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都觉得这个办法不错,额外一点代价我们还是付得起的,钱只要花在刀刃上就好。
大迎角性能听起来就是个飞机能向上多少度角去飞行的参数,但实际上,这个参数和飞机的机动性多项指标有很深的联系。
既然机腹进气道通过高振东同志这位顶级气动专家计算评估,在当前条件下具有明显优势,那就不妨一试,甚至连西南所的同志自己都已经开始动摇了。
要不是两侧进气道具有明显优势——比较现成,恐怕他们直接就转机腹进气道了。
对于还要进一步工作才确定进气道方案这件事,高振东倒是无所谓,早点晚点都一样,顺便同志们还能在工作中掌握两侧进气和机腹进气更多的设计经验,岂不美哉。
有高振东刷脸,同志们对机腹进气的性能倒是倾向于持乐观态度,不过对于它带来的边际效应,有的同志想得比较长远。
“各位同志,机腹进气的话,会不会对起落架、挂架的布置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飞机的多用途能力。”
机腹进气没搞过,对于它的布置,有点心里没底。
西南所的同志摇了摇头:“这个问题倒是不大,我们是搞新飞机,不是在老飞机上修修改改,自由度相对比较大,应该是可以兼顾的。”
高振东也摇了摇头,不过他摇头的意思和西南所的同志的出发点不同:“对于这架飞机,我的建议是当前阶段要保留多功能的潜力,但是在早期型号上,不要去考虑多功能的具体实现。”
高振东此话一出,语惊四座,甚至比他刚才自己毙掉双三角翼的动静还大。
“不要多功能?”空军都绷不住了,这不像是振东同志啊。
要知道,多功能战斗机这个概念,还是他提出的,而且效果非常好。
其他同志也都看向了高振东。
高振东点点头:“对,不要多功能。这就是一架空优战斗机,一架极速2.2马赫、升限2万米,且作战半径满足要求的高机动战斗机。”
“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发动机顶不住,我们没有大推力发动机做不了重型战斗机,我们必须有所取舍,在这架飞机上,不能浪费任何一公斤重量在空战之外的事情上。我们可以在构型、挂载等方面为多功能留下空间和潜力,但是现阶段,它不能将任何一点资源放到其他事务上,攻击任务可以交给轰炸机、攻击机、多功能战斗机,但是恰恰不能是这架空优战斗机。”
这件事情,高振东早就想提了,只是一直没机会,正好有同志提起了这个话题,他就顺水推舟。
两台二期改进发动机加起来,预期也就和10爷一台发动机差不多的推力,能很好的以中轻型机的身板完成空优的任务,就是它最大的成功,至于别的,等到改进型号再说吧。
F-15E:你说得对!
空军的同志陷入了沉思,良久才点了点头:“你说得有道理,这架飞机的担子,不能太重了,制空权是它唯一的任务,没有制空权,别的什么功能玩出花来都没用。”
说完,他转向防工委这边:“我建议,空优战斗机的多功能要求,在本阶段可以取消,但是多功能的潜力要留下。同志们可以就这个改动,举手表决。”
随着同志们纷纷举手,关于空优战斗机初始型号一定要空优的规划作战任务改动,尘埃落定。
“好,同志们,我们……”防工委领导再次开了口,刚说到这里,他转头看看高振东:“那啥,你还有什么要说的没?”
被闪了好几次,闪怕了。
同志们都笑了起来,现场气氛很是融洽。
高振东笑着摇了摇头:“没了,没了。”
能说的很多,但是都不用现在说,等到进入下一阶段乃至再往后的阶段再考虑。
一架双发、鸭翼、机腹进气,在高振东心里大概是10爷和台风综合的战斗机,在这个年头绝对差不了。
虽然发动机差了一大截,但是要求也没那么高,发动机推重比是差点,但是只要舍得丢掉不必要的要求,纯空优在这个年头问题不大。
其实高振东也不是没有对着20姬流口水,但是一想她那个“八翼天使”的外号,他就头皮发麻,那个非常优秀同时又复杂到了极致的气动和飞控,不是现在能搞定的。
要是现在去折腾类似她的飞机,步子能迈出去多大不知道,但是扯到蛋是肯定的。
那就整个青春版,不是,现在这个才是真正的20姬。
对此,有退休老头作证,20就是双发10改。
这不巧了么,这个飞机构型像几十年后的10爷,而且双发。
听见高振东说没了,防工委领导才放心的往下说:“好,那这个飞机的构型,我们大概就这么定了,西南所的同志可以在今天会议的基础上开展下一步工作。”
——
空优战斗机总体方案的工作已经落下帷幕,在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一个快被人们遗忘的人,他的社会存在也接近尾声。
——刘海中。
不论他最终结果是死是活,他的社会存在基本上消弭殆尽,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剥夺XX权利。
“刘海……不,许君泽,你还有什么要交待的没有?”
刘海中双目已经完全没有了神采:“您还是叫我刘海中吧,许君泽这个名字长久不用,我总是觉得不是在叫我。至于情况,没有了,我所有的都交待了,只求给我一条活路。”
“活路与否,是要看审判的结果的。”审讯的同志一脸严肃,不稀得骗你。
“我没有杀害任何人,也没有向外传递出任何一份有价值的情报,而且也积极配合,希望贵方政府能对我宽大处理。”
“贵方?呵呵……刘海中,你知不知道,你犯下的罪行,是行为罪而不是结果罪?”
“我知道我知道,可是结果还是会影响到量刑的吧?”也许是抖搂得彻底,让他有了一丝轻松感,甚至还和审讯人员讨论起了法律问题。
“你的问题,交给审判你的同志们来决定吧。不过我很好奇,作为一个铁杆的特务,你为什么在京城第三轧钢厂工作的时候,对待工作却还很认真负责,甚至还一路走到了七级锻工的程度,这用你勤于任事可不怎么解释得通。”也许同样是到了尾声,审讯人员也放松了一些,甚至还说起了一些别的。
刘海中脸上浮起了一种奇怪的笑容,甚至在这一刻,他眼睛里多多少少又有了一点儿精神:“长官,其实我想得没那么多。我就是觉得,哪怕要卖贵方,那也必须是贵方价值越高、威胁越大、影响越重,我才越能卖个好价钱吧?我就想啊,哪怕是我在的三轧厂,也必须是个重要的单位,那它的情报才值钱啊?我能把三轧厂建设得越好,岂不是就对我越有利?”
我艹!
审讯人员大惊,这特么还是个有主人翁精神的特务,还他妈挺有想法的。
要是让高振东听见,恐怕也不得不叹服一声,刘海中这老小子还真挺有思想,不愧是老牌特务,很是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某种程度上来说,刘海中这想法还真有道理,你想要出卖的对象对他的敌人威胁越大,你才能卖出越好的价钱。
只可惜这么朴素的道理,几十年后的某群人却悟不透。
“难道你就没有一点点身为建设者的自豪?”审讯人员看向刘海中。
刘海中眼里的一点点光又亮了一分,随即又熄灭了下去:“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意义。”
审讯人员关上审讯记录本,眼里是鄙视、愤怒、不屑,仿佛还有一丝惋惜:“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这是对一个错过了所有改过机会的人的惋惜,甚至这个人都已经找到自己心中真正所盼,却又让这点光芒从自己指缝中溜走。
“咣当!”刘海中被带走,审讯室的铁门关上了。
——
东部海域的海面上,在岛上工作的同志们已经忙碌了一天。
无数的生物标本被送回了护卫舰上,而这个岛的第一笔水文气象数据也被采集到了环境监测站里,同志们正在读取。
两条溪流边,两支测绘队伍已经完成了测绘和埋标工作,正在下撤。
看阵风看开心了,今天还是三章哟
原因我直说了吧,本来准备今天四更的,但是中午上网查资料,然后就在各大平台看了一下午的三杀阵风……开心得一批。
看看,这就是我绕来绕去就是不待见阵风的含金量,哈哈哈哈~~~~~~
所以,今天还是三更。
今天晚上发。
第1153章 货运航线保障任务
编队指挥员站在驱逐舰上,看着还在忙碌的同志们,又看了看天空和海面,有些不解。
“这都一两天了,怎么哪儿哪儿都没动静儿?奇怪了。”
倒不是说他巴不得要出点什么动静来,主要是在科考计划预案里,这个位置应该是会有点什么事情发生的。
虽然我们不会主动惹事,但是我们也不怕事,准备工作都是做得足足的。
旁边的参谋人员笑道:“也许还没巡过来吧,人家又不可能在天上几个小时就看一眼。”
这话说得编队指挥员很是高兴:“诶,你这话说得在理。”
他高兴的不是没麻烦,而是因为那句“几个小时就看一眼”。
虽然这个“几小时看一眼”,也要受到很多限制,但是至少能看,瞎子和近视,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他看向国公岛,同志们甚至在开始修建一个半永久的小营房,之所以说是半永久,主要是里面不一定随时有人,这要取决于下一步的决策。
而此时,岛上“砰!”“砰!”的爆炸声传来,同志们正在用单兵掩体爆破器炸坑。
别误会,这不是在修单兵掩体,而是在快速开挖营房基础。施工机械不太容易运上来,但是这玩意体积小巧,要多少有多少,管够。
以一定的距离排布开,炸过之后清理沙土就行,总体来说比全人力开挖可快多了。我们的工……工作人员还是很善于利用现有装备的。
“不论怎么样,天上海上都盯紧一点。”
对于编队指挥员来说,他要考虑的事情很多,无论如何,在预案里发生概率最大的事情却悄无声息,他还是感到有些奇怪。
预计要发生的事情在这里没有发生,但是不等于所有的地域都没发生。
东部海域北部,这里已经接近浑海,位于汉东、松江以东大概400公里左右的一片海域,我们的几艘船正在这里作业。
这里在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但是在海水之下,却是暗藏杀机。
这个杀机不是别的,而是一大片石头。
这里是我们东部海域大陆架的延伸,有不少隐藏在海面之下的礁石,即便是高度最高的一块,也在水面下好几米。
这些礁石表面上看来人畜无害,但是对于船舶来说,却是无声的杀手,越大的船,就越怕他们,因为大船吃水深。
就在几个月前,我们的第一艘万吨货轮,就是在这个地方触礁沉没,而这次航行,是它的第一次出航。
而这次航行的目的地,是倭岛的一个港口,这次航行是为了在两国之间开辟一条新的货运航线,没错,这时候在两国之间,是有货运航线的,在做生意。
这艘万吨巨轮就是在这块淹没最浅的礁石附近,触碰了一块更深一些的礁石,最终沉没,而这件事情,当时在东北亚区域掀起了轩然大波,更是被倭人媒体描述为被南半岛的潜艇使用鱼雷击沉。
不过我们还是尊重客观事实,不会轻易被挑拨上火的,我们通过慎密的调查,在附近的一块水下礁石上发现了船体油漆等证据,最终判明,这条船是触礁沉没,并不是小鬼子口中说的受到了鱼雷攻击。
最终我们放弃了这条船,没有进行打捞,一是此时我们的打捞技术有限,这和几十年后南半岛那条扑朔迷离沉默的客船“逝月号”带着一船学生沉没之后还要靠我们去打捞,反差还是挺大的。当然,“逝月号”事件上南半岛那些让人难以理解的操作,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二来,是一个一般人都觉得很出乎意料的原因——这条船是在国际某航运保险公司投保的,该公司赔了一大笔保险费,比船的造价高得多,也就没有必要再打捞了。我们常常说的“斗而不破”几个字,我们早就实际践行得淋漓尽致。
当然,船虽然不要了,但是其他事情还是要做的,首要一件事,就是把这些危险的暗礁标记出来。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件事情是我们应该做的,至于谁在52年宣称过什么,我们根本没放在心上,疯子说疯话,谁会正经在意?连他爹花旗佬都不在意。
就在国公岛的科考行动展开的差不多同时,我们在查明万吨货轮失事原因后半年,终于做好了材料、船舶、人员、海洋水文等方面的准备,要正式开展行动,以期消除这片暗礁对来往船只的威胁。
说起来复杂,其实手段也很简单,也是长久以来,在航线建设方面的常规做法——修个灯塔。
有了灯塔,来往船只就能通过灯塔定位这片危险区域所在,避开这片区域,同时这个灯塔也能起到为来往船只导航的作用,对于航运业来说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非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无非就是这个灯塔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止有灯光,还有无线电信标之类的现代海上导航设备。
之所以要现在开工,原因和阴谋论什么的没有半毛钱关系,就一个原因——经卫星遥感证实,这几天该片海域附近万里无云,天气晴好,利于作业。
在那块水面上看不见的礁石附近,一条驱逐舰,两条导护艇在周围游弋,海盗这玩意自古有之,就算是到了21世纪,非洲附近不还是要靠国际护航才能保证过往船只的安全嘛。
更别说这个风起云涌的冷战时代,尚未完善的法理、错综复杂的局势、S2以来遗留的不少灰色地缘关系,都使得海盗这东西在这年头相当的常见,必要的护航还是要有的。
与之对应的,是天空中巡逻的飞机,海盗猖獗,不得不防,21世纪甚至核潜艇都承担过反海盗巡逻护航任务,那这年头有几架飞机参加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不过在空中的只有图-4特,战斗机并没有过来,此地距离松江大约400公里,对于在沿海上空承担战斗值班任务的战斗机来说,也就是一脚油门半小时的事情。
这些都是配角,而灯塔建设任务的主角,实际上是一群登陆艇,条件有限,此时我们并没有日后那种专业性能拉满、各司其职的各种海上工程船,不过没关系,我们总能想办法利用现有条件完成工作,毕竟航线建设,刻不容缓。
几条刚刚服役不久的登陆艇带材料的带材料,带人的带人,装设备的装设备,围在了那个距离海面最浅的礁石上方,这块礁石距离海面最近,且礁盘面积足够,施工条件最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