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饭店除了木板上写出来的菜,也是可以询问服务员店里有什么食材,能炒一些其他什么菜的。
服务员就这样把其他顾客晾在了一边,江成感觉有点那个~~怪不好意思的。但他就喜欢服务员对他这种势利眼,事情不发生在你身上,你哪里懂这个爽。
至于被晾在一边的顾客,也就是等一会的事情。敢叽叽歪歪,那今天饭店的饭肯定吃不了,还可能要揍你一顿,让你明白什么叫吃不了兜着走。
江成跟着服务员去厨房看鱼了,又鲫鱼鲤鱼和草鱼。鲫鱼个头不小,差不多在一斤到一斤半之间。
草鱼差不多有三斤左右,在这个年代不喂什么饲料的草鱼,能有三斤多就算不小了。
一条三斤多的草鱼,做好要一块五。毕竟一斤鱼肉都要三四毛钱了,也就是挣两三毛钱的加工费,饭店还要出调料和人工。
这个年代的饭店跟医院一样,是服务性质为主的行业,并不是后世那种以盈利为目标的。利润其实不高的,饭店的营业额也跟店里的工作人员无关,生意好不好,他们的工资少不了一分钱。
江成就一个人,自然不会去点什么草鱼了。要了一条比较肥一点的鲫鱼,有将近一斤半,做好要八毛钱。
然后要了一份煎豆腐,两毛钱一份,分量不少的。再要了一份炒白菜,清炒五分钱一份,加猪油渣要一毛钱。
江成付了饭票和钱就到大厅等待了,总共一块二毛钱加五两细粮票,一天简简单单就这样对付两口。
很多人一天的工钱都没有一块二毛五,在这个年代很多情侣之间下馆子,其实都是点一个菜的。
这年代一些大学生请客,如果有煎豆腐的话,三四个人就要一份煎豆腐都很正常。在这个年代大家吃菜细的很,一盘菜每个人吃多少,又能吃多少,都是算好了的。
哪里像江成这样,吃饭是一口菜一口饭的。
当然了,江成也没想到饭店除了红烧和炒鸡蛋分量不算多外,这煎豆腐和炒白菜分量会这样多。
这饭店煎豆腐,直接是煎了一块豆腐,一块豆腐有一斤。煎的时候加了一些配料,弄好后还勾芡,味道是真的香。
这炒大白菜,也是一大盘,饭店里的师傅自己提炼的猪油,再加上点猪油渣,火候也到位,爽口的很。
在这个时代,炒菜和一些菜品没那么多调味品。有些菜是真的考验厨师的水平,火候差一点那口感都不一样。
能在饭店当厨师的,哪怕是一个小饭店,水平都不会差。
很多单位的食堂师傅,就是因为水平低,才选择在食堂炒大锅菜的。在这个年代夸张食堂师傅炒菜炒的好,经常是说你这水平都能去饭店炒菜了。
不过机械配件厂的食堂厨师水平还可以,不能说有什么特色。但大众口味的菜还是弄的不错的。
第16章 三叔家
把饭馆吃剩的饭菜打包好后,江成就先回家了一趟,饭菜放进了厨柜。
在口袋里装了一些糖果,江成就出门了。
凭借着记忆,江成慢悠悠的走出城区,差不多走了半个多小时才来到下阳乡。
江家以前就是住乡里的街道上,一开始就是在十里八乡的贩卖布料起家的,后来才把生意做的城里去的。
来到乡里,江成很快就找到了两个叔叔家。都是青砖瓦房,在乡里也没多少间这样好的房子。
这来探亲,江成除了口袋里的一些糖,就是香烟了。差不多是双手空空,但他是想着找到妹妹后,再请他们去城里吃一顿。一家送一点肉,但现在不是时隔八年,怕出现变故嘛。
砖瓦房前有几个小屁孩在玩耍,靠近街道的房间房门是开着的。朝南开两扇大门,东侧也会开一个侧面。
街道旁边的房间侧边会有一条小过道,从过道过去,屋后还有两间朝东横着建的两间房。
后面的房子是住人的,街道前面的房子是客厅和厨房。
江成的两个叔叔都是一家三间房,建房到现在,也十多年了,就算是砖瓦房,也有一种老旧感。
“细宁的啊,各是宁屋里嘛。”江成询问着在三叔门前玩的小孩说道。
这是昌城这边乡下的家乡话,细就是小的意思。人念宁,看见小孩喊细人的,也就是小孩子的意思,后面那样是问小孩这是你家里嘛的意思。
不同的地方有对小孩不同的喊法,有喊小鬼的,也有喊细娃子的。
“这是我家,你找谁。”一个稍微大点的小女孩回应道。
“你爹是谁呀。”江成掏出一个水果糖给小女孩询问道。
“我爹是江林。”小女孩开心的接过糖果回答道。
这年头还没有什么人贩子,小孩都没有什么防备之心,大人也不会怎么教导小孩。
要到改革开放后人贩子才比较多,拐卖小孩卖给没有子女的,或者弄残疾去要饭。
听到江林这个名字,江成脑中的记忆也就是延迟瞬间就想起来是谁了。三叔的大儿子,比江成小四五岁呢,没想到孩子都这样大的了。
而且女孩身边还有两个小孩子呢,江成询问了一下,有一个也是江昌明的孩子。可竟然有一个是三叔家二儿子江涛的孩子。
按照年龄算,江涛也十九岁了。在这个年代有孩子很正常,但眼前的小孩起码两三岁,再算上女人怀胎也要时间吧。也就是说那小子十六岁左右就有媳妇,那她媳妇跟他的时候得多大岁数。
都是自己的堂侄子侄女,江成又从口袋里掏出几颗糖给他们。再询问了一下,得知家里的人差不多都出去干活了。
但小孩的奶奶在屋里,也就是江成的三婶。三婶在就好,可以问一下他妹妹江燕目前什么情况了。
走进房间里,客厅有前后门,再穿过里面的一个小门就到了房子后面了,房子后面有一个露天的地方,堆放着一些柴火。
这左手边就是厨房了,右手边有一间屋子,就是三叔三婶住的房间。
右手边的房间门是开着的,门口就坐着一个跟大妈一样的人。
这个年代人显老,四十岁就人就跟后世五六十的人一样。江成的记忆里三婶还挺年轻的,现在一见,不仔细看都有点认不出。
而江成当年走的时候,已经差不多十八岁了,体型和样貌差不多定型了。
虽然现在江成二十六了,但五官只是显得成熟立体了一点。如果不是穿了一身中山装,穿的普通一些,三婶可能一眼就能认出这个侄子。
“三婶,我是江成呀,认得出我不。”江成笑着跟三婶打招呼。
一句三婶,让三婶黄红英直接确认了眼前的人就是她男人大哥家的儿子。
也正是因为认出了是江成,黄红英惊慌的从小凳子坐的好好的,身子一软上摔倒在地。
“成~成子,你回来啦。我去喊你三叔回来,我去喊你三叔。”
江成见三婶突然摔坐在地,本来想去扶一下的。但三婶立刻起身说要去喊三叔回来,一边说着一边往外走,也不招呼一下江成这个大侄子在家里喝口热水什么的。
“这样激动?三婶好像也不是性子急的人呀,难道她以为自己的父母也回来了,所以去喊三叔。”江成看着差不多是小跑离开的三婶,感觉有点纳闷的在内心嘀咕着。
此时的江成三叔江云堂带着一些人在稍微有点远的田地里干活,在解放后,大家都分了田地,住在乡里街道上的也有田地分。
三叔一家子分的田地说远也不远,也就几里路,而在不远处其实还分了一些菜地,田地和菜地是分开的。
国内解放后,大家听到乡镇农村有田地分,加上江成的二叔和三叔在乡里都建了房子。还担心江成一家子真的会被清算,有可能连累到他们。
他们那时候手头上有一点钱,也没想过到城里再弄套房子。
解放后实施户口登记,以前进城了的就成为了城镇居民。江成的二叔和三叔在乡里分了地,成为了农村户口。
前几年还不觉得有什么,农村人也能进城打零工。农闲的时候,农村有不少人去城里找事情做。
但在这两年,城里开始实行票证购买东西,城镇居民搞出一个粮食定量。倒真是让一些有条件进城没进城的人傻眼了。
三婶离开了,江成回到了客厅等待。看着门前的几个‘细人的’,哪怕是自己的堂侄子侄女,也没心情逗弄。
这个年代的农村娃大多长的不好看,四岁多的女娃皮肤都是黄黄的带一些黑。天冷风一吹,脸色可能还会挂一些丝,让人感觉脸上没洗干净一样。
挂丝就是后世一些小孩红彤彤的脸蛋因为冷风吹的,会有萝卜丝一样的东西。后世的小孩长的白嫩,就算挂点丝也不会觉得看上去不干净。
但这个年代很多小孩脸上挂丝,因为本身皮肤就有些黑,会显得没洗干净一样。
还有一些小孩用袖子擦鼻涕,那就更别提了。
江成本来是挺喜欢小孩的,但这样的小孩,他给点糖就不错,让他抱呀亲的,没那个心情。
第17章 慌张的原因
江成在三婶家里等待着,而去找三叔的三婶,一路上那是走的急匆匆的。
十分钟不到的时间,三婶就到他们家分的田地上找到了三叔了,她家的三个儿子和儿媳也都在。
“红英,你怎么来地里了,还这样慌慌张张的。”江云堂看见媳妇来了地里,这大冷天还走出了一头的汗,有些奇怪的询问道。
“怎么办,怎么办呀。你老大家里的人回来了呀。”黄红英脸色焦急的说道。
“谁~谁回来啦?”江云堂震惊道。
“老大家的儿子回来了,而且还穿着一套跟城里的领导那样的衣服。”黄红英说道。
“什么,老大是不解放前带着媳妇和儿子去了国外嘛,这怎么还能回来,你没骗我。”江云堂放下了手上的锄头说道。
要不了多久田里就要插秧了,现在江云堂是带着一家子在地里翻地呢。
而三婶的几个儿子也是看见她来地里,也靠过来听的。
听到堂哥回来了,神色都有些变动。
“我骗你什么也不可能拿这事情开玩笑呀。”黄红英对着江云堂说道。
这次江云堂有些说不出话来了,几个儿媳也不清楚江家之前的一些情况。就算也过来听出了什么事,听的也是云里雾里的。
“老大和嫂子他们也来了嘛。”江云堂询问道。
“没问,我看见那大侄子就吓一跳,赶紧来找你们了。”黄红英说道。
“走,回去再说,今天地里的活先不干了。”江云堂对着所以人说道。
这大儿媳和二儿媳在地里干活,背上还用包裹都裹着一个娃呢。老三媳妇肚子里也怀上了,但怀孕在这个年代不算什么,一样要下地干活。
现在江云堂一招呼,大家都立刻收拾着东西回家。
江成在三叔家差不多等了将近半个小时了,不过他也没闲着,在记忆里‘复习’着一些液压和气压的运用和原理。
其实原主跟着父母去国外,先是花了一些钱让他学英语,然后再花了大笔钱上的大学。但刚开始英语没学的融会贯通,上课很吃力。等后面英语水平上来了,学业已经拉下了。
原主在美利坚学习的时候是用功的了,可能是天赋有限,成绩提升不起来。
现在江成进行复习,加上他拆卸和改装汽车的经验,很多设备的原理都是可以借鉴的,发现很多东西都不难。
如今江成吃喝倒是不愁,就是出行有点麻烦。厂里有一辆吉普车,并不是谁的专属座驾。是用来办公或者接待用的,江成要是有重要的事情需要用,也能用的到。
李科长倒是说了,厂里已经在帮他弄自行车票,但江成想弄一辆自己的专属座驾。
其实只要给他一个发动机,不管是柴油的还是汽油的发动机,再让机械配件厂的车间人员帮他弄点配件。他都能做一个简单的车架子让车子跑起来。
发动机作为动力,带动齿轮再带动链条或者皮带什么的,轮子不用汽车的轮子,用自行车甚至板车的那种轮子都能行驶。
只不过不是独立的车轮,用板车那种轮子连在一起的轮子。那有无法安置转向拉杆了,要转方向,比较适合弄成三个轮子的车。前面单独一个轮子,跟三轮摩托车一样通过车头拧动转方向。
对于江成来说,他只是觉得骑自行车也有些费劲,也不一定非要搞什么发动机带动的车子。要是能弄出一组电瓶电机就好了,给自行车改装一下,就成为了电瓶自行车。
但是搞电瓶涉及的东西更多,光是材料和技术就无法实现便捷化。
发动机也是如此,江成就算能把后世的发动机结构图画出来也没有用。光精密度的齿轮就弄不到,这个年代发动机还能通过做的很大来实现动力加强。但变速器呢,变速器完全是齿轮组合。
这个年代的车子开不快,也是因为变速器的齿轮材质和密度不行。普通钢材只能生产一些摩托车和小马力的东西。
要想做出好的东西,得用进口材料。有材料还不行,还得升级设备,才能制造出好的齿轮。
转一个圈,江成发现就算他想人前显圣,也只能搞一些普通的东西让一些普通人感到惊讶。
做出一个简陋的方便点的代步工具,对于高层来说就是玩闹。
国家花大代价号召海外留学生回国,难道是要你造一些比汽车还简陋的东西来代步的嘛。国家要的是追赶,是把国外的东西国产化,到最后甚至是超越。
想来想去,江成突然觉得自己其实目前只有升级设备一条路可以走,走设计路线的话造不出来没有用。
就在江成一边从记忆里学习,一边规划自己工作的时候,看见三婶带着一些人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