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的作战飞机早已换了一拨了,但是图-4特倒还一直都在上空巡逻,如果说电侦船负责当归方向的空、海情保障的话,那图-4特就负责的是国公岛东方的空海保障。
“科考编队明白!”指挥员放下了与图-4特通信的话筒,拿起了旁边另外一个用于编队指挥的话筒。
“国公岛海域海洋气象水文观测工作,现在开始!”
空中飞机盘旋,在静静的夜空中发出若有若无的轰鸣声,而海上更加热闹,“哒哒哒哒”的柴油机声中,四条导护艇分散开来,在周围一定距离上低速巡逻。
带刀侍卫,这就是这四条导护艇的任务。
他们要应对可能的低烈度冲突,还要负责高烈度冲突中的反舰任务,同时为两条大舰提供那么一点点防空掩护。
说起这个,两条大舰就憋屈得不行。
而驱逐舰则是整个任务的指挥者,同时他身大力不亏,上面装的雷达技术虽然不先进,胜在功率够大,比导护艇上的要看得远,算是作为空中图-4特的空海保障的补充。
毕竟导护艇上的雷达就是为了反舰导弹和火炮准备的,但是要说技术先进,还真轮不到他们,脉冲PD什么的,也还没轮到他们装,倒是现在看起来像个弱鸡的那条驱逐舰,到改装的时候一定会装上。
而那条护卫舰要做的工作就简单多了,他现在正在往下放小艇,准备转运人员和物资。
与此同时,驱逐舰上也在往下放小艇,两条大舰上的小艇集中使用,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先把国公岛上的气象观测站建好。
几条小艇向着早就选好的岛岸奔去,这是岛的北岸,相比南岸,地势平缓一些,而且在东、中、西,各有淡水溪流,此时同志们上岛的地点,就在岛屿的中部偏东,这里平地的面积比较大,而且有一条溪流。
而另外一部分同志,则是在岛的中部上的岛,这里也有一条溪流。
这两条溪流,中部那条通向岛屿的最高峰,偏东那条则通向岛屿的第二高峰,说是高峰,其实高度也就300多米,只是植被茂密,没有道路,沿溪流而上要相对容易一些,而且不容易迷路。
同志们在两条溪流的入海口附近安营扎寨,几顶帐篷各自支了起来,一部分同志开始休息,他们白天的任务很重,原始植被条件下登山,难度自不用多说。
而另外一部分同志,则是利用小艇陆陆续续送来的设备和材料,开始在离潮位高线以上的地方,构筑自动水文气象站。
几支带温度测量的压力水位计被沿着铝合金管道铺向了海里,这活儿一晚上干不完。装这么多支,就是为了保证至少能有一支能用的,毕竟这东西在盐水下,工作环境是相对恶劣的。
科学观测,我们是认真的。
但是自动水文气象站本体,却是修得很快。
同志们带来了速干水泥、钢筋、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等材料,从晚上2点左右抵达开始,到早上八点的时候,一个四个平方米左右的自动水文气象站就已经立在了岛上。
气象站顶部,安装了风速、风向、雨量监测设备,旁边的百叶箱里,空气温湿度计静静的在里面工作着,还有几个装在防水接线盒里的线头,就等着压力水位温度计的线布设过来。
“水文气象站已经基本架设完毕,勘察测绘的同志正在向岛上的两座高峰发起冲击。”作为指挥舰的驱逐舰上,接到了岛上的同志传来的汇报,而这个消息,也从驱逐舰发到了图-4特,从图-4特发到了电侦船,再从电侦船一路传回了京城这边的指挥部。
“很好,同志们辛苦了。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厉,顺利圆满完成科考观测和观测站架设任务。”指挥部的话,顺着看不见的电磁波,又一路传回了指挥舰,再传到了岛上正在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耳朵里。
就连已经在早7点就出发的两只测绘队伍,也收到了来自京城的表扬和祝贺。
一部分同志正在趁着这个空档,采集岛上的植物和动物资源标本。
“我丢,大吸斑!中午大家有口福啦~~~~~”一位同志的普通话很是难懂,但是同志们还是听懂了。
“卧槽,你特么是来采标本的还是来当厨子的?”一位同志笑道。
“都一样,都一样的啦。介里吸斑鱼介么多,撒撒水啦~~~~”
同志们都笑了起来。
而此时,测绘组的同志们正在跋山涉水,向着两座主峰前进,他们要在最高点,埋下两个测绘水准标,并标定两个水准标的高程,供后来的同志测绘所用。
一般这种水准标,在埋设的时候,都会记录下埋设的位置、高程、埋设时间等等资料。
那啥,一切都是为了科考观测。
而一部分已经完成了任务的同志,则坐着小艇撤回了护卫舰上,护卫舰带着他们,向着国公岛的东北方向驶去,4条护卫艇,也分了两条出来,跟着他们一起前进,那里也有个岛,小一些。
国公岛海域同志们忙碌得热火朝天,在京城,早上九点,空优战斗机方案论证会第二天的会议也开始了。
“同志们昨晚都辛苦了吧?”防工委领导一开场就先慰问一下。
“不辛苦,还挺有意思的。”类似的话不绝于耳。
“那好,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到底三号四号能不能用,或者说还是求稳,选择二号方案,剩下的事情,等这个决定了再说。”防工委领导笑道。
“你们作为使用者,觉得这两个方案总体上怎么样?”先问的是空军这头,他们才是用户。
“嗯,不错,尤其是四号方案,应该是我们现在能拿得出的最好方案了。”空军也是识货的,从总体架构上来说,一个无尾双三角翼带不可动鸭翼的方案,是在当前条件下的最优解。
毕竟三角翼、双三角翼,我们是既有研究又有外援,而且还有创新,鸭翼看起来带来的风险也不是很高,而这个方案的总体性能,是当前能得到的最好结果。
从构型上来说,这差不多就是个气动加强版的双发幻影2000,80年代我们的空军会对幻影2000动心,那没理由在60年代对它的加强版就不动心了。
幻影4000:在想我的事?
刨除个头和发动机差异之外,这个四号方案可以说是一个小号幻影4000。
而且空军对这个方案赞誉有加很重要一点是,这方案的基础,和高卢人的幻影3有莫大关系。
而幻影3拿着一台和R11-F300差不多级别的阿塔-09B能实现2.2马赫的极速,2400公里的航程,还有17000米的升限,也证明了这个构型的优秀,简直就是为心脏病患者量身定做的。
当然,幻影3的爬升率什么的有点难看,但是再想想我们的方案是双发,而且是两台比阿塔-09B推力更大的发展中型号,这些顾虑也很快被我们的空军同志扔到了脑后。
空军的同志表达了自身的倾向,同时三、四号方案也没有一号方案那种空中楼阁的毛病,接下来同志们的讨论就很容易了。
经过一晚上的研究,同志们对三、四号方案的看法还是比较一致的——值得搞!
唯一的争论,是偏三还是偏四的问题。
“四号是不是有些复杂,我觉得三号好一些,不论是我们自己的研究还是外来技术,都能直接应用。”
“我倒是觉得四号更合适,三号太四平八稳了,一点风险都不冒,这也不是搞新装备应有的态度嘛。”
“鸭翼会对飞控带来更大的复杂度,我们的飞控有没有这么高的水平?”
“我倒是觉得不怕,拿风洞吹嘛,多吹、多试飞、多修改,我们现在电子、计算机和自控还是很不错的。用振东同志的话来说,四号方案虽然技术难度高一些,但却是真正扬长避短了的。”
第1150章 三步走的鸭翼(4k,今天还有6k)
同志们各抒己见,三号、四号方案一眼能看到的好处坏处都一目了然,大家讨论那真是光屁股坐板凳——有板有眼的。
但是实际上,有尾、无尾、无尾鸭翼三种布局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一眼看上去那么简单。
主要是流体力学这东西实在是有些逆天,在这年代是纯纯的经验科学,不经过大量的风洞乃至飞行试验,根本没法掌握到实际情况。
别说现在了,就算是放到几十年后,花旗佬那难产的高超依然会告诉大家——这事儿吧,真的很难模拟。
当然,被重新“定义”的高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不过既然有同志说到高振东了,大家才想起来,高委员好像还没发言。
“振东啊,你的看法是怎么样?”防工委领导转头看向身边的高振东,只见他正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听见点自己的名,高振东抬起头来:“稍等一下,我算一算,你们先讨论,先讨论。”
说完,他低下头继续在会议准备的一本草稿纸上写写画画。
这本草稿纸散会了一定要销毁!防工委领导在心里发狠。
当场算,高振东在防工委开了这么多会了,可并不多见。
“好,你算,你先算,我们继续讨论。”
空军的同志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看来新飞机的方案,振东同志的考虑很多啊。
想到这里,空军的同志非但没有担心,反而更兴奋了。
能让高振东同志如此上心,看来在高总工心里,是准备整一个大活儿了。
大活儿好啊,越大越好,空军的同志乐得不行。
毕竟前面从战-6改开始,攻击机、多用途战斗机等等装备上,空军可是尝到了不少的甜头。
你算,随你算多久,谁不让你算我们先把他给办了!
同志们继续各抒己见,已经把一二号方案忘到了九霄云外,大致是以空军和西南所为主的同志倾向四号方案,大部分其他同志倾向三号方案。
至于高振东在纸上算的什么?
实际上他就是在纸上胡逼写公式,瞎勾巴画图,这些内容还都是从他原来搞到的那本飞机气动设计的书上弄下来的。
之所以要这样,主要是他要说的内容虽然不算多,但是却比较深,而且在某些方面对三四号方案的修改有些大,所以他好歹得把铺垫做足。
见大家都讨论得差不多了,高振东觉得时间也可以了,趁着同志们发言的空档,他举了举手。
一直在盯着他的防工委领导顺着就跟上了:“来,你说说,振东同志。”
等了你老半天了。
其他同志也都好奇的看着高振东。
“三号还是四号,其实我现在也没法给你下结论,关键是,你们、或者说使用这架飞机的同志们的选择倾向是什么。”
没法下结论,这可非常少见了。
“倾向?”懵!
“对,关键是,这架飞机,你们是想要往哪个方向走,你们选定的静不稳定度是多少?”
“静不稳定度是多少?”还是懵!
“对,这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这个东西决定了一架飞机的设计。”高振东道。
对于西南所的同志们来说,这个说法是新鲜的,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静不稳定这个概念都还是高振东上次提出了这个概念之后,才开始接触到。
和几十年后我们的气动研究不说天下无敌,也至少是难逢敌手相比,现在我们的同志们甚至还连门都没怎么摸着,很多概念根本就不存在,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上,我们连彻底摸清楚米格-21的一切,都已经到了八十年代了。
在有放宽静稳定度飞机的概念之前,别说我们,就连其他国家的相关人员都对这个东西没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而处于蹒跚学步的我们,就更是不太清楚。
高振东不得已,将静稳定度的概念介绍了一遍,然后才问道:“所以,你们选择的这个飞机的静不稳定度是多少?是机翼平均空气动力弦的多少?”
这个参数说起来简单也简单,复杂也复杂,不过高振东的解释,搞空气动力学的同志还是大致听明白了。
明白归明白,但实际上同志们压根没有考虑到这么多,因为不知道这东西这么重要。
西南所的同志脸上露出了一点不好意思的神情:“我们还没考虑到,本来是想先选定方案再去考虑这些细节参数。”
高振东笑道:“原则上来说,你们的想法没问题,不过这个参数和一些核心参数一样,属于是它不选定,就很难法选布局的,就好像动力。”
“那这个参数到底在方案选择上有什么作用?高总工,这方面我们实在是不太清楚,也请您多多指导。”
高振东点点头:“这么说吧,这个参数决定了何种方案的综合性能更优秀,随着这个参数的变化,平尾、大三角翼、鸭翼的综合性能是在变化的。”
同志们这才明白过来,难怪要先定这个参数,要是这个参数不定下来,那就意味着方案的一切都是未知的。
高振东又补充道:“我计算过,从纯理论出发,如果静不稳定度在机翼平均空气动力弦的-10%至-15%以下的时候,平尾布局其实从配平极曲线角度上来说比无尾三角翼、大三角翼加鸭翼两个布局都要好。而鸭翼布局的配平极曲线角度想要处在最佳区域,这个数字是-30%,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他举了好几个例子,从好几个角度,分析了在不同的静不稳定度下,各种方案的优劣。
“……可以看出,在主翼是三角翼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静稳定度,鸭式布局的超音速阻力要比平尾方案低,同时这种情况下亚音速阻力,也比平尾方案要略低或基本相当……”
高振东越说越开心:“经过初步估算,这个数字是……”
“咳!咳咳!”防工委领导在旁边咳得肺管子都快破了。
高振东闻弦歌而知雅意:“这个数字暂时就不说了,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只考虑配平极曲线的情况下,无尾布局由于零升阻力低和结构重量轻的原因,其在一般、希望、最高三种作战性能要求下,在当前技术环境下其实都比平尾和鸭翼布局的起飞总重要低,在起飞总重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就是幻影3的参数不错的原因,如果只考虑某些方面的话,它的无尾三角翼布局的起飞总重是最低的。”
别的同志可能有些云里雾里,但是至少西南所的同志听得是如痴如醉,无尾三角翼的设计经验他们是从高卢人那里学到不少,但是这些多方案的比较的知识,连高卢人自己都不大明白,特别是鸭翼的部分。
至于高总工是怎么知道的,这不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嘛,刚刚算的。
整整算了一个晚上加半个上午,高振东同志还是很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