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第121节

  反正随着汽车厂的设备升级,工人上班也不消极了,余开宏和董铁林算是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七月二号,清晨。

  今年的夏天真的比以往炎热,梅雨季节都没有下什么雨。有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再加上农民青壮劳动力进城打工,有些地方的田地中的不怎么样。

  赣省这边反正预计今年的粮食收成可能要下降好几层,这还是因为赣省这边有很多河流和水库的原因,抗旱能力比较强,遇到旱情只是减产。

  而北方很多地区是没有所谓的梅雨季节,那边黑龙江,吉林等地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旱情。不少地方小麦完全没有收成,农村老百姓只能依靠少量的存粮和地方部门救济度过这次旱情。

  不过目前北方目前大部分人员还是比较乐观的,认为碰到这样的天灾没有办法,苦也就苦这一年。那些部门干部领导,总不能不管他们。

  而且今年才七月份,说不定过两个月就好转了呢。

  江成是没有关注北方的情况,关注了也没有用。他反正是今年再收一次粮食,就准备见识见识这所谓的困难三年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现在江成带着一大批人在车间里,一辆硬派风格的大型越野车停放在车间中间。第一次看见这辆车的人,从外表观看都能惊叹。

  方正高大,线条硬朗,黑色光亮的漆面,在这个时代真能给人一种视觉冲击。

  其实今天是要拆了车头一部分,进行空调和收音机的控制系统升级。

  江成是真的想浪一下,开出去溜达一圈再回来。但是他还是克制住了,真要开出去,保证第二天就有报社的记者来报道。

  再忍两个月,到时候江成直接试驾上千公里,去四九城溜达一圈。看看有没有大人物想拿他的车去阅兵的,这车沾沾大人物的气运,然后再开回来。

  “江总工,这也是我们汽车厂造的汽车。”王启明内心震惊的询问道,他也是出过国的人,在国外也没有看见造型这样好看的车。

  “这不算什么,我们昌城汽车厂,可不是只会造中低档的车,高档汽车也是能造的。只不过为了国家发展需要,我们目前只能把精力放在中低档轿车和运输车辆上面。”江成大义凛然的说道。

  新来的很多工程师不了解江成的性格,听到他这样说,以为昌城汽车厂高档车也能随便造。对于他在汽车领域里的技术,感觉真是深不可测。

  郑可站在江成身边,望着车间门口外面的场地,她在分散注意力。怕江成说大话的时候,自己忍不住笑出来。

  “老师,这肯定是你设计出来的吧,真好看。”黄文仪十分捧场的说道。

  “嗯,其实也就一般,我无聊的时候花了一天的不到的时间就把造型设计出来了。你好好研发技术,等以后我专门设计一款车子,让你乘坐。”江成回应着黄文仪道。

  黄文仪听到后笑了笑,认为老师就是在跟她开玩笑,她就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哪里值得老师专门为她设计汽车。

  拆装汽车很快开始了,这次江成带很多电机专业,加入集成电路研发的技术人员过来。可不是来展示他隐藏的高档车有多好看的,而是需要他们进行更多的技术升级。

  材料不突破,发动机的构造再如何调整也就那样了。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核心改变了不了,通过其他手段,很能提升机械车辆的性能了。

  一个是材料,一个是零部件的精密。但是要生产精密的零部件,需要高端的设备,而高端的设备又往往需要一些特殊材料制造。

  集成电路的出现,只是能解决一部分的精密零部件制造,并不能代替一切。但是科技发展是互相循环积累的。

  集成电路出现,可以制造一些以前制造不出的精密零件,而用制造出的精密零件去升级设备,升级后的设备又可以制造更好的精密零件。

  另外材料的研发也离不开高端的设备,就像电弧炉,有了集成电路,可能就能进行更好的提炼和锻造了。

  还有一个很明显例子,就是后世集成电路芯片的制造主流是依靠光刻机。但是造集成电路芯片的光刻机又是必须依赖大量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出来。

  所以光刻机和芯片是相辅相成的,在其他领域里也是如此。

  而材料的制造和研发,一时半会也急不来。江成要升级汽车,目前只能从电子设备入手了。发动机之类的,江成现在只需要提供一些简化版的构造图,然后V8,V10,V12什么的,发动机厂也都能造的出来。

  发动机厂也完成了很多技术的累积过程,没有更好的材料取代一些零件的情况下。现在也只能从喷油方式来提升了,又或者是燃油的品种得到了提升,不需要改变任何装置,动力都能得到提升。

  “建华同志,你看这个车窗玻璃,需要用手摇着上升和下降,想办法改良一下。”江成打开车门对着曹建华说道,这也是一个牛人,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

  “行,这个问题简单。”曹建华思考了一下说道。

  车窗玻璃升降,弄一个简单的电子开关,设计一条升降轨道就可以了。但是曹建华明白江成的意思,这学会了集成电路的运用,思维其实也开扩了。

  只是会电机专业的,可能就是简单的电动手控升降。比如设计一个触电装置,按一下就通电了,电力转化成机械动力,车窗的手摇齿轮被电力代替。

  按住开关不放,车窗一直上升。设计一个正反开关,按住反面车窗就下降。又或者分两个开关,一个控制齿轮正转,一个控制反转。

  但是这样的装置,一个电机专业的大学生就能设计的出来。曹建华现在可是会集成电路的,只是稍微一思索,就想到了更先进的办法。

  一键直接到位,按一下就可以自动把玻璃升到顶或者下降,也可以采用调节开关,玻璃自己控制升多高。

  江成打开车门跟曹建华交代完后,自己坐到了驾驶室。然后邀请了黄文仪和几人坐到了后排位置上。

  “文仪,这是汽车的大灯,这是转向灯,这是雨刮器。按钮实在是太多了,能不能集合在一起,比如制造一个多功能开关。扭动一下在一个位置代表是转向灯,然后往上边动一下,车子的左边车灯就亮,往下面扳一下就右转向车灯亮。还有这雨刮器~。”

  江成对着黄文仪说道,现在空调的集成电路已经被她设计出来了。江成打算把汽车上的一些控制开关一体化,这也是以后汽车的一个卖点。

  当然了,每半年推出一个运用技术。一次全部推出来,人家直接抄袭,光有价格优势,那总给人感觉我们生产的汽车不值钱。

  江成以后会成产一款不同造型的轿车,名字起高档一点。价格也提升,技术创新为主,以技术的方式,看看能不能价格不便宜,抢占市场。

  主要是研发费用的确贵,最初参加广交会定价便宜,是为了打开市场,让别人先接触到国内生产的车。另外就是以比较低的利润出售,是为了获得外汇。

  价格低的车辆,江成不会取消。但国外中端市场现在也可以尝试了,昌城汽车厂参加了几次广交会了,车辆也卖了这样多。很多人也应该对中国生产的汽车在质量方面没那么多顾忌了。

  高档车暂时不搞,因为目前推出的技术,会很容易被国外复制过去。等以后技术形成了壁垒,就推出高档汽车。

  最起码让其他国家一两年造不出来,后期保持技术遥遥领先,那么高档车的市场蛋糕,江成打算自己来切。

第209章 邪修交换机

  遥遥领先,遥遥领先。

  昌城汽车厂的技术运用在不断的突破,少不了江成对研发的方向提出指导方向。光是很有远见的把集成电路分为五大分类,在这个时代就已经可以称为运用第一人了。

  技术运用和技术开发不同,比如硅晶体三极管不是江成研发出来的,但他是第一个把这技术运用到汽车领域里的。

  这集成电路有了,怎么去使用,用在什么地方,这也是考验大家创造能力的。

  后世很多产品的出现,可能就是一个灵光乍现,突然想到用什么技术搞一个东西。有时候搞出来的东西可能没有什么用,但也有时候灵光乍现的一个想法能搞出一个商业帝国出来。

  作为穿越者,江成可能技术不是顶流,但是一项好的技术,面对民用产品,他能玩出花来。

  而作为昌城汽车厂的总工程师,汽车厂研发出来的技术,别人可能接触不到,江成是可以随时查看。

  江成懒,否则他也早就带队进行各种研发了。特别是脑海里有一个可以推衍的外挂,他就算自身学习上没有什么天赋,但有外挂辅助,他在任何领域里只要投入进行,取得的成就都不会低。

  如果他要带头主动研发芯片,可能在以后只有芯片之父没有所谓的芯片之母了。

  但是江成懒归懒,懒不代表没有上进心。

  最近他就一直在查看各种研发出来的技术,不光是五大集成电路分类,而且芯片制造技术也在查看。

  说白了,江成就是在投机取巧,属于邪修。人家在正儿八经的修炼各种功法,等人家修练成了后,他一招强化版的斗转星移,短时间自己也就会了。

  江成用大脑去推衍一些技术,也是根据自己的学识和智商来决定速度快慢的。不会的东西强行推衍,很伤神,效率还低。

  如果江成想研究一些不会的东西,最合适的办法就是先读书,把基础知识学牢靠。

  可是现在让江成去读书,有那时间他觉得还不如跟媳妇在床上研究身体构造。

  但是有些人就有贱性,正儿八经让他学习他不愿意学,偷学他就感觉很带劲。

  借用人家成功的技术思路进行推衍,能让江成感觉爽到起飞。

  昌城汽车厂的工程师现在是分类进行研发,现在研发的成功对于后世来讲都是初级的。但是江成现在需要的也是初级的,真要拿一个高级的芯片给他,他就算有外挂都不一定推衍的过来。

  而且后世的芯片,也根本不是一个人能研发的出来的,一个团队,几百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

  无数的分工和不同的领域的作用,一个团队可能有几十个小组,各自负责各自的领域研发。

  江成现在学习这个,一方面是他觉得对自己有很大的需要。另外一方面,还是为了装逼。

  汽车厂现在的研发重心分两大部分了,一方面就是电子技术研发。另外一方面就是传统机械工程研发。

  汽车机械工程技术方面,江成现在是绝对的主宰,没有人敢用技术来挑战他。

  但是集成电路,问问后世修理汽车的,有多少懂这个的。

  江成想要厂里任何的技术人员,有问题都能在他这边进行层次最少是对等的探讨,那他就必须跟着学习,而且还是全面的学习。

  他不学习,过个一年半载,说不定人家说的技术,他听都听不懂。就像以前汽车厂还是机械配件制造厂到时候,江成去跟老周探讨车辆制造,他除了看江成画的车辆图纸感觉车子好看,其他方面根本没法技术性的讨论。

  当然了,江成是汽车厂的总工程,只要在设计方面技术领先,也不需要技术全面掌握。但是别人不懂,成为一个技术大拿,那些硕士博士生崇拜的样子,虚荣心满足感一般人体会不到。

  而且只要江成自己会技术了,在技术部门,就没有一个人敢跟他叫板。就比如王启明现在在研发小型收音机,他要是仗着自己掌握了技术跟江成叫板,江成就有底气让他滚蛋,最多就是我行我来上就是了。

  关键的是,江成这种‘偷学’,掌握的技术太全面了。很多产品其实还是讲构造的,不是说一个集成电路就能解决一切。

  江成学的不光是集成电路制造,还有使用。使用的时候设计到的其他产品技术,他也顺带学了。

  收音机是音频信号转换放大,江成在查看人家收音机集成电路的时候,也顺带把收音机的结构原理也学了。

  其实电视机也就是一个音频和画面频率的剥离获取,然后通过信号放大播放出来。

  学了几种思路的运用,江成还无聊的去‘回忆’一些数学公式了,只是想着想着就不敢想下去了。

  因为一边回忆,一边推衍,江成感觉能造的东西能脱离民用产品。

  在办公室里,江成把一份集成电路设计图和运用技术理论的图纸收了起来。他感觉汽车厂的人才还不够,研发出来的技术不够他偷学的。

  而且后世车用电子设备太多了,需要的技术人才覆盖面十分的广。

  这个年代的很多人才都有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上次因为文章的发表,吸引了一批高端人才。这个办法江成感觉十分不错,但是文章发表有点被动,需要等人家审核。

  江成觉得要找老康谈谈了,现在国内很多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厂报和企业报纸。最典型的大厂报标杆就是《鞍钢日报》,覆盖面也很广。

  厂办报,主要是报道一些工厂文化和消息通知,还有劳动模范劳动标兵事迹,还有就是厂里的技术革新等。

  江成的想法就是弄个报纸,也分三大版块,专门留一个版块报道汽车厂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发展方向,呼吁有志之士能来昌城汽车厂共同进行技术研发。

  这能主动来昌城汽车厂的技术人员,要么是技术真的不错,要么就是积极性特别强的人。只要积极性强,自身热爱某方面的研发,哪怕现在技术差,江成也欢迎。

  不过去找老康谈开办厂报的事情先不急,江成先打一个电话安排一件事情再说。

  电话是长途,江成比较讨厌打长途电话,因为长途电话距离越远越容易出问题。

  省外的电话根本就不能直接拨打,要通过好几次的对接才有可能连接的上。而多次对接,会降低电话的通信率,并且信号很容易被中断。

  运气好,一个小时内能接通就不错,运气不好,能急的你想砸电话。

  所以这个时代的主流通信是电报,但是文字形式的电报有时候无法良好的沟通。

  江成这个电话是打到天津去的,天津无线电厂在今年造出了第一台国产电视机。江成想提前进行技术积累,而且也需要掌握一些图像方面的技术。

  在集成电路研发之前,江成就通过看报纸,知道天津无线电厂制造出电视了。那时候江成就想问那边要几台‘研究’一下,但是现在是真的想研究。

  江成现在融合了很多类型的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有把握把电视变轻变薄。而且把屏幕搬上汽车,国内可能目前没有这样奢侈。但是香江那边难道没市场嘛,香江的大巴公司完全可以再合作一次。

  电视屏幕搬上汽车,只是一个目标,关键还是影像技术,江成想捡现成的。

  到了江成这种地位,他对一些技术研发第一人不在乎。像制造空调,冰箱,小收音机,这些第一个是谁研发的名声,江成都不在乎了。

  甚至国内第一辆高档轿车的生产,江成现在就可以快速拿下,但他也没有兴趣。无非是造型和内饰看上去高级一些,但好看就真的代表高档和高级嘛。

  江成现在喜欢后发制人,比抢着占第一更让人恶心。他在等第一汽车厂把红旗汽车造出来,然后再自己造高档轿车。

  没有对比,人家只会知道江成牛,但是到底多牛不清楚。

  等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电话终于通了。

  “喂,你好,我这边是昌城汽~~。喂,喂~~。”

  江成深呼吸了几口气,电话信号断了。现在是电话高峰期,属于正常情况。电话还好是打天津的,要是打到偏远地区,一个小时还不一定能接通。

  看了看手表,江成想了想,不如下午晚点再打,高峰期他没有时间等。

  “他娘的,好心情全被一个电话搞没了。邮政局,我去你奶奶的,惹上我,真算你好运。”江成挂上了电话自语道。

  已经把集成电路设计几个方向的技术融汇在一起了的江成,他现在也是掌握的技术越多,思路就越活跃。

首节 上一节 121/1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