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成带着司机到那边的时候,是真的同情那些劳改犯。大热天,在外面搬砖挖土,沙子也是依靠小推车运送。
并且这些劳改犯肯定吃的不怎么样,脸色蜡黄,大多数胸前跟皮包骨一样。
至于炼铁,倒不是说要多高的技术,有人负责统筹管理,普通工人只要各司其职就行。真要用劳改犯的话教一教也行。
但是不可能让劳改犯从事这样的工作,改这活容易脱离监管,最少无法监视到位。而且真那样的话,那练铁厂得进行监狱式管理,普通工人也就进不去了。
江成在萍乡那边待了一天就回来了,一个是那边的技术人员水平不高,对设备的结构理解的不透彻,没办法跟江成讨论升级的问题。
另外就是那边的设备有点落后,并且冷轧机只有一台单式的,加工出来的铁板都是厚的。
想要达到江成的要求,还得添加设备。但炼铁厂要购买设备应该批不下来,这是炼铁厂,不是炼钢厂。
江成要的是生产钢材薄板,本来就要先进口钢材过来,再进行加工。
考虑到运输和设备成本,还不如选择一家有设备的钢铁厂进行加工。
等江成从萍乡回来后,上面的答复也下来了。就是认可江成的想法,但真有技术的话,在钢铁厂加工想保密是不可能的。
另外国家能出现并且查的到的工厂,一般也不是什么真正的保密单位,哪怕是那些有代号的一些兵工厂和军工厂。
因此得到的回复并不需要江成去找钢铁厂生产,会有部门安排工程师去找他进行技术交流。真要是能生产出薄板,昌城汽车厂到时候要用的话,自然会有单位给他提供。
所以江成只需要在汽车厂等待就行,厂里目前该怎么生产就怎么生产。而江成也只能把节省材料的事情放一放,钢结构车间在建设,他得把升降设备需要多大的坑和位置设计好。
另外就是朱厂长那边办理学校的事情也落实的很快,主要是十几家工厂联合开办中专学校,并且已经有场地了,基本符合开办学习要求。
开办中专技术学校,审批流程和内容其实也简单。内容包括办学目的,培养目标,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办学形式,场地设备,师资问题还有就是经费。
这些问题,除了需要从一些高校招一批基础课程的教师,其他的都不需要教育局出一点力。
另外教学大纲,教材什么的,套用其他工业学校的就可以了。基础什么都是差不多的,只是专业不一样,如果是学焊工,简单设备维修,机械设备操作什么的,两年制毕业。
学摩托车维修的,也两年制就可以毕业。但学汽车车辆维修,驾驶的,得三年制。
另外发动机厂也有课程设置,机械工程专业。橡胶厂有橡胶材料专业。电机厂也有电力工程。
这学校创办,不光是招工厂内部子女,对于一些成绩好的初中生,他们中考的时候,也可以报考这学校。
只不过不是内部子女报考,分数方面肯定会不一样。说白了,就是弄一个内招和外招比例,比如招一千人,拿七百个名额用于外招,三百个名额内招。
不存在外招的比内招的高多少分就能过,真那样,一些好的中专,可能就算比别人分数少一点,也不一定有多少内部职工子女能考上了。
就像航空工业学校,能考入那个学校,不光是分配工作的问题,而是能分配到大企业重点单位。
内部职工子女就算给他们少三十分,那也没多少人可以考进去。因为昌城飞机制造厂是在昌城,职工也基本上都是住在昌城。
意思就是职工子女考试,可能只是一个城市的比拼。这要只是分数有点限制,那范围可能就是全省的中考生比拼了。
不过第一期,也来不及搞报考那一套了。但大家又不想等一年再开始招生,准备直接从职工子女中,今年刚好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和中专的人中,筛选出五百人出来入学。
然后这是联合办理的,办学费用自然是大家一起出。不过也不一定是光要给钱,也可以出一些东西折算成办学费用。
比如灯具厂,提供一批灯具,等学生宿舍建好后,每个宿舍也要装一盏灯。发动机厂,弄几台发动机过去,用于停电的时候备用发电。
但其他厂都是小东西,汽车厂可能不用给钱,还要学校给一笔钱。
学驾驶汽车的学生,总要给他们练手吧,一辆汽车就一万多,还有工程车呢。另外考虑到有些工厂离汽配厂这边比较远,职工的子女要去学校自然也比较远。目前汽配厂那边也提供不了学生宿舍。
所以江成打算先用轻卡汽车的底盘,生产出两辆小公交车出来。开出一两条学生公交路线,是自己学校的学生免费坐车。
因此汽车厂其实得拿出好几辆车出来,按照一辆一万多的成本,是不需要因为建设学校要投钱的。
反正朱厂长那边是在把厂房进行改造,先弄出一些班级出来。确保九月份开学的时候就能进行初步的教学。
而学校因为专业课程分类多,所以名字叫‘昌城机械工业技术学校’。没有搞什么汽车工业学校之类的名字。
毕竟现在汽车厂也不光是生产汽车,手动工具车,摩托车,工程车都生产。
这学校一开办,江成没有想到竟然会有走后门找到他这里了。
中专包分配,而且工资比普通人高一点,只要读个两三年。其实两年制的中专,在这个年代也就一年半多,最后一个学期基本上就是在安排实习什么的。
等于是读上了中专,两年后就有铁饭碗工作了。
虽然以汽车厂为首的产业链龙头,带动了很多工厂的扩张。但招几千甚至几万人,也解决不了整个城市的待业人员。
~~
“哥,你忙嘛。”
“燕子,你怎么来了。”
江成奇怪的询问道,自己这妹妹怕他被人说闲话,在厂里基本上很少主动来找他。
虽然看管仓库离不了人,但看守仓库的又不是一个人,偶尔让人顶一下是没有问题了。
“哥,有个事想问你一下。杨枫他有一个同事的亲戚是在电机厂上班的,那边有一个儿子今年考试成绩一般,想问一下能不能帮忙进厂办的学校。”江燕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
没有办法,杨枫酱油厂单位里的一些同事是知道他媳妇有一个有本事的哥哥。现在他媳妇都在汽车厂上班,看管仓库的,工作轻轻松松,福利好的很。
加上杨枫也有虚荣心,在厂里炫耀过这事。
现在这就碰巧了,跟杨枫关系不错的一个同事,那同事的亲戚是电机厂的。电机厂也是中专学校的合作单位,厂里的职工子女要是今年刚好有毕业没考上高中和其他中专的。还有机会进自己厂合作的学校读书。
这年代不用管是什么中专,既然能开办出来,就不用担心毕业后有没有工作,包分配的。
汽配厂那边搞的学校,别说现在是临时用厂房改的,就算没有教室,坐地上学习,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无所谓。
能录取这等于就是一份工作,所以但凡有一点路子。当父母的,平时哪怕再有骨气,都可能为了子女去下跪求人。
厂里开办了学校,江燕和杨枫知道消息的时候,也是很开心的。因为江燕是汽车厂的职工,哪怕她是杨文斌的后妈,那也是妈,是她的子女。
这也意味着杨文斌起码初中毕业的时候在中考方面多了一条出路,现在杨文斌成绩就不怎么样,但是对于他,江燕肯定会帮他走点后门。
主要是读了一个中专以后好发展,真要是读不上,等到了十六岁,也可以让江成给他弄个工作指标。
但是这次是杨枫同事亲戚的孩子,说实在的,江燕是真不想开口来找自己哥哥的。但昨天杨枫的同事在场,他同事的亲戚两人带着孩子,都要给他们下跪了,而且还带了不少东西。
真要读上了中专,肯定后面还会来感谢,意思意思的。
“你有没有问那边考了多少分,这能进学校等于是一份工作到手了,成绩太差了可不好帮。”江成说道。
这成绩太差了,说明学习本身就没有什么天赋。中专毕业出来,一般是技术干部。
“一百二十二分。”江燕回答道。
江成听了点了点头,这个年代初中生中考就只有两门功课,数学和语文。
一开始朱厂长那边的意思是学校先开办出来,已经错过了今年的学生报考时期,弄点成绩差的也行。
只是真的实行后,发现竟然还有不少成绩过的去的来学习报名。这些成绩不错的,其实是考上了高中的。
在这个年代,高中是不包分配的,中专是包分配的。虽然高中毕业的人,在这个年代基本上都能找到工作,毕竟高中就已经算是很有文化的人了。
但高中生找的工作一般都是普通办事员,中专生是当技术干部培养的。
对于有优秀成绩的学生来说,中考第一选择的是中专,中专录取分数比重点高中都要高。
所以碰到了能进中专的机会,那些考上了高中的选择放弃读高中,属于很明智的选择。
因此机械工业技术学校,哪怕是仓促的招生,真正特别差的学生也是进不了。
今年昌城这边高中录取分数在一百三十二分,离高考相差十分。相差的不大,江成要出面的话,真算是这学生的运气。因为到明年,就算只跟一些内部职工子女比成绩,这成绩也难。
分数相差不大的,一些单位领导可以关照。相差太大的,小领导没能耐,大领导直接等人家年龄到了,把人家弄进单位就得了。
江燕不是第一个来找他的,还有江成的枕边风谭雅萱,差不多是同样的情况。她爸那边的一个亲戚找上门的。
一个是老丈人开口,一个是亲妹妹开口,而江成本身又不是一个很正直的人。
“行,不过以后这事情不是逼不得已,外人的话尽量别去弄。你哥我的人情没有那么廉价,我去找学校那边开口,人家巴不得,以后找我有事,可能付出的代价就不小了。”江成答应着说道。
对于江成来说,给人一个自己厂里的工作指标也比去打招呼要强。现在工厂在快速发展期,厂里的领导手上都有一点工作指标。
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要弄到工作指标太难了。因为这可能不是努力就能有的,但子女要是努力点,能考上中专,也算是出人头地了。
第130章 手电钻残次品
生活节奏慢,不代表日子过的慢。反而是做什么事情经常耽误一下就半天没了,日子过的反而快。
江成在汽车厂,现在主要的精力放在拖拉机和车间升级上了。
拖拉机还在试制过程中,就已经被农业局知道了,并还通知了江省机械厂的人员过来。
这机械厂一开始叫机械农具修理厂,后来又合并了两家农具厂,前两年才改名江省机械厂,主要是生产农具和一些农业设备的。
拖拉机还没生产出来,农业局的人就开心的让机械厂技术人员生产一些配套设备。比如生产一些装在拖拉机上的铧式犁,开沟的,播种的。
按照农业局的人来说,就是汽车厂都能生产出卡车,难道还生产不出拖拉机。这拖拉机生产出来了,难道不给本省的农业部门使用不成。
所以让机械厂提前跟汽车厂配合,生产一些配套农具出来。
汽车厂算是有点被农业局的捧杀,要是生产不出合格的拖拉机就要被打脸。
不过拖拉机的生产对于汽车厂来说真的不难,就是牵引力,扭矩力和动力的问题。在掌握生产汽车技术的前提下,也不过就是发动机,变速器和一些结构调整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以前可能是问题,现在是基操。就发动机厂的哪些技术员和工程师,现在已经习惯动不动就调整发动机的结构了。
一开始听到江成说这里不行那里不行,有改气缸大小的,有改齿轮结构的,还有进气排气的。
说实话,一开始发动机厂的人太保守了,觉得发动机这样高端的东西,哪里能随便改变结构。要讲究安全,万一研发要严谨。改一样东西,要考虑到会不会对其他部位有影响。
但现在柴油机厂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已经培养出了疯性。
如今是有什么要求,直接改了再说,出问题了,再把出现的问题解决掉就是了。
比如要马力强点,加大油量呗,先加大了再说,然后再考虑雾化充不充分的问题。因为后面的问题已经是第二个问题了,起码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有时候讨论了很久的问题,可能直接操作一下,发现好像也没什么难的。
不光是发动机厂的技术人员有点疯,橡胶厂那边的人也是如此。
产业链可不是单打独斗,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搞材料研发和合成,是需要不小的成本的。
需要钱,汽车厂这边砸钱。反正工厂是国家的,每个工厂都有研发款项的,是按照利润的比例来算的。
别看汽车厂现在到处在建设厂房车间,这都是上面拨款的。
现在卖一个月的车就有十几万的利润了,十几万在这年代是很大一笔钱了。要搞研发,上面不批资金,大家都拿一点就是了。
比如发动机的皮带,橡胶轮胎的合成。随便搞成功一样,那对于后面的生产来说,都是很大的帮助。
皮带代替齿轮组,能节省钢材,还能提高性能,方便修理,降低成本。还有发动机的可用空间变大一点,重量减轻。
可能减轻的重量和节省的空间不多,但一个部位的提升就能带来这样多好处,其他部位慢慢来嘛。发动机变小变的轻便,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要是薄板生产出来,用冲压设备还能直接冲压成型发动机的外壳。
现在汽车厂主动掏一点钱出来,那边生产成本降低了,采购成本肯定也要降。但是出售价格少一分都不行。
反正江成以产量带动产业链的发展,已经开始有点效果了。后面就要等车辆变多,产生各种需求,后面有些车就可以生产了。
“江总工,这个东西你弄了半天了,电机厂那边试制出来的残次品难道有用?”
“没什么用,就是觉得好玩。两吨半的叉车调整好了没有。”
江成继续当着郑可的面按着失败的电钻产品,没有装变压器,导致某个零部件烧了。后来加装后,应该是电阻很大,导致电力很小。
按下开关后,前面外置部位不规则的转动着,这东西在以后市场不小,但得先依靠岛国的人去宣传。
这个年代的人单纯,看不懂这东西的用处和未来市场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