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762节

  在座的同志基本上没有专门搞雷达的,对此一无所知。

  防工委领导及时站出来,既然这些同志都不是搞这个的,那这个消息就不用在这里说了。

  “好,好,不管难不难,回头我叫搞雷达的同志们来找你。”对于防工委和海军来说,只要知道高振东又有新想法就行了,他们很清楚,在雷达方面,高振东在国内也是最顶尖的那种,而且特别擅长具体的器件和特殊的算法,以及极为新颖的思路。

  好东西啊好东西……虽然这个东西八字还没一撇,但是光凭着高振东透露出的一鳞半爪,就已经足够让人浮想联翩。听起来,好像是飞机飞上飞一圈,地上的地形就被测出来了,而且精度还颇高?侦察利器!

  这第一个就有如此收获,让同志们对高振东脑袋瓜子里那些反潜手段更加的好奇起来。

  “还有什么手段?”海军的同志根本按捺不住。

  “其实还有一个,是比较现成的,红外线热成像!”

  “热成像?”水下那么冷,热成像能有什么鸟用?简直就是大海里的一滴水。

  高振东笑道:“对,热成像。潜艇是要散热的,不论是内燃机还是特种燃料,他们的效率都是有限的,多余的能量几乎都是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出来,而且功率越大,需要散发的热量就越多。这种情况,在特种燃料潜艇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那东西功率大,而且是没法停机的。”

  特种燃料潜艇,也难为高振东同志明明什么都知道,还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硬生生起个名字出来,海军这头的领导差点大笑起来。

  嗯,特种燃料潜艇更明显,那就好,要抓的就是特种燃料的。

  “潜艇在水下散发的热量,足够使得周围的海水产生足够让热成像仪分辨出来的温度变化,会在海上形成一条热尾流。这种办法好处就是技术现成,而且较为直观,可搭载平台多,当然,弊病也有,潜艇太深不行,几十米还可以,而且受天气影响大。”

  高振东弄的碲汞镉热像仪,只是分辨率低,一致性略差,但是要说灵敏度,可是不算低的。只要做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并且潜艇潜深够浅,还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同志们觉得这个东西不错,关键是这玩意它在反潜巡逻机上本来就是必定要搭载的,算是一举多得,能多一种手段也是好的。

  “好,我们回头就研究研究,对热像仪做出针对性的改进来。”搞反潜装备的同志摩拳擦掌,这事儿不用去麻烦高总工了,这种小事,还是把他的时间留给别的有需要的同志吧。

  “除了这个,还有一种也能勉强归类为光学手段的侦察手段,不过这东西比较特殊,理论结合实际,能发现水下70米左右的潜艇,但是技术难度很高。而且,它可能更适合水下通信。”

  水下通信?同志们的耳朵都立了起来,痒!

  众所周知,潜艇的水下通信,除了速度慢得出奇的长波电台之外,就只有往外扔通信浮标天线了。

  老毛子:嗯?怎么耳朵有点发烫,想打喷嚏?

  但是同志们实在想不出什么光学手段能达到这个效果。

  “是什么光学手段?”

  高振东笑道:“激光!”

  激光?!难怪。

  凡是搞光学相关的同志,都不可能不知道眼前这个笑呵呵的年轻人还有一重身份是什么。

  “激光?激光在水里的传播特性不太好吧?”有同志多少也是有研究的。

  高振东点点头:“是,但是有些激光还可以,能完成这个任务,比如……”

  海军领导这回比防工委的动作还快,重重咳嗽一声:“回头再说,回头再说,这个东西有点意思啊,哈哈哈。”

  不过高振东很清楚,这东西短时间之内,成不了气候,现在他做的,无非也就是一个种下种子的工作。

第1185章 花样繁多的反潜手段

  高振东坚信,哪怕没有自己,只要种子种下了,眼界提前开阔了,也具备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了,那一切都不是问题。

  他对自己的定义很清晰,他不是来拯救什么,他只是让美好的事情,尽量提前发生。

  防工委这边对海军的果决暗自叫好,诶,人多力量大,终于不是自己一个人在这儿提心吊胆了,这就很好嘛。

  高振东也不以为意,马上就转换了话题,技术嘛,多的是,特别是这种只吹前景不说实现的,那真是一把一把的,要不是怕东西太多乱了同志们的阵脚,他能吹上三天三夜不带停的。

  “嗯,行,到时候找我就行。那我们说下一个,重力梯度。”

  “重力梯度?”说实话,这东西就有点点超纲了,特别是对于在场的同志们来说。

  一个很反直觉的事实是,重力就不说了,但是引力这东西,哪怕到21世纪都没弄清楚到底是个啥,相关的天体物理的很多在21世纪的人听起来耳熟能详的知识,实际上诞生或者实证的时间并不长。

  比如黑洞,又比如关于宇宙的绝大部分粗浅认识。

  而重力梯度这个东西,在现在的同志们看来,那是万万想不到能用在这方面,甚至这个19世纪90年代就开始成型的概念,在当前大部分同志的脑海里是不存在的,压根不知道。

  其实这不奇怪,这玩意就算是到了21世纪,也没多少人知道,比如花旗佬全国上下加起来,高振东敢肯定99.9%的人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鸟东西,花旗佬的教育极端两极分化,文盲那是特么的真的多。

  当然,世界上第一个可用的重力梯度仪是花旗佬的空军1970年提出来的,同时直到21世纪为止很长一段时间内唯一的商用重力梯度仪,也是花旗佬的。

  “振东同志,解释一下这是个什么东西。”

  “重力梯度,其实更贴切的说法应该是引力梯度,不过在地球层面,主要表现为重力,所以这里就以重力梯度来代替了,是重力场在空间各地的变化率……”

  高振东将重力梯度解释了一遍之后,才道:“由于潜艇这种大密度物体在海水中对海水的替代,会引起其垂直方向上重力梯度的变化,利用这种变化,可以利用重力梯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值,探测海水中大质量物体的存在,当然,这个东西同样不止用于反潜,其实更合适的,是探矿之类的应用,矿物的存在可能造成重力梯度的异常实测值,利用这一点也是能够探矿的,特别适合辅助探查海上油气田,油气田对海洋重力梯度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

  好家伙,高振东同志这是和探矿杠上了,磁异探测器,探矿,重力梯度,探矿,他上次去黔山就替别人确定了一大片铝土矿带,看来在这方面他还真不是没有研究。

  海军则是另外一个想法,早就知道高振东同志对海上很感兴趣,合着最后也是为了找资源?用心良苦,用心良苦啊。

  但是高振东的思路,还不止这一点:“而且啊,这种东西是能用于潜艇的导航的……特别是大潜深潜艇……”

  嗯?你要提到这个,那我可就不能不感兴趣了!海军的同志马上兴趣就来了。

  潜艇这东西的导航,其实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哪怕是到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满天飞的年代,也是如此,因为这货正常工作状态下是接收不到GPS信号的,而惯性导航哪怕再准,在潜艇这种复杂运动状态下都有明显的累积误差,导致经常需要想办法校准自己的位置。

  说人话就是,如果没有足够好的辅助导航手段,就算是带足了供氧的核潜艇,也得时不时的浮上来给自己定个位。

  这对经常在孤狼状态下执行任务的核潜艇来说,非常危险,不论是攻击核潜艇还是弹道导弹核潜艇。

  要不然,花旗海军也不会用这玩意来辅助潜艇导航了,这东西对高精度惯导具有非常重要的辅助意义,在这方面,花旗佬那是真的想得出,而且也舍得花钱。

  海狼:嗨嗨嗨,bro,在想我的事儿?

  花旗佬在和老毛子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至少在科学技术上,还是称得上一声人类之光的。

  怎么用途还越说越多了?防工委领导忍不住了:“这东西到底还有什么用?”

  高振东想了想,干脆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记忆,来了个总结:“高精度惯性制导、地球和空间科学、地质科学、资源探测、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油气矿藏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果装到航空器或者卫星上,对山区、无人区和沿海大陆架部分的基础测量也有重要意义。”

  其实就是没事儿去飞一飞量一量,如果数据有明显变化,那就是有大事儿了。

  “这东西很难搞吧?”海军的领导双眼放光。

  高振东点点头:“是的,我考虑过很多种方式,包括传统的扭矩式、基于加速度的,以及原子干涉、激光干涉等绝对重力梯度测量仪,都是原理简单,但是在实现上需要大量的其他技术来进行细节配合的,难度的确不低。”

  重力梯度仪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是军用,直到这种花旗海军的秘密技术被解密慢慢公开之后,才有相关的民用应用出现。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没有应用,并不是说这东西不好用,而是在花旗海军解密这个技术之前,压根没人知道这么高精度的重力梯度仪已经问世了。

  又有激光,相比其他同志,这位同志在激光的应用上才真是炉火纯青。

  “振东同志,如果我们和国家科技院的同志,以及相关高校联手,有没有可能突破这种技术?”

  高振东点点头:“那还是有可能的,这里面有一些种类,还是具备比较好的实现条件,只是这个东西实际上属于是特殊仪器,应用范围比较窄。”

  “窄不窄的先不说,只要有一定的特殊性,有明确的针对性,就足够我们在这个方向上做一些努力了,俗话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嘛,总体的强大,不就是在这些方面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嘛。这东西再贵,也不会贵到支撑不住吧?”

  防工委领导笑道。

  高振东点点头:“那倒不至于。”

  科学研究总是要走不少弯路的,但是我能截弯取直!科技发展的意义就在于,几十年后哪怕是一篇相关的综述论文,放到现在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资料,如果还能有本专著,那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那这个东西可以搞起来!回头我们去找国家科技院的同志,请他们统筹安排一下,至于振东同志你嘛,还是老规矩,你要负责把相关的同志领上路。”防工委领导笑道。

  这种模式在很多课题和装备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没有占据高振东太多时间,同志们也得到了锻炼,最后得到的成果也很优秀。

  高振东点点头,这个好说,早有准备了属于是。

  “还有没有啊?”同志们的兴趣,是越来越浓了。

  “有,不过和重力梯度一样,局限也大。”高振东笑道。

  “局限大没关系,只要有用,或者有前景,你都提出来,我们作为技术储备,或者说叫做预研项目储备搞起来嘛,看看这些搞反潜的同志,他们未来的饭碗,可都要靠你了。”

  防工委领导开了个玩笑,同志们都笑了起来,不乏搞反潜的同志凑趣开上几句玩笑。

  “那行,不过接下来这个,针对性比较强,主要是针对柴电潜艇的,废气探测。”

  废气探测?海里的潜艇还能测废气?

  其实这东西也不复杂,就是柴电潜艇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废气,特别是一氧化碳这种带有明显标志意义的废气,而且这东西会分布在100米到300米高度内,维持很久,对于途径此地的反潜巡逻机来说,是一种再明显不过的搜潜标志。

  “诶,这个也不错,虽然针对性太强,但是柴电潜艇我们也不能不考虑嘛。”

  “对,废气探测的技术还是相对成熟的,或者说就算不成熟,也能搞成熟,而且效果好,立竿见影,技术简单,有枣没枣打一杆子总没错。”

  “高委员这是高级的忒高级,接地气的又无比的接地气。”

  这个很接地气,但是下一个就不是那么的接地气了,高振东拿出了在近期值得研究的最后一种非接触反潜技术。

  “同志们,快完了快完了,这最后一个,那就是极低频电磁波(ELF)探测了。”

  极低频电磁波?也就是长波了,这东西不是用于通信的么?按说探测这东西的确是有用,但是只要潜艇不通信,也就没什么意义。

  “高委员,敌人的潜艇,应该是很少会使用极低频电磁波通信的吧?这种通信手段速度太慢,不到万不得已,一般都不会用的,探测这个东西可能意义不是很大啊。”

第1186章 害人不浅

  高振东却笑着摇了摇头:“不,ELF这东西,不论潜艇是否进行长波通信,永远都是存在的,虽然微弱,但是对于飞机这个体量能携带的设备来说,还是比较容易达到检出限的。”

  ???

  高振东这句话,别说其他人了,就连祝工都瞪大了双眼一脸懵逼,这事儿我怎么不知道?我就是搞潜艇的啊,虽然不是负责型号总体,但是对于其他子系统还是多多少少有了解的,没听说哪条潜艇是在不停的发射ELF的。

  这样的潜艇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的在规划、论证、设计中的也没有啊。

  但是他知道,高振东一定是发现了什么自己没想到的东西,甚至这件事情是整个团队都没考虑的。

  “高委员,能详细解释一下么?”祝工马上就来劲了。

  高振东点点头:“祝工,众所周知,潜艇是钢铁做的,钢铁在海水中的耐腐蚀性可不怎么样,为了保护艇体,往往会施加阴极保护措施,而且这种阴极保护措施不是牺牲阳极保护,而是外加电流保护,对吧?”

  这事儿是不是众所周知高振东不知道,但他知道祝工是一定知道的。而且牺牲阳极用在这里不合适,潜艇的防腐蚀阴极保护措施一般都是用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就是把艇体变成电化学原理中的阴极,接收电子,从而不会被腐蚀。

  祝工听见这话,瞠目结舌,这话他还真不好答,特么的犯纪律啊!不论回答是或不是,都不合适。但是高振东作为材料学专家博学多才的另一面,他算是再次彻底领教了。

  看见他的样子,高振东大概明白他的为难,并没有等他的答案,而是自顾自的往下说:“在这种情况下,壳体、海水、螺旋桨之间会产生电流回路,这是必然产生的,因为这种回路就是这种保护方法的目的,没有它也就没法保护艇体。但是这会带来一个问题……”

  得,果然,虽然高振东还没说完为什么,祝工已经意识到了,这毛病是个胎里病。

  “……螺旋桨旋转,会造成这个回路的电阻变化,螺旋桨的旋转是周期性的,而周期性的电阻变化,会造成回路电流的周期变化……”

  接下来的话就不用说了,学过初中物理的都知道,交变电场产生交变磁场,最终产生电磁波,而这个电磁波的频率,和螺旋桨的转速高度正相关。

  难怪是ELF,螺旋桨的转速产生的电磁波,恰好就在ELF的频率范围内。

  而剩下的事情,不用高振东继续说,同志们都了解了。

  ——ELF之所以被用来通信,就是因为这货频率低衰减小,这意味着飞机可以在较远的距离就发现潜艇。

  而且这东西完全不受天气、海况等的影响,除非潜艇螺旋桨彻底停转,否则永远有如附骨之蛆,将潜艇缠得死死的。

  而且ELF探测有个好处在于,这种信号的探测手段,甚至比声呐还要来得成熟,之所以以前没有,是因为没想到那个方向上,一旦想到了,想要做针对性的装备,其实比声呐还简单。

  祝工这才意识到高振东在会议开始时那句“接下来就要给你找麻烦了”是什么意思。

  抛开已知的麻烦如声呐,不能解决的麻烦如重力梯度,全部加起来都没这事儿麻烦,艇体是不能不保护的,而且还很难去掉这条保护措施,要知道潜艇这条钢铁巨兽,是在多种保护措施的联合作用之下,才能在海里挺那么久的。

  “这种方式发现距离多少?”祝工知道,相比各有缺陷的其他手段,除开声呐和磁异探测器之外,这东西带来的麻烦是最大的。

  废气,针对性过强,应用范围窄。

首节 上一节 762/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