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642节

  我们都没有,是一种比较克制的说法,实际上的意思是——这特么都是些啥玩意儿?没见过。

  这的确不能怪王总孤陋寡闻,高振东自己都知道,这里面有不少材料在现在那是没有的,但是这没关系,能找到。

  相当一部分钢铁材料他自己正在倒腾的钢铁手册里面是有的,像是1Cr11NiW2Mo这种,以及一大批GH3044、GH1015以GH打头的材料,至于像剩下少量镍基合金、TC11钛合金之类,他也能找得到怎么造。

  感谢故乡的馈赠!!!

  “啊对对对,你说的这些都是新材料,就是准备把原来的材料换掉的。”高振东笑得开心得一批。

  “这么多?”王总被高振东这手操作秀了一脸,一愣一愣的。

  换材料和换新材料是两码事,有的材料虽然早就存在,但是经过研究发现能用在这里,那就难度不大,但是眼看着高总工这张图上,自己瞅着眼熟的东西就没几个,总结下来,除了591之外,别的替换材料几乎都不认识。

  这还是因为591覆盖掉了好几种非铸造高温合金的生态位,否则他还能看到更多不认识的玩意儿。

  “啊对,就这么多,要换就换好一点的。来,王总,你来看看他们的性能,评估一下我的这个建议怎么样。”

  这些新材料的性能,王总一无所知,想要他就这么直接换上去恐怕是有些不合适,还得给人家看看性能,才敢放心替换。

  “行,我先看看。”

  高振东打了一个电话,让三分厂的同志把所有涉及到钢铁材料手册的新材料的性能表都送过来,打完电话,他还乐呵呵的道:“这其中一部分,我们已经做出来了,或者正在试验中,我们提供出来的数据还是很可靠的,呵呵呵。”

  这一部分钢铁合金,是他在获得黔山改进的LYP-13FI资料之后,就先提前准备的。8次自由搜索机会,物有所值。

  这番操作着实让王总他们惊讶:“高总,你就为了这件事情,提前为我们开始准备材料了?这可如何敢当啊。”

  要是我们不听你的建议,那你不是白做了?

  高振东愣了一下,哈哈笑了起来:“要是我不提前准备,我设计我的这个替换方案你们恐怕不敢动手啊。”

  王总他们一听,也对,要是没有一定的准备,高总这个材料替换方案实在是……都已经不能叫激进了,简直叫做疯狂。

  这就成了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关系。

  这让他们很是感动,高总工为了发动机的改进工作,牺牲很大啊,要知道,他这些提前的准备,可能打水漂的。

  其实王总他们不知道的是,也不至于那么夸张,都是顺带着批发出来的,无非是先挑哪几个的问题。

  这时,三分厂技术处的同志已经把高振东要求的那些材料性能表提了过来,王总很是郑重的接了过来,要是这个改进没做好,简直对不起高总工的辛劳。

  高振东让王总和他带来的几位同志先看着,消化消化,自己则是在一旁直接手写剩下的几种材料的性能表。

  王总他们一边看,脸上的喜色就越浓。

  “这这这……这简直就是为了发动机量身定做的!”

  “换,傻子才不换!能提升50度的温度,或者降低哪怕是1%的重量,也是好的。”

  “诶,你还别说,高总工选择的材料,可谓是恰到好处,刚好适合用在他选的地方……”

  高振东一边听,心里一边乐,LYP-13FI在90年代不算什么好货,但是放到这年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这种吸引力,也包括它的设计和用材,对于这年头的同志们来说,多多少少有些降维打击的感觉。

  王总翻着材料性能表,嘴里啧啧不已,特别是看到其中大部分的状态都写着“已验证”三字时,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怎么好意思,感觉自己过来像是吃酒席的时候连吃带拿一样。

  然后他就发现,没了!性能表翻着翻着翻没了!

  他抬头看向高振东:“高总工,好像还有几种这里面没有?”

  高振东停下笔,指了指自己的头:“你等一下,我在给你写,剩下那几种要么是钛合金,要么是镍基合金,还没有系统性的开展工作,还在我脑子里呢。”

  王总这才听出来,原来钢铁材料在高总工这里,是系统性工程,这个推论让他肃然起敬!

  能把一类材料干成系统工程的,有多牛逼都不用细说。哪怕王总在自己专业里已经是顶级选手,但是对于高振东的这种骚操作还是不得不表示敬意。

  他刚想到这里,高振东把手上的东西也写完了,顺手就递给了王总:“来,王总,看看。”

  TC11钛合金,K417高温镍基铸造合金……

  王总看着高振东刚手写出来,还热乎着的清单,对高振东的景仰简直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高总,钛合金加工起来有困难啊,现在我们对于整体成型,在北方技术的支持下,还算是有眉目,正在突破之中,但是精密加工,实在是没有这个能力。而且这个TC11……”看着TC11,王总就直皱眉头。

  “这个不用担心,这就是我到黔山工作的时候,想起R11仿制工作的原因,黔山隔壁的蜀省,有个大钛矿——红棉钒钛磁铁矿!我们正在和这个钛矿合作,研究钛合金和钛合金加工,这方面你们不用担心。”

  果然,高总工对所有基础条件,都是有所准备的,王总放下心来。

  “那就好,那就好,咦……这个K417……”

  他揉了揉眼睛,又仔细看了一遍。

  “好!太好了!有了这个K417,我就能试着在这几个零件上使用无余量精铸工艺了!”

  “而且这东西比普通镍基合金轻了很多,密度低了5%!”

  5%的密度差,在发动机材料里可算是不小了,尤其是既要满足发动机苛刻的工作条件,还要想轻,那就更不容易。

  K417,一种镍基高温合金,和591相比,熔点略低一些,不过也是接近1400度的样子,但是铸造性能比591好,能用在一些特殊的地方。

  原本他们用的类似材料,比重在8.9左右,可是高振东给他的这种,密度是8.3,而且高温性能更好,这让他怎么忍得住。

第998章 一句卧槽走天下

  其实还有更好的选择,但是高振东没有选,太高了没用,其他部分配合不起来,现在这个,能大致搞出LPY-13FI水平,能把军推弄到4.5吨,加力推力6.6吨以上,就已经能爆锤R13-300在内的所有R11系发动机,至于再往后,就是王总他们的事情了。

  毕竟原本的LPY-13FI,已经比最早用于尖头8爷的AII型推力还高,在这年头绝对够用。

  “高总工,这些东西我们可就带走了,哈哈哈。你、你,你们俩把黑板上的东西都抄下来,错一个笔画都不行。”

  虽然不可能照抄,但是高总的这个结构和材料设计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是材料的研究者,自然知道哪些材料用在哪里,力学性能上是最合适的,而王总要做的事情,是细化每个零件的细节,以及确定他们的热性能是否满足发动机改进的要求。

  其实不用王总说,和他一起来的同志早就抄上了,一边临摹,还一边在仔细的比对。

  王总把他们正在复制的那块黑板赶紧推到一边,把旁边的另外一块黑板推了过来:“来,高总,还有什么想法,我们在这块上面说。”

  要是高总工一不小心顺手把这块黑板给抹了,那就哭都找不到地方咯。

  没想到高振东笑了起来:“哈哈,还真有!”

  还真有想法?你该不会一天到晚光琢磨这个事情了吧?

  但是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话王总自然不会说出口,而是很有兴趣的问:“是什么?”

  高振东指了指燃烧室:“我记得部队曾经有反馈,米格-19的发动机燃烧不稳定,米格-21有没有这个问题?”

  至于是哪个部队,那不重要,有没有这回事都还两说。

  对于王总来说,高振东这个问题简直是如天外飞仙一般,来得很是莫名其妙,但是又直指要害,非常惊艳。

  “高总,你该不会是什么时候去偷偷盯着米格-21样机试飞吧?没错,米格-21的R-11也有这毛病!怎么,你有办法?”

  这个燃烧不稳定的娘胎病,直到80年代初才被我们的科技工作者给治好,在这之前,这毛病一直都在。

  此时王总的激动,自然也不言而喻,说实话,这个毛病一开始就发现了,但是要说解决,没办法,完全没有。

  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燃烧不稳定,现有燃烧稳定器到底是个什么原理,一概不清楚,或者说所知有限,想改都没办法。

  说实话,王总是根本没考虑过能在高振东这里把这个事情解决掉,这东西和高总的专业相去甚远。

  而现在,高振东却告诉他,自己对改进这个问题有想法,这让王总怎么能不激动。

  至少人家有想法,自己却是连想法都没有多少,要说改吧,也许也能改,但是有点为了改而改的意思。

  “高总,不瞒您说,现在R11上是使用的V型火焰稳定器,多少有些作用,但是稳定性其实不好,而且阻力又大,我们知道这东西有毛病,但是改动起来却是没多少办法,也就能在开口角度、数量、位置上下功夫,实际上改善非常有限,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王总将现在的困境和盘托出,对于他来说,这的确是个老大难问题。

  “嗯,这些我知道,而且V型稳定器还容易产生发动机漩涡脱落问题。”这句话高振东自己说得漫不经心,但是听到王总他们的耳朵里却是犹如惊雷震震。

  看来高总对这东西的研究,真不是一天半天的问题啊,这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别说自己不知道,就连老毛子支援过来培训的专家同志,都意识不到这一点。

  想到这里,王总心里一下子高兴起来,看这样子,高总没准真能解决这个问题?至少人家的认识比自己深刻多了。

  “高总,你有办法?”

  高振东不置可否,只是说起了这个想法的来源:“我前不久去草原出差,路过了一片沙漠,在火车上发呆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

  得,不服不行,人家出个差发个呆,都能蹦出灵感来。

  “高总,什么现象?”王总有些急,但是他知道自己先别急。

  “王总,你说,沙漠里的沙丘,会不会被风吹跑?”

  “应该会吧?”王总有点懵,沙漠这鬼地方,自己不熟啊,但是他知道,风是什么?那就是流动的气体啊!和喷气发动机燃烧是有关的,后者火焰的稳定,其实就是把持续流动的气体稳定在一个形态。

  来了来了,有门!

  至于会不会被风吹跑,至少他知道沙丘是会被吹动的,从背面吹起沙子,扬到正面来滚下去,不就吹动了。

  “不,别的会,但是有一种沙丘,我发现很难被风吹动。”高振东满嘴跑火车,反正王总又不知道。

  沙丘,吹不动……

  那不就说明很稳定?

  王总心跳越来越快,别管有没有用,至少看到了点眉目:“高总,哪一种?”

  “新月形!”高振东公布了答案,顺手在黑板上把新月形沙丘画了出来。

  他这么一画,有相关经历的同志也激动起来。

  “对对对,我知道,我老家不远以前有这么一片大沙丘,小时候感觉,的确是不怎么动的。”

  “嗯,这个形状看起来就稳定啊……”

  “你们说,这算不算是仿生学?”

  “不算吧?这东西也不是活物啊。”

  “道法自然,懂不?”

  “可是沙丘稳定,和燃烧稳定也没关系啊。”

  “你懂个屁,这说明风经过沙丘后流场稳定,才不会破坏沙丘的结构。”

  “……”

  谁特么说技术人员都是文质彬彬的一副书呆子形象?那都是没有真正经历的想象,或者说对技术人员的定义错误。

  听着自己人的话,王总脸上一阵抽抽,人家不提你们都想不起来,一提你们就都来劲了?

  “都别急!听高总说!”

  高振东也不以为意,这种事情同志们多讨论讨论比较好,不过既然王总都发话了,那自己还是接着说完吧,要不然看王总那里眼珠子都快发光了。

  “正好我对流体力学,多少有一些研究,我回来之后,利用这种现象,结合流体力学的知识,以N-S方程为基础,加上计算机的一些帮助和模拟,做了一些研究。”

  高振东在拼命的合理化自己的成果来源,至于计算机有没有那个算力模拟这件事情,这年头还真就是高振东说了算,算法粗一点,时间长一点,也不是不行。

  王总这才想起来,面前的高总,在流体力学上是真正的大拿,能指导搞飞机的同志改进气动外形的那种。

  而且还是计算机专家,计算机精熟。

  这么一想,人家能发现这个事情好像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高振东一边说,一边做了一个让航发所的同志们非常高兴的动作,翻抽屉!

  翻抽屉,必然是找东西啊,现在能找什么?研究资料啊!

首节 上一节 642/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