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643节

  这甚至比在黑板上写还来得让他们高兴,黑板上写不了几个字,但是研究资料就可能很多。

  果然,高振东从“抽屉”里摸出来一份打印稿,递给王总。

  “王总,这是我一些初步模拟研究结果,你先看看。我觉得,根据这种原理搞出来的沙丘驻涡稳定器,很有前景!”

  沙丘驻涡稳定器,真正解决我们的涡喷发动机燃烧不稳定问题,来自我们的科技工作者的原创技术!

  这篇东西,就来自这种稳定器的发明者的原始论文,只是高振东将实际的试验,改成了模拟,将照片改为模拟图像,并且去掉了一些实在和实际试验关联太深的东西,简化了,又增加了一点东西。

  向原作者致敬,那篇论文实在是精彩。

  王总一把将资料接过来,连忙翻开,其他同志也都凑了上去,想要第一时间搞清楚这件事情。

  “……龙卷风……拱桥……形象!就是这么回事!”

  “……转快了不行,转慢了不行……”

  然而等到这些描述性的、定性的话过后,后面就是定量的计算和结果,说实话,大部分人没看懂……

  N-S方程就是这样,实际上严格说来,所有人都不全懂,高振东穿越的时候,克雷数学研究所与N-S方程有关的奖金还在那儿放着没人有本事领走,但是一点儿不妨碍大家用得飞起。

  所以高振东拿出这个成果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考虑理论怎么推导出来的,就三个字,碰运气,就能解释得妥妥当当。

  因此没看懂没关系,不妨碍他们看结论。

  “……比V型槽贫油熄火范围展宽很大……数值范围为V型槽的6倍……”

  “……来流气温70摄氏度时,最大可点燃风速130m/s,远高于V型槽的79m/s……”

  “……阻力系数随风速不同,为V型槽稳定器的20%~25%……”

  每看见一句,人们就发出一声惊呼。

  此时的他们,把后世的“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展示得淋漓尽致。

  别说没文化了,就算这些人在这年头都很有文化,也是一样的。

第999章 扇起来扇起来

  不过不能怪他们这个反应,实际上高振东前世所知,在V型稳定器上使出吃奶的劲儿,几十年过去了,稳定效果也就提升个10%,顶了天20%,同志们哪见过这种“噌”的一声跟坐火箭似的翻了6-7倍的?

  LYP-13的改型除了早期的V型燃烧稳定器之外,也用过其他形式的稳定器,不过最后还是走到了沙丘驻涡稳定器的路子上。

  此时同志们才深深的认识到一个点,理论性的突破,才是最大的突破。比在旧方案上修修补补,一个好的理论突破可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就没用了,毕竟从难度上来说,找到一个合适的新原理比起改进来说难度可能要大得多,甚至提升幅度也不见得有那么大。

  但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事情就很难同日而语了,下限初看可能都差不多,但是上限区别很大。

  这件事情,算是给他们结结实实的上了一课。

  不过此时同志们对此,只是有一个隐隐约约的感觉,但是沙丘驻涡稳定器的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马上就震撼了他们。

  负责燃烧室设计的同志,甚至手都在抖。

  对于王总来说,燃烧稳定性只是其中的一项指标,实在改进不了,也就只好将就用,原来不就是这么用了几十年,包括老毛子和一众米格-21早期型的用户都这样,在用上米格-21SM之前,都是用着这个喘振高发,燃烧不稳的玩意儿。

  对了,就算用上了SM型号,它用的R-13燃烧稳定性依然没法和这个沙丘驻涡稳定器比。

  但是对于负责燃烧室的同志,那就大不一样了,这就是他的主要工作之一,明知道燃烧有问题但是没法彻底解决,那滋味,搞技术的人都懂。

  “能有这么多?”不是同志不相信,实在是这玩意儿给得太多了,已经多到超出预期的程度。

  高振东笑道:“嗯,我分析下来就是这么多。模拟显示,实际上这个稳定器良好的贫油熄火特性不是靠增大阻塞比或者槽宽实现的,而是靠涡流稳定实现的,所以才能有这么好的综合效能。这也是我起名叫沙丘驻涡稳定器的原因,形状来源于沙丘,效果来源于驻涡。”

  起得好,这个名字起得好!同志们在心里道。

  “高总工,这份文章我可就带走了,哈哈哈。”王总道。

  至于这文章想发表那是发表不了的,这个阶段恨不能死死的捂住才好。

  “带走带走,本来就是为了你们准备的嘛。”早脱手早放下,这事情本来就不是自己的工作范围,就是要交到最合适发挥它作用的人手上才好。

  “王总,你有没有觉得,这个发动机如果这么改下来,适合做什么?”见负责燃烧室设计的同志将材料如获至宝的收起来,高振东才转头问王总。

  “适合做什么?适合做战斗机动力啊。”王总一下子没有转过弯来。

  高振东笑道:“王总你就没想过用它改点别的?”

  实际上,单从动力上来说的话,特别是军推,LYP-13FI和老毛子的RD-33、花旗佬的F404两种涡扇中推相比,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前者军推45千牛,后两者基本型是50千牛和48.9千牛,倒是加力推力的提升幅度大一些,三者分别是66.7、81.3、78.7,加力推力的大幅提升这和涡扇本身的优势有关。

  但是耗油量可就不能同日而语了,军推耗油率前者比后两者高出25%左右,最大加力推力耗油率倒是和RD-33差不多,但是依然比F404高出18%。

  虽然涡扇会影响高速,但是综合下来还是涡扇更好一些,而且相同核心机涡喷改涡扇,实际上推力是会有所上升的。

  “改点别的?你是说涡扇?”王总心里有点明白过来。

  “嗯,我就是这个意思,涡扇的好处,王总你应该比我还清楚,好东西啊!”

  “可是R-11不适合改涡扇吧?”王总一针见血。

  R-11本身还真就不适合改涡扇,先天娘胎里带的毛病太多。

  高振东笑道:“但是你如果按照刚才的改进去改出来的话,是不是就比R-11要合适得多?”

  王总顺着高振东的话往下想,慢慢的反应过来,诶,有几个最大的毛病,刚才改掉了啊!

  高压压气机级数过少,发动机喘振,没有好材料,而且贫油熄火性能太差,燃烧不稳定,火焰稳定系统无法达到涡扇发动机软点火要求等等,刚才不是都解决了嘛?

  虽然还有很多具体的细节问题,但是至少基本条件是具备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想想办法,还是能改出一台不错的涡扇发动机,至少核心机有了保障,比R-11要高得多。

  高振东又补充道:“王总,实际上这台改进型发动机的进气流量,已经达到了接近70kg/s的级别,从基础条件上来说,是足够一台中等推力的发动机使用的。甚至牺牲高速性能、增大涵道比的话,还能得到更大的提升,直接得到一台勉强够得上大推力的发动机来。”

  如果能搞到中间推力70~80千牛左右,这年头勉强也能算是够得上是大推力发动机。

  同一个核心机做的涡喷和涡扇,总压比、空气流量都是大不一样的,别的不说,光是那个大出一大圈的风扇,就能额外吃进不少空气,随之而来的就是推力的提升,油耗的下降。

  “这种‘大推力’也没有哪个战斗机会用吧?”高速性能都牺牲完了,战斗机也飞不快了。

  这方面典型的例子就是被吹上天的球电,发动机推力倒是大了,就是高速性能嘛……在战斗机里只能和小孩坐一桌。

  “可是我们不止战斗机嘛,我们可以这么考虑,搞一个小涵道比,对推力不作太高要求,主打同推力性能下省油的。再搞一个大涵道比,专门为亚音速飞机准备的发动机。”

  涡桨发动机、桨扇发动机就算了,有同志在搞,而且高振东知道勉强有可用的。而且涡桨和桨扇,直到高振东穿越都没很明白的区分出来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

  “嗯,你这个想法……不错不错,还真的可以!甚至我们还能用这个搞一个涡桨出来……”没想到王总脑洞比高振东还大!

  “这……摊子是不是太大?而且类似的发动机,应该是有同志在搞,也没有非常迫切的需要。”高振东道。

  “啊……这个……好像是有点。”王总也意识到这个摊子实在是太大了,都怪高总啊,把前景描述得过于美好,自己一不小心就掉坑里了。

  压住了王总猛放卫星的“危险”念头之后,高振东建议道:“我觉得如果顺利的话,先搞大涵道比的涡扇比较合适。”

  这个建议让王总有些不解:“为什么?空军那边已经给我们下了预研要求,想要一台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

  高振东知道,这是三级三型的最后一型——中型空中优势战斗机的预研已经在开展了。

  “我觉得大涵道比大推力涡扇是空白,而中等推力发动机不是有R-11替换材料型号先顶上嘛。”R-11F300在国内替换材料后,增推能到10个点左右,就已经能暂时顶上中型空中优势战斗机的研究进度,适装性做得好,换发其实不是太难的问题。

  不过高振东也知道这事儿不是王总能决定的:“我只是这么一说,如果你觉得合适,我们可以联名向防工委、空军那边提建议。如果你那边不方便也没关系,到时候我提一下建议。”

  “其实也不用这么麻烦,三线建设开始了,我们已经接到通知,我们所的一部分,已经要开始往三线分流。”王总沉吟道。

  高振东这才想起来,自己把这事儿给忘了。

  “方便透露往哪儿么?”他打听起事情来可就没什么忌讳,对方能说就说,不能说就不说,但是他自己是绝对能问的。

  “这倒是没什么不方便的,黔山!”

  高振东呵呵呵的笑了起来,那就没事儿了。

  “你的意思是,趁着搬迁的同志还没过去,先把R-11F300的大改型号涡喷搞出来,然后等那边建设完,两边一边搞一个涡扇?”高振东道。

  王总点点头:“我觉得这样能行。”

  这年头的发动机简单得多,搞起来速度更快,实际上高振东前世所知,LYS-6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从提出到试制完成开始台架试车,也就只花了4年时间。

  那还是一个全新发动机,但是花的时间其实也不长。至于后来航发那么艰难,其实主要是在补课,花了差不多20年时间补了50年的课之后,情况就好多了。

  而这是一个有基础的东西,改起来应该更快。更别说高振东自己在材料方面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他可是把很多东西提前几十年给弄出来了。

  所以王总和高振东自己,都觉得这事儿有门。

  “行,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可以联名向防工委和空军那边打报告,把事情搞起来。”

  “好!干了!”王总也不含糊。

第1000章 应急管理部门

  不打报告是不行的,那样就没钱搞,有了高振东一起联名,而且是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改进拓展,王总信心还挺足。

  两人你来我往之间,就定下了R-11F300的改进路线。

  换材料增推10%——综合改进再增推并解决重大缺陷——并行研究以第二步为核心机的中推涡扇和无加力“大推”涡扇。

  循序渐进,而且即使哪一步开了天窗,前面的成果也能为后面的失败兜底。

  至于真正的战斗机用大推,高振东没想那么多,其实暂时不是很有必要,说得难听点,只要参照LYP-13FI的涡喷能在这个年代成功,双发凑个8爷出来,配上好的导弹在这年头也很好用。

  更别说LYP-13FI型发动机比战-8II型用的LYP-13AII型发动机还更强一些。

  这可是结结实实不带一点儿水分的“双2”战斗机。

  两人说干就干,王总甚至都没马上回东北,就在防工委招待所住下了,他准备留在京城,和高振东一起把这个申请报告打上去了再走。

  ——

  《齐心协力,共治灾情》

  就在王总还在京城带着同志们写申请报告的时候,《日报》头版以此为标题,报道了前不久的抢险救灾行动。

  文章里,着力报道了在统一的协调下,多部委及地方群众、各地驻军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在多部委联合专家组的指导下,快速反应,竭尽全力,多批多次处理了包括副坝、主坝、悬河溃口,以及上游水土流失导致的多种险情,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

  报道中还高度评价了抢险队伍在过程中,专家组以最快的速度,提出并应用了土工膜防渗、大坝安全实时监测、聚能定向切割爆破等新技术,成功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使险情没有扩大为灾情。

  同时,还表扬了以“老船长”为代表的抢险队伍不怕牺牲,将抢险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置于自身生命之上的大无畏精神。

  高振东间接救下的人或者东西不少,但是亲自参与救下的,在参加地方工作后几乎还是第一次。

  看着报道中那可以算得上是微乎其微的损失清单,高振东彻底放下了心。这篇报道的出炉,意味着该水库的险情已经彻底消弭,水位必定已经降到了安全的程度,想必险后重建和水库枢纽的善后工作已经开始。

  就在他心情彻底放松的时候,一个意料之中的单位找了过来,邀请高振东去开会。

  这个单位正是不久前一起并肩作战了一个星期的水利委员会。

  而这个会,也不是抢险救灾表彰大会之类,以此次险情的情况,估计是要上面一点来组织这个事情,而且也没那么快。

  水利委开这个会,主要还是倾向防灾救灾的具体工作上面,有了花园口战神那灭绝人性的一炸,以及浑河几千年来疯狂改道,肆掠大地的经历,我们对这方面非常重视。

  这一次,水利委基本上是将此次险情相关的同志都请了过来,没别的,就一个意思:出主意。

  虽然会是水利委开的,但是参会的人,倒是有比水利委还高那么一点点的,看来上面对这个事情的确是非常重视。

  这种会就不是自由讨论了,而是点着名字,轮流发言。

  轮到高振东的时候,至少水利委的同志都肃然起敬,这位几乎可以说是一己之力,力挽狂澜,那一个星期的经历,在他们心中可都还历历在目。

  “这就是提出那些新技术的同志?”

首节 上一节 643/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