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反复折腾?
也许是这个会议提醒了空军一点儿什么,就在这次会议过后没多久,高振东就收到了导研院的邀请,他们的空对空导弹要定型啦!
虽然战斗机用的脉冲PD雷达还没定型,但其实主要是在完善修改,其当前的研究成果已经能够支撑得住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定型。
雷达是雷达,导弹是导弹,分开弄,没毛病。按照高振东同志的建议,这样一来,也不会发生一个装备出问题导致另外一个装备也随之夭折的情况。
说起高振东,当在会场上看见他的时候,导研院的型号总师脸上是一股子颇为说不清道不明的神色,当然,以高兴为主。
“高副总师啊,你可是把我们折腾得够呛啊。”嘴里是埋怨,但是话里却全是欣喜。
别看高振东没有太多参与这个导弹的细节,但是就好像雷电-3一样,这枚被命名为雷电-2的半主动雷达空空弹高振东依然是副总师。
至于原本那枚仿制K-5的雷电-2,早就被空军这边非常嫌弃的直接下马了,那玩意他们试过,跟特么没有一样,也就是个心理安慰。
在这个新雷电-2定型之前,在雷达弹方面,拿当时老毛子配过来的那一点K-5给导研院的同志们熟悉熟悉就行,甚至都不愿意给空军的同志练练手,主要是怕那破玩意影响了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手感和信心,造成一些对半主动雷达弹的不必要的固有印象。
听见总师的话,高振东笑了起来,他知道自从导研院开始搞半主动空空雷达弹之后,是受了不少折腾,反复修改了属于是。
“别说我折腾你们,你们就说愿不愿意受这个折腾吧。”高振东道。
型号总师也跟着他笑了起来,笑得很开心。
“那是太愿意了,再说了,我主要是动动嘴,被折腾的主要是老陆这帮搞子系统的,我反正无所谓啊,你要愿意,今天开会再来几次都没问题。”型号总师看向了负责导航、发动机等子系统的陆工等一众子系统负责人。
“没事儿,要是高委员还有什么新东西,尽管拿来,我们不怕折腾。”陆工他们和高振东很熟,开起玩笑来也是信手拈来。
高振东点点头:“真的?那就行。”
一言为定!这可是你们自己说的。
包括型号总师在内的几位同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是吧,还真有?
随即又兴奋起来,稳了,接下来至少一两年的活儿稳了!
要说任务本身,肯定是有的,但是高振东这话表明了一件事:不但活儿稳了,活儿的技术也稳了!
至少是方向、原理、路线都明确的那种,至于深入到细节,那是导研院要负责的事情,咋滴,连这都还要高委员跟进是吧?那就太丢我们导研院的脸了。
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导研院的同志们开始了今天的汇报。
人还是那些人,空军的、防工委的,还有一些来自其他单位但是与导弹密切相关的定型验收专家。
“……这枚导弹弹长3.8米,直径约0.2米,重量190公斤……”
嗯,这个大小和重量听起来很不错啊,同志们纷纷评价。
“190公斤,那就意味着战-7能装4枚,同时还能装2枚红外格斗弹,还能留下大约一吨的挂载装副油箱。”空装局的同志满意的点头,这个挂载香得一批!
“那至少是两个副油箱了,4+2+2,8个挂点,战-7哪儿有那么多挂点?”一位同志问道。
战-7他是接触过的,机腹一个重载,机翼4个倒都是重载,可是满打满算也就5个挂点。不是驮不动,而是没那么多挂点挂。
空装局的同志笑了起来:“这你就不知道了,我们军工的同志,搞了一个复合挂架,对于战-7来说,机腹复合挂架可以挂两枚,机翼内侧挂点可以挂副油箱,外侧挂点可以采用1枚雷电-2加1枚雷电-3的挂载方式,正好,2油4中2近,好得很啊!”
说到这里,空装局的同志忍不住看了一眼高振东,诶,振东同志的提前量,打得那是真好。
高振东闻言有些惊讶,同志们动作蛮快啊,复合挂架就已经搞出眉目了?
这个挂载量,别看总重只有两吨,但是对于用米格-19改的老攻-5的底子发展而来的战-7来说,已经是武德爆表了。
但是仔细想想,老攻-5其实在重量级上和后来的发财-1是一个级别的,那这个挂载看起来也还算合理。
而且战-7为了这些,放弃了高空高速,那就更合理了。
空军的同志乐得合不拢嘴,这玩意好。
不过接下来导研院同志的话,让他连下巴都掉了下来:“……最大作战高度20000米,速度4马赫,最大有效射程为45公里……”
“多少?”听见这一句,空军的同志就绷不住了。
“45公里,只是这个射程上,不能打高机动目标了。”负责汇报的型号总师笑道。
谁管你能不能打高机动目标了?这个距离上你就是打个气象气球,我也说你牛逼。
关键是这件事情对于空军来说完全不可想象。
空装局的同志道:“我没记错的话,这个导弹一开始规划的,是20~30公里吧?怎么上升了这么多?就拿30公里算,也提升了50%,这也太多了吧?”
知道你们搞研究的同志喜欢在参数上打点埋伏,以免收不了场,但是你们这个埋伏是不是打得太多了,挖的坑甚至都够焚书坑儒了!
说起这个,型号总师可就来劲了:“本来我们是按照20~30公里搞的,不过我们的副总师高振东同志在中途折腾了我们两次,就成了这个结果。”
“都折腾了什么?”防工委总工笑道。
因为交趾的事情,防工委领导没来,今天是总工代表防工委参会。
“大的来说,雷达折腾了一次,让飞机能看得更远,就具备了大射程的先决条件……”
看不见,再大的射程也发挥不出来。
“第二次,是在推进剂上又折腾了一次,他改进了推进剂的配方,提高了导弹的动力射程。”动力射程是中程导弹射程的基础。
同志们都笑了起来,原来是这么个折腾法,折腾得好!可劲儿折腾!所有的同志心里都浮起了这个想法。
“同志们是不知道啊,如果按照原本的技术条件,这个弹最少应该提前半年就出现了,但是高副总师把好菜都端出来了,而且还是现货,我们也实在是忍不住啊。”型号总师开了个玩笑。
防工委总工边笑边点头,颇有深意的道:“嗯,那你们还有得折腾呢……”
嗯?你也这么说?刚才高副总师就隐约提了这么一嘴,你是不是也知道点什么?
导研院的同志们心里那个痒啊……
其实总工不知道高振东在想什么,但是他至少知道一件事情——推进剂还能换!
高振东前段时间拿出来的那种叫做HTPB的新型推进剂,成本低不说,但是在比冲上,比现有推进剂有明显优势。
HTPB虽然不是含能材料,但是它能带来优异的力学性能,如此一来,在相同的力学要求下,推进剂里的含能材料比重就能明显的上升。
只是现在这东西还在量产合成试制中,暂时还没公开而已。
带着一点得窥先机的喜悦,导研院的同志继续汇报:“……不过就像刚才我说的那样,在45公里射程上,导弹的命中率虽然依然能保证在80%以上,但是对于高机动目标,命中率会急剧下降……”
同志们纷纷点头,这一点很正常,在座的基本都是负责导弹相关工作的,知道导弹后半部是全靠惯性在飞行,没有动力,机动性能有限。
就是空军的同志,好像是想起了什么,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表达。
此时,高振东插话了。
“我建议你们增加一个指标,把这个指标算一算或者测一测,放心,不折腾你们,不用改导弹。”说到“折腾”,高振东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听见他的话,同志们都大笑起来,导研院的同志也放下了悬到空中的心,不改导弹就好,要不然反反复复的也太难受了。
“什么指标?”空军的同志兴趣十足,他们觉得高振东说的,可能就是他们在想但是又说不清楚的。
“不可逃逸区。”
“不可逃逸区?”作为第一次搞中程空空导弹的同志们,对这个概念完全没想到过,但是这句话很好懂,这就是汉语的好处了。
“就是连高机动目标都无法逃逸的射程范围?”导研院的同志问道。
空装局的同志却是一拍大腿:“对!对!就是这个!我们就想要这个!”
还得是振东同志想得明白,知道我们部队想要了解什么指标。我们空军这头有了这个指标,对于空战战术的制定,非常有用。
同志们也纷纷点头,诶,这个指标定得好,对中距空空导弹的研究以及使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东西做得好是一回事,但是要用好又是另一回事。
第1171章 卖了算逑
还得是高委员啊,人家当副总师,那是真的管用!
制定一个小小的指标,就能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重要需求。
虽然大家都听懂了,但是高振东还是解释了一下。
“对,就是这个意思,刚才导研院的同志也提到了,这个导弹在射程的后半程,对高机动目标的命中率有限。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当然,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但是在现在这个客观事实毕竟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就把这个东西给算出来。不可逃逸,意思大家都能听明白,就是哪怕高机动飞机,在这个范围内也无法逃脱的意思。”
同志们纷纷点头,但是空军和导研院的同志只听见了一句话,“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现在人多嘴杂,这个事情暂时不讨论,但是空装局和导研院心里,那是真的痒。
什么叫做“好奇害死猫”,他们现在算是明白了。
而且这事儿还不光是好奇的问题,而是有大用的东西,心里那个难受劲儿就更别提了。
不过好在他们还是有理智的,高委员又不会跑,怕啥。
“那什么是高机动?这个定义是不是也要下一下?”导研院的同志道,如果这个定义不下,那也没法算或者没法测啊。
高振东还没说话,空军的同志先把话接过去了:“这事儿不用振东同志回答,我来告诉你们。9个G,对于打飞机来说,过载9个G就算是高机动目标,因为这是人体承受过载的极限。再往上,不用打,飞机自己就掉下来了。”
9个G,就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人承受过载的极限,当然,也许有超人能到9.1、9.2啥的,但是没有意义,对于普适性的规律来说,就是这样。
这事儿,空军是最熟悉的,他们直接把要求拉满,不过这个要求因为有人的因素,实际上对导弹来说要打下它并不苛刻。
高振东点了点头,补充道:“对,就是这么回事,至于这个不可逃逸区怎么计算,最简单的办法,把导弹发射后的动力射程扇面画出来就行,在这个区域里,还有动力的导弹对于哪怕战斗机来说,也是很难逃掉的……”
有动力就有能量做机动,无论如何,哪怕是在空空导弹里相对机动性比较差的中距弹,其机动性也不是上面装了个湿件的飞机能比的。
“那不简单的办法呢?”知道高振东对同一件事情向来有多个套方案,而且是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所以导研院的同志对于“不简单”的办法也很有兴趣。
“不简单的话,那就要根据导弹当时的能量、状态、作战高度等条件来计算和测试了,不过这个距离比起动力射程,不会远多少。如果着急给火控系统用,你们就用动力射程代替就行,包可用的。”高振东道。
空军的同志点点头:“嗯,我们就要动力射程,这样稳妥。我们只需要知道在哪个射程里最稳妥的,同时能在火控系统里给出提示就可以了。”
太复杂的计算,对于现在的机载火控雷达计算机来说,还是有一些麻烦,能有一个可靠的提示,对空军来说就够用了。
型号总师笑了起来:“那我现在都能给你一个大概的不可逃逸距离,当然,只是正前方,左右扇区我们得好好算算。正前方不可逃逸的距离,是大约20公里不到的样子,这个导弹极速4马赫,大概是一秒1.3公里的样子,不考虑高度等等条件,不严谨的计算的话,从开始加速到发动机烧完,就是这个距离。”
看来这个发动机的加速过程较长,高振东心想。不过这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是对于空军的同志来说,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喜事。
20公里?这都和规划的射程下限相等了,虽然知道“不可逃逸”只是一个描述,实际上并不是100%的命中,但是至少说明,在20公里范围内,敌机逃脱的可能性非常小。
“好!就按照这个方式来计算,到时候把不可逃逸区做到战斗机火控系统里面去。”
人想要在空战中根据距离、方位、速度计算不可逃逸区,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但是对于计算机来说,这种计算还算是简单,对于C6132的军用加固版本来说就更简单了。
“这个啊,我们只能提供数据,至于把这个做进去,那得是战斗机研究单位才能做的,他们的火控系统我们也搞不了啊。”雷电-2的型号总师笑道。
诶,忘记了,空军的同志拍了拍脑袋,自嘲的笑了起来。
汇报还在继续,总体来说,这是一枚射程45公里,作战高度20公里的中程雷达制导空空弹。
而且在不可逃逸区里具有极高的杀伤概率,在最大射程上,对轰炸机、运输机等非高机动的目标也有比较高的杀伤概率。
对于这个东西,空军这边非常满意,尤其是当看到同期花旗佬的AIM-7C/D的性能之后,又有了一种“万万没想到”的感觉。
我们一下子,就比花旗佬都领先这么多了?
AIM-7C/D的射程,他们拿到的也有很多个版本,但是最高的版本,也就标的24公里,相比手上的雷电-2那45公里的射程,让我们的同志们有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这这这……原本以为规划的射程上限30公里是有点异想天开,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想到到手一看,凤凰!
再看看老毛子刚刚于63年投产的远程空空导弹R-4,射程20公里……
老子此时的中程半主动空空导弹R-8,射程1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