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790节

  上面内容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各种西式点心的配方、工艺流程和设备要求,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别说这么一本书,就是任意一张纸都堪称无价之宝。

  钱进说它们是秘籍还真是没有夸大其词。

  放下书本,刘桂兰继续说:“以后,这些书也是咱们学习的宝典!但是……”

  她话锋一转,语气严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是你们的老师,可也是一名学员,因为书本上太多东西是我第一次见到了。”

  “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是没有真正的老师手把手教我们每一步,我们要靠自己,靠互相学习,靠反复试验,靠我们每个人去钻研书上的每一个字,去琢磨每一种原料的特性,去掌握每一个工具的使用技巧,然后自学成才。”

  “钱总的话,你们应该明白,你们将是食品厂的未来。在这里你们学到的每一种点心面包,以后都将是海滨市人民群众感受甜蜜的美好食品。”

  “所以,我们必须要努力,明白吗?”

  “明白!”女学员们齐声回答,声音清脆响亮,充满了被点燃的斗志和使命感。

  这年头的青年们,太容易产生使命感了。

  钱进和老师接二连三对她们进行动员,动的姑娘们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

  一定要学会做点心!

  一定要做出好点心!

  学习开始了。

  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

  做甜点做面包跟做馒头面饼可不一样,第一步是认识原料。

  刘桂兰拿着面粉袋给学员们做介绍:“这是富强粉,筋度高,适合做面包、面条……”

  “这是标准粉,筋度适中,做饼干、桃酥合适……”

  “糖,分白砂糖和绵白糖,颗粒粗细不同,溶解速度不一样,影响口感……”

  就这些内容一讲解,好多人就懵了。

  女队员们在家里都会做一些甜食面点,但用料习惯了凭感觉放盐放碱。

  所以当刘桂兰说很多东西需要用精密的秤来称重后调配的时候,她们感觉自己是进入了一个新世界。

  有姑娘下意识就说:“这么多讲究吗?做甜点啥的跟做馒头和面不一样吗?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

  周边顿时一片哄笑。

  那姑娘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大羞之下霞飞双颊赶紧低下了头。

  很快她们就认识到了。

  其实诸如各类点心所用原料区分的学习还是简单的,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书本上都有介绍。

  等到下午开始学习工具的使用,包括刘桂兰在内都两眼转圈圈:

  手摇打蛋器怎么才能把蛋白打到硬性发泡?

  裱花袋怎么挤才能挤出漂亮的花纹?

  烤箱的温度和时间怎么控制?

  即使是刘桂兰也没有经验,一切全靠摸索。

  好不容易把基础知识给掌握了,正式实操了,也是开始做实验了。

  点心的基础是饼干,她们尝试做的第一款产品就是黄油饼干。

  按照书上说的,黄油要室温软化,加糖打发至羽毛状。

  结果,几个队员不是黄油没软化好打不动,就是打过头油水分离了。

  好不容易有个成功的,挤花的时候又手抖,挤出来的“花”歪歪扭扭。

  放进烤箱,火候没掌握好,有的焦了,有的还没熟透。出炉一看,形状各异,颜色深浅不一,像一堆烤糊了的土疙瘩。

  品尝环节更是尴尬。

  有的太甜齁嗓子,有的没味道,有的硬得硌牙,有的软塌塌不成型。

  刘桂兰很不满意,她板着脸但没有责备任何人:

  “都耷拉着脑袋干啥?谁天生就懂一切知识?钱总说了,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好好学习、总结经验,我们总能成功的。”

  “来,咱们一起找原因,我这边记了几个观察到的失败原因。”

  她翻开刚才观战时候做的笔记,开始挨个小组进行点评:

  “二组的黄油是不是刚从冰箱拿出来就用了?书上怎么说的?明明白白的说了要室温软化!”

  “三组,你们糖放多了吧?配方上写的是50克,你放了有70克吧?”

  “还有班长你们组,烤箱预热够时间了吗……”

  钱进过来的时候,就听到各班的指导员在带着队伍总结经验。

  他偶尔凑上去看看,但不说技术细节,只强调标准和态度:

  “咱们以后是要开厂子的,产品要标准化。今天做出来是这个味,明天做出来还是这个味。不能靠感觉,要靠数据和流程,所以一切数据都要标准,一切流程都要规范……”

  他不怕学员们学不会做点心。

  糕点面饼又不是原子弹更不是光刻机,这东西跟开枪一样。

  有子弹有人才,那就能喂出神枪手。

  有书本指点有材料练手,那就能锻炼出优秀的甜点师。

  原料配比精准化。

  工艺流程规范化。

  温度控制精细化。

  外观追求美观化。

  学员总结出来四化经验,这四化做到了,她们就开始能迅速生产出合格甜点来了。

  钱进几次来听课,就发现了各班级生产点心的变化:

  裱花技术从歪歪扭扭到流畅均匀;饼干模具压出的图案越来越清晰;蛋糕脱模后不再坑坑洼洼,而是光滑平整。

  不同班级针对生产的点心面饼不一样,并非是所有学员都要研究相同的东西。

  有的班级做酥脆香甜的桃酥,有的班级做奶香浓郁的黄油饼干,还有的做松软可口的鸡蛋糕或者充满嚼劲的甜面包。

  钱进这边回家便时不时的开始带一些甜点。

  可把一群小的们给吃迷糊了。

  隔三差五就有好吃的点心,这让他们在街头成了孩子王。

  这些点心被他们带去街头分给小伙伴,很成功的收买了小伙伴们的心思。

  随着培训的深入和技术的成熟,食品厂的筹建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染布厂被彻底清理、修缮,完全对地面进行了硬化。

  这点还真是占了建筑大队的光。

  全厂硬化对水泥数量要求很高,全靠市里相关单位供应才能用上这么多的水泥。

  私下里开始有倒爷出现。

  倒爷们想从他们手里获取建筑资料,然后这是想都别想的事。

  建筑大队自己还不够用呢!

  建筑大队从相关单位处获取的建材,只会用于建筑工地,绝不会进行私人谋利。

  当然,这种情况下给自家要用的厂房多上点料、修缮改造的规格更高一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修补了屋顶,粉刷了墙壁,还要对水电线路进行大改。

  不用说,原有的水电线路早已废弃不堪。

  水电班组重新进行了规划布局。

  供水是以深水井为核心,安装钱进从商城买回来的高级深井泵,铺设全新的PVC管组成供水管网,接入厂房各处,同时也预留了自来水接口作为备用。

  他见过21世纪的现代化工厂什么样,所以现在能做到的一些细节处,他都是按照现代化工厂来规划的。

  比如说食品厂的卫生安全很重要,于是他就在厂房内设置了多个清洗池和消毒池,水管为了便于检修还采用明装,但做了防冻保温。

  建筑大队在以前的公共场所和公共厨房改造工作里学到的最重要一个经验就是,排水很重要。

  这样整个厂区的给排水系统重新铺设了大口径PVC-U排水管,还设置明沟和地漏,钱进带人做了实验,形成废水后能迅速排走。

  供电工作是重点。

  钱进在这一块工作上最上心。

  食品厂的设备几乎都是从商城采购出来的,一水的电老虎。

  这个时候厂区的位置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他们从附近的变电站引入专线,供电所还过来给安装了独立配电柜,这厂区内电网规格跟第一机械厂差不多了。

  钱进早早给工厂做了功能区规划,其中有烘焙区,这是重点区域,他要求供电所预留了大功率线路。

  水电解决了,就剩下个热。

  供热一样是利用了地利优势,食品厂靠近热电厂,于是借了热电站的光,衔接后铺设了蒸汽管道。

  这东西可不光是为了冬季给员工取暖,说起来取暖还是个小事,重要的是可以为生产车间提供稳定的生产热源。

  水电热的施工小组忙活之余,钱进指挥陈井底带队把大厂房做了功能分区与特定装修。

  根据食品厂的生产流程,他将染布厂的主厂房做了合理分割:

  要求干燥通风、防鼠防虫的原料库。

  贴了瓷砖、便于清洁的预处理间。

  还有安装不锈钢操作台、和面机、烤炉、烤箱的烘焙车间——

  这个可是核心区域,处理的尤其谨慎,墙面做隔热处理,还给安装上一套强力排风系统,有大功率排气扇也新建了宽大的烟道。

  剩下的就是冷却间、包装间和成品库房,这些倒是简单。

  钱进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上班日到了傍晚下班后,他得先过来看一眼才能回家。

  没办法,他想要的食品厂跟现在海滨市的食品厂不是一回事。

  现在海滨市的食品厂厂区是建国后改造而成,后面二十多年没怎么改造,就是凑活着用。

  这种情况下,建筑大队要改造这座老厂房,全靠钱进带着工程师们抠细节:

  “张总,这个烘焙车间的排风,光靠排气扇够不够?油烟和热气会不会在屋顶聚集?”

  张振华看看高大的厂房屋顶本想说没关系,但钱进那边虽然是找他询问其实早就已经定下改造方案了,这样他只能反问:

  “那需要怎么处理?”

  钱进拿过图纸在上面用铅笔做了几个标注:“我建议在屋顶最高处加开几个带防雨帽的通风气楼,利用热压自然通风辅助排风,把油烟给排出去……”

  陈井底找他去检查已经改造好的项目。

  钱进仔细查看,还是有整改意见:

首节 上一节 790/7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