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第72节

  手电钻不带劲,只能光转动,不像电锤,能前后冲击。

  “差不多调试好了,举力两吨半左右,车身自重设定在三点二吨。”郑可回应道。

  其实叉车除了液压技术的运用,结构其实很简单。因为功能目标是短距离装卸货物,有很多功能是不需要的。

  拖拉机可能还要考虑底盘载重问题,叉车是不需要考虑的。因为叉车的重力压力是在货叉上面,重心不会在车身上。

  底盘真的可以很简单,内部结构和驱动也一样简单。如果不是自重有需求,其实一个手扶拖拉机的车头结构,就能满足叉车的要求了。

  有液压装置,举力并不需要多少动力,这就跟千斤顶一样,一个人用千斤顶可以轻易撬起一辆车。

  并且江成也不打算给叉车装什么玻璃,打算跟以后生产的拖拉机一个价格,都六千块一辆。

  这价格其实是在捡钱,成本其实也就两千多块。而这两千多块的成本是汽车厂这边计算出来的,都包含了采购零件成本。

  意思就是两千多块的成本里面,已经包含了其他厂生产的产品利润。

  拖拉机卖六千块,其实利润没有叉车高。江成是设计的小四轮拖拉机,别看体型没叉车大,其实发动机不比叉车的小,叉车的配置都是在车底下,车底下其实空的很,零部件放置的不紧凑。

  小四轮拖拉机要带越野性能,载重能力。扭矩力大,底盘得高强度。所以成本其实比看上去大不少的内燃叉车高。

  而这个年代进口的叉车也是如此,比拖拉机便宜很多。但进口的拖拉机是重型拖拉机,还带驾驶室的。

  其实江成设计的小四轮拖拉机要出口,那该整上的都整上,反正任何增加的成本都加价卖就是了。

  但在国内,江成生产农业设备,还是想着实惠点好。

  现在汽车厂前期发展也要很多钱,六千块的拖拉机先卖一阵子。等厂里有钱了,就降价卖,然后再生产出更便宜的手扶拖拉机。

  农业穷,扶持力度还小。这农业机械产品,没必要卖太贵。

  但是汽车不能卖便宜了,特别是轿车,轿车的成本其实比卡车还低。但卡车是生产给国家用的,轿车不一定是。

  这个年代可是有商人的,有钱人是存在的。现在只不过商人没有自己的独立的买卖,但可以公私合营,有不少单位是公私合营的单位。

  在四九城,某个大型轧钢厂都有私人的股份。特别是一些饭店什么的,公私合营的更多。

  所以轿车的价格现在在国内很贵,一辆轿车最少五六万。价格这样贵,一方便是想挣那些私人有钱人的钱。

  另外一方面,国家目前没有生产轿车的。用的是外汇进口,外汇进口的东西不卖贵一些,有些人是不会珍惜的。

  “内燃叉车你去指导生产,等下个月的时候,我和周厂长去工业局推荐你升为工程师。”江成又按了一下手上的开关说道。

  “产量要求呢。”郑可询问道。

  “这得去问康书记,不过我觉得不需要有多大的产量。厂里的技术工人有限,除非康书记能弄一批人过来。否则我是打算除了轻卡的生产,重心放在后面的拖拉机上。”

  江成玩着手里的东西乐呵的道,这乐趣就他一个人明白。

  要是郑可明白,在她面前这样肆无忌惮的玩。来一个举报,可能江成就享年二十六了。

  江成也知道自己有些低俗,没办法,穿越过来之前,都是一个底层的人。特别是让他挣了一些小钱后,堕落的心态很多人不懂。

第131章 除非忍不住

  八月二十一号,当地报社的记者同志又来汽车厂了。

  为什么说又,因为来的次数不少了,关键是汽车厂弄出新产品太频繁了。

  国内在今年六月份之前都不能批量的生产汽车,自然不可能生产公交车。所以国内的公交车不是用卡车改的,就是进口的。

  今天汽车厂的停车场,停放了四辆公交车,这四辆车是供应给昌城机械工业技术学校的。

  整体车身长度跟昌江轻卡汽车差不多,其实就是换汤没换药。车头的造型都没用什么改变,只是加装了客车类型的车身。

  这摇身一变,昌江轻卡变成了小型公交车。因为宽度不够,一排只能有三个位置,毕竟还得留一条过道。

  过道虽然小,但站立的话,其实能站两人。总共五米多的车身,有二十个座位。扣除一个收票员的,能给学生坐的位置只有十九个。

  在这个年代,不存在资源放置不用的道理。就算这公交车是为了方便学生上下学,学生免费乘坐的。

  按照道理,早上上学期间跑两趟,下午公交车都在校门口守候着,跑一趟就可以了。

  但是交通局会看着四辆公交车在其他时间空闲嘛,开公交的司机一天就跑几个小时,这工资也挣的太轻松了。

  交通局允许学校跟汽车站定制公交路线,并且设立公交站点,交通局都可以安排人制作公交站牌。

  但是这公交车不能闲置呀,得方便城市里的广大民众。而且就算是早上和下午,如果有多的位置,也可以让普通居民乘坐嘛。

  早上车子从学校这边出发,跟从汽车站出发没有多少区别,因为本来就离的不算远。去接学生的路上,其实基本上是没学生乘客的,完全可以让市民乘坐。

  四辆公交车呀,哪怕是小型的,也能节省财政投入十多万了。

  公交车可比卡车贵多了,汽车玻璃都是进口的,多了一排玻璃和一个车身,就算是座位用木头做的也要不少钱。

  这样说吧,如果进口要花两万块。国产的就算卖四五万,运输部门都会大量采购。

  这个年代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是生产汽车挣的利润,首先大部分要上缴。剩余的也放不进个人口袋里,你只能去花掉,花掉的钱,其他行业肯定就有收入了,其他行业又上缴大部分。

  进口花掉的钱是真金白银,国产花掉的钱,除了材料成本和一些基础花销,转几个圈还是大半回到了国家手里。

  就跟后世的一些国产货,比如香烟什么的,国内卖的贵,在国际上卖的便宜。因为自己都明白,有些东西成本没多少。

  汽车厂现在停放的四辆公交车,报社记者来报道一下,是报道给大家看,国内可以自己生产小型公交车了。

  报社的人又不懂技术,不明白就是卡车换了一个车壳而已,技术含量是没多少的。但能换壳就已经足够了,要知道今年一年,整个省份才分配了多少辆公交车。一个城市平均下来一年也就平均添加两辆公交车。

  别看城市下面的县城也有车站,那都是停靠点。真要有车站,有自己的班车,县里的领导下乡要骑自行车嘛。

  反正汽车厂把公交车弄出来,目的初衷虽然是解决学校暂时没宿舍,学生上学的问题。

  但是周厂长和康书记,以后少不了跟交通局的领导打交道,汽车厂不生产公交车,不卖车。交通局就会找地方ZF领导去闹,去求。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部门要发展,要么给钱,要么给车。

  农业局盯上了拖拉机,交通局盯上了公交车,军工那边把工程车给包圆了。

  以为这样就完事了嘛,厂里还有几辆边三轮呢。江成老是借去开,厂里的一些中层领导出门办事,知道自己不够资格弄厂里的汽车出去。也是摩托车一开,溜达走了。

  以前城里的道路上哪里有边三轮摩托车呀,这摩托车进口过来也都是给部队用的。

  树大招风,在街道上巡查的执法队人员,看到边三轮摩托车在路上行驶,能不眼馋嘛。

  停车场有报社的人在拍照片,厂里的会议厅现在也有不少人。

  江成和周厂长还有康书记都在,这记者要报道,总要报道汽车厂是出于什么样的情况考虑下,把公交车造出来的。

  报社要报道,要激励人心,要体现一些为国为民的情怀。

  那么问题来了,谁睁眼说瞎话厉害,谁上。

  当初让朱厂长去搞学校的是江成,产业链上的工厂自然是支持的。因为这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对于领导来说,以后多少能说的上话,算是一个隐形福利。对于职工来说,子女多了一条出路。

  关键是投资的时候,江成搞出了一个以物抵投的办法。搞出学校用的公交车,真实成本才几万,但说是投了十几万。

  在会议厅的有报社记者,有一些其他单位的领导也来了。

  “在坐的各位领导和同志,对于公交车的研发初衷,是周厂长和康书记想着为我们昌城甚至整个江省做一份贡献。身为省内唯一的一家有技术生产汽车的厂家,身上是要背负着使命的。”

  “我们不等,不靠。不能等到急需了,才去做。虽然我们汽车厂成立没多久,自身也很艰难,但能不依靠就不依靠。”

  “我记得那天是一个下大雨的天,周厂长来到了我们的技术部门,带着我去了马路边。下雨天,出行多么~~”

  在江成编故事的时候,康书记看了一眼周厂长,这事情有过嘛。这老周的觉悟什么时候大到这样的地步了。

  周厂长被老康看的有点不好意思的用手揉着额头,猝不及防呀。他哪里知道江成谎话是张口就来。

  “其实我们厂有很多重要的任务,周厂长想要为我们市的居民出行和交通做出点贡献,我是能理解他的。但我们不可能放弃手中的任务,去研发公交车。”

  “本来这事差点就搁置了的,是我们厂的康书记得知此事后,立刻召开了会议。告诉我们,面对困难~~”

  江成依然激情盎然的说着,但坐在旁边的老康也有点不好意思再看老周了。

  “我们技术部的人接下研发公交车的任务后,整个部门不分日夜的投入到研发当中。我们的技术员小张,一上班就进入车间,连吃饭都没有离开过车间。我们的助理工程师,连上厕所都要憋着~~。”

  会议厅内,郑可就坐在台下。严肃的场面不能笑,但要是忍不住,忍的难受会笑出眼泪的。

  郑可在台下,捂着嘴,眼角留出了泪水。

  她要去上厕所,憋不住了,再听下去,会憋出内伤。

第132章 基本上怀孕了

  轻卡改成公交车,从外表来看,大家会觉得差别很大。

  但郑可是清楚情况的,立体虚拟图办公室里就有,就是调整了一下车架,然后弄了一个公车样子的车身。

  制造生产的工序,在完成车架安装之前,都是没有变化的。

  什么日夜研发,图纸都是江成跑去绘图室,指导着他媳妇画出来的,他自己都没动过笔。

  图纸画出来后,跟郑可讨论了一会,就让郑可去车间找人生产了。

  只是换了一个壳子,都不用进行道路测试。

  会议厅里,江成瞎编的那些事情,都成了报道的素材。而且还是好素材,老百姓就喜欢看这类报道。

  会议结束后,江成觉得厂里该招一个秘书了,专门给领导写稿子的那种。江成只是技术部门的人,偶尔跟大家瞎扯一下还行,但这样的事情多了,还是要中规中矩的。

  总不能生产一样东西,就是这种为国为民的段子吧。偏偏汽车厂里生产的这些产品,初衷都是有点上不了台面。

  弄昌江摩托车最初只是想修复几辆边三轮,方便自己开。弄昌江汽车,一开始是为了换肉吃,弄汽车票去捞好处。

  搞拖拉机都是为了额外捞一些农产品,也就那内燃叉车,是因为一步步升级,顺带搞出来的。

  如果都按照真实的想法报道,就算江成他们贡献再大,也属于思想有问题。

  “江总工,报道会议开完啦。”

  “郑助理,你刚才不是也去了会议厅的嘛。后来怎么没看见你,等会我们公交车研发小组,都能有一笔奖金和荣誉奖状呢,交通局那边颁发给我们。”

  江成笑着说道,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刚才郑可跟他打招呼的时候,他好像看到了少女的姿态。

  感觉郑可对他好像更‘熟’了,说话不光是单纯同事关系,应该算是朋友了吧,没有那么客气了。

  今天报道会议开完后,交通局的领导当场宣布要给公交车的研发小组发五百块奖金。这奖金江成能拿大头,而且他媳妇画的图纸,也算是参与外观造型设计当中,也有奖金。

  只不过江成也不能领太多,只要是参与到第一批公交车试制的人员,多少都发一点。

  要知道在历史上,原子弹研制成功,也不过总奖金一万块。因为参与研制的人太多,最后拿到最多奖金的也不过是十块钱。

  奖励是辅助性的,荣誉奖励对于很多人才是看中的,并且也是有实质性的。

  康书记带来的那些钣金工人,完全可以在以后吹嘘,国内第一辆自主生产的公交车,车身就是他们用榔头和锥子什么的敲打出来的。

  郑可也可以凭借着参与到了内燃叉车和公交车等研发当中,以后只要条件够了,晋升也会比别人快。

  荣誉奖状看上去的确是一张奖状,一张纸。但有些东西是记录在履历当中的,比如以后郑可去其他单位了,她的履历上就会有这些东西,就跟部队的人获得过什么功勋是一个道理。

  所以这个年代的人其实真的更看重荣誉奖励,物质奖励只是锦上添花。

  “那要是发了奖金,我是不是要请你吃饭呀。这公交车的研发,我可没日夜辛苦的研发。”郑可笑着说道。

  “你这同志,不能拿了好处还拆台呀。我不那样说,交通局的领导会舍得给钱呀。中午不用你请吃饭,今天吃招待餐,你也参加。”江成说道。

  江成没有想到郑可也会调侃人,这样也好,以后干‘坏’事,可以让她也适当的加入。

  郑可没有想到今天厂里的招待餐也有她的份,一般只有她跟着江成出去,在人家厂里才能吃到招待餐。

首节 上一节 72/1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