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注:困难时期,高级知识分子技术人才每月都有两斤肉,一斤白糖,两条香烟,两斤鸡蛋的供应。像高级工程师,是这个供应的一倍。所以还没在困难时期,工程师一个月有五斤肉是很正常的,节假日还会有额外的肉票给。就这样说吧,钱佬在困难时期每天都有一斤肉的供应,所以别看到一个月有五斤肉就喷。)
第14章 消费百元
大前门硬壳包装袋烟嘴的香烟,一条两块八。黄金叶,丙级香烟里算是比较好的了,一条两块六。
奶糖要两三块钱一斤,在五六年也没有什么大白兔奶糖,而是一款叫ABC米老鼠的奶糖。
其他类型的糖果比较便宜,像蔗糖类型的水果糖,一块钱一斤。一斤有上百多颗,而且还不需要糖果票,并且可以按颗卖,一颗水果糖一分钱。
但就算是一分钱,也别觉得便宜,便宜的应季蔬菜才一两分钱一斤。这一分钱的糖果大人也舍不得吃,都是买了哄小孩的。
江成买了两条大前门,一条黄金叶,一斤奶糖和一斤话梅糖,水果糖也买了半斤。白酒也买了一瓶,隔壁市生产的一款四十五度的小曲白酒,一块一毛钱一瓶。
买了一堆东西,总共才花了十三块六毛钱,实际上烟酒和糖果是花了十三块三毛钱。花了一毛钱买了五盒火柴,另外花了两毛钱买了几个装东西的网兜。
江成在国营商店买好东西后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要在这边挑选一些二手家具。
刚到国营商店的时候江成就问了有没有二手家具,而二手的家具并不会比新家具便宜多少,只是不需要家具票。
而在这个年代也别想捡漏买到便宜的家具是红木或者黄花梨之类的,那些都是厚实的实木,就算不按照古董算,也是高档木材。
能捡漏的最多是一些家具可能以后会是古董,但单纯在材料上捡漏不存在。
而在这个年代一套家具是真的不便宜,普通的实木家具,如果按照三十六条腿的标准来要求,得六七十块。
用高档木材做的家具,在这个年代等一百好几十。
像江成现在认识的邻居老赵和王婶家,他们一家就一个正式工,家里其他人会找一下零工补贴家用。一家只开销扣除下来,半年才能买一套普通的家具,这还得保证家里人无病无痛,省吃俭用。
好在现在才五六年,国营商店还能买到不错的二手家具。以后普通市民连木材都买不到的时候,你有钱没有票都难弄出一套‘三十六条腿’。
江成有三个房间,直接买了三张桌子,八个方凳和四个长条凳。衣柜也购买了一个,还买了一个厨柜,放碗筷和剩菜剩饭的。然后就是书桌一张,四个椅子。
总共花了八十多块钱,主要都是一些高档点的木材制作的,有些家具还带雕刻纹条的。如果是松木或者杂木的,找人做这些可能都用不了这样多钱。
买了这样多东西,国营商店旁有专门拉板车装卸货的临时工,这些临时工也算是跟国营商店合作的关系。
江成是可以在国营商店内留下地址,出拉板车的运费钱,就可以在家里等人家送货上门。
国营商店会给江成购买的东西出示单据,要是卸货的时候对不上东西,江成可以直接找国营商店的,不用但心送货的人会拿你的东西。
因为家具占空间,江成买的虽然是二手的,但除了厨柜,其他都是比较厚实的材料制作的,得两板车拉送。
给江成送到家,并且搬进房间里,要八毛钱的搬运费用。
这费用其实不低,很多工人一天的工资也就一块多钱。那些家具从国营商店用板车搬到江成家里,最多一两个小时就解决了。
如果是院子里的邻居买这样多东西,肯定是自己想办法去借一辆板车,一家子人去搬东西,哪里会浪费这八毛钱。
有肉票的情况下,八毛钱都能买一斤多肉了。
但江成就一个人居住,去喊邻居帮忙肯定很容易,但为了省八毛钱欠人家人情不值当。
“师傅,你这力气够大呀,来抽一根烟。”江成坐在板车上,拆开了一包黄金叶的香烟递了一根给送货的师傅,然后又往转身朝后方拉板车的师傅喊道:“师傅,你也来一根,接着。”
一根香烟丢出去,江成尴尬了。天冷,一月份的天气时不时的刮点风。
黄金叶的香烟竟然是不带烟嘴的,这烟一丢,正好风一吹,掉地上了。搞的跟在后面拉板车的师傅要停下来捡烟。
“谢了,东家。”后面拉板车的师傅笑着停下来,把肩膀上挂着的板车配套拉绳卸下,乐呵的去捡香烟了。
黄金叶,两毛六一包,一根就要一分三,他们这种拉板车的平时可抽不起。
“东家,我们就是干这卖力气的活,这点力气不算什么。”走在前面拉板车的师傅也是乐呵的回应着江成,都是抽烟的人,发一根烟下去,就都自来熟了。
刚才也就是这位师傅直接一个人把一个双门衣柜抗到了板车上的,买衣柜的时候有售卖员介绍的,他挑的是什么核桃木做的衣柜。很重的,一个衣柜能有将近两百斤。
像榆木,桦木之类的木材做的柜子,就一百来斤。
这东西装好后,送货的师傅拉着板车还嫌江成走的慢,让他直接坐到板车上面来了。
“你们这拉板车的,只给那国营商店拉货嘛。”江成手上拿着一根香烟摆弄着询问道,这不带烟嘴的香烟,他有点不会抽。
“主要是给国营商店拉货,得随叫随到。不过要是有人有其他事情找我们拉货的,我们也都干,不过要跟国营商店那边管事的招呼一下。”拉板车的师傅说道。
“那行,等会东西送到我家了,你和后面那位师傅留一个地址给我,以后有事我说不定能找你们。”江成说道。
远亲不如近邻,这个年代的邻居一般都会互相帮助。但对于江成来说,他可以在邻居面前装叉,偶尔也可以帮助邻居。
但是对于一些小事,江成会选择能不麻烦邻居就不麻烦。有时候能花个块八毛钱就能解决的事情,去欠邻居人情,他觉得就不值当了。
没多久,江成坐着板车就到大院了。不用江成指路,拉板车的师傅听到西口胡同这边就知道走了,甚至从哪条路走更快比江成还熟悉。
这大院不是四九城那种四合院,门口有很高的门槛。以前江成的父母做生意,驴车和牛车就能弄到院子里来拉货的,院子大门是比较大的双开门。
通往后院的门比前院大门小一些,但也有一米五宽,板车也一样可以拉进去,直接停到江成房间的门口。
江成这一回来,买了这样多家具,在院子里的很多人都到他这边来看热闹了。
王婶更是直接上前招呼着江成,询问他买这样多东西花了多少钱。
得知花了一百多块,内心那个震惊。她男人李老师一个月就三十块的工资,家里好几个孩子,大的倒是年龄不小了,但没有正式工作,在外面干一些散工,有时候挣的还不够吃的。
也就是李民华的父母没跟着他家过,否则开销更大。但每个月也要拿出一点钱去赡养父母。
一百块钱的东西,王婶家一年都不一定攒的下来。
院子里也就前院有一家是有两个正式工作的,日子过的宽裕让人羡慕。可一下花一百块买家具,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就这样说吧,这个年代大部分的家庭能勉强做的收支平衡就已经很不错了。有一百块钱存款的家庭都在极少数。
因为没有什么钱,很多人也不愿意把钱存到银行里。
但在五六年也有人调查过的,在某国营工厂一千人当中,在银行有存款的有一百二十人,而存款超过百元的,只有八人。
就算有很多人不习惯把钱存到银行,但在这个年代,家里还得是有正式工作的人,存款超过百元的不会超过百分之五。
江成一下买这样多家具,那绝对是大场面,邻居们不议论个几天消停不了。
两板车家具,两个拉板车的师傅几下子就搬完了。除了衣柜费点劲,几十斤的厨柜和书桌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不费什么力气。
东西搬完,看热闹的邻居也就散了。这房间里有床有衣柜,再有桌椅板凳就像一个样子了。
江成把酒和糖果放在了厨柜里,香烟放在了衣柜里。大前门也被他拆开了一条,打开一包后看到是带烟嘴就满意了。
这不带烟嘴的抽起来有点麻烦,得在吸的那头弄掉一点烟丝。而且烟瘾不重的人,得捏着烟头抽,没有过滤嘴,你简单的吸一口,能当有烟嘴的猛烈一口。
难怪这年头吸烟的人,喜欢掐着烟头放在手里,要吸的时候才在嘴里吸一口。没有什么人把烟含在嘴里,没烟嘴,就不说这样的烟含在嘴里烟头会含湿,或者有烟丝弄到嘴里。
光是用嘴说话吸几口气,那烟都燃烧的快。也只有老烟民一天得抽几包的,才会在干活的时候把烟叼在嘴里。
江成把大前门和黄金叶的香烟各放了一包在口袋里,这没烟嘴的香烟,跟普通人交流的时候散一根就很不错了。这可是黄金叶,一根就要一分三。大多数人抽烟其实都是抽的八分钱一包的经济牌香烟。
“厂里给了三天的探亲假,这亲戚肯定是要找的。不过要找的话,得先去找三叔江云堂。当年这身体的父母带他去美利坚的时候,把妹妹是留给了三叔照顾。虽然父母是重男轻女,但走的时候也是给了三叔不少钱的。”
江成在房间抽着大前门想着探亲的事情,对于那些叔叔和姑姑,探不探亲无所谓。江成主要是想去显摆一下,也怕有人说他薄情寡义。回昌城了,不去探望长辈亲戚。
但主要的还是探望着原主的妹妹江燕,那时候他们走的时候江燕也十四岁了。算是一个大丫头,比江成小将近四岁。
如今将近八年过去了,江燕也二十二了,也不知道现在过的怎么样。
当年托三叔照顾,没找二叔江云中,是因为父母觉得三叔这人实在一点。二叔帮江成的父母做事,犯过几次错。偷过钱,在外面也有养过其他女人的经历,还因为喝酒误事过。
而三叔就比较听大哥的话,也就是江成父亲的话。让他干什么就会老老实实的去干什么,出远门回来,也经常会带一些东西给江成家。
江成觉得江家大院里的很多家具,应该三叔拿走了不少,毕竟他妹妹江燕被托付给三叔。三叔去大院拿一些东西也会名正言顺一点。
但江成对于江家丢失的家具什么的,也没打算找回来。否则今天也就不会去国营商店买了。
第15章 去下阳乡找妹妹
江成的父亲那一辈,最早的时候是住在城西区郊区外的一个乡里,算是城乡结合的一个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江成的父亲做生意发家后,在城里置办了一处院子,会让两个叔叔住到院子里来。要都是居住在城里的,除非是离的远,否则就算是亲兄弟之间也没多少愿意寄人篱下的。
不过江成的两个叔叔和两个姑姑当年跟着他父亲干活,他父亲也没亏待他们。
在原主的记忆里,外嫁的两个姑姑和姑父是在他父亲布行挣工钱。但安排的活计是轻松的,工钱也不低。
而两个叔叔,不完全是按照工钱算的。平时不发工钱,过节的时候会拿一点钱给他们用。每次到了年底会给一笔钱他们,比按工钱算高多了。
那时候城里也就是热闹一些,做生意方便,城乡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现在城市居民搞口粮定量,其实也只是上一年开始搞的。五五年之前,大家还是用的第一版RMB,买东西也不需要票证什么的。
只要有钱,住在农村还是住在城里,区别不大的。而且农村还方便养鸡鸭,自己可以随便种点什么菜。
所以当年江成的父亲还在郊区的乡里建了一些青砖瓦房,两个叔叔都出了一些钱,但他父亲也资助了两个叔叔不少钱。
现在八年过去了,要是两个叔叔在城里买了房,那倒是运气好,能吃上商品粮了。
其实当年江成的父亲还跟两个叔叔商量过到底是在城里买房,还是在老家建房的问题。因为老家还有不少亲戚,就算在城里买房了,过年也要回乡探望亲戚的,最后选择了回乡建房。
当然了,这也跟好面子有关。在老家建房,多涨江家人脸面的事情。
江成要去找亲戚找自己的妹妹,现在有两个方法,第一个就是直接去老家下阳乡看看两个叔叔是不是住在那边。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找乡里的领导派人帮忙调查一下江家人现在的情况,而第一种方式明显省事。要是找不到,再找乡里的领导帮忙也是可以的。
江成看了看时间,已经快中午了。打算去饭店吃个饭,然后就去下阳乡找他妹。
出门的时候,江成带上饭盒和网兜。作为八十年后穿越过来的人,他有一点比较好,不随便浪费粮食。
但是江成去饭店又不想单调的吃一个菜,因此带上饭盒和网兜,打算点两个菜。有不错的菜点三个也无所谓,吃不完的打包回来。
在原主的记忆了,下阳乡里就有专门砍柴卖的人,不过这样多年过去了,不知道还有没有。
但是现在院子里很多邻居还都是用烧柴做饭,王婶今天就跟江成谁了,要是他早上早点起来,到前面什么路口的地方,每天都能看到卖柴的。
那些卖柴的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进城了,一开始会在几个路口等人上门询问购买柴火。到了七点多,那些卖柴的就会挑着柴吆喝着卖。
南方一月份天冷,还经常下雨潮湿。卖柴的一般吆喝的口号是‘卖柴喽,好烧的干柴’。
六七月份梅雨季节,地面容易返潮。卖柴火就得吆喝着‘没潮气的柴,不冒烟’。
这些柴夫,挑一次柴进城不容易,要是上午没卖出去,下午就会降价。那时候吆喝的也不一样,会吆喝着‘谁家要柴呀,便宜的柴。’
一捆柴上百斤,如果是硬木柴,耐烧的。早上卖的好能卖一块来钱,到了中午其实就开始降价了,八毛左右也能买一捆。
要是到了下午柴火还卖不出去,那么可能就是价格卖高了,明天来卖可能也卖不了高价,六七毛钱也卖。
江成有锅有灶就是没有柴,就算自己不愿意早起,喊邻居帮个忙,看见有卖柴的喊进来买一捆就是了。
带着饭盒和网兜,江成来到了饭店。要了五两米饭,三两到饭店吃,二两米饭打包。
三两米饭刚好一个大口碗一碗满的米饭,对于江成来说,中午吃一大碗就可以吃饱了。晚上二两米饭也够了,晚上不用吃的太饱。
在饭店的窗口看了一下木板上写的菜品,一月份还没有什么蔬菜上市,只有土豆,大白菜和萝卜之类的。
不过今天有鱼和煎豆腐,江成倒是有点兴趣,不过鱼没有写价格。
“服务员,这鱼怎么卖的呀。”江成招呼着服务员询问道。
一回生二回熟,江成已经连续两天在饭店里吃饭了,加上他穿的行头,一看就知道实力不俗,身份不简单。对于江成的招呼,服务员也不管身边刚好有其他询问菜品的顾客,直接朝江成走去。
“同志,这鱼是今天早上到的,新鲜着呢。鱼是按照大小卖的,饭店里也就收取一些加工费。要不要带你去厨房看看。”服务员热情的回复着江成。
“行,那麻烦你了。”江成客气的说道,没有想到这年头饭店里的鱼是这样卖的。
只是服务员带江成去厨房看鱼,客厅里还有顾客呢。而且刚才人家明显也是在询问服务员有什么菜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