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637节

  不管高振东怎么解释原理,坝上的同志们总觉得爆破一定惊天动地,没办法,这里部队上下来的、还在部队上的同志们太多了,他们心里的爆破就是那样的。

  然而大家什么都没看见,只是听见仿佛下方传来一阵沉闷的“砰砰”声,地面有轻微的颤动。

  3支电雷管同时引爆了黑混60装药,紫铜形成的金属射流将厚重的闸门狠狠切开!

  几乎同时,同志们就看见第一孔底孔的预张索骤然松弛,地下传来一阵隆隆声。

  如果他们能看见底孔内部,就会看见在爆炸声中,第一孔的检修闸左、右、下三个方向被齐齐切开,在水压和预张索的共同作用下,被切开的闸板徐徐张开,向上翻折。

  一股股黄白色的水柱极速喷出,将闸板的开口越冲越大。

  只炸三边,靠预张和水压从小到大,慢慢开辟出通道,这就是高振东这个爆破方案的特点。

  一下子炸开整个通道,巨大的水流冲击到略有幅度的底孔隧洞上,会发生什么情况就不好说了,水锤效应这东西,搞水的同志都知道。而且切割下的钢板在洞里乱钻,万一卡住,那就会损失下泄量。

  至于炸不开这个问题,在高振东的计算之下,不存在。

  “成功了!”在同志们的欢呼声中,一股浑黄的水流带着肮脏的杂物,冲了出来,从小到大,从细到粗,从近到远,颜色由深变浅。

  “振东同志,干得漂亮!”高振东身边的同志们都和他热情的握手。

  高振东哈哈一笑,还有5孔。

  “第二孔,起爆!”

  “……”

  “第六孔,起爆!”

  为了降低大坝在爆炸下出问题的可能性,六孔分开起爆,而第一孔带着实验性质,第一孔爆破成功,后续五孔的间隔时间就不用等那么久。

  在一阵阵轻微的振动中,其余五孔依次喷出了一股股巨大的水流。

  人们发出了一阵阵欢呼声,成功了!大坝有希望保住了!

  “去检查一下!”领导对早有准备的几位水工专家道。

  几位水工专家迅速带人冲向底孔闸所在坝段,仔细检查起来。

  “完全正常,没有问题。”步话机里传来他们激动的声音。

  所有同志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成功了!”

  看着轰隆隆下泄的洪水,同志们心情非常愉快,虽然老天爷在给我们找麻烦,但是我们成功的向着战胜它们的方向上前进了一步。

  半个小时后,水利口的总工在渗压数据监测帐篷里心情激动。

  “该坝段渗压没有明显变化,现在拥塞体还没过来,还没影响到溢洪道下泄流量,你们看,在溢洪、底孔共同下泄的努力下,水位上涨速度下降了非常多!上报吧!我们这一步成功了。”

  帐篷内外,再次爆发了一阵欢呼声,这次是彻底放心。

  水利口的领导忍不住在高振东肩膀上拍了一巴掌:“振东同志,干得好!我要为你请功!”

  在水库下游安置区里,小妮子在皎洁的月光下看着远处的河道,又叫起村长来。

  “村长爷爷,水变大了!水变大了!”她很是焦急,我家大黄的窝要被冲走了吗?

  村长却是笑得很高兴:“别急别急,上面的同志说了,这变大的水啊,是上头的大坝又挺过了第二关喽。”

  老老少少的笑容,在月光下显得很是安心。

第990章 堵住了没关系,我们炸开了

  “首长,抢险指挥部汇报,底孔闸爆破非常成功,对大坝坝体没有损伤,水库6孔底孔全部顺利打开,下泄流量明显增大,水位上涨速度明显放缓,预计能增加水位上涨至警戒线的时间达到两天以上!”

  京城,接到现场指挥部汇报的工作人员不敢怠慢,叫醒了还在休息的首长。他可是明确说了,有什么变化要第一时间通知他。

  在主坝溢洪道水位还没上来之前,甚至溢洪道的下泄流量还没有底孔来得大,因此比计划提前30多接近40小时被炸开的底孔闸,为大坝争取了更多的缓冲时间,远比在96小时才炸开,要多得多。

  关于此事,在小学课本一根管子灌水、一根管子放水的数学题里早有记载。

  抢险救灾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有时候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变化,可能是好的变化,也有可能是坏的变化。

  而现在汇报的,就是好的那种,而且是非常好。

  “干得好!同志们辛苦了。”虽然同志们并不在眼前,但是首长还是忍不住要道一声辛苦。

  “是的,在接到新险情后,现场指挥部迅速调整部署,集中力量,要求火工专家组在4小时内完成底孔爆破,并确保安全。火工专家组的高振东等同志在指挥部调集的有生力量的支持下,全力以赴,仅用3个小时,就顺利完成爆破,比原计划提早37小时炸开了底孔,加大了下泄流量。”

  汇报的同志把过程说得非常详细,这是这次抢险中非常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抢险指挥部那边也汇报得非常详细。

  “群众的救星啊,这些同志,都是好样滴!”

  要是高振东在这里,恐怕得马上摇手,别别别,不至于,你们才是。

  “那现在的关键,就看堵口那边了?”

  “是的,现在就看那边了,这边已经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现在主副坝上的同志们也没有掉以轻心,依然按照部署在加高大坝。但是大坝能加高的高度是有限的,现在就看决口那边的同志们了。”

  土石重力坝在没有对大坝进行整体加宽、加厚的情况下,能加高的高度是有限的,而抢险中明显不可能有这个力量完成加宽加厚的工作。

  实际上就连这有限的加高,都是很困难的,加高用的土不可能在大坝上取,真要那么干,不用水冲自己先挖垮掉了,只能从远离大坝的料场运送过来,加上大坝本身规模庞大,其实加高工作也并不快。

  “嗯,发电报,要求现场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再接再厉,力保大坝不失,漂亮完成这次抢险任务。”

  首长没有做出任何具体指示,远在京城,他们表明态度、做出支持、调集相关力量就可以,但是微操这种事情就不合适,关于这些事情,他清楚得很。

  而此时的大坝上面,正在准备迎接拥塞体的到来。

  “现在离这里还有多远?”

  “据直升机上的同志观测,大概还有半个小时就要到我们这里了。”

  负责跟踪拥塞体行踪的直升机,是搜救直升机,上面的热像仪多多少少能看清楚一些情况。

  “那就快了。”领导和专家组都在坝肩,等待着这个麻烦的到来。

  大麻烦造成的下泄减少,算是被解决了,但是现在要注意的就是它们对溢洪道闸门支柱的冲击,别撞翻了支柱,把下面的土体露出来,那危险性依然不小。

  时间过得很快。

  “来了来了。”虽然是半夜,但是有同志已经隐隐约约看见了这团麻烦。

  在探照灯的灯光下,扭曲纠缠的树枝清晰可见,无数的杂物被这些树木裹挟其间,形成一团厚厚的、不可名状的东西,在水波的推动下蠕动变换,探照灯光的反衬下,后方漆黑的夜色加重了人们对于未知的担忧。

  水流并不快,这些东西气势看起来并不像是奔腾的马群,反而像是一群蚂蚁,缓慢,但是坚决的顺着水流靠向溢洪道闸门支柱。

  没有惊天动地的声音,也没有惊险的场面,这些东西就这么靠了上去,然后被阻挡在那里,后面的林木和杂物在水流的推动下继续往前,这团看起来仿佛无边无际的东西,面积在被慢慢压缩,变得小了一些。

  溢洪道中的一根根支柱,在这些树木的推挤下巍然不动,仿佛巨人一般牢牢扎根在大坝上。

  “顶住了!”观察了一段时间,坝上的人们长舒了一口气。

  这种松散结构只要顶住了第一波,后面就好办得多,相互之间的松散连接导致他们虽然在水流的推动下一时间难以分开,但是却也形不成合力。

  看着这一场面,同志们转头看向溢洪道,这是一个在坝侧面的正槽溢洪道,离同志们很近,一眼就能看见,像这种土重力坝,一般都不会把溢洪道设置在坝身上面。

  随着杂物拥挤在溢洪道口,溢洪道的下泄流量肉眼可见的减小,看见这一幕,同志们心里暗自庆幸,幸亏能爆破,幸亏炸得早!

  负责水文、水工的专家同志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和计算后,向领导汇报道:“下泄流量的确受到了影响,但是有底孔闸做补充,总体情况良好,现在水位上涨速度在上升,但是等到水位上涨到一定程度,拥塞体被抬高后,会逐渐恢复部分下泄能力,加上底孔闸,总体能把上涨至坝顶的时间,延缓到足够上游堵口的程度。”

  听见他们的话,同志们都放下心来,那就好办,即便堵口那边出了意外,导致速度慢一点,这边已经加高了大坝也能顶一段时间,如此一来,同志们有很大把握,这个坝保住了。

  “高振东同志,谢谢你们的努力。”放下心来的水利口领导这才有空闲再次向高振东发出感谢,如果没有被炸开的六扇底孔,别说原来预计的4天半漫坝,可能三天不到,水就从坝顶翻过去了。

  现在是专家组开展工作的第60小时,离第三天结束,还有12小时。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高振东也很高兴。

  “现在,我以抢险指挥部的名义下令,火工组的同志们,全部去休息!这几天你们辛苦了。”

  如果说坝上的同志还有三班倒的话,那火工组的同志,不论是先到的高振东几人,还是后来从京城、长剑厂等地调过来的这些高级技工和技术人员,都是在缺乏足够后备支援替换力量的情况下连续工作至今。

  虽然他们抵达的时间不同,连续工作的时间有长有短,但是在到达之前的行程,本来就是非常劳累的一件事情,不论是飞行拖拉机还是地上的拖拉机,坐着可都不舒服,想要休息压根别想。没错,有部分同志是坐着运输材料的拖拉机赶到的现场。

  更别说他们的工作内容还是火工品,给人带来的精神压力极高。

  “行,那我们留一点值班人员,其他同志先去休息。”

  高振东也没有推脱,现在这批同志能发挥作用的环节已经结束,就算是要参加抢险,也要等休息好了再说,单论人手,现在是充足的,不说别的,那些从附近各地运送材料过来的子弟兵同志,都是就地参加抢险,此事不结束,他们是不会归建的。

  “好,你们放心,剩下的事情,交给我们了!”领导笑道。

  同志们都笑了起来,信心十足。

  “哗哗哗……”

  看着高振东带人走下大坝,身后的同志们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掌声,响彻大坝上空。

  堵口这头,现场指挥部的同志在电台里收听完大坝这边的通报之后,面露喜色,迅速写下一张纸条,递给在旁边的一位通信员。

  “来,你把这个送到我们的前线广播站,向同志们汇报一下这个好消息。”

  通信员接过纸条,看了两眼,面露喜色:“是!”

  很快,堵口作战的决口两头,就响起了我们前线广播站播音员同志带着欣喜的声音。

  “同志们,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在下游水库的主坝,负责主坝抢险的同志们已经胜利炸开大坝底孔,增大了洪水下泄流量,解决了溢洪道拥塞的难题,为我们争取了充足的时间。”

  本来因为新险情而心焦不已,使出十二万分力气的同志们,听见这个好消息,都笑了起来。

  “太好了!”

  “加油加油,可不能让下游的同志们白干。”

  “对!不能被他们比下去了。”

  原本因为新险情压在他们心头上的一块巨石,消逝无踪,剩下的全是满满的干劲。

  ——

  三天之后,高振东、专家组站在主坝上,看着越来越逼近坝顶警戒线的水波。

  “水位越来越高了,堵口那边情况怎么样?”

  “据说到了最后攻坚阶段。”实际上现在离原定的堵口计划,还有一点时间,那边的同志拿出了浑身力气,将时间提前了那么一点点。

  相比这边在水位上来之前,工程上都没有太大的工作难度,那边要直接和越来越急的水流对抗。

第991章 行船又遇顶头风

  口子被封得越短,流过决口的水流就会越急,封堵的难度就会越大,水利工程上常常把“XX胜利合拢”作为重大工程节点报道,一是因为这个环节有明确的工程阶段划分意义,二就是因为其难度大,值得大书特书一笔。

  “准备把船开过来沉下去,封堵住最后的决口。”看着越来越急的水流,堵口指挥部的同志道。

  前方的水边,一个铁丝石笼被滚了下去,刚入水,就被湍急的水流冲得向前一滚,迅速就不见了踪影。

  这是个悬河,本来决口水流就急,在被封堵到一定宽度的时候,水流就更急了。

  此时的水流,已经到了扔材料下去就跑的程度,决口两头的同志甚至都能看清对方脸上的汗珠,但是却难以再进一步。

  石笼已经不能再加大,再大就彻底弄不动了,而且此时,对于决口的封堵要快,否则如此湍急的水流再冲刷一段时间,恐怕不只是这几天的努力付之东流那么简单。

  “行,我马上去部署。”

  没多久,一条载满石头的铁壳船从不远处的临时锚泊地慢慢开了过来,这种被俗称为“机帆船”的柴油动力船是此时常见的水上运输工具。

  一条从对面堤坝牵过来的绳索被迅速的挂到了船头上,船上的驾驶员将操作手柄固定在前进最高档上,别误会,不是“前进四”。

首节 上一节 637/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