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520节

  但是顺着高振东的思路往下想,好像理论上还真能行,也许可靠性不是那么高,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方式实现精确打击,总比水平轰炸来得靠谱。

  对于空军来说,其实85%以上的命中率都不那么重要,只要10枚炸弹里有那么一枚能够按照这种方式击中目标,那就是纯赚。

  以激光制导炸弹的成名之作,交趾清化大桥为例,花旗佬炸这座桥整整炸了7年,从1965年炸到1972年,就是拿这个桥没办法,病急乱投医的花旗佬,甚至连从上游向下放漂流的铁饼炸弹这种花活儿都想出来了,依然拿这座桥没有一点儿脾气。

  最终就是靠刚研制出来的激光制导炸弹,才一举摧毁了这座大桥,精确制导武器的作战效能,可见一斑。

  所以高振东的想法,非常简单,尽量拓宽激光制导炸弹的使用场景,增加打击方式,哪怕不是那么很靠谱的,也不妨试一试,搞一搞,没准儿就能行了呢。

  有办法总比束手无策强,哪怕这个办法不是那么的很靠谱,需要靠一点点运气,不过老话说得好,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高振东做的,就是给这种武器多做一些准备,至少能有撞运气的机会。

  想到这里,高振东又向张总提建议。

  “我建议你们可以在缩减步兵便携照射器功率的同时,把热像仪整合到这个便携照射器的观瞄系统里去,如果不能直接整合,至少为热像仪提供一个方便的接口。下一步如果机载吊舱条件成熟,也可以整合热像仪,不用担心分辨率,在必要的情况下,付出相当的代价是可以提升热像仪的分辨率的。”

  对于侦察兵来说,只要能够看得见敌人,就能够用照射器为激光制导武器提供照射,所以这个照射器或者说配套的观瞄,拥有夜视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对于相当一部分以高炮为主要防空武器的敌人来说,夜间轰炸对他们来说简直无解。

  而夜间轰炸,首先得自己能看清,S2期间夜间轰炸不是非常盛行,主要原因就是轰炸机自己也看不见。

  不过这种情况在花旗佬的李梅搞烧烤的时候有所改观,李梅就经常搞夜间轰炸,不过他的目标指示比较特殊——在小鬼子城市里用燃烧弹投出一个“十”字,其他轰炸机就围着这个十字扔燃烧弹就完事儿。

  不论怎么说,能有李梅的条件的情况并不多,想要把夜间轰炸搞好,自己看得见才是最主要的。

  “高总工,如果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热像仪,我有信心把吊舱做得更好。”高振东的一系列建议,把张总的心气儿也提了上来,不就是堆料嘛,堆!

  话虽如此,他还是为高振东的思路之开阔感到惊叹,高总工想得,可真比自己远,比自己全。

  高振东在春雷厂呆了3天,在这3天里,他主要就是和春雷厂的同志一起,落实激光制导炸弹的改进问题。

  一是激光脉宽编码技术,虽然他把思路给出来了,但是对数字电路并不很熟悉的春雷厂同志,还是需要一些帮助,才能把这个技术落实下来。

  再有就是吊舱和步兵便携照射器的事情,他和张总一起,将步兵便携照射器的功率指标重新进行了确定,以确保尽快把步兵便携照射器完整的做出来,高振东的想法,是能在十月之前把这个事情彻底落实。

  作战是需要时间来准备的,从自然条件、我们的运输能力,以及敌人行动惯性来看,大概率这个事件的时间不会有太大变化。

  从步兵便携照射器的现有进度来看,赶上这个节点应该问题不大,在这之前张总他们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积累,在照射功率几乎砍半的情况下,做一个能用的东西出来应该是可行的。

  高振东在这个事情上,唯一反复强调的就是,要充分考虑高寒条件,高寒试验一定要做扎实。

  至于整合热像仪的激光制导吊舱,只是纳入了计划,确定了方案,但是时间上高振东倒没有考虑在节点之前就完成,只要步兵便携吊舱整合现有小型热像仪和激光制导炸弹增加惯导的事情落实好,基本上也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夜战精确轰炸。

  临离开春雷厂的前一晚,高振东思前想后,拿出纸笔,在封面那张纸上写下了一行标题。

  ——《关于各类新式武器在高寒条件下的使用研究及建议》。

第805章 被人研究的娄晓娥

  说得简单直接一些,这篇文章,高振东就是用来挂羊头卖狗肉,疯狂往里面塞私货的。

  名义上是作为大量新式武器的倡导者、带头人,从技战术的角度探讨在高寒环境下的作战使用,实际上他想塞进去的东西要更多一些,比如以举例的形式,把私货塞进去。

  反正作为技术人员,想法多一些,离谱一些,也很正常吧?如果连技术人员的思想都僵化了,那也就别搞什么研究了。而高振东作为最顶级的技术人员,想法离个大谱,想来也没人会太在意,一切为了打赢嘛。

  高振东在昏黄的灯光下,奋笔疾书,这种开脑洞的事情,他还是喜欢手写胜过在电脑上敲键盘。

  ——

  高振东回到四合院的第一件事,就是……

  别误会,不是先办傻柱的事情,而是去老丈人家里看媳妇儿,带着媳妇儿去医院例行产检去。

  双胞胎就是不一样,娄晓娥胖得跟个球儿似的,不过这年头的人,没什么身材焦虑的说法,首先考虑的是健康把孩子生下来。

  “嗯,没有水肿,尿常规也正常,没有蛋白尿的情况。这样就放心多了,你体重增加比较多,怕有妊娠中毒症。”罗大夫看着娄晓娥的检测结果,面露喜色。

  高振东倒是挺来劲:“罗大夫,给她量个血压吧,我怕子痫什么的。”

  别的他还真不懂,只有这个他知道一点,他前世有个表姐,生娃之前让他在网上查了不少资料,印象最深的,除了什么唐氏综合症之外,最深的就是这个子痫,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一种。

  “血压?血压高是妊娠中毒症后期的事情,现在不用。”罗大夫笑道。

  实际上,在60年代,我们和外面一样,对这个病了解不深,认为是妊娠高血压一种中毒现象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实际上的情况,反过来可能更合适一些。

  “查一下吧,罗老师,我们在写书查资料的时候见到过一种理论,包括子痫、先兆在内,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血压更倾向于原因而不是结果,至少不是中毒的结果,产检随时监测孕妇血压情况,有助于这些疾病的及早诊断。”高振东不管罗大夫怎么想,当时给表姐找资料的大概内容还是记得的。

  听见他的话,罗大夫才想起来,面前这小两口,一个是医科生,另外一位也是帮助这位医科生写出了一本《简明基层医生手册》的顶级科学工作者,对于医学多多少少有一些认识。

  “妊娠中毒……高血压……”罗大夫嘴里不停的自言自语着,思考着高振东的话。

  她一边念叨,一边从善如流的叫助手给娄晓娥量血压,左右这东西也不是很麻烦的时候,顺手测一个也没事儿。

  “罗老师,血压正常。”助手从娄晓娥手臂上取下听诊器,一边拆充气绑带,一边向罗大夫汇报。

  “嗯……”此时的罗大夫,有些心不在焉,但是她脸上的表情,却是越来越惊喜。

  “你说得有道理!提醒我了!我回忆了有记录以来的妊娠中毒病例,在发病后的检查中,并发不同程度高血压的情况非常普遍,也许你说的,真的是早期诊断妊娠中毒症的重要手段之一!”罗大夫的语气越说越兴奋,声音越说越高昂。

  子痫在这个年头,基本上是孕产妇的头号杀手,没有之一,在孕产妇死亡的病例中,子痫的占比甚至能占到50%以上。

  实际上,以罗大夫为代表的产科医生,不是在这方面毫无作为,从建国以后,通过规范产检、前期干预,已经成功将子痫在妊娠中毒症中的比例大大下降,不过对于她们来说,总是期望有更多的手段能更早的发现问题,每一个诊疗手段上的小小进步,对孕产妇来说都意义重大。

  医生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甚至都把相关建议扩展到了交通工具上头,关心起晚上三轮车收车后的交通来,其认真负责,可见一斑。

  实际上高振东不好说的是,妊娠中毒症和中毒就没什么关系,那东西就是高血压引起的,当然,高血压是什么引起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不过这时候医学界的认识还普遍都聚焦在“中毒”上。

  我们是在76年,才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将“妊娠中毒症”改名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这是大环境问题,高振东也没法去纠正,这方面不像计算机,计算机他说话不说一言九鼎至少也是掷地有声,医学他就是个纯纯的门外汉了。

  但他至少可以提醒一下罗大夫,有人能提前进入这个研究方向,想来多少能有一些效果。

  此时的罗大夫,心思已经走远了。

  “我们干脆成立一个课题组,好好的研究一下这个事情。小高啊,真是太感谢你了,你的提醒对我非常重要!”

  别看高振东在十七机部、防工委这些部委叱诧风云,可是在这位老产科大夫面前,也得老老实实听别人叫他一声“小高”。

  “我也就是在文献上看到这么一下,其实我是不懂的。如果能对您有帮助,那真是太好了。”高振东直接装傻,这事儿他是真不会。

  “小娄啊,有没有兴趣也到这个课题组来锻炼锻炼啊?我看你的情况很稳定,还是能做一些工作的嘛,你也是大二的医学生,参加进来正好嘛,呵呵呵。”罗大夫径直向娄晓娥发出了邀请,这个事情是高振东提醒的她,那照顾一下小娄同志,也是应当的。

  对于这个,高振东倒是没什么意见,就算怀着孩子,娄晓娥也总是要做点事的,在产科专家手下做事情,围产安全方面简直安全性拉满啊。

  “罗老师,我还没学多少东西,也搞不了什么研究啊。”娄晓娥有些惶恐,这方向和她学的东西实在是差别太大。

  高振东“哈”的一声笑了起来:“那啥,你可以加入对照组,负责被人研究嘛。”前世看电影的记忆在疯狂攻击他,让他乐得不行。

  他如此逆天的冷笑话,让罗大夫和助手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那是你能做的一部分事情,你负责统计、分析,应该没问题吧,这些工作,也不用一直呆在医院,在家都能完成的,也正好符合你的情况。”罗大夫很是善解人意。

  “啊,那没问题,我们家有计算机,我们家振东还能帮我编程序,应该对统计分析工作很有用。”娄晓娥毫不犹豫就反手把高振东给卖了,笑得咯咯咯的,像只快乐的小鸟一样。

  计算机?说实话,罗大夫压根就没想到居然还能顺手薅到这玩意来用,如此一来,娄晓娥同志就更应该参加了,有医学背景的统计分析人员,而且还有这么高级的工具,那是一定不能放过的。

  “那就太好了,那就这样定了,回头我课题组成立起来,娄晓娥同志就负责统计分析工作,对了,顺便也让我们研究研究,哈哈哈。”想到高振东的冷笑话,罗大夫又笑了起来。

  娄晓娥和高振东写的那本《简明基层医生手册》,她也是看过的,对这小两口的巧思,同样是非常佩服,这种好苗子,就是要多引导,多让她参加工作,积累经验,相信假以时日,一定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做完产检,高振东送娄晓娥回老丈人家,美滋滋的吃了顿饭,这才回四合院来,现在可以处理傻柱的事情了。

  “诶,振东,你可算回来了,可让我这好等哟。”傻柱急吼吼的,对他来说,高振东出差这几天,他心里就好像住了只猴一样,抓心挠肝的。

  “这不是来了嘛,走走走,找易师傅去。”高振东一把拉住他的手,就往易中海家门那边拽。

  “那啥……不再做做准备?”事到临头,傻柱却又怂了。

  “准备个毛线,等和易师傅那边问清楚了,商量好了再准备不迟。怎么,怕见老丈人?”高振东笑了起来。

  私下里都知道,秦怀茹叫易中海和一大妈,都是叫爸妈的,从这个关系上来说,傻柱去见易中海,还真有那么点儿见老丈人的意思。

  “谁怕了?走走走!”傻柱属于是典型的受不得激将,别的不说,至少嘴马上就硬了。

  有兄弟陪着呢,怕啥,就当是提亲。

  两人敲开易中海家门,易中海很是高兴,眼看着这事儿啊,就要成了,他也是心里有数的。

  傻柱在易中海家里东拉西扯了半天,就是不说正事儿,高振东也不管,你自己都不急我急啥,也陪着他东拉西扯。

  临了是易中海绷不住了:“傻柱啊,你今天来,就没有点正事儿想说的?”年轻人脸皮薄,还得引导引导。

  听见这话,傻柱涨红了脸,眼睛一个劲儿的看向高振东,嘴上没话,眼睛里全是话。

  “赶紧,帮我说说……”

  “自己说!”高振东眼神儿里也不含糊,我就是来打酱油的。

第806章 逆天的私货

  最终傻柱还是没法子,实在熬不过高振东,这事儿是他自己讨媳妇,自然是没有看热闹的高振东能沉得住气。

  “嗨,一大爷,我就直说了吧。我想娶秦姐,想找您老,要个章程。我妈走得早,我爸跑得远,这些事儿啊,我都不懂,就想您老给我出出主意,定定规矩。”万事开头难,一旦开了口,傻柱的嘴皮子还是很溜的。

  “哈哈哈哈~~~”易中海未语先笑,实在是高兴呐,由不得他不笑。

  对他来说,老两口的养老始终是个大事情,现在眼看着不止是秦怀茹,连傻柱都来了,院子里他最希望给自己养老的一男一女凑到一块了,细心、力气、孝道、手艺……,可以说是全部齐活儿,简直没有比这事情更能让他开心。

  “好,好!这个事儿啊,老头子我同意了。”先把态度摆出来,作为秦怀茹明面上的师父,私底下的义父,易中海在这方面是绝对有发言权的。

  虽然笃定易中海不会反对,不过听到他这话,傻柱还是乐得笑了起来。

  “至于规矩上的事儿,你不用操心,老头子我给你包了,你就和怀茹一起,准备东西就成。”易中海大包大揽,傻柱顿时觉得自己好像享受到了当年高振东结婚时的待遇——甩手掌柜。

  “那我回头叫上秦姐一起,来找你们二老商量。”有了准信儿,傻柱的心就落定了。

  “嗯,你们先把贾老太那一关过了,就来找我们。”易中海叮嘱道。

  虽然现在国家有规定,贾张氏实际上是阻拦不了这个事情的,不过事情能做漂亮一点,那总是好事,那毕竟是棒梗他们的奶奶,这个事实是改变不了的。

  “成,这个事儿,秦姐已经在和贾老太商量了,回头我亲自上她们家,和老太太说这事儿。”他和秦怀茹商量的流程就是这样,贾张氏那边,秦怀茹打前站,然后傻柱再亲自上门。

  “嗯,你们商量好了就行。”对于秦怀茹的嘴皮子,易中海还是充分信任的,现在的贾张氏,完全捏不住她。

  从易中海家走出来,傻柱走路都是飘的,对着高振东一路傻笑:“嘿嘿,哥哥我也要成家了。”

  ——

  防工委领导办公室,防工委领导看着面前的两份文件,面色有几分古怪。

  “春雷厂这个后续计划,你们空装局怎么看?”他先拿起春雷厂提交上来的关于激光制导炸弹的后续计划,问坐在沙发上的空装局的同志。

  这份文件比较正常,先说这个。另外一份和空装局有关,但是现在不能给他们看。

  “我们觉得春雷厂的想法是有道理的,我们同意在多目标打击问题还没解决之前,先生产一批用于战术战法训练和试用。”空装局的同志面色如常,仿佛完全忘记之前他们完全拒绝这个“先搞一批”建议的事情。

  嘿,现在你们觉得有道理了?防工委领导心里暗笑,估计计划里好几处“高振东同志建议……”才是你们改变态度的原因吧?

  不过这也不怪空装局,毕竟高振东在这方面,那是有各种例子在先,值得信赖,事实证明,他的建议和想法,总是比较符合现状和事实的。

  甚至结合另外一份文件,防工委领导都能想到高振东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必须确保一定时间内,我们有激光制导炸弹可以用!

  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空装局不同意这个事情,防工委这边不介意在空装局反对的前提下,由防工委出面组织生产一批。

  不过现在空装局同意,那就再好不过,直接按流程走就行。

  “其他部分呢?”总工也在场,春雷厂的后续计划不止涉及到组织生产,还有大量的技术内容。

  说到这个,空装局可就不困了,这里面好多后续工作,简直就是安排到他们心坎上了。

  “从其他部分来看,高振东同志去春雷厂这一趟,效果很显著嘛。他们所有的新技术、新想法、新建议,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实用,有的甚至是急需的。特别是那个在照射器上整合热像仪,提升夜间作战能力的建议,对我们来说非常有用。”

  不愧是在半岛上靠着近战夜战,把十七国联军打出神经衰弱的英雄人物,这优良传统是一点儿没丢,甚至还借着先进技术之手,发扬光大起来。

首节 上一节 520/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