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646节

  “嗯,行,这些细节问题相信你自己花点心思也能摸索出来。接下来,我们说一说水雨情的事情。”

  侯处长对这个的发言权可就大多了,在来之前,他专门和院里搞水文的同志沟通过,当搞水文的同志听说有办法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代价取到雨量数据的时候,其兴趣简直达到了顶峰。

  他们现在用的雨量数据,除了附近水文站、偶尔会有气象局的雨量之外,就是大坝上有个人工观测。

  可是这种数据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够的,特别是越大的水库,其流域集雨面积就越大,此时只是大坝上那一个点的雨量数据,对于水文情报预报意义不大,太过稀疏。

  而水文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昂贵的设施,不可能修得到处都是。

  侯处长现在还记得负责水文的同志的话:“要是能在几分钟之内,把流域范围内的各点雨量数据拿回来,那我们的水库调度就能走上一个新的篇章。”

  所以他最感兴趣的,就是雨量。

  “高总,我们院里的同志对雨量计非常有兴趣。能请你先说说这个么?”

  高振东倒是无可无不可,反正采集传输设备都已经交代完了,剩下的几种水雨情传感器先说哪种都成。

  “水利上,无人自动测报站我的建议是用翻斗雨量计。”

  “翻斗雨量计?就是类似虹吸自计雨量计的那种。”

  高振东摇了摇头:“看起来像,其实测量原理完全不同。”

  自计雨量计听起来好听,实际上就是把雨水收集起来,结合一个浮子,利用浮子带动一支笔在一卷发条带动的坐标纸上画下雨量曲线。集水杯满了,就通过虹吸原理自动排空,然后又从坐标纸纵轴底部重新开始。

  就这,在这年头已经算是先进设备,还有纯靠人工观测的。

  “虹吸雨量计有个问题,不够直观,而且没法直接得到累积雨量。翻斗雨量计通过采集设备自动计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第1004章 南部海域的新气象

  “那就请高总工给我们介绍一下翻斗雨量计了。”侯处长笑道。

  这东西要说明白,还得是画图,高振东觉得自己简笔画的水平近两年急速上升,等龙凤胎长大一点,自己还能教他们。

  他几笔就把翻斗雨量计的结构画出来,再向同志们介绍,一点没有不耐烦的样子。

  自己花这么大力气干这些事情,除了水利信息化工作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为水利口添砖加瓦之外,也是想尽可能的减少一些损失,包括人和物。水文上的同志掌握足够数据之后,很多东西是能算个大差不差的,至少具有指导意义。

  这东西属于是原理简单,制造略麻烦,但是也没麻烦到哪里去,算是价廉物美的典型。

  其实说来也简单,就是一个200mm直径的标准集雨器下面接个漏斗,漏斗下方是两个翻斗,两个翻斗永远保持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这种状态下,集雨器漏下来的水会灌入其中一个翻斗。

  巧妙设计重心使得两个翻斗轮流接水,这样每翻一次斗就能通过磁铁和干簧管发出一个脉冲,至于其分辨率,取决于翻斗的大小,常见的有0.1mm、0.5mm、1mm几种。

  这东西最妙的就是本身除了几个接点和干簧管之外,没有任何电路,极其简单。

  简单到高振东一介绍完,同志们就全懂了,都不需要高振东再解释一遍,他们甚至有点大道至简的感觉。

  “这个好,比我们水文上用的自计雨量计要简单得多。”

  高振东笑道:“的确,对于你们来说,如果没有条件上数据采集器,用两根电线把雨量计线头接进一个带显示的脉冲计数器,也能工作,至少观测雨量的时候不用同志们往雨地里跑,而且这东西耗电极省,用TN液晶屏的话,两节1号电池能顶很久。”

  和数据采集器相比,带显示的脉冲计数器便宜得一批。

  观测雨量的同志有个特点,越是雨大,就越是需要去及时观测雨量,就跟水表抄表似的,而且雨量计必定是布置在上空净空条件好的地方,这就让负责观测的同志工作更加艰难。

  “诶,对啊,这个东西真的可以作为简易自动雨量计使用,能大大改善雨季同志们的工作环境啊。”侯处长大为高兴,就只是这玩意,就已经能算得上是高技术创新,没准气象部门还要倒过来找自己这边要这东西呢。

  侯处长在心里美滋滋的拆分这一趟的收获,不可能放到一个课题里,毕竟功能、难度、适用范围都不同,能拆出好多个课题来。

  “你们的话,我建议是用0.5mm的,气象部门的同志才考虑用0.1mm或者0.2mm的,后者制造精度要求比较高,前者对你们来说足够用了。”高振东也没说理由,反正他看见的设计报告里就是这么定的,后人的经验,不用白不用。

  薛崇礼有些不解:“那这是不是意味着短时降雨0.5mm以下的雨量会丢失?”

  简单来说就是只下了0.4mm,结果后面没下了,翻斗翻不过去,然后这点点水在翻斗里蒸发了,彻底丢失这部分数据。

  还没等高振东说话,侯处长笑了起来:“放心吧崇礼,对于水文来说,短时降雨0.5mm以下的部分没有什么意义,既不会引起洪涝灾害,对于调度也没什么用处,太少了。高总说气象部门要0.1mm,就是因为他们对于雨量的数据完整性要求更高一些。”

  还别说,侯处长现在叫起“崇礼”来,是越来越顺嘴。

  高振东乐了,自有大儒为我辩经,他不再继续这个事情:“嗯,就是这么回事。至于水雨情的另外一项,水位,我想你们已经知道了,我曾经做过一个压力液位计。”

  “对,我听说了,安装非常简单,紧急情况下找个合适的位置扔水里都行。”压力水位计的确是最容易安装的几种水位计之一。

  “那个东西,回头我把电路图给你,你好好改一改,特别在结构设计部分,当时那个有些因陋就简,凑合的感觉很强,你们要把它改得适装性、防护性这些都更好一些才行。”

  高振东这话不是谦虚,而是实情就是如此,所以侯处长也没有说什么“已经很好不用再改”之类,高总工这种顶级的技术专家有自己的骄傲,瞎拍马屁怕是要拍到马脚上去。

  “好的好的,我们尽快改出来,争取尽早把现在用在水库上的那批设备给换回来,顺便也是做实际安装试验嘛。这批老设备,我们处是要收藏的。”侯处长另辟蹊径,角度刁钻清奇。

  盲生,你发现了华点。

  高振东笑了起来,也没说什么,这东西还真就是水利信息化史的一部分,他们要收藏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类似的还有土壤含水量传感器,回头我把电路都给你们。不过我现在要说的,是另外一种水位计。”

  水位计种类繁多,但是在高振东看来,从成本、技术条件、安装难易、维护难度等各方面综合,现在值得搞的就两种水位计,刚才提到的压力水位计是其中一种。

  “还有?哈哈,太好了太好了。”这是薛崇礼,刚才提到的水位和土壤含水量,都是高振东已经搞好的,他觉得很不过瘾。

  “有的,再搞一个浮子水位计……”

  浮子水位计结构也简单,一套机械编码轮连在驱动轴上,驱动轴连接一个定滑轮,定滑轮两头是浮子和平衡坠,浮子放到水里随水位上下沉浮,带动驱动轴驱动编码轮,直接就能根据编码轮上的数字读出水位,也可以把水位转换成数字信号发出去。

  这个东西其实也不难,严格说起来有几千年历史,现在都有成品,但是薛崇礼他们要完成的,是把编码轮上的数据读出来,按照SDI-12协议传走这一部分。

  “高总对浮子水位计也很熟悉啊。”侯处长笑道,这不是在拍马屁,而是真心实意的佩服,因为高振东专门提出还要搞数字式浮子水位计,说明他对浮子水位计和压力水位计的区别和适用范围很有想法,才建议两个一起搞。

  薛崇礼有些不解:“有压力了还要浮子干什么?这个东西安装起来比压力麻烦多了。”

  侯处长笑道:“崇礼,浮子水位计天生带有水位振荡阻尼,有消浪效果,这一点是压力水位计还要使用其他手段才能达到目的。”

  高振东点点头,不愧是水利科技院的同志。

  “是的,而且压力水位计的分辨率虽然超过浮子,但是其准确性却是不如的,同时可靠性、寿命都没有浮子好,而且容易受感应雷击,就算加了防雷措施依然如此。我的建议是,当前环境下,测水位时能有条件安装浮子水位计的,就安装浮子,不方便安装浮子的才用压力。当然,渗压扬压这种还是压力水位计更合适一些。”

  高总考虑果然周全,而且对我们水文上的特点了如指掌,侯处长心里道。

  “行,我明白了。嘿,还别说,这一趟东西还真不少。”

  薛崇礼翻了翻自己的笔记本,很是高兴,接下来可有得忙咯。

  ——

  虽然还是一月份,马上春节,北方寒风凛冽,但是在南方的西礁群岛,却是温暖如春?夏?

  西礁群岛的久兴岛上,现在有一个不大的港池和配套码头。

  驻守久兴岛的同志,高兴的看着两条威武的大船靠在岸边,旁边还有4条鱼雷艇和2条炮艇,和“大船”比起来,这些百吨上下的艇显得很是娇小。

  说是大船,其实也就是500吨不到一点的大型护卫艇而已,只是同志们接触大舰的机会比较少,觉得这两条护卫艇已经很大了。

  至于鱼雷艇,那是没办法,鱼雷艇造出来总不能不用,有了两条护卫艇上的12枚反舰导弹之后,这种用于基地周边杂务和防卫的艇就不用一定得要导弹艇了,用鱼雷艇和炮艇正好。

  码头的装卸区,三条登陆艇正打开跳板,同志们正在从艇上卸下水泥、钢材、食物、小型施工机械等物资。

  码头旁边不远的营房里,几位同志正看着码头上这一切。

  “有了这些东西,机场的建设甚至有机会提前完成了。”

  “嗯,现在西礁我们已经是牢牢控制,这就是第一个跳板。机场建设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按计划完成,只能提前,不能推后。”

  也得亏老毛子的米格-19和伊尔-28,都有前线作战飞机的底子,用他们改进出来的战-7型多用途战斗机和攻-5攻击机,对于机场的要求不是很高,就算是加上用于紧急通勤的飞行拖拉机,也是对机场跑道要求极低的,所以岛上这个机场的建设进度很是乐观。

  “还有2条炮艇去天涯岛那边护送下一批运输船队了?”

  “对,虽然这一片有空中巡逻,而且距离很近,但是有两条炮艇护着还是要方便一些。”

  以运输船的速度,几百公里要跑10来个小时,还是有护卫要好一些。

第1005章 身毒人放弃了

  而此时,离西礁群岛不远的中礁群岛一处礁盘上,一个面积不大,但是地基由水泥浇筑而成房子边上,一条登陆艇靠了上来。

  房子的地基看起来也就20来个平米大小,房子面积和地基几乎一致,只有一段额外的台阶当小码头用,看来修房子的时候,已经是尽量利用所有可用面积。

  房子本身也是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只有一层,四面的墙上,有一些不太大的黑乎乎的窗口。

  在房顶上布置了一门双25炮,以及两台能控制360度范围的望远镜。

  一面红旗在房顶迎风飘扬,房顶四周有半人高的女儿墙,中间区域安装了好多片太阳能板,四个角是四个观察哨位,此时正有一名战士站在房顶上,警惕的看着四周。

  这20来平米的小屋子里被分成几间,其中最大的一间一共放了3架上下床,还有其他一些家具。

  有一间小一点的,门上写着“武器库”三个字,里面有枪弹,甚至还能看到几个写着诸如“长缨-62”、“赤剑-61”之类的箱子。

  “班长班长,补给船来了!”

  在风扇呼呼的旋转声中,一位战士从门外冲进来,很是兴奋。

  在这海天一色的岛礁上,只有他们6个人,每次补给船的到来都和过节一样,一是物资,二是终于能见着别的同志了。

  班长放下手里正在“biubiu”作响的掌上游戏机,站了起来。其他同志也关上带着点沙沙声的收音机,放下正在写日记的笔,和班长一起出去。

  “走走走,搬东西去!”

  补给船可不只是为他们一处补给,整个中礁群岛有布防的礁盘还是有很多个的,得赶紧去卸货,不能耽误同志们的时间。

  除了屋顶上的哨位之外,其他5名同志都迎了出来,刚才已经核实了身份,是自己的同志。

  “有你们的包裹和信!”登陆艇上,一位同志还没等他们系缆跳上船,已经报告了这个好消息。

  战士们更加激动,在这个地方才能更深切的感受到什么叫做“家书抵万金”,每封信都被他们拿出来反复观看,磨得都起毛了。

  “哟,有蔬菜有米面,哈哈哈,太好了,今天我给你们露一手。”一位估计是伙头兵的同志笑了起来。

  只是没有新鲜肉,新鲜肉在这地方不太好保存,肉食还是以肉罐头为主。

  “好啊好啊,自热食品都吃得没味道了。”这要让十多年前的同志们听见,估计高低得教育教育他。

  战士们欢天喜地的拆信的拆信,搬东西的搬东西。

  空中,偶有低沉的螺旋桨声音响起,一个带着浮筒,像是船一样的影子在空中慢慢的掠过。

  类似的情形,在西礁、中礁群岛多个岛礁都在上演,只是时间略有差别,如果从空中看下去,会发现这些星罗棋布,已建或在建的水泥房子,将西礁、中礁笼罩在内,控制得死死的。

  对于这个已经持续了有一段时间的情况,偶有路过的当归省船并非没有发现,而且很快就反馈到了花旗人那里。

  而最早收到报告的,是正在交趾行动的那一批。毕竟西礁和中礁群岛距离交趾不远,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一定潜力影响到南交趾的事态。

  “东方人开始全面控制南部海域北部的岛礁了。”

  “这很正常,西礁、中礁离他们都很近,他们能控制住一点都不奇怪。”一位花旗佬摊摊手。

  “他们会不会通过这两个群岛,对南交趾的事态进行影响。”

  “不可能,如果他们想做点儿什么,直接从陆地上进来不好么?而且西礁和中礁没有机场,他们想要施加影响也无能为力,至于海上,难道我们还怕他们?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海军!”

  花旗佬对于南部海域北部空域,是不太敢过去的,东方人实控,这年头他们是说打就打啊。他们对于我们在久兴岛上的情况,并不太清楚。

  “我们是不是要做点什么?”

  “不不不,我们自己不做,这是一个体量和我们同样庞大的对手,自己直接做会非常危险,而且,也不够优雅,不是么?”

  “那你的意思是?”

  “吕颂,吕颂群岛上的那些家伙。猴子吃了我们的香蕉,至少需要向着我们的敌人叫上几声,才能证明他们的价值,不是么?”

  实际上吕颂和花旗佬都已经不只是养猴的关系,某种程度上来说,那就是花旗佬的殖民地。

首节 上一节 646/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