省劳动局安排人调。
另外就是那个机械工业技术学校,上一年不是招了五百学生,并且因为一些领导开开口,学生差不多招了六百人。
还有一个月,这学期等于学完了,就要进入第二年的学习了。只要是专业相关的,全部喊过来实习打下手。
连暑假也不放了,当然了,因为不是正常的毕业前实习,工资也不用给。一个中专应届实习生,工资都要三十多呢。
一个学生每月发十二块钱的伙食补贴就行了,也不发现金,直接搞一个饭票菜票代金券就是了。
一天四毛钱的伙食补助,对于这些中专生正涨身体的时候,那是吃的嗷嗷叫。
最后厂里也扩招一部分工人,就算没有这广交会的订单,工厂每个月都会招一些人。汽车厂的扩张就没有停止过,有时候这个产品添加一个车间,有时候另外又有一个产品要添加车间。
随着国内的工业发展,堆高车和托盘车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内燃叉车基本上是生产出来一辆拖走一辆。
工业车辆的生产,一直是康书记带过来的一个副厂长负责的。车间建设了不少,因为托盘车和堆高车还有液压千斤顶体积小,现在都直接在建设一个大厂房了。
单层的车间太占用地面积了,现在汽车厂要建两三层的大厂房。
汽车厂在上年年底的时候就已经突破了六千职工,年后又多了一条悍马组装生产线。到现在快六月份,四个月内又招了二千多职工。
汽车厂现在是有八千多职工,江成是建议多招一批人的,直接突破一万人。广交会又不是举办一次,厂里的产品一直是高需求状态。
一个汽车厂,还不是一体化的汽车厂,能有上万职工,等于就是承担了上万个家庭的生活。
而且汽车厂只要保持发展,解决的不单纯是一万个家庭的生活。产业链上的工厂也是在招工的,第一汽车厂能提供三万个职工岗位,昌城这边的产业链也能。
现在因为汽车厂有机械组装车间,所有车辆产量其实已经在追赶第一汽车厂了。第一汽车厂可是花了六亿组建的大型央企重工业工厂。
除了汽车产业链这些工厂,因为昌城汽车厂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给昌城带来的变化越来越明显了。
昌城钢铁厂正在建设,发电厂也在扩建,机械设备制造厂,涂料厂,皮革厂等等。很多行业都在扩张。
以点带面,对于一家上限很高的企业,它是能做到的。
就像后世的华为,靠它存活的企业数不胜数,不光能带动很多行业,还能带动当地的经济。
汽车厂的上限还没在外省铺开,现在就走出国内了,虽然只是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但可以间接的走向其他地区。
在五月二十九号中午,在邀请了老周老康还有厂里一些同事参加自己儿子的满月酒席后,江成也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江成的第一个儿子还没起名字,谭雅萱就等他回来起名字。这一个月内就是‘乖崽乖崽’的喊着。
在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特别是五十年代后期的,因为国内大力搞建设。叫建国,建华,建兴之类的名字很多。而初期的时候,叫援朝,援军,援华什么的特别多。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名字特点,特别是领导干部,给孩子起名字不能乱起。给孩子名字起的不好也属于某方面不成熟的表现。
比如叫什么自在,自如什么的。人家可能会认为你是不是觉得活在这个国家不自在不自如了呀。叫什么傲天的,你想翻天呀。
老周和老康让江成给孩子起名叫江建国,毕竟算搞工业建设的。如果是部队的,就叫江卫国什么的。
就这名字谭雅萱还觉得好呢,说子承父业以后跟江成一样建设国家。
江成可不想要这样的名字,别到小孩读书的时候,一喊‘建国’,好多小孩回头。
花里胡哨的名字不能起,江成也没什么创意,他的思想也没那么高尚。自己的子女有能力就为国家奉献一点,没能力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
而且江成能肯定自己在改革开放后能变得很有钱,这有钱得有命花。子女不需要他们有出息,活的平平安安出现白发人送黑发人就局面就可以了。
最后江成的大儿子还是起名叫江平,平平安安,四平八稳。
而在江平的满月宴席上,郑可认了他做干儿子。江成不光是邀请了郑可,张工张良也邀请了。
宴席过后,江成也是一样投入到工作当中,大干一百天不是说着玩的。
对于香江那边的要的巴士,江成除了造型外,其他的都得花心思来构思。他在后世也没拆过公交车。
而且香江的巴士方向盘是在右边的,结构可不能搞反了。另外就是质量问题,很多材料都得用进口的钢材。
国内虽然能生产钢材了,但品质不太好,江成不想出现没用几年就出现断裂的问题。
而且就算是进口钢材,苏联的也没欧美的好。江成只能在款式和价格上创造优势,其他方面只要相差不大就算是可以的了。
另外就是轿车,虽然价格卖的便宜,但也不能真造的太差,在有限的成本里尽量造好一点。
还有一点,那就是真正昌城汽车厂独有的技术,安装硅晶体三极管,实现一把车钥匙直接启动到位。减少操作和更换断电器之类的。
江成在去广州之前,安排的工程师去四九城学习三极管制造技术的。现在都会来了,主要是学习土办法制造半导体芯片,而那土办法只能造很简单的芯片,制造的成功率还不高。
不过江成也只是用在汽车点火系统上面,精密度要求并不高。
江成也知道,这只是技术运用。车子制造出去,可能不出半年,岛国和西方国家都能运用到汽车上面了。
但没有办法,现在的技术偷学到都是本事。国内也没加入世界什么组织,西方又封锁。专利法对于国内来说一点用都没有。
国内要是弄到国外的什么技术,特别是西方的,肯定是直接使用,不会有任何顾忌,西方也是如此。
何况三极管的关键是懂原理能造出来,而不是使用在汽车上。这东西给越南和朝鲜,让他们知道都没有用。
而岛国那边要是知道了,基本上老美就知道了。他们能制造出三极管,而且是用光刻机制造,不是土办法,速度更快更好。
江成不想去搞专利这事情,也不存在去申请专利,没办法申请,那样做就是跟直接送技术过去没区别。
唯一一点就是让大家知道这硅晶体三极管被中国先用到汽车领域上面就行,让大家知道中国的工业起步虽然晚,但技术运用方面并不弱。
光凭借这一点,以后在广交会上,跟其他国家的人谈技术,人家不会觉得国内的技术不行。
第171章 起名的烦恼
昌城汽车厂参加广州交易展览会,卖出去一百六十五辆车辆,创造了价值二十五美刀的外汇。这消息在昌城很快就传开了,当地的报纸记者也跑来报道了。
广交会达成将近一千八百万美刀的交易,二十五万的外汇占比例不多。但这是车辆产品,意义不一样。配合汽车厂在六月份的大规模招工,整个昌城最近热门的话题都是在谈论这个。
而且这只是第一次参加广交会就拿下价值二十五万美金的订单,昌城的领导,甚至赣省的领导都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
汽车厂现在真的是要人给人,劳动厅直接在全省范围内,立刻借调三百个技术工人前往汽车厂支援生产。
能被借调过去的,最低都是四级技术工,等于是中等技术工人以上了。但想要高级技术比较难,昌城这边工业本来就落后其他城市,五三年的时候,北方大量从南方抽调技术人员过去。
南方现在高级技术工人很少,要培养高级技术工人,还要去北方进修学习。四级左右的技术工人,在南方就已经是大师傅了。
而现在汽车厂正在凭借一己之力,在慢慢改变局势。
很多南方的技术工人,一方面是为了自身的技术更进步,另外一方面是为了工业发展做贡献,不得不去北方。
如今昌城汽车厂取得如此成绩,上面的工业部也不得不重视。
不说主动调高级技术工人去汽车厂,但起码在大学毕业生和苏联进修回来的人员当中,如果是要安排进央企大单位的。已经在推送企业名单中,要把昌城汽车厂给加上了。
有人要是想在汽车领域发展,昌城汽车厂排在第二位,就在第一汽车厂后面。这是综合性排名,排名是根据综合因素来判断的。
第一汽车厂的生产是根据国家需求为首要任务来的,它是承担很多责任的。那边现在的首要责任就是满足部队的很多地方部门的运输需要。
首要任务就是加大产量,只有在满足国内需求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考虑其他方面的发展。
而昌城汽车厂那边,只能说是意外惊喜。
江成回国,大家按照他的专业来看,能改进一些进口,在国内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了。毕竟他的专业是机械动力学的运用,在老美那边参加工作也是研发类人才。
国内现在重视人才,把留学生都高看一等,有一批人不光要高看,还得是仰望的。
江成属于要重视,但不属于仰望的那批人。所以才让江成跑回了昌城,同意他去昌城,这个决定在他改进了第一台钻床起,工业部的领导就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但只是一个小错误,大家只是低估了一个回国的留学生能力。
可当江成开始打算造车去换肉吃的时候,有些人就已经受到处分了。一个能造车的机械动力专业留学生,他是真的只是大学毕业后就参加工作那么简单嘛。
起码江成已经有了专属领域,大家为什么不知道,这是接待人员严重失误。人家凭着一腔热血回国,肯定是因为没得到重视,人家在失望之下也不想展现才能了。
不过江成造的第一辆车是一辆性能很差的六轮车,在汽车厂目前当参观车。工业部的领导内心多少好受一点,会造成,但能力好像不强。
可当江成在没有参考任何设计图,没有苏联那边的任何技术支持。凭借自身的技术,自主生产出一辆轻卡汽车的时候。
大家就知道错的多离谱了,大家介绍解放卡车,最多只能介绍我们国内也能量产生产汽车了。但并没有多少自豪感,仿造苏联的,技术也是学苏联的。
但介绍昌江轻卡汽车,那是自己国家的技术和设计,而且性能不差。在轻卡领域里,中国已经全方位追赶上来了,这是可以跟其他国家拿出来说的事情。
不过就算这样,第一汽车厂的地位在上面的人看来,也是比昌城汽车厂强很多的。两个厂虽然都是制造车辆的,但服务的层次和方向不一样。
昌成汽车厂偏民众,太杂乱了,这里开一枪,那里打一炮的。按照上面的看法,昌成汽车厂其实只要把轻卡汽车生产好,大量生产出来就可以了。
这种不按照上面任务指示去生产车辆的行为并不太好,因为会打乱上面的部署。先不说本来南京那边想生产轻卡汽车。
就说拖拉机,国内已经在建设拖拉机厂了,江成把小四轮拖拉机和运输拖拉机生产出来。叫人家第一拖拉机厂怎么办,也就昌城汽车厂没搞重型拖拉机,否则第一拖拉机厂都要想还要不要研发下去了。
对于昌城汽车厂动不动搞一样东西出来做法,上面也不好管的太过,怕打击到那边的积极性。
以后就把昌城汽车厂当成一个偏地方车辆制造的企业来看待就可以了,广州那边的广交会,让昌城汽车厂去参加,就是让他们去卖一下民用车辆试试的。
但是上面没有想到,昌城汽车厂会因为参加这个广交会。临时制造出了皮卡汽车,而且在广交会的时候,竟然还让外商定制没有的公交车和轿车。
轿车,昌城汽车厂竟然还能生产轿车,这怎么可以的。
要知道就在上一年,某人还惦记着说‘什么时候能坐上自己生产的小轿车开会就好了’。
另外还有公交车,国内都是用其他车辆改的或者是进口的。香江那边的九龙巴士公司能下订单,绝对不是弄一些改装车去凑数就行的。
所以昌城汽车厂到底还能生产什么,而且从第一届广交会过后,昌城汽车厂又多了一个属性,那就是创汇。
有了创汇这个属性加持,昌城汽车厂的重要性就不比第一汽车厂差什么了。
因此在车辆领域里,论地位北方的第一汽车厂还是第一。但技术论发展,南方的昌城汽车厂潜力更大。
昌城汽车厂只要这次广交会上的订单圆满完成,那今年就可能成为央企。跟外商交谈,企业的级别也很重要。
~~
昌城,高桥市场。
国内刚解放的时候,大家还允许随便做买卖。昌城市地方单位还动员过商贩集资,重建了高桥市场。
因为不规范,一些商贩欺行霸市,很多盗窃物品都在这边销赃,在五三年就被取缔了。
但现在这边又重新开了起来,成为了高桥旧货市场。
在这个年代,一个工人的工资能养活全家,但只是解决最低的温饱问题。而一家有两个人工作上班,那就拥有了一定的消费能力。
当大家有钱后,肯定会想着购买一些东西改善条件。但很多东西没有票证,是有钱也买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