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第5节

  机械配件厂的职工楼都还在建设中呢,其他很多单位也是一样没有职工楼。能住进这大院的,其实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房子了。现在还有很多单位职工没有住房住,住在临时搭建的木棚房里的。

  跟老赵招呼了两句,其实老赵倒是想说让江成到他家对付一口的。但家里除非刻意给江成做点好的,否则还真不好意思招呼。

  江成从大院走出,今天院子里见过他的,看见他在院子里出现,都热情的跟他打着招呼。

  这大院里来了一个机械配件厂的工程师,足够院子里的人背后议论好几天了,猜测他一个月有多少工资。

第10章 是有金手指的

  江成在外面吃了一碗面条就回来了,这天冷晚上吃面条的确舒服,特别是吃完一碗面条可以再喝一碗面汤。

  回到院子后,也刚好是下班的时间。傍晚院子里的人可比中午多不少,家家户户都在生火做饭,这样的环境江成还是第一次体验。

  江成回到房间,整理了一下他的行李箱。行李箱里面有几本书籍和杂志是原主从美利坚带回来的,书籍倒没什么,动力学方面的一些英文书籍而已,只是江成用来装门面的。

  关键是江成带回来的几本杂志,一本是《Popular Science》,大众科学,报道的是工业创新和机床如何自动化的一些文章。

  原主带这本杂志回来,是因为里面有一篇文章里的发表者有他的署名,不过他的署名是第三序位者。

  意思就是江成是跟其他人联合发表的文章,他的贡献度排在第三。

  另外还在《Mechanical Engineering》,这本在美利坚都权威性很强的杂志上也发表过文章,依然是署名排在后面的。

  其他两本杂志的文章也都是如此,这也是原主在美利坚造势下获得的成果。

  否则原主这个草包,怎么可能跟钱佬那一批次的人一同坐油轮回国。

  不过现在都便宜穿越过来的江成了,江成也打算明天把书籍和杂志带到机械厂去。

  可江成翻阅着书籍和杂志,突然感觉到不对的地方。

  江成看英文书籍和杂志有点吃力,因为原主的记忆并不是他的。

  原主在美利坚生活八年多,其他能力和本事可能没有学到,但真的是努力学过英语的。在美利坚能十分流畅的跟人用英语交流,也能用英语写文字。

  江成现在看英文书籍和杂志有点吃力,是因为在穿越到这个时代的他英语水平不行,但借助原主的记忆,弥补了英语方面的短板。

  只不过记忆并不是江成自己的,看东西有种延迟的感觉,就是反应稍微有点迟钝。当然了,这个问题江成是觉得正常的,他觉得不对劲的地方并不是他对原主记忆运用丝滑不丝滑的问题。

  而是江成忽略掉的一个地方,那就是他对原主的记忆特别的清晰。原主从小到大生活经历的一切,都让江成特别的清晰。

  这根本就不是单纯的记忆问题,因为记忆是会隐藏在深处,会遗忘的东西。

  江成现在可以肯定,如果自己没有魂穿在这原主身上,这原主自己都不会对自己生活的这二十六年能记得点点滴滴。

  江成放下手中的杂志,走到床边躺在床上‘回忆’着原主的记忆,也就是这一‘回忆’。让江成发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江成发现他好像不是单纯的获得了原主的记忆,而是可以‘翻阅’原主的记忆。这还不是关键的地方,因为原主的这二十六年的生活除了体验洋妞的记忆值得江成慢慢‘回忆’,其他的也没什么稀奇的地方。

  关键的是江成发现自己能翻阅自己记忆,准确点来说,他能翻阅他穿越过来之前原主和他自己的记忆。

  很多漫不经心或者遗忘的记忆都能翻阅出来,这可就了不得了。

  江成这几天一直以为穿越过来是没有什么金手指的,甚至在穿越的当天,他就呼叫系统和空间大半天了。又或者通过什么媒介,他可以在两个时空来回穿越。

  现实情况告诉江成,能在这个时代混到一个留学生的身份,已经是老天给的最大恩赐了。还指望有系统有空间什么的,小说和短剧看多了吧。

  但现在江成发现了,他是有金手指的。

  一般的天才,最多做到在某一时刻对某些东西过目不忘,江成是直接对几十年的人生‘过目不忘’。

  有了可翻阅的记忆,江成记得昌城机械配件厂前身是齿轮厂。现在主要生产的零配件是发动机的一部分配件。

  如果是这样的话,江成想到自己要开展的工作方向了。

  在这个农机厂跑去生产枪支,自行车厂能去造摩托车的年代,机械配件厂能造的东西可就太多了。

  江成可是在自己的时代拆了上千辆汽车的,只要是没损坏有一定价值的配件,都会拆下来当二手货处理。

  现在江成进入了‘回忆’状态,一台泡水车发动机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他开始拆卸起来,发动机的外机构造,每一个螺丝,每一个部件,他都想起来了。

  “一开始就整发动机,是不是动静会容的太大。这已经涉及到全新的设计问题了,自己一个七级工程师,领着一百三十多块钱的工资,总不能去操着两三百块高级工程师的心。”

  “这设计一台发动机,零部件太多了,就算弄出来对自己也没啥意思。要不先不搞部件设计,零件设计,设计出一辆自行车~。”

  “不行,还是太过于人前显圣了,一开始搞的太牛,装叉不了多少次。现在才五六年,离改革开放都得二十多年,平均得一年装叉几次,不能搞的太急。”

  “对了,原主学的是机械动力学,他虽然在学校是一个草包,但他上学的记忆都在脑海里。温故而知新,再加上自己八十年后的见识和能力。说不定还真能给厂里的设备升级。”

  “作为一个七级工程师,改进设备,升级设备。这两点就不是国内还在努力吃透苏联设备进行仿造能比的。”

  “一些国外的设备,国内的工程师还没仿造出来,自己就能给设备改进甚至升级。一个小小的七级工程师,好像都配不上自己的身份了。”

  “还有,自己会英语。好像这个时代还能兼职翻译工作,自己带来的几本英文机械方面的书籍,翻译过来其实还可以让别人学习,自己也方便查阅。不知道翻译自己带来的英文书籍,翻译部能不能给翻译费。”

  “还有~~。”

  躺在床上的江成,越想越激动,以前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冒牌的留学生。现在觉得自己超牛呀,作为年轻人,他思想有点不稳重,就爱在人前装个叉。

  现在江成不需要光靠一身行头和留学生的身份装叉了,他可以真正的人前显圣。

  糊弄机械配件厂里的九级工程师张良,开玩笑,需要糊弄嘛。二人行,我必是他师。

  分配的办公室就江成和张良两个人,虽然江成的工程师级别比他高,但职位上是平等的。

  江成是没资格指挥张工去办什么事情的,除非他能发起一个项目,成为组长,并且让张工加入进来。

  江成发现,晚上一个人在房间臆想也是很有劲的事情,主要是他想的东西都有实现的条件。

  跟那些没能力还成天瞎想的屌丝不一样,他们是喜欢白日做梦,想了也是白想,能有什么劲头。

  江成的臆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规划,跟别人是不一样的。

  想的来劲,江成干脆躺在床上盖着被子想了。

  想着想着,江成想到自己凭借着真才实学杀回了四九城。在许多年后,大家提到历史人物,有钱佬,王佬,李佬以及江成江佬等同一批次回国的大佬。

第11章 不好吃是没饿过

  次日清晨,早晨六点半,江成隐隐约约听到了屋外传来了广播的声音。

  昨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想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想困了也就睡着了。

  很多城市每天早上到点了就会响起广播,昌城这边是六点二十就会响广播,很多家里没有钟表的人听到广播后就差不多会起来了。

  大院这边胡同外的街道上有一个广播喇叭,声音传到院子这边,大家能听到,但不会太响亮。

  天气寒冷,江成在被子里又猫了一会才起床。他不像院子里的邻居,在外面吃个早餐都算是奢侈的。

  别人一大早起来还要生火煮早饭,吃了早饭再去上班。江成只要洗漱一下,就可以出门了。

  现在一月十六号了,学校也放寒假了。院子里的小孩也不用起床,还省了家里一顿早饭。

  江成拿着脸盆,搪瓷杯和牙膏牙刷毛巾就出门了。昨天晚上他都没有洗漱就睡觉了,晚上太冷,没有热水他不愿意折腾。

  “江工,你这起来拉,昨晚睡的还好嘛。”

  “婶子~~。”

  “我姓王,叫王桂花,你叫我王婶就可以。我家男人是在这边附近的小学当老师的,叫李民华。老李,你快出来~~。”

  江成一出门就被邻居一个婶子给招呼上了,他的姓名和工作一个晚上大家都知道了。知道是工程师,都尊敬的喊着江工。

  而江成还不清楚院子里邻居的情况,也不知道大家叫什么,称呼上得邻居主动一点介绍。

  “王婶,昨天睡的还行。李老师,你好。”江成回应着王婶,看见王婶招呼出来的她家男人,也像李民华打着招呼。

  “江工,你客气了,以后大家就是邻居,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跟我们说。”李民华笑着说道。

  这李民华四十多岁,身形消瘦,看上去的确像是一个老师。

  其实江成也梦想过成为一位老师,去教导小孩。毕竟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培养花朵的泥巴。孩子们是花朵朵,老师就是泥巴巴。

  这个年代的老师是受人尊敬的,不过小学老师属于小学教员,工资比工人还低一些。李民华的工资加补贴勉强才有三十块钱,这还是因为在市区里工作才有这样多。

  像一些乡镇的代课老师一个月只有十八块钱左右,在县城里的小学教师工资在二十三至二十八块钱。

  李民华虽然工资不高,但在大院里也算是有些高傲的人,毕竟当老师的属于有文化的人。院子里的人谁见到他不得喊声李老师。

  但是面对江成,李民华也是一副恭敬的表情。这可是工程师呀,别说他一个教小学的老师了,在文化水平上就算教高中的老师都比不过。要是论专业水平,大学老师都得靠边站。

  在这个年代能当上工程师的,凭借专业,当一个大学老师并不难。就机械配件厂的张工,也没少给大学毕业生进行指导。

  在大院里,其他人听到江成是一个工程师,只会讨论他一个月能拿到多少工资。而李民华是明白这个年代一个工程师的含金量有多高的。

  江成在水池边用冷水简单的洗漱了一下,这自来水是真的冰冷。洗漱期间王桂花和李民华一直陪着他聊天,他们家是烧柴火做饭的,做饭之前先用锅烧了一些热水,然后才煮的稀饭。

  江成起来的晚,王婶家的热水都用完了,否则可以借一瓶热水给他洗漱用。不过热水虽然没借给江成,但告诉了他在这大院外的不远处有一个公共开水房。

  有单位发的开水票可以免费打开水,没有的话得一分钱一瓶。

  像江成这样不在家里开火做饭的,去打开水用是很划算的。因为在家里自己烧水,浪费的柴火或者煤炭就要不少钱了,还折腾事。

  院子里的人烧水,都是做饭的时候顺带烧的,哪怕是一家七八口人,也很少有为了烧点水去生火的。

  听到有开水可以打,江成还真不愁了。就是家里的家具太少,当年他父母带他去美利坚,桌子和凳子可能都被亲戚搬走了。

  不过没家具也没关系,抽一个时间去买就是了。现在是五六年,在国营商店和一些地方能便宜买到不少质量不错的二手家具,都是国内刚解放的时候,抄家弄来的。

  等再过几年可能想买到比较好的二手家具就难了,好东西会被人慢慢挑走。不过到了六八年的时候,知青下乡的时代来临,市场上又会流入大批的家具和名贵物品。

  现在现成的新家具也要家具票,不过五六年有一点好的地方就是农村进城打工的人还没被赶回去。乡镇还没有成为公社,山林还不算集体的。

  买家具虽然要票,但买木材找人做家具很简单。过些几年买木材可就不容易了,很多地方为了结婚凑齐三十六条腿,拆掉旧门拿去做家具的都有。

  江成虽然是后世穿越过来的人,他倒是对几年后家具难搞的事情不了解。但他现在有钱呀,在晚上别人可能没什么娱乐活动,可他有呀。

  他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对书籍进行翻译,另外就是在记忆中可以进行学习。

  在晚上江成可以画图纸,也可以‘复习’原主在国外上学的时候学的一些知识。但现在江成的房间里一张桌子一个凳子都没有,总不能一回来就躺在床上吧。

  江成拿着书籍和杂志出门了,他要去机械配件厂进行人前显圣了。从四九城灰溜溜的跑到昌城来,该到他装叉的时候了。

  在街道上的早餐店,江成点了一碗粥,一个烧饼,二个肉包,总共才花了一毛多钱。这个年代的肉包是香,主要是这个年代的猪肉的确味道比后世的有味道。

  但是烧饼就算了,粗粮做的,烧饼是烤出来的,不是油炸的煎饼。价格便宜,只要两分钱一个,外加一两粗粮票。

  这年代的烧饼就是用来果腹的,出远门买上一些烧饼倒是合适。但是江成作为一个工程师,在这个年代有资格讲究既要吃的饱又要吃的好。

  粗粮烧饼这种东西,以后江成可能不会怎么碰了,说到底其实就是没怎么饿过。

  但也不能怪他,国外这几年回国的留学生,留在四九城的哪个不是工资待遇不低,还有很多额外的福利,他们也不需要吃粗粮。

第12章 周厂长

  吃过早饭,江成慢悠悠的走到机械配件厂。路程虽然不远,但没有自行车上下班还是有点麻烦。

  李科长说厂长会想办法给江成弄一张自行车票来,厂里的张工上下班就是骑的自行车。

  江成来到办公室,看了一下手表上的时间,七点四十多,下次还可以睡晚一点出门。

  办公室里的热水瓶已经有人打好了热水,厂里有帮忙打热水的职工。但只负责几个领导的办公室,像人事科和财务科之类一间办公室有十多个职工办公的,都是他们自己去食堂打热水的。

  而且烧的木炭也是如此,后勤部的办事员也只给领导干部的办公室负责烧木炭。其他办公室有木炭烤火就不错了,还指望谁伺候着不成。

  江成刚坐下倒了一杯热开水,张工就出现了,除了一线工人会早一点来单位提前检测一下设备。办公室这边稍微有点级别的人都差不多卡着点来上班的。

  像厂长和副厂长以及后勤部的主任,最多在上班之前十分钟内到达。

首节 上一节 5/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