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忙着搭建第一场戏的布景。副导演拿着对讲机来回走动。场记在角落里核对拍摄计划。
其实按照拍摄计划。
姜在勋饰演的赵泰晤戏份要等到两周后回首尔拍。
因此。
按照常理。
一个刚凭《继承者们》小火的新人演员此刻应该忙着跑通告、接代言、上综艺——
趁着热度最大化商业价值。
但他还是准时出现在了开机现场——
无他,唯敬业尔。
(得提前熟悉拍摄氛围。)
(观察黄政民的表演状态。)
(学习柳承莞导演的调度手法。)
(绝对不是没事干!)
“在勋?”
副导演金成范最先发现他,惊讶地迎上来:
“你的戏不是近月底才拍?”
“来学习。”
姜在勋呵着热气搓了搓手,目光扫过正在调试设备的摄影组: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还没等副导演说什么,不远处传来“搭把手”的呼喊。
姜在勋转头,连忙小跑过去帮忙抬起沉重的轨道车。
冰冷的金属贴着手掌,冻得他指尖发麻。
“谢了。”
道具组组长笑道:“其实这些活不用你干。”
“没事,闲着也是闲着。”
早期养成的小习惯让姜在勋在道具组迅速赢得了好感。
“各部门准备!”
姜在勋默默退到监视器后方,找了个不碍事又能看清拍摄的角度。
首场戏的拍摄内容是黄政民饰演的徐道哲带着队员Miss奉乔装成土豪夫妇,设局抓捕跨国二手车盗窃集团。
原本由他饰演的刑警老幺角色,现在换成了姜河那。
说来也是阴差阳错——
姜在勋最初想推荐给朴炯植。
毕竟两人在《继承者们》时期合作得很愉快。
谁承想这哥们放着大好机会不要,居然跑回去跟自己的糊团“帝国之子”开演唱会去了。
“那可是柳承莞导演的戏啊!”
姜在勋当时在电话里痛心疾首。
朴炯植却笑得没心没肺:
“哥,我们组合好不容易有场演唱会,我不能丢下成员们。”
虽然遗憾不能一起拍戏,但姜在勋心里反而对朴炯植更添几分欣赏——
正是这种重情重义的性格,才让他愿意把与对方交好。
“Action!”
柳承莞的喊声将姜在勋的思绪拉回片场。
黑西装白衬衫搭配蛤蟆镜的黄政民搂着女警假扮的“太太”大摇大摆走进二手车交易场。
姜在勋立刻掏出小本本,专注记录黄政民的每个细节——
刻意松弛的肢体语言;
故意拖长的尾音与突然加快的短促命令形成节奏反差;
确认目标后眼皮半垂但瞳孔聚焦的微妙停顿。
除了演技外。
黄政民走位时给摄影机留空间的镜头感也让姜在勋疯狂记录。
电视剧追求的是叙事效率,镜头多以中近景和正反打镜头为主。
演员只需保证面部表情到位,走位基本固定。
方便观众在分心时也能跟上剧情。
而电影则讲究画面构图与氛围营造。
一个简单的对话场景,电影可能会用长镜头调度演员在空间中的移动,通过光影变化和景深控制来传递情绪。
姜在勋在《继承者们》中积累的表演经验更多是电视剧式的“定点表演”——
比如天台吻戏。
导演要求他站在特定标记点,连转头角度都精确到 30度,确保镜头能同时捕捉到他与郑秀晶的表情。
但电影不同。
此刻监视器里,黄政民正带着饰演Miss奉的演员张允珠在二手车市场里自如穿梭。
他们时而并肩而行,时而一前一后,甚至还会突然转身或停顿。看似随意的走位,实则每一步都精准踩在摄影机的最佳构图中。
而姜在勋目前所做的,就是要重新适应电影的拍摄节奏——
电视剧可以靠剪辑弥补表演瑕疵,但电影的长镜头会无情暴露每个细节失误。
姜在勋正埋头记录着,突然一片阴影笼罩下来。
“泰晤少爷这么用功啊?”
带着调侃的男声从头顶传来。
姜在勋抬头,正对上刘海镇笑眯眯的眼睛。
这位在剧中饰演新进集团崔常务的演员,此刻裹着件黑色羽绒服,手里还捧着杯热咖啡。
“前辈好!”
姜在勋连忙起身鞠躬。
刘海镇摆摆手示意他坐下,自己也在旁边找了把椅子:
“别叫前辈,生分。叫我海镇哥就行。”
——刘海镇。
韩国忠武路最具辨识度的黄金配角之一,堪称“拿奖拿到手软”的顶级绿叶。
尽管影坛地位低于顶级男配吴达洙。
但凭借综艺《三时三餐》《Running Man》等展现的幽默亲和力,国民认知度极高。
甚至被戏称为“真海先生”。
最轰动的还是他与金惠秀的恋情。
两人交往时女方已是青龙影后。
被韩国媒体曝光后,仅维持了约一年时间便因家庭压力分手。
这段“美女与野兽”的恋情至今仍是娱乐圈津津乐道的话题。
“内,海镇哥。”
“听说你去学了马术和高尔夫?”
“嗯。”
姜在勋点头:“还有红酒、品雪茄和礼仪课。”
“财阀的派头啊。”
刘海镇咂咂嘴,上下打量着他:“难怪看着身上有股优雅的贵气。”
“您过奖了。”
姜在勋谦逊地笑道。
“咱们对对戏,找找感觉?”
在《老手》的剧本结构中,刘海镇饰演的崔常务与姜在勋饰演的赵泰晤堪称“狼狈为奸”的代名词——
这种贯穿全片的共生关系,对演员间的默契度要求极高。
崔常务既是赵泰晤的帮凶,又是其暴行的见证者。
这种“恶主忠仆”的设定,意味着两人几乎每场戏都要同框出现。
刘海镇之所以能成为忠武路黄金配角,正是深谙“绿叶哲学”——
能精准找到既不抢戏又能提升整体质感的表演节奏。
这种能力不是天赋,而是常年职业生涯淬炼出的专业素养。
此刻他主动提出对戏,正是要为未来的拍摄做铺垫——
通过即兴表演观察姜在勋的表演习惯:
是依赖台词张力还是肢体语言?
习惯用眼神还是嘴角传递情绪?
甚至细微到呼吸节奏和眨眼频率,都是他需要掌握的信息。
只有摸清这些,才能在正式拍摄时调整自己的表演频率,与对方形成完美共振。
“好的,海镇哥。”
姜在勋对刘海镇的试戏邀请自然是乐得应接。
能与这样的“黄金配角”对戏,本身就是一堂无价的演技大师课。
他迅速翻出剧本,找到两人对手戏最密集的一场戏——
赵泰晤在办公室用高尔夫球杆打追债的卡车司机那场。
这场戏里崔常务既要劝阻赵泰晤的暴行,又不敢真正违逆这位喜怒无常的财阀少爷,还要为他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