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645节

  “高总,这个脱空计是?”缝隙计还能知道,用于监测缝隙的,很多坝在设计上就有缝隙,需要监测。

  高振东有些奇怪,这东西你们应该比我清楚啊:“这是用于监测混凝土面板与堆石体之间的空隙的啊,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你们知道吧?”

  出乎他的意料,大家的反应出奇一致。

  “我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

  高振东不知道的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虽然发明了很久,在日后很常见,但是60年代初期在我国的应用并不多,而且这里的同志是信息技术处的,不是水工处的,就更不清楚了。

  这种坝型地形适应性好,沉降小,开挖石方能就地利用,而且渗流稳定性和抗震性好,也是日后大量应用的主流坝型之一。

第1002章 天上掉馅饼

  高振东比他们还懵逼,想了想自己给他们找个台阶下:“啊,这个坝型国内应用不多,倒是暂时不用太在意。”

  “啊,对对对,高总说得对,是不多。不过我们的学习也的确没跟上,用得不多,不等于不用,我们还是对水工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啊。”

  侯处长马上跟上,领导连台阶都给你了,还不赶紧下来!

  不过他的后半句话说得倒是真心实意,和高总工比,自己这边的同志的确是学习不够啊。

  什么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都是扯淡,你再忙,能比领导还忙?人家都能把你们自己专业的事情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们自己反倒一问三不知,这就是问题,这就是差距!

  对于高振东的钦佩,侯处长是打心眼里来的,一点儿不带拍马屁的那种。

  还是这种领导好啊,就算是拍起马屁来,也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只需要把事实复述一遍就行了。

  不过高振东还是顺手给他们科普了一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好处,还补了一句:“现在用得少,估计是水泥比较宝贵,而且机械和工艺还没有太成熟的原因,你们不清楚也算正常。”

  看看,领导就是领导,连理由都给你找好了。

  最终还是薛崇礼和高振东是一个专业的,问出了一个最核心的问题:“高……高总,这些数据都用什么东西传回去?”

  果然是自己一个专业的,问得就是到位。

  “你问对了,这个事情,估计还得落到你身上,你需要做一个远程采集传输设备,负责将这些数据采集起来,然后通过统一的信道传到使用数据上位机。这个上位机,有可能在水库管理所,也有可能在各级水库行政管理机构。”

  反正据高振东所知,在他没穿越之前,几乎所有上规模的水库数据,都要传到至少一个地方——各级防汛抗旱办公室,这个部门的归属,在水利口和应急部门之间转来转去。

  这个部门有个重要的日常工作,限制和指挥辖区内各水库的运行水位,以尽量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理论上别管谁的水库,运行水位都不能高过防办下达的运行水位。

  当然,水电站为了经济利益,不听招呼,私自提高运行水位的事情也不是没见过,高振东上辈子经常听见长辈把这个事情当笑话讲。

  薛崇礼是高振东同学,同样出身于五道口的、接受过专业教育的顶尖大学生,马上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这个东西,用你搞的单片机就能做,应该没问题。往上传倒是有路子,不论是调制解调器电话线拨号,还是调制解调器连电台,都能传,唯一的问题,是下面的传感器五花八门的,不太好统一啊。”

  数据遥测在几十年后的通道非常多,电台、电话线、宽带、卫星、移动通信、Lora、Zigbee等等,但是现在这个时候,对于普通单位来说还就是他说的这两个靠谱,就这,都得要上点级别的单位才行,否则没有那条专线或者没有那个电台,照样传不走。

  到了这个时候,薛崇礼也意识到,单片机就是高振东搞的,在报纸上看到的和计算机有关的报道里,里面提到的那个“高振东”真的就是自己的老同学。

  以前看到,他还以为是同名同姓。现在看来,肯定就是自己同学,要不然没法解释他的位置怎么这么高。

  只不过自家同学这个名字实在是常见,别说计算机了,自己隐约记得还有几个与本专业无关的报道里,都见到过这个名字。

  老高家祖坟冒青烟了啊。

  高振东点点头,自己老同学的技术果然没得说,考虑得很全面,现在根本没有统一的传感器到采集器的数据传输接口。

  他笑道:“你们做一个吧,做得好,我联系十二机部替你们全国多行业推广。”

  这种数据传输接口其实是可以多行业共用的,就好像高振东前世用的modbus一样。

  啊这?薛崇礼万万没想到,搞着搞着,怎么还搞出国家级的任务来了?

  在高振东看来不怎么起眼的任务,在他们看来还真就是国家级的。

  薛崇礼还没来得及说话,侯处长马上就跟了上来,嗨,崇礼同志果然是大将,还是福将,自身技术过硬不说,居然随随便便就能薅到国家级的项目。

  他也看得出来,估计这事儿在高总工这里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看高总工连流程都没考虑一下,就说交给自己部门搞就知道。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意义可不一样,只要能上到国字号,那比什么都强,做什么都行。

  “哎呀,那可太感谢高总工的大力支持了。没问题,这个事情,我们一定当成最高级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务必要让不但是我们水利口,包括其他行业,也能用上这种先进的数据传输接口。”

  侯处长马上就把事情的高度给拔了起来,拍胸脯的力道都能胸口碎大石了。

  也不怪他这么积极,主要是这年头水利口的自动化,实在是没多少项目和课题,能有一个就得抢一个,更别说这个听起来还是带个国字头的。

  高振东哈哈笑了起来:“不至于不至于,不过这东西的确是有用,搞一下还是有意义的。”

  高振东这几声大笑,让侯处长听得如沐春风。

  薛崇礼这才反应过来:“真的?振东,那太好了,我先代表我们院、我们处谢谢你。”

  这种代表,想来院里面是很高兴的,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高振东点点头:“不用不用,工作总是要人做的,正好,就算是我抓了你们的壮丁吧。”

  这种壮丁,你天天抓也没问题啊,侯处长心里念叨着。

  薛崇礼要实在一些:“那你看这套接口你是怎么规划的?”

  高振东想了想:“我说,你记一下,具体的工作我一般就不掺合了,有困难可以来找我。”

  “搞两个接口,或者说这套接口里包括两个接口。一个模拟的,一个数字的,模拟的采用4~20mA电流环,这个有现成的,我想你应该比较熟悉。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把标准抄过来就可以。”

  4~20mA电流环是工控上面标准模拟信号之一,具有优良的性能和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就算是到了21世纪20年代,依然在被大量使用。另外一个常用的是0~5V/0~10V,不过电压信号总体性能不如4~20mA,而且两者之间的互相转换比较简单,高振东就不准备多折腾了。

  薛崇礼连连点头:“好的,没问题。”

  有现成的就用现成的,老同学思路很清晰啊。这能大大降低研究成本,加快成果实现的时间。而且制定这种接口,只是规定了输出和接收双方的电气特性、参数和过程过程,只要双方都遵循这一标准,就能实现数据传输,并不是要搞一个或者一套器件去实现其功能,这样速度就更快了。

  对于1950年出现的4~20mA电流环,薛崇礼对其有足够深刻的理解,知道这东西用在这里真的是非常的合适。

  薛崇礼也知道,这件事情的难度,可能在后面的数字接口上。

  果不其然,高振东下一句话就给他上了点难度。

  “至于数字接口,包含两部分,电气接口和传输协议,这两部分你分开搞,虽然都属于这里面的,但是单独拆出来也能用,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薛崇礼一开始有点懵,但是反应很快:“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电气接口负责物理信号的传输,其实上面能跑其他传输协议,传输协议负责规定具体的传输方式和流程,就算是放到其他类似的电气接口上也能用,是这个意思吧?”

  诶,还得是同学看得明白,学得快速,高振东很是高兴。

  “嗯,对,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一鱼多吃。我们先说这个电气接口啊……”

  高振东没选别的,他把RS-485串行接口的要求给薛崇礼说了一遍。

  RS-485是一种可以实现总线结构、差分传输的串行接口,和RS-232、RS-422等接口齐名,但是实际上的应用甚至更广。

  虽然只能工作在单工状态,但是连接简单,只需要两根线,理论上是要双绞线,实际上近距离什么线都行。而且这个接口的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公里以上,抗干扰性能也强,具体的速度可以做到很高,和本身器件的翻转速度有关,但是在这个时候,1200波特率甚至更高是一点儿问题没有。

  这对于现在的工控需求来说,估计就很够用了。

  薛崇礼一边听,一边疯狂点头,这玩意好用啊,看起来这些特性和要求从电子的角度,都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例如2~6V为信号“1”、-2~-6V为逻辑“0”听起来好像拍脑袋就能想出来,但是越听他就越觉得美妙,这些听起来不怎么突出的电气特性,组合出了一个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传输距离远、环境要求低、抗干扰性强的通用接口。

  这东西简直就是自动化的福音,能用于绝大部分数字信号的传输。

第1003章 除了电气,还有协议

  再想到这东西甚至能实现总线传输,一根线上挂接多个传感器,这极大的节约了采集设备的接口数量,简化了系统结构。

  这是什么?这就是钱啊!

  “老同学,你真是神了!”

  高振东笑起来,能不神嘛,花旗电子工业协会严选,值得信赖!只是这年头他们还没制定这东西,那我老高就替国内搞工控的同志,先笑纳了。

  他顺便给薛崇礼指了条路:“如果在研究过程中对器件有什么要求,可以和十二机部联系一下。特别是1274和1218厂,或者有什么要求进口一点也是可以的。”

  总的来说,用分立元件搭RS-485的电路不难,这东西主要麻烦在要确定合适的规格,规格一旦确定,实现却是没有那么的麻烦。

  “好嘞。”薛崇礼知道高振东这话的意思,是有了他做背书,自己去十二机部找人的话说话好使。

  “这是硬件接口,至于软件接口,来,你看看这个。你要负责在两头的单片机里实现这套传输协议。”

  已经涉及到总线和传输规约了,不上单片机是搞不定的,其实很多数字传感器可以看作是模拟传感器加了片单片机,把采集参数转换成数字之后,通过数字接口发送到下一级去,比如发送到这里要搞的数据采集传输设备去。

  高振东这里并没有选用在几十年后工控上极为流行的ModBus协议,而是选了一个在水利上使用比较多的,非常小众的协议。

  SDI-12,一种以ASCII码为主的传输协议,除了因为总线的原因,需要对传输线执行电平升降的时序操作保证不冲突之外,其他能看到的东西全是ASCII码,能在数据包里直接一眼就读出数据是多少。

  当然,现在ASCII码并不叫ASCII码,在国内叫“直读数据交换编码”。

  SDI-12相比起ModBus,最大的好处就是简单得多,没有ModBus那么多种模式和复杂的规定,用于简单数据传输非常方便,由于采用ASCII码传输,其表征精度几乎是无限的,数据包也极度简洁,虽然原版的SDI-12有一个问题,其传感器地址只用一个ASCII码表示,地址容量有限,但是从‘1’~‘9’、‘A’~‘Z’、‘a’~‘z’加起来其实也够用了。

  薛崇礼也是紧跟计算机发展的进度的,看着高振东给他的协议说明文件,赞不绝口:“嗯,这个好,简单明了,数据包也不大。”

  数据包不大,在这个年头非常重要,单片机运行存储器都是按字节计算,每一位搞单片机的同志都恨不得一位掰成两半来用,可没有几十年后片内RAM动不动就按KByte计算那么豪横。

  SDI-12没有用常见的TLV(Topic-Long-Value,标题-长度-值)结构,那样太长了,他的传感器回复数据大致是这么个画风。

  “1+12345.6!”,纯ASCII字符串。

  ‘1’是传感器号,‘+’号可以是正负号中的任意一个,后面是传感器的值,‘!’是结束符,就这么简单。

  对于薛崇礼来说,SDI-12的整套传输规约反而是相当简单的,麻烦的是要操作RS-485总线实现信号线上的时序信号完成启动、握手、传输、结束的整个过程。

  “数据的传输本身倒是很简单,反而是时序信号麻烦一些。”薛崇礼道,但是他也知道,这已经是最简单的了,老同学在这方面已经尽量摈弃了不必要的复杂功能。

  高振东点点头:“是的,不过你可以从简单的开始做起,甚至在这个远程串口总线上,你可以先实现数据的传输,时序信号什么的,放到后面来做。”

  “这样可以么?”作为还没有对SDI-12有深入研究的薛崇礼,对于这个东西的理解还没有那么深。

  “可以的,实际上数据传输这部分,本来就可以拎出来单独用。反正你传感器到数据采集终端是从主模式,实际上可以节省很多握手和冲突处理过程。你可以先做一个子集,再做全集嘛。”

  实际上SDI-12的简化版,甚至是切割掉硬件握手规定之后的纯数据传输部分,在后来大量被应用到土壤、水利、环保、气象等领域,因为这东西原本是花旗环保局制定的。

  其他同志听他们两对话有点像听天书,但是薛崇礼却是把高振东的话听得有点明白了。

  “主从模式下可以省略握手和冲突处理?”

  高振东点点头,画了一个主从模式的总线挂接示意图。

  “你看这里,在这种模式下,能发起通信的只有作为主机的数据采集传输器,其他的传感器都是在接收到对自己的询问之后才会发起,这样一来,握手和冲突处理就简单多了,几乎没有太多需要处理的地方,唯一需要处理的,就是地址查询指令,不要让所有的传感器同时回复地址就行,甚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主机端禁用掉地址查询指令。”

  高振东那能凑合就凑合的德性又上来了,这年头的技术条件有限,有些东西能省则省,预留下升级空间就成。

  “诶,这样一来,果然简单多了,等到我这里的几个经验和能力足够了,再去搞更进一步的。”薛崇礼不傻,高振东这么一解释,他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对嘛,你可以先搞一个1.0版本出来,然后再向1.1、1.2更高版本完善,只要注意保持好向下兼容性就行,这样前面搞出来的东西也不至于就浪费了。”

  “好,我回去马上就请领导组织队伍,把这个事情搞起来。”薛崇礼信心十足。

  侯处长也及时表态:“对,我们回去就报请院里加强一下力量,尽快把这套东西给搞出来,争取能在半年内,就在重点水库、大坝、堤坝等地用上第一批。”

  半年……高振东想了想,点了点头:“嗯,可以,不要超过半年。不一定上来就要搞数字传感器,对于你们的用途,4~20mA的精度是足够,对于大部分传感器来说,这东西还便宜、简单一些。”

  薛崇礼记了下来,这话很及时,但是这有个新问题。

  “可是4~20mA是支撑不了总线结构的,这样一来,对采集器上的4~20mA通道数量就有了新要求啊,A/D转换可不便宜。”4~20mA那是用一路就要多一路接口,一台采集器上至少要2~4路这种接口才够用。

  高振东摇摇头:“A/D转换器一个就行啊,你们用数字电路控制多路继电器开关,保证多路接口同时只有一路进入A/D转换电路就行,接口又要不了几个钱。比如你们用3-8译码器电路芯片,最多可以通过三路IO口控制八路模拟采集通道,而且能保证通道的唯一性。”

  本来高振东想要他们找1218看看固态继电器的,但是考虑到在这个问题上,暂时固态继电器的电气性能不如电磁继电器,也就作罢。

  对于高振东在这些方面信手拈来,薛崇礼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自己和老同学之间的差距。

  “啊,我明白了,嗯,这个我回去仔细琢磨琢磨。”

首节 上一节 645/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