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空空导弹把燃料烧空是常态,这时候燃气舵就变成了死重。
从成本上说,这个弹空军肯定愿意付出更多代价,但是也不能就此这么随意乱花,而且,更重要的是高振东接下来的话:“而且,只要静不稳定结构飞控搞成功,那小尾翼带来的机动性,已经足够中距拦射弹的需求了,这不是近距格斗弹,没有那么大的过载需要。我们在技术的使用上,要足够克制,不要贪婪。”
克制,不贪婪,很多同志这才意识到这两个词在科研中的重要性,这种需要站在很高的高度才能看得明白的原则,不少同志在这之前完全没有概念。
不少同志都带着思索,重重的在本子上记下了这两个词。
高振东接着道:“反正现在远程和超远程空空弹,还在做前期工作,同志们回去可以研究一下这个构型和建议,看看有没有搞头,实在搞不下去,我们再考虑别的。”
实在搞不下去,整个傻大黑粗的AIM-54不死鸟也不是不行,只不过那种情况下,一般的战斗机几乎就扛不动,或者说只能扛一枚。
这货不光是重,而且还粗,挂两枚挂不动,挂一枚影响平衡只能挂机腹,但是机腹空间又有限可选机型极为有限,总之,不是万不得已,高振东是不会考虑这货的。
“行,我们回去仔细琢磨琢磨。尽量往这个方向上靠。”超远程空空弹的型号总师道。
话虽如此,但是他心中是有担心的,主要是相关的理论太过薄弱,甚至是一片空白,这让他们多多少少有几分担心。
高振东闻言,看了看他,笑而不语。
结束了这件事情,高振东转头对地空/舰空中程导弹的同志道:“你们这里,反而我倒是没什么建议了,你们的改动最小,我的建议是多试验,仔细调整,其实问题不大……”
这型导弹的型号总师倒是心中隐约早有所料,高顾问在技术上激进与保守长期并存的状态,他是清楚的,而他们这个弹,正好就是适合保守一点的那种,主要是现状已经比较接近可用状态,大刀阔斧反而没必要,非要说的话,就是增加助推器搞更远射程的可能要花不少心思,但是那是在现有弹的弹体改进完成之后的事情了。
但是高振东也没有完全让他失望,或者说又给了同志们更多的惊喜。
“关于导弹的总体设计这方面,我刚才倒是有了不少的想法,这样,回头我总结一下,把战术导弹总体设计的想法整理成文稿,大家如果有空,不妨看看。”高振东笑道。
嗯?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啊,包括周副院长在内的高级设计人员,除了“刚才”二字让他们略感不适之外,无不喜出望外。
高顾问局气!
高振东同志的总结材料,质量那是相当有保证,说来都让人难以置信,别看他跨的行业不少,但是但凡他出本专著,总是能打到那个行业的痛处,能解决不少的问题,而且其中很多都是理论性的指导,这就更让理论基础薄弱的同志们期盼不已。
一个行业是这样也就算了,偏偏还很多个行业都这样,这就让人难以置信却又不得不信,事实就在那摆着,不服不行。
像搞固发的同志们就深有体会,高顾问的上一本专著,现在还在防工委档案室,一般人根本无缘一见。
“那太好了!高顾问,我们就等着您的大作。”周副院长第一个响应。
“我估计啊,这东西我们又得天天往防工委档案室跑咯,呵呵呵。”一位同志开玩笑道,说是要天天跑,但是语气中却没有半点抱怨的意思,真有这东西,天天跑也愿意啊。
“就是总体设计上的一些想法,也没多少东西。”高振东自我感觉,这不是谦虚,是真没多少东西。
那本书是不可能一下子就拿出来的,实在是没法解释,虽然现在他倒是不需要解释什么,但是别人一看那厚度就真的没法相信,还是稳妥一点好。
好在大家都在工作初期,现在按照他们的进度,把总体设计部分弄出来就可以了,既不耽误工作,又能解释得过去。
至于其他的,后面随着进度,在替同志们解决问题的时候一点一点拿出来就好。
后面没问题?那不可能,没问题高振东都得给整出点儿问题来,不然不方便卸货。
事情说得差不多,周副院长笑道:“高顾问,刚开始您说的何师傅的饭……”
同志们都高兴的笑了起来。
第1205章 复古装备(4k)
高振东自然是求之不得,能让同志们吃顿好的,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感觉此时的物资供给,有点儿上辈子他的长辈描述的80年代左右的样子。
说非常缺,那还不至于,但是要说宽裕,那也远远说不上,依然还是要凭票供应的。
作为导研院的同志,应该比起一般的群众相对还好,但是蛋白质什么的离敞开供应肯定还远得很。
高振东早就叫人通知了傻柱,整上两桌,到点儿就开饭,哪怕事情还没说完,也先吃了再说。
好在今天事情还算顺畅,同志们都很专业,理解很快,同时还有一个原因是高振东弄到那本书之后来没来得及全盘消化,自然也就说不长。
吃完饭,高振东送走他们,回到办公室,代表着新邮件的蜂鸣声就响了起来,高振东打开邮件,邮件并不长,一眼几乎就能扫干净。
一眼扫过,高振东一拍大腿:“好!太好了!哈哈哈哈哈!!!!”
笑声把门口的同志都惊动了,敲门伸脑袋看了一眼,才又退出去。
邮件是农畜委发来的。
“……感谢您百忙中的留心,我们的同志顺利于去年11月,在天涯岛海角市找到了了他们科研急需的特殊天然植株……现已顺利开展下一步研究工作……”
高振东掐指一算,按照去年11月算的话,这可真早了不老少。虽然研究的时间缩短了,但是这个工作最让人头疼同时也是时间最宽裕的地方在于,植物是需要慢慢生长的,在这段时间里,有很多时间可以用于研究、分析、统计、试验。
就算因为植株的提前获得,研究的进度还没完全扎实,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也许做不到3年就出成果,那就算是4年5年,也是极好的。
越早推广,吃饭的问题就越早解决。
想到这里,高振东写了一封回信。
“……欣闻喜讯,不能自已。若相关研究人员在研究方面需要计算机辅助,我部可提供计算机及相关配套软件人员,配合相关同志,以同志们的需求为出发点定制计算机相关软件,以方便同志们的工作……”
这个事情计算机帮不上太大的忙,但是至少在数据处理、杂交关系等方面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作用的。
对于高振东来说,能为他们省下哪怕一点点时间、一点点精力,都是莫大的荣幸。
——
第二天早上,高振东刚到办公室,就接到了京城工大柳教授的电话。
“高教授啊,有没有空过来看看?放心,这次不抓你壮丁,就是请你过来看看新鲜玩意,这东西你绝对没见过。”柳教授在电话里乐呵呵的。
抓壮丁,指的是绝不会让高振东又花精力解决问题。
高振东笑道:“这还没到星期二啊,开洋荤是吧?那我留着星期二再开。”
“等到星期二,黄花菜都凉咯,这个是个样品,我们马上就要拆开研究的,你现在不来看,等到下次装好就不知道猴年马月了。”柳教授知道高振东好这口,极力诱惑。
高振东一想,也行,新鲜玩意是要多看看的,总不能一直把弦都绷得那么紧:“那行,我马上过来看看。先说好啊,不好玩的话,我可是要找你报销车票钱的啊。”
顺口开个玩笑,高振东带着车就过去了。
“放心,我保证你有兴趣,直接到学校靶场来就行。”柳教授笑道。
等高振东赶到京城工大的靶场,柳教授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高振东走上前去:“什么稀罕玩意儿?”
柳教授神神秘秘的把旁边一个东西上遮盖的布一把拉开:“就是这个,知道你们当过兵的都喜欢管子多,这玩意儿管子就多。”
旁边的军代表笑道:“没错,的确多。”
高振东定睛一看,也笑了起来,这东西还真是。
虽然建议搞这个是他自己建议的,但是这东西的实物,他自己还是第一次见,不是因为太先进,而是因为太复古。
现在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挺手摇加特林机关枪!
也不知道柳教授是从哪儿搞来的这个古董货,要是放上几十年,都能进博物馆了。不对,现在就能进,毕竟这玩意在花旗南北战争的时候就开始用了。
高振东实在是忍不住了:“柳教授,这玩意儿你从哪儿弄来的?我们当年打仗再是万国造,这东西也是找不到的吧?”
我们在解放前打仗,一向是有啥用啥,自己的生产能力又不够,万国造是一点儿都不夸张,即便如此,这东西应该也是找不到的。
主要是实在太老了。S2的时候,加特林正好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状态,几乎没人用。
柳教授笑道:“这是我们从国外弄回来的,找高卢人帮的忙,不知道他们从哪儿搞的。其实搞这东西回来,也就一个目的,看看加特林的结构,这玩意的射速,差不多是在现有机枪的基础上加个零了。”
加特林被他戏称为“加个零”,柳教授也算是人才。
不过他的想法其实是没毛病的,加特林这东西国内没人搞过,如果从头搞,还真不知道要搞到猴年马月,有了这个,正好能大幅度的提高研究速度。
最巧的是,高振东在要求搞加特林625的时候,是要求搞外能源的,手摇加特林就是外能源的,正好从原理上衔接得上,要是搞内能源的,还不知道要搞成什么样子呢。
柳教授他们在去搞这玩意的时候,都还在赞叹高振东的考虑真是一环扣一环,既获得了外能源加特林的好处,还降低了研制难度。
其实高振东不喜欢内能源加特林的原因就一个——这货实在是打不准,或者说想要打准代价太大,对于防空炮来说,打不准就是原罪。
这可不是重机枪可以靠散布过日子。
高振东饶有兴致的看着这玩意,看到它的供弹具的时候,高振东捂住了额头,这玩意儿的供弹具还是一个高高的弹匣。
高卢人是不是以为我们弄这东西是用来收藏的,使出吃奶的劲儿找了台非常复古的来?
还别说,负责这个事情的高卢佬,还真就是这么想的,对此还觉得颇为得意。
好心办坏事了属于是。
柳教授知道他郁闷的点,笑道:“没关系,弹链式供弹,我们也有经验了,这个倒是难不倒我们。还别说,这东西打起来挺好玩的。来来来,你试试。”
来都来了,反正这东西也长成这样没法改了,高振东倒也光棍,那就打呗。
“哒……哒……哒……哒……哒……”
任凭他使出吃奶的劲儿,这东西依然打得半死不活的,和现在的正经机枪没法比,外源加特林的射速,完全取决于外部能源的大小。
高振东觉得人都快憋坏了,打了两个弹匣就停了手:“这东西手搓的确差点儿意思,难怪没人用了。”
不过能亲手打一把这玩意,高振东还是很满意的,慢不慢你别管,但是人家有历史的厚重感啊。
离开射击位置,高振东转头笑道:“你们接下来主要就要折腾这东西了。”
“是啊,通机已经差不多了,12.7虽然还在搞,不过人手是有富余的。”
“嗯,我估计也应该没问题,对了,你们这个准备用什么弹?”小口径武器和大口径武器不同,研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弹,而不是炮,一切的工作,都是围绕“弹”来开展的。
所以高振东问准备用什么弹。
柳教授道:“我们的想法,是用陆军步兵战车上那门25mm炮的弹,25*165。”
高振东想了想,点了点头:“嗯,这个考虑可以,能多携带不少炮弹。”
步战车上那门25炮和海军的双25最大不同,就是炮弹的弹壳改短了不少,海军那门源自老毛子2M3的双25,炮弹实在是忒长了。
“我们预期射程是3000米,现在正在对炮弹展开研究。”
双25的射程大概是2.8公里,炮弹被改短了,射程却长了。高振东不担心这个,改改发射药,弄一弄内弹道,达到这个目标不难。
“弹种呢?”高振东继续问道,来都来了,多讨论一下又不犯法。
“高爆破片弹。”柳教授道。
“什么引信?”
“碰炸引信。”
无线电近炸引信对炮弹的口径有要求,此时想要做进25mm炮里,无疑是有点吃饱了撑着了。
高振东想了想,摇了摇头。
“怎么?这个不合适?”
“对,不合适,如果是近炸引信还好一些,但是这个弹很难布置近炸引信,代价太大了。就算做得再小,几乎大半枚炮弹都是近炸引信,威力就不行了。”
“按照炮和弹的弹道性能以及射速来说,炮弹对典型的对地、对舰导弹是有足够的命中率的,这个我们一开始算过,所以碰炸引信也是能用的。”
高振东笑了起来:“老柳啊老柳,你怎么这么老实呢?”
柳教授愣了:“啊?老实?”他自我感觉,自己也不怎么老实啊,没想到高教授反倒这么维护自己。
“对啊,既然都碰上去了,为什么不直接用穿甲弹?相比榴弹,反而结构简单一些,制造上更容易。”
柳教授摸了摸脑袋……好像是这么回事。
“主要是对于足够坚固的半穿甲战斗部或者是厚弹体炸弹来说,高爆破片的毁伤能力是不足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武器依靠惯性依然可能击中目标,带来重大伤害。”
柳教授不是搞反舰导弹这些武器的,对他们的结构自然没有高振东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