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第95节

  在香江,目前就只有两家巴士公司,一家就是九龙巴士(九巴)公司,另外一家中华汽车(中巴)公司。

  江成没有想到广交会第一天跟他交谈的那位香江商人陈先生,真的帮他前线上了来买公交车的人。

  “李先生,国内的情况我想你也应该了解,我们汽车厂是国企,我也等于是代表着国家。购买我们厂的巴士,你们只需要交一个定金,我这边可以跟你签一份无理由退货退款协议。”江成继续劝说到。

  后世网购的无理由退货退款都使用出来了,加上诱人的价格。

  让九龙巴士负责人李先生唯一顾忌的就是怕车子购买的时候看上去不错,但使用寿命不长,毕竟是国内生产的。

  目前国内生产的汽车,可以说是零起步,口碑方面是一点都不知道。

  但是大厦门口广场的那些样品车,让人试驾了一下。感觉动力和减震方面是真的不错,而且都配有方向助力系统。

  不过风险大往往利润也大,同样类型款式的公交车,九龙巴士公司要从欧美采购。某款单层的巴士,出口价格就在一万五千块香江币了。采购到香江,还要支付运输和关税费用,成本在一万八至二万。

  而现在江成代表的昌城汽车厂,只报价二千六美金,加上国内不收出口税什么的。

  等于从国内要是能购买到一批公交车,能降低百分之四十的费用。

  这次九龙巴士公司可是一次要采购二十辆巴士呀,能节省最少十五万费用。

  反正综合计算了一下,开坏一批,当废铁卖,还能再买一批。也就是国内生产的巴士能有欧美生产的巴士一半的寿命,那就不会亏。而且也算是支持一下自己的国家发展了。

  “江先生,就你这销售才能,要是能去香江发展,肯定有一番作为呀。你那预售的轿车信息我也看了,两百美金定金,我个人买一辆。”李先生笑着说道。

  “那这单层巴士~。”江成疑惑的询问道。

  “当然是买啦,我们都是同胞,你总不会坑同胞吧。”李先生笑着说道。

  “那当然了,中国人不坑中国人。”江成快速的接话道。

  “说的好呀,中国人不坑中国人。江先生,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李先生高兴的回应道。

  在这个年代跟爱国人士说这样的话,那真的有共鸣。

  但在后世,听到这样的话,特别是缅甸那边同胞打电话说‘中国人不骗中国人’,那十有八九就是只骗自己人。

  二十辆的采购大单,要知道香江那边是可以直接用香江币在银行换成英镑和美刀的。到时候让采购商帮忙用英镑或者美刀支付,也是没有问题的。

  这一单就能有五万美刀的销售额了,虽然利润没多少,等于一辆公交车才卖七千块人民币。江成在画图的时候就估算了一下,自己厂不算人工费,可能成本都接近六千五。

  进口的汽车玻璃成本都得两千左右,发动机材料和各种材料的进口,又要三分之一。剩余的钱,整个产业链上各工厂挣一些,到汽车厂这边,勉强能挣个五百块。

  但五百块扣除一下人工,才二十辆巴士。一个香江,不可能短期还能有订单,专门去组装一条生产线也不可能。

  只能组织大批钣金工和锻工,手搓巴士了,五百块真的可能要亏本。

  但站在国家层面上,这就是挣了。

  国内的人工和材料部分,能换成一千块左右美刀的收入。这要是卖粮食,得卖十吨小麦或者十三吨玉米才能卖一千美元。

  五万美金的交易额,在广交会上就的大单了。江成跟李先生谈好后,双方都安排人签约。江成就不管签约和付钱的事情了。

  江成搞的预售和轿车定金抵扣的事情,也是跟外贸易部的人请示过了的。对于轿车也是真的不挣钱,就是在做市场。

  不挣钱的原因依然是很多东西需要进口,如果是岛国去生产,人家可能就有利润。

  要知道六七十年代,香江那边一辆轿车就卖一万块不到的香江币。岛国厂家要挣钱,销售商人也要挣钱,到购买者手里才一万不到。成本有多少,大家可以猜想。

  预定轿车的不只李先生一个人,有顾虑的人的确不少。但诱人的价格和每天在减少的预售数量,让不少人有点坐不住。

  香江和澳门人,买一辆轿车回去,租或者帮助亲人让他们去开出租车也不错。这样的价格不指望有多好的质量,但开出租车,现在在香江收入并不低。

  现在香江开出租车的人还不算到,有人统计过,一个月能挣五百至七百块香江币。按照江成给的价格,半年的收入就可以买一辆汽车了。

  这跟我们国内二十一世纪初的出租车司机一样,是高收入行业。一辆车两个人合伙开,收入让人羡慕死,那时候交的费用也是相当的高。

  只可惜第一届来参加广交会的商人太少了,总共就邀请了一千二百多位。广交会除了一开始人还看上去多点,后面都是稀稀拉拉的。

  而且参观的商人,有不少是重复性来的。

  也就是江成的展览位置是在门口,谁都会路过。在场内,经常是一些展示位一天就十来个人路过。

  江成也就是推销手段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新奇,让不少采购商冲动性消费了。后世习惯了各种销售场面,大家也都看明白了很多套路,就不会盲目的购买东西了。

  江成也碰到过岛国的商人,一开始没订购车辆,但是过了几天就下订单了。每种款式都订购了一样,甚至听说江成这边还在预售巴士,他们也想采购一辆。

  都采购一辆,说白了,外贸易部的人都看出来他们是想买回去看看我们国内汽车制造的工艺水平到什么程度了。

  而且采购的岛国商人是公私开在新加坡那边,被顺带邀请过来的。岛国商人来这边采购的是农产品的,每样车辆都买一辆,这购买的常理都不符合。

  可哪怕明知道人家意图不对,该卖的还得卖呀。

  另外除了江成现场跟一些商人谈的订单,外贸易部也给汽车厂弄了一些订单。比如朝鲜的,越南的。

  订单怎么谈的,价格多少,江成也不清楚。可能欠账或者用其他东西换购的也有可能,甚至出现零元购也不是不可能。

  江成在跟香江的李先生谈好合作后,对方是真心邀请他去香江发展。

  造车能力不谈,现在香江房地产生意在兴起,江成去香江的话,他可以介绍江成去认识一些香江地产行业的人。

  让江成去卖房子,可以担任房产销售经理。李先生认为,江成在香江一年能挣到的收入,能比他在国内一辈子的还多。

第168章 销售额回昌城

  轿车销售,预售一百辆,在广交会还没结束的时候,预售数量已经成为零了,让一些没有出手的人后悔去吧。

  其实实际预售数量就二十辆多辆,但这对于江成来说已经很理想了。

  总共就邀请了一千两百多个商人,能有百分之二的人购买了轿车。而且还没有看到实物,只是一张图纸和一些简单的介绍。

  一方面是价格便宜,另外一方面是交付定金减免两百块的预售策划,让人感觉是在捡便宜。容易刺激一些人的消费冲动。

  这次来,真正卖的比较好的是皮卡。港澳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地方的商人多,皮卡可以开出去出门办事,也可以当小货车使用。而且一家人出门游玩,车后面可以带很多东西,搞野炊也是很不出的。

  其次就是手扶运输拖拉机了,香港和澳门没有多少人采购,因为没有什么农业和种植之类的。但朝鲜,越南和缅甸等地方,采购了一些运输拖拉机。

  不过江成带的人没怎么跟这些国家交谈,很多成交量是外贸易部那边弄出来的。

  另外就是悍马越野车和轻卡汽车了,悍马越野车有点偏个人喜好了,在有选择的情况下,私人购买预算不充足,大部分人会选择买轿车。

  江成发现容易成交的是悍马越野车,不好卖的也是这个车。因为喜欢的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当是买一个玩具回去了。

  在介绍悍马汽车的时候,价格反而不是别人考虑的因素,买车的人都是看性能,让他们自己去试驾就可以了。

  像港澳商人,如果住城市中心的,基本就不会买这样的车。

  昌江轻卡汽车,卖的中规中矩。采购商人有不少只是经理,代表着某公司来的。他们如果不是公司有需求,对于卡车看都不会看。

  只有老板来这边采购,看见了轻卡汽车,看到便宜的价格,才会考虑购买。

  而轿车和皮卡,是可以把这些采购商人本身个人当客户群体的。

  反正一个月不到的销售时间,皮卡卖的最好,有四十三辆。手扶拖拉机有三十六辆,轻卡汽车二十八辆。还没起名字的轿车,卖了二十二辆。定制款单层巴士二十辆。悍马越野车十六辆。

  总销售车辆一百六十五辆,预计销售额二十五万美元左右,换成人民币也就六十二万五左右。

  折腾两个多月,还没有汽车厂的昌江轻卡半个月的销售额多。

  商人太少,虽然算是精准定位,来的都是采购商,不是老板就是公司采购方面的负责人。有消费能力。可就算做到平均十个人买走一辆汽车的成绩,也只能有这样多销售额。

  当然了,这也跟国内的车辆产品第一次亮相有关系,买回去怕车子没开多久就出故障。其实一些有实力的商人,就是买一辆卡车回去试试,觉得好再来第二次大量购买。

  大家都离中国近,有合适的产品,采购方便的很。

  二十五万美刀,江成感觉少,但外贸易部感觉很满意了。

  在五月二十号,江成就已经不亲自销售了。跟广州这边的ZF部门谈交易呢,要了很多水果罐头加干货海鲜,并且联系火车车皮直接装了十吨香蕉。

  香蕉也分大小品级,一级香蕉三毛钱一斤,二级的二毛四分钱一斤,一吨香蕉才六百块。

  随便一辆拖拉机就能换十多吨香蕉,工业落后,工业产品就这样贵。要是没有被西方封锁,车辆也不会这样贵。

  苏联卖中国东西,他自己搞一个汇率补助,别人用美元购买他们的东西,来一个150%的补助。卖十元美金的东西只需要给四块钱美金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卖给中国的东西,价值十块的,你要是有美金,只要给价值四人民币的美金就可以了。

  可关键是国内没有什么外汇,进口车辆那么贵,然后国内自己生产出车辆了,也自然不便宜。

  一台拖拉机卖给海外商人,八百美刀,合计两千人民币。但在国内可以卖八千,广州这边拿十多吨香蕉来换,还得求着江成这边。

  一辆悍马吉普车,一万多。一辆皮卡,也卖一万。四辆车按照计划外的车辆指标,卖给广州这边四万块,是广州求着这边卖。

  而一百六十五辆车出口,卖六十二万五,是求着人家买,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香江三毛钱一斤,带鱼也三毛五一斤,带鱼不属于很干的干货那种。海带,鱿鱼和墨鱼还有小虾米,都一块左右。

  两辆卡车就算开回去,总共也就装五六吨货。四万块钱能买二三十吨东西。剩余的都要装将近一节火车皮的货。

  香蕉和带鱼什么的,由广州这边联系火车运输去昌城。

  江成等人拖到五月二十五号,广交会一结束,就立刻撤了。

  除了驾驶员,还有郑可跟着江成,那些技术人员都是坐火车提前回去的。

  江成是打算回去的路上再买很多地方特产回去,哪怕是一些保质期不长的吃食,也能带回去给媳妇和妹妹一家人尝尝。

  “郑可,在广州的这些天,感谢你的照顾了。”

  回去的路上,江成有点尴尬的对郑可感谢着说道。

  广州五月份气温就很热了,在这边每天都要洗澡,然后就是要洗衣服什么的。郑可看见江成洗衣服根本就洗的不到位,就主动帮他洗了。

  这有了开始,往往后面就是被人代劳了。

  但江成是男人,是年轻气盛的男人,有时候内裤是不方便媳妇之外的人洗的。甚至外面的衣服也不应该让郑可洗,同事要是知道了,就算不是洗内衣,光外面的衣服。

  一个女人帮自己男人之外的男人洗衣服,在这个年代就能规划为作风可能有问题。哪怕现在没发生什么,但不代表以后不会。

  郑可笑了笑,嘟囔了一下嘴,想说点什么的,但又怕自己的心思说出来,以后连朋友都做不了。

  当然了,郑可也没有什么龌龊的心思,只是想精神上有一个寄托。想找一个述说心里话的异性对象。

  她承认自己有点引诱江成的心思,但她绝对不会捅破这层窗户纸。她希望江成是一个正经人,又希望他不是。

  郑可想过,只要江成主动摸他一下,她就把江成当倾诉的对象,但不会让江成出格。

  至于为什么是要找一个男性为倾诉对象,这就是她内心肮脏的一面吧。

  自己的男人连精神伴侣都不能成为,那她想给自己留一个堕落的后路,她想体验一下真正的男人。

  但真到了那一步,郑可觉得自己就会离开这边。

  ~~

  五月二十八号,下午。

  昌城汽车厂,干部楼2栋201。

  江燕挺着一个大肚子,坐在一张小竹椅上,给一只鸡拔毛。厨房里一个身材苗条的女子正在炒菜。

  “燕子,你说我生崽的时候,你哥有没有感应的。”

  炒着菜的谭雅萱询问道,明天都是她孩子满月了。孩子没出生之前,肚子是大,但她身材也就是稍微胖了一点。

  孩子出生后,她的体型恢复的很快。生产的很顺利,顺产。

  是上个月二十九号下午的时候,她坐着绘图的时候,有人要复印图纸晒图。她本来是想起身安排人去负责的。可一起身,不知道是起急了点,还是就是到时候了,羊水破了。

  打电话给自己厂的外面的门诊所,那边不接生小孩,但那边有一辆救护车。十来分钟就把谭雅萱送到了医院。

  因为江成不在厂里,厂里的人就喊江燕和谭悦陪同去的医院,这到医院一个多小时就生了。而且第一胎就生了一个儿子,不知道有多高兴。

首节 上一节 95/1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