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684节

  这话让小高所是又惊又喜,情绪达到了顶峰。

  说实话,在他和所里其他同志眼里,扫描仪这类东西就已经快达到他们所能看到的技术高度的顶峰,高总钦定的比那东西还高级的,想想都不得了。

  “您放心,高总,我们所里的保密制度不是摆设,部里对这方面也有很多安排,绝对万无一失。这些芯片,哪怕是炸飞了,我也把碎片一粒不少的找回来执行报废程序。”

  高振东笑了起来,还别说,这些芯片的制造制程和结构并不是非常的复杂,如果被“研磨大师”们拿到,倒还真能做点文章出来。

  虽然可能做不了这么小,但是重要的是能做出来。

  不过高振东无所谓,这东西控制一下就行,别人想要跟上自己的脚步,还是很困难的。据防工委转述情报口的同志说,因为仿制DJS系列计算机的问题,花旗佬和老毛子已经破防好几次了。

  对于小高所长来说,高总工这里涉密、而且还意义重大、涉及到集成电路的最新成果,哪怕是在里面打颗螺钉都是面上有光的事情。更别说高总是把制造、调试、试验的活儿都交给了自己所。

  这个所的所长是高总工?那没事儿了。

  高振东在窗口看着他们欢天喜地的离去,心情不错。

  集线器、网卡,别看看起来没有路由器那么高大上,实际上对于现在来说,用途非常多,可不只是把几台计算机串起来那么简单。理论上的核心用法都差不多,但是用在哪里,讲究可就多了。

  ——

  东北光学所,负责光纤研究的柴工从一堆试验记录里抬起头来。

  他手上,是一份从这一堆实验记录里总结出来的成果,拿着这份成果,他去找了光学所的所长。

  “所长,高总那边分配的任务,我这边已经基本上出成果了,他指导的方向都没错,至少现在我对解决激光在光纤中传播的固有损耗,有信心了。”拿着这份成果,柴工的心情很是激动。

  “效果这么好?”对于这个结果,光学所的所长还是有一些诧异的,原本几乎是一片空白,只能在外国人的研究基础上做一些零敲碎打的研究,突然就有清晰的道路了?

  柴工点点头:“嗯,高总工点明的方向和要求,都切中了最直接的要害,基本上避开了所有的干扰项,直指问题的本质。”

  “那这样,你马上安排进京,找高总工要下一步的工作要求和研究方向。不用担心费用这些问题,所里有,上面也有安排。”所长很是大方,这种技术层次高、前景明朗,而且不论是内部还是其他部委都非常支持的课题,在这个时候可不是太多见。

  “嗯,我马上去。”柴工笑道,对于他来说,向所长汇报工作是单位的惯性,但是进京向高总工汇报工作,却是关乎他自我价值的实现。

  说得难听点就是,给所长汇报工作是例行公事,单位归属的原因,但是去找高总工,对他来说是愿意自掏腰包,单位不给钱他也要做的事情。

  当然,单位不可能不给钱,开玩笑,这种开创性级别的课题,单位承担的也不多。光纤这之前不是没有,但是对光纤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全世界都还是处在开荒期的。

  经常玩游戏的都知道,开荒这事儿,累是非常累,但是收益却是最高的。

  “行,你去吧,所里全力支持。”所长这句话可不是放空炮,所里是真的在全力支持柴工的研究。

  和东北光学所这边至少目前为止形势一片大好不同,同样地处东北,东北碳研院的部分同志心情可就没这么好了。

  ——热解石墨这玩意,好像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他们按照高振东的指点,找到了1761所的俞允成同志,果然不出高总工所料,俞允成同志的确是在研究CVD工艺,并且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一定的成果”,就意味着没有真正的成果。

  而且俞允成对CVD的研究,更多还是对已经熟悉的材料和常见晶体的研究,但是石墨就比较特殊。

  他没接触、也没了解,对于石墨,他的理解主要停留在干电池的正极中间那根碳棒的程度上。

  晶体?什么晶体?那玩意不是碳粉压出来的么?不管是不是吧,反正他的理解就在这个程度上。

  “又失败了……”拿着沉积样品,俞允成一脸无奈的看着东光所的老段。

第1064章 开挂了就要适当发挥

  手上的样品甚至都不需要经过设备的理化检查,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这玩意甚至和烟囱里一层一层的煤灰有一比。

  什么化学气相沉积,这东西看起来更像是物理沉积——煤灰堆在一块,和气相没有半毛钱关系。

  “能找到原因么?或者您觉得化学气相沉积到底能不能生产热解石墨?”老段看着这玩意,甚至连他对高振东的信心都产生了动摇。

  “我现在不好说,CVD的理论知识还在摸索之中,这东西又不在我之前的研究范畴内。但是理论上,的确是一条路,但是。”俞允成叹了口气,比起高总工,还是差太多了啊。

  “这么下去不是办法,我们得想想招。”老段摸着下巴。

  俞允成把他想说又不好说的话说了出来:“我们找高总工问问?”

  “诶!对,这个办法应该可以,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嘛。”老段现在的演技拉满,其实在他心里,估摸着觉着那边的枣可能比这边多,但是又不能表现得太明显。

  俞允成连连点头:“嗯,我想搞CVD,其实最早就是高总工的启发,我们去找找他,看看他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想法,估计他是有的,不然不会启发到我。”

  俞允成对于老段的演技完全没有察觉,主要是和谈论对象的差距太大,生不起别的想法来。对于高振东,他是彻底服气的。

  如果不是高振东,那他对于自己到现在能拉出高纯单晶硅倒是有点信心,但是能产品化的拉单晶硅,甚至做出专门的单晶炉这事儿,他可就不敢想了。

  东北的两拨同志同时打起了进京请教的想法,但是进度却是不太一样。

  东光所的柴工因为一切顺利,成果扎实,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的,所以他进京的速度就很快,只需要拿着他总结出来的那点成果就行。

  但是对于东碳院的同志,就没那么简单,他们主要的工作是总结教训,这事儿可就麻烦,花的时间要长得多。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是他们手上不但有成功它妈,还有外婆,外祖婆……

  先赶到京城的柴工,这回是气定神闲、轻车熟路的找到了高振东。

  “高总工,我又来了。”看见高振东,柴工脸上笑容洋溢。

  离做出实用的长距离通信光纤还早,但是至少到现在为止,他知道自己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情况怎么样?速度挺快啊,哈哈。”高振东笑道。

  “情况很好,您安排的几项工作,我们都有了结果。速度嘛,主要是同志们配合得好,而且所里也非常支持我的工作。”

  这玩意可不是柴工单打独斗能搞定的事情,还得是大兵团作战,要不然光是烧玻璃一件事情就能把他整出毛病来。

  他一个人只能一遍一遍的搞顺序作业,东光所给他配两个同志,他就能烧玻璃搞测试做分析研究整条流水线跑起来。

  柴工将自己带来的结果交给高振东,高振东看了一遍,很是高兴,赞不绝口。

  同志们只要有了方向,做起事情来还是很快的,特别是这种带有初创性质的课题,加上自己开挂,那简直是神速,初创的嘛,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更容易出成果。

  “……材料密度局部波动1dB/km,晶粒缺陷散射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熔石英玻璃在1000nm波长处损耗4dB/km……”

  看着柴工的研究结果,高振东和自己脑袋里的论文做着对比。

  “不错不错,很扎实。”对比下来差不多,这证明我们的同志现在的确是缺乏理论和方向,但是人可不傻

  “高总工,我们也做过计算和试验,当铁离子浓度降到1ppm的时候,600nm左右损耗低于20dB/km的传输介质是可以获得的。”柴工很是兴奋,至于他兴奋的原因嘛……

  “我们也和邮通委通信院的同志沟通交流过,并且委托他们做过计算,想要进行成本和速度都能接受的远程光纤通信,光纤的传输损耗建议是在20dB/km以下。”这就是他激动的地方,这个数据,恰好和他们试验分析得到的当前技术条件下,能获得的最低传输损耗基本上在一个量级,而且数字很接近。

  “那你们解决降低熔石英玻璃的铁质浓度的办法了么?”高振东笑道。

  这一次,柴工回答的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好消息,但是他的信心和脸上的笑容丝毫不减:“还没有,但是我们委托东北工业大学的同志在进行相关研究,情况比较乐观。”

  还没出来,但是我不担心,有同志在和我并肩前行,一起推着我的车子往前走。

  高振东点了点头,同志还是值得信赖的。

  “所以这一次来,你是准备想要获得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了?”

  “对对对,您安排的几项研究任务都完成了,剩下铁离子浓度的问题有同志在进行,我们自己反倒就空闲下来了,考虑到剩下这件事情和其他事情并不冲突,可以并行进行,所以我就过来了。”等着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赶紧过来多挖点东西。

  对于他的想法,高振东倒是很认可的,事情安排好了,那就不用傻等着,毕竟光纤这东西要解决的不止这么一点点。

  他拉开抽屉,一边在里面翻东西,一边笑道:“嗯,对对对,你等下,我给你个东西。”

  在柴工看来,估计高总工抽屉里宝贝有点多,翻来翻去都还没翻出来,这可把他心里急坏了,恨不得以身代之,替高振东找。

  不过他可不敢,他估计自己对着那个抽屉伸一个指头,那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就要身不由己了,甚至连往那边探头的动作都没有。

  终于,高振东觉得样子也差不多做足了,“啊,找到了!”

  然后他在柴工望眼欲穿的眼神中,拿出来一份资料,其实柴工不知道的是,就算是他把脑袋伸到高振东抽屉里,除了一堆印着三分厂厂名的空白横格纸本之外,发现不了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因为这份材料,他就不是从这个抽屉里拿出来的。

  柴工一脸喜色,从高振东手里接过了这份材料。

  然后,就傻眼了……

  啥啥啥!这写的都是啥!

  这是高振东直接整合好的,关于激光在光纤中传输的电磁方面的研究。

  对于柴工来说,他能看懂每个章节的章节名,像是“介质损耗”、“弯曲损耗”、“辐射导致的损耗”、“信息容量”等等,但是进入到每一个章节,他就傻眼了,看不懂……

  哪怕是他已经在尽力学习高振东建议的相关书籍,但是既要搞试验和研究,又要学习的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明显还是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不够。

  而这一篇,大部分都是理论分析,而且和原本论文里主要是结果性的论述和图表不同,高振东是真的根据这些结果,根据能找到的一些参考论文和相关理论,反向还原整个推导和计算过程。

  这里面有相当的高能物理方面的内容,对于此时的柴工来说,还是有点超纲了,看不懂实属正常。

  这是高振东的决定,这一部分理论研究,如果让柴工他们自己去搞,那别说搞研究,光是学懂相关的知识就已经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要出成果就更是遥遥无期。

  所以他直接把这部分给还原出来了,反正都是理论分析和推导计算,不需要试验支持的,那只要从高振东手里拿出来的,在没有证伪之前,就基本上不会有人有疑虑和反对,对于整个课题的进程非常有好处。

  唯一的问题就是,对于柴工来说有点苦,甚至里面用到的一些数学工具,严格说来并不是多么高深的事情,但是他现在依然是没掌握的。

  要不怎么说高振东要直接拿出这玩意呢,正常研究实在是花时间,而高振东不想等,都进了风灵月影宗了,该加速的地方还是要加速的。

  “这是我对光在光纤介质中传输电磁特性的相关研究,这部分对于你们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耗时可能会太长,我已经做好了,你们可以直接使用结果,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学习吸收。”

  柴工此时的心情,那真是五味杂陈,既惭愧又高兴,还有佩服、惊讶、释然、放松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高兴是最主要的,有难度的事情高总工解决,不寒碜。

  至于算出这份材料难不难,想想自己刚才第一眼看到的时候的心情就知道了,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真是太感谢你了,高总,我很惭愧啊,为了这个课题,你百忙之中还要亲自负责这些具体工作……”这话说得真心实意。

  高振东摆摆手:“那不用,带头人带头人,就是要带这些头的嘛,呵呵。这个的推荐书目,我也放到这份成果的背后了,你可以参考。”

  贴心,太贴心了,有这样的同志带头,何愁大事不成!

  柴工一边心里感慨,一边浏览着手里的材料,这叫见猎心喜,忍不住的。

第1065章 制备和试验

  然后他就看到了一个让他目瞪口呆的数字:“信息容量1GHz?”

  1GHz和1Gbps之间并不等同,但是对于柴工来说,这是一个最直观的想法,如果说1Gbps也就是个几十年后千兆网的速率,随处可见家家都有的话,那么对于现在的他,就有点比尔.大门评价640kB内存的感受。

  用不完,根本用不完。

  这个直观数字给他的震撼,就好像1000万现金摆到一个普通人面前一样,冲击力极强。

  这下子他算是知道高总工为什么要亲自关心光纤这个东西,甚至因为自己一篇不成熟的论文就点了自己的将。

  诱惑力太大了!

  高振东听见他的话,笑着摇了摇头:“现在不一定能做到,但是日后的潜力又远远不止这么多。这个你们可以只是消化吸收就好,现在不用考虑一定要做到,关键在于先解决对模式稳定性、色散和功率控制的掌握。”

  柴工这才明白,为什么上次高总工说事情没那么简单,而且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了,这事儿要是没高总工,哪儿哪儿都是坑啊。

  “好的好的,高总工,我们回去这就展开学习和消化。”柴工一点沮丧的想法都没有,反而是一种见到了新大陆的兴奋。

  “需不需要老师?”

  “不用不用,我们回去找东北工业大学的同志给我们讲解,如果还有不懂的再问您,要不然就太耽搁您的时间了。”柴工对于工作的安排还是很有章法的。

  高振东点点头,这个安排倒也不错。

  他伸手又开始在抽屉里翻找起来,稀里哗啦的声音引得柴工心里很痒,好想看看那个抽屉里到底都有啥啊。

  柴工倒是没什么出格的想法,就是单纯的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对于技术的好奇心而已。

首节 上一节 684/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