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空装局的同志可就不困了:“多大?”
“射程80~100公里以上、作战高度不低于30公里的远程弹,主要作战对象是轰炸机。”高振东道。
这个指标,算是AIM-54“不死鸟”的缩水版。
“轰炸机?我们对远程打轰炸机没有那么强的需求吧?花旗人从海上过来,主要手段应该还是航母,航母上可装不了轰炸机。”导研院的同志有些奇怪。
防工委总工却是目光一闪,抬起头看了一眼高振东,然后自己开口了:“还是有必要,毕竟南半岛、倭人那里,有不少花旗的空军基地,包括现在的南交趾也有,对于轰炸机的远程打击能力还是要有的。”
至于高振东心里到底想的是谁,其实他心里大致有数,只是这种事情能做,但是能不说出来还是不说出来。
空军的同志倒是巴不得,对他们来说,各种各样的武器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只是他们有些担心我们的技术。
“打这么远的,我们现在能做?”
高振东点点头:“这个倒是不用担心,马上就有新型推进剂,再加上打轰炸机不需要太高的末端机动性,打高抛弹道,就能大大提升射程,至于末端机动性,实在需要的话,记得刚才我说的双脉冲发动机不?如果舍得多下点儿成本把这东西也弄上去,这个距离上打战斗机都没问题。”
实际上就算是现有的雷电-2中距弹的个头,配上合适的推进剂,例如配方比较好的HTPB推进剂,本来就能打100公里以上,更别说同志们在没办法的情况下还可能把这个弹再搞粗一点。
空军的同志双眼一亮:“对对对,就要这个,就要这个。”
对于他们来说,100公里开外飞剑枭敌首,简直太好玩儿了。
导研院的同志在纸上大致算了算:“嗯,这么搞的话,还真能弄出个100公里的导弹出来,但是我们飞机上的雷达想要照射这么远,恐怕有些困难。”
船上、地上的雷达,主打一个身大力不亏,但是飞机的雷达不论大小还是功率都没法和它们比,在照射能力上是受限制的。
高振东笑了起来:“我们不妨把目光往海军的导弹上放一下嘛,飞机只需要照射或者引导前半程就好。”
海军的导弹……海军的防空导弹现在不都是从空军、陆军这边过去的?他们有什么防空导弹?
空装局的同志还没想通,导研院的倒是有点儿明白了。
“海军的……我明白了,高委员,你的意思是,学海军的反舰导弹,在导弹上装雷达?这样后半程就靠导弹上的雷达自行导引过去就行?”
高振东点点头:“对了,以这个导弹200毫米左右的口径来说,以最新的脉冲PD、平板缝隙天线等技术,是能塞得下一个性能还可以的雷达的,如果再为了远程做得稍微粗一点,那就更没问题。实际上……”
“实际上什么?”一般带这种转折的,后面的话都很有意思。而且按照振东同志的习惯,一般都是好主意。
“实际上,这个导弹的前段和中段,都可以用无线电指令制导,这样成本更低,弹载雷达可以完全不考虑接收照射的事情。”
纯的无线电指令制导,弹上甚至可以没有任何正经的制导系统,只接收后方的指令调整方向就行。
这东西别的好处没有,就是便宜可靠,特别是在对空导弹这种几乎全程对电磁波来说都是通视的情况下。
当然也不是没有缺陷,但是这些缺陷在后段有个主动雷达头的情况下,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诶~~~~~对啊!这个办法好,前中段无线电指令制导加主动雷达末制导,很好的解决了制导距离的问题,而且战斗机在后段就可以完全不管导弹,能做别的事情。要说有什么缺陷的话,那就是这一套下来,成本低不了。”导研院的同志拍手叫好。
空军的同志笑了起来:“该出的钱,还是要出的,大不了平时少装备一点,但是不能没有啊。”高振东同志已经在尽力降低这个导弹的成本了。
畅想一下,在几年后就能形成一套射程覆盖远中近、制导方式涵盖了红外、半主动雷达、主动雷达的空空导弹体系,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再加上对地攻击的激光制导炸弹、电视制导炸弹、末敏弹,齐了!什么都不缺!
其实还是缺的,只是他们没想到而已。
“嗯,这个事情可以做,回头我们就组织人员推动一下。”防工委总工频频点头,这个东西简直让人没有拒绝的余地。
“双脉冲,主要是双脉冲要搞起来,这对中程、远程弹都很有意义。还有那个主动雷达头,只要解决了这两件事情,那剩下的大不了就堆料就好了。”导研院的同志算得很清楚,在这里射程反而成了最容易解决的问题。
防工委总工把下一步的路都想好了:“那个主动雷达头,你们可以和给战斗机搞雷达的同志联系一下,他们在这方面是有经验的。”
“谢谢领导支持啊。”导研院的同志笑得跟二五八万似的。
空军的同志摇头叹道:“没想到眼看着眼看着,半主动雷达制导就要被淘汰了……”这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这才几年啊,从引进那个没法用的K-5到现在,也没太久,居然就连半主动雷达制导都看不上眼了。
高振东摇摇头:“不不不,半主动雷达制导还是有用的,一来相对便宜,二来嘛,半主动雷达制导技术其实很容易改成另外一种武器。”
便宜不便宜的,其他同志都已经顾不上了,他们所有的注意力都被高振东说的“另外一种武器”吸引过去了。
“什么武器?”
高振东笑着吐出了几个字:“反辐射导弹!”
反辐射导弹?核辐射?这也没关系吧?
还不等同志们说出心中的疑惑,高振东就解释道:“反辐射导弹,就是顺着电磁辐射来源方向,打击电磁辐射源的武器,可以说是用敌人的信号来引导我们的武器。”
妙啊!几位同志都差点拍起桌子来。
什么是电磁辐射源?不就是雷达嘛!
如今雷达在防空作战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没有雷达,也就能目视用高炮打一打,或者便携防空弹这种效能有限的手段。
只要能敲掉对方的雷达,对于攻势空军来说就解决了一大半的问题。
“这个要搞!这个要搞!”还不等防工委这边说话,空军的同志已经站了起来,激动的挥着手。
从原理上来说,半主动导引头实际上就是反辐射导引头,只是这个导引信号来自敌方而已。
“当然,这个东西也有一定的难度,最麻烦的地方,就在于反辐射导弹的导引头,必须得是宽带的,否则面对不同波段的雷达,也不可能临上场再换合适波段的导引头。”
“我们想办法,反正都要请教搞雷达的同志,一勺烩了!”导研院这边也是不甘示弱,好东西谁都想搞。
“我们全力支持你们!”空军的同志大包大揽。
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手段的好处是,对战前情报的要求降低了,而且有了应对埋伏防空阵地的办法,毕竟谁都不敢保证在战前能把敌人的雷达部署情况全部摸清楚。
“只可惜这种武器射程有限,长航时的飞机携带了也只能在后方,而在前线的飞机滞空能力又有限,否则敌人的雷达压根没法开机。”
空军的同志颇有些遗憾的道,不过他们已经非常满意了,说出这句话,无非是贪心在作祟。当天条件下,长航时的飞机大多都是巡逻机、预警机之类,在作战的时候是不可能冲到一线的,而一线的攻击机滞空时间又有限,还必须承担别的任务。
然后,他们就看见高振东笑了起来。
有门!
“振东同志,还有什么好想法,一起说出来嘛。”防工委总工笑道。
“这正是我接下来想说的,你们不是有米格-15改的无人靶机嘛?改一改,弄个反辐射导引头上去,作战的时候就在战区上空绕圈子,就算是被打下来,也算是分散了敌人的防空火力。没被打下来,就等着敌人雷达开机,然后……”
无人机太高级的应用现在没条件搞,但是一个预设程序的巡飞反辐射无人机,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可能的。
“好!”空军的同志一拍桌子。
站在敌人的角度,想想都可怕,这东西不怕你打,你想打雷达就得开机,开机了它就能找到机会。雷达不开机,那这雷达也就废了。
就算是因为技术原因作战效率不高,但是至少能让敌人心生忌惮,影响到他们的防空效率,这也就足够了。
“我们到时候和搞无人靶机的同志联系一下,请他们思考一下这种作战方式是否可行。”空军的同志兴高采烈的说,只要搞无人靶机的同志评估下来有一定实现的可能,那这个东西就可以先搞起来了,效果好不好先不管,哪个新生事物是能一蹴而就的。
至于反辐射导引头,本来就是要搞的,到时候无非是移植过去的问题,倒是不用多考虑。
高振东像是想起了什么:“如果决定要搞,到时候请搞无人机的同志来找一下我,我还有些其他想法想和他们商量。”
你还有想法?看来今天打无人机靶,试验不可逃逸区尚在其次,主要是给你开阔思路来了是吧?
“说说,说说。”空装局的同志完全忍不住。
高振东笑着摇了摇头:“其他的现在只是个想法,我还得理一理。”
这还真不是推脱,无人机能做的事情非常多,但是现在的无人机能做的事情就没几样了,例如让我们的无人机操作手打游戏似的打仗,现在是没戏的。技术跟不上,所以到底搞些什么事情,他还真得想想。
第1176章 如鲠在喉(今天的)
北海湾上空,一个花旗攻击编队正在飞行。
这是4架F-105,虽然打着战斗机“F”的名号,但是在交趾战争早期,执行的主要是战术轰炸任务,算是F-111、F/A-18的先驱了。
飞行员们保持着无线电静默,除了雷达在扫描可能的威胁外,没有任何无线电交流。任务计划早就下发,现在就摆在飞行员的大腿上,理论上他们甚至不需要任何交流就能完成这次轰炸任务。
战斗机机舱里,雷达扫描告警一直在闪,这对于飞行员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困扰,扫描很正常,甚至是误报也有可能。
但是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变化,突然之间,4架F-105的机舱里几乎同时响起了雷达跟踪告警。
“嘀……嘀……嘀……”
刺耳的报警声配合着闪烁的红光,顿时就让花旗飞行员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这是跟踪告警,而不是扫描报警,跟踪告警成这样,几乎可以肯定,他们被雷达锁定了。
按说一部雷达同时锁定4架飞机,在此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没那个能力。
但是出现这种情况,几乎只有一种可能——那部雷达的距离很远,导致4架飞机分布形成的那个角度足够小,才能导致一束波束能形成同时跟踪锁定4架飞机的假象。
“北方?”编队长机眼神一凝,这个方向无疑是极为危险的,甚至可以说,全世界加起来,此时用防空导弹打下来的飞机都没有北海湾北方那个国家多。
无论如何,这个告警都足够危险,编队的长机当机立断:“打开电子干扰!下降高度,返航!”
轰炸什么的,先放一边吧,逃命了再说。这种已经形成稳定跟踪的告警是足够让人去见上帝的。
F105带着炸弹,本来就笨重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对于防空导弹来说,无疑是极好的目标。电子干扰能获得多少效果,这可不好说,这个飞机不是专职的电子战飞机,而那个国家是防空导弹打飞机的顶级好手。
相对来说,反倒是下降高度的用处更大一些,低空突防也好,逃跑也好,都是受物理规律控制的,只要高度够低,相对来说比得看运气的电子干扰要来得好一些。
4架F-105机头下压,一个转身,向着来路奔回去。
一个多小时以后,南交趾某花旗空军基地,4名飞行员正在接受质询,半路就跑回来,甚至为了将飞机重量压到最大着陆重量以下,所有飞机上的炸弹都被白白的扔进了大海。
“……你们是说,你们在刚进北海湾区域不久,就受到了来自北方的雷达跟踪锁定?”听完他们的陈述,一名调查员问道。
“是的上校,你们可以检查我们4架飞机的飞行记录仪。”编队长机回答道。
“能判断距离吗?”
“不能,上校。”如果说方向还能靠分布布置的天线区分的话,那光靠电磁信号强弱是没法判断距离的,F-105的雷达告警系统没有这么高级。
“那按照你们的判断,雷达信号是不是有可能来自这里?”另一名调查员站起身,将手指指向了位于北海湾中间的一个岛。
如果是这里,那就说明交趾人和东方人前不久关于这个岛的行动,开始起效果。
“我们认为可能性不大。”战斗机飞行员皱着眉头。
“为什么?”
“当时,我们的位置在这里……”编队长机将手指头指向了地图上的一处海域。
“……如果来自那个岛的话,那说明锁定距离高达80公里以上,我不认为东方人现在就有了这个技术能力,或者说,我们现在都没有这个技术能力。”看来长机不但飞行技术很好,连其他的技术能力也不差。
扫描发现和稳定跟踪的距离,差别还是有点大。
“那你认为是什么?船?”
“也许吧,但是我们的雷达没有发现有船。”F-105的雷达同样缺乏下视能力,只是海上杂波比地面杂波要容易处理一些,对于船这种大型目标还是有发现概率的,大概属于是发现了肯定有,没发现不一定没有的程度。
这让他们很难判断到底是不是有船。
上校调查员想了想,问道:“你们说雷达扫描告警早就亮了,你们记不记得大概是在什么时候亮起的?距离这个岛多远?”
这个问题就让飞行员们抠起了脑袋,毕竟和要命的跟踪告警相比,扫描告警几乎是不太会在意的,飞机座舱资源管理需要兼顾的东西很多,不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注意到这个不要命的变化。
他们陷入了痛苦的回忆,最后给出来的答案各不相同,从120公里到150公里都有,也许是他们没注意到,也许是遥远的距离让雷达信号衰减之后因为告警系统灵敏度差别导致的,甚至隐约还记得有更高的数据,只是那些数据可能来自别的方向。
“120~150公里……”这个数字让在场的人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也许那个跟踪信号,真的来自那个岛,至少扫描150公里,是对方拥有的雷达能扫描到的距离。
“我们有麻烦了。”上校调查员在向基地司令反馈此次事件调查情况的时候,有些沉重的对司令道。
“确定是那个岛上的信号?”基地司令也很明白这件事情的影响,那个岛可以不发一枪一弹,只要他们能够看得见120~150公里之外的海面,那就意味着己方从海上进入北交趾的空间被向南压缩了120~150公里,或者说只能靠低空的方式通过这片海域,直到进入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