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人,高振东是直接坐飞机过去的,防工委那边安排顺道儿的飞机还是很方便的,虽然到不了目的地,但是能省一大半的路。
还是那个安全性爆表但舒适性垫底的飞行拖拉机,不知道防工委是不是对这个飞机的安全性也有所了解并且非常有信心,专门给他安排这个东西,反正高振东坐飞机,就没坐到过别的型号,想想也是神奇。
春雷厂离京城不是非常远,不过飞行拖拉机的速度慢,还是花了一点时间才飞到,下了飞机,又坐了一个多个小时的汽车,才赶到春雷厂所在地。
春雷厂的张总工早早的就在厂门口等着了,看他面前一大堆瓜子壳的样子,应该是从接机的汽车出发开始,就差不多带着人在这儿了。
“高总,你可算是来了,欢迎欢迎啊。走,先吃饭,你这一路也舟车劳顿,正好时间差不多,我们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高振东也没推辞,一来的确是到了吃饭的时间,二来自己随行的同志,有个把在飞机上已经把早饭吐干净了,得让人家补充补充。
吃过饭,张总带着高振东来到会议室,这里已经准备好了大量的材料。
“高总工,你先看看我们的设计,熟悉一下情况,我们再说其他。”张总没有急着搬问题。
高振东打开面前的资料,仔细阅读。
春雷厂按照高振东的建议,没有选用激光架束制导方式,激光架束制导用在激光制导炸弹上有难以解决的缺陷。
一是制导距离近,二是激光架束基本上要求发射者和照射者是同一个,否则发射后的导弹很难进入激光束的范围,架束制导也就无从谈起。
这两者基本上决定了激光制导炸弹,或者是机载导弹,很少有用激光架束制导的。
他们按照高振东的建议,选用的是激光半主动制导,这东西的原理其实和雷达半主动是一样一样的,只是制导媒介,从雷达波变成了激光,反正都是电磁波。
相对雷达来说,激光由于单色性、方向性优异,所以天生就有制导精确的特点,在天气合适的前提下,命中率非常高。
高振东从头看到尾,感觉都挺正常的。
“张总,你们现在碰到什么问题了?”
张总先拿出一份测试记录:“高总,你先看看这个。”
高振东仔细看了一遍:“挺好的啊,命中率在85%以上,而且对于薄雨雾的干扰,抗干扰性能也不错。”
只看这份测试记录的话,可以说春雷厂已经基本达到了激光制导炸弹的研制目的,他们研制的这种通用导引头,搭配不同大小的尾翼和控制翼面之后,可以安装在各种口径的航弹上,最高可以到1000公斤。
其中尾翼是不动的,负责炸弹拐弯的,就是套件的前半部分,那个和导引头连接到一起的前控制翼面,这样的好处是,大大简化了套件的设计,尾翼部分基本上不需要怎么花心思,甚至这东西和前半部分是彻底分离的。
对于一些尾翼已经提供了足够稳定性的炸弹,甚至可以只安装头部导引和控制系统,尾翼都不用去动它。
而测试记录也表明,春雷厂的努力是行之有效的,炸弹的命中率很高,85%以上,而且这种命中,指的是直接命中靶心数米范围内,而不是一个大大的靶区,这可是普通炸弹哪怕用上俯冲轰炸技术都没法达到的命中率和命中精度。
所以高振东才说他们这东西搞得不错。
张总点点头:“如果说单枚打击效果的话,的确,在您的指导下,我们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我们现在碰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说完,他拿出另外一份测试记录。
“高总,你看,这是我们在进行多枚弹药同时打击测试时候的结果,不是非常理想。这种打击方式,是空军那边的同志提出来的,不在原本的研究规划内。”
高振东看了看要求,也不能说是空军那边出幺蛾子,对于一些坚固的目标,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打击,减少暴露在敌人防空火力下的时间,这种同时使用多枚弹药对目标发起打击的方式的确是必要的。
第803章 激光编码
最简单的例子,如果要摧毁一座有很多个桥墩的大桥,最理想的攻击方式,就是同时使用多枚弹药打击尽可能多的桥墩。
在这种情况下,空军的这个要求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毕竟激光制导炸弹是自由落体,每一枚炸弹从数百乃至数千米的空中落下来,都是要花时间的,而且在没有地面照射的情况下,载机还必须保持照射制导。
这对于载机的生存,是一种很严峻的挑战,如果多枚炸弹还必须一枚一枚的扔的话,那情况就会更加恶化,载机在敌防空火力下的生存概率会急剧下降。
高振东不得不感慨,空军那帮子人的脑瓜子就是转得快,甚至他们的眼光,比激光制导炸弹真正的发明者——花旗佬还要长远一些,花旗佬在一开始的时候,可是没有考虑这个问题的。
只是对于春雷厂来说,这种要求有点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了,一开始他们想法还是挺简单的,这好办,一枚炸弹一个照射设备,这不正好?各行其道,各炸各的就行。
实际上,当真正投入试验之后,他们才发觉问题不是那么简单。
——激光打到目标表面之后,是漫反射的。
漫反射就意味着多个接近的目标之间,其反射的激光相互之间区域是极大重叠的,飞在空中的炸弹,会同时接收到多个目标的激光回波信号。
俗话说一个和尚有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对于炸弹来说,同时收到多个信号,它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因为这些信号除了强弱有区别之外,其他都是一样一样的,根本就没法区分,如果都对着最强的信号飞,那事情就乱套了。
总结下来就是,当同时在较小范围内照射多个目标,指示多枚炸弹进行打击的时候,炸弹的行为是不可预测的。
最好的情况,是重复打击,也就是多枚炸弹奔着信号最强的那个目标飞去,这种情况下,好歹还能够打中一个目标,虽然打击威力严重溢出,总不至于什么都捞不着。
最坏的情况,是一个都打不着,炸弹一会儿往这边飞,一会儿往那边飞,最终什么都没打中,或者激光之间相互干扰,炸弹根本就不知道往哪儿飞,整得跟个自由落体炸弹似的也不是不可能。
根据春雷厂的试验,当多枚炸弹打击同一个区域内多个目标的时候,炸弹的命中率会急剧下降。
“高总工,现在我们遇到的,就是这个问题。您是激光器的发明人,对于激光的应用方面,比我们要深入得多,我们这次请您来,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张总的话很诚恳。
“你们有没有尝试过解决?”
“尝试过,我们想用不同的波长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发现这样根本不可能,多波长的激光器和导引头,从成本、体积、重量上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
张总他们想的办法,还是比较直接的波分复用,通过不同波长来实现同一空间内的多目标导引。
但是这种方法理论上是可以用,但实际上从当前的技术能力来说,属于是理论上没问题,工程上没可能。
想要实现这种方式,当前他们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照射器上装很多个不同波长的激光器,然后在导引头上想办法实现波长选择,先不说技术上能不能实现,这种方式的代价,简直大到没法接受。
高振东听明白他的问题之后,想了一下,对于他来说,如果不是要直接拿出具体方案的话,那这个问题他都不用去搜索自己系统里的资料,因为对于他来说,在理论层面上,答案基本上是现成的。
他之所以要想想,主要是考虑怎么才能给张总他们说清楚这个问题。
“张总,这个问题不难解决,特别是你们现在可以使用单片机之后。其实不用单片机也行,不过单片机相对来说,潜力更大一些。”
张总听见高振东连三十秒都没有,就告诉他有办法,心里非常高兴,还是高总工靠得住啊,这技术,这功底,没得说。
想到这里,他有些埋怨空装局那边,你们要是一开始就提出这个要求,没准儿一开始的方案里面,高总工就给解决了,都不用走弯路。
高振东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字——“编码”。
“想要解决你们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激光信号编码。”
“编码?”
“对,采用某种方式,让不同照射器的激光带有自身的特征,导引头通过投放前预设的参数,去分辨这些特征,做到不同的导引头,只对自己的那束激光感兴趣。就好像找媳妇一样,每个人只能找自己媳妇。”
高振东这个接地气的“找媳妇”说法,引得在场的同志们都笑了起来,高总工还挺幽默,但是他的这个思路,却是让他们一下子茅塞顿开,对啊,波长分不开,那我们就把信号给分开。
实际上如果有通信院或者运算所的同志在他们课题组里的话,基本上能很快找到这个思路,就算一时间找不到具体的办法,但是思路上是没问题的。
不过春雷厂的同志以前都是搞炸弹的,搞过SS.11的仿制,但是SS.11完全没有这种需求,那玩意直接拖一根线,和月老的红线拴得一样死,根本就没有信号“出轨”的可能性。
“高总,那具体要用什么办法?”春雷厂的张总问道。
既然高总工刚才都说了,用单片机和不用单片机都能实现这个目标,那就说明他心里必定是有一套,甚至很多套方案的。
不出他所料,高振东点了点头:“嗯,办法有很多种,对于你们现在来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脉宽调制。”
“脉宽调制?”又是一个新东西。
“对,简单来说,就是用不同的脉冲宽度,来区分不同的照射源。我举个例子吧。”高振东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几个不同宽度的方波波形。
“比如,所有的激光信号,使用同样30%的占空比,但是一号照射器,脉宽是1ms,二号是2ms……以此类推,这样的话,在接收器这边,都不用什么单片机,在SZ61系列里面找个计时器之类的芯片就能解决问题,你们只要在炸弹投放之前,把属于那枚炸弹的脉宽参数设置进去就行。当然,这个数字只是我随口举例,你们掌握我的意思就行。”
这是最简单的编码方式之一,甚至它都不能算是编码,只能说是把信号区分开来,能够携带的信息极为有限,它只携带一个信息——这个信号是谁的,别的任何信息都没有。
“真的呢,使用脉宽可以很容易的就把信号给区分开来。”
“这个办法好,基本上对于现有的制导系统,更改非常小,只需要在照射器里插入一个脉冲生成器,在导引头那边插入一个脉宽选择器就行。”
不过有的同志对高振东举的例子,有点没太明白,主要是为什么他要选择那个特殊的占空比。
“高总工,为什么一定要30%占空比?其他的占空比不行么?比如最容易实现的50%占空比。”占空比,简单来说,就是信号为“1”的时间,与总的信号周期时间之间的比值,50%占空比,就意味着在一个周期内,信号为“1”的时间与为“0”的时间是相同的。
从技术上来说,50%的占空比是最容易实现的,它只需要记录一个时间,到时间就翻转信号即可。
“因为50%占空比在脉宽为整数倍增加的时候,还是更容易引起信号的误判。可以不是30%,但不建议是50%。”
这种小技巧,对于春雷厂的同志们来说,还是第一次听见,毕竟他们以前对数字电路的理解是很有限的。
当他们击节赞叹,感慨又学到新知识的时候,高振东提醒他们:“这种办法简单直接,代价很小,但也不是没有缺陷。”
“高总,缺陷是什么?”
“从可靠性、系统复杂度来说,不可能设置很多种不同的脉宽,对于系统来说,过大的脉宽意味着控制响应速度的降低,脉宽大到一定程度将失去实际意义,而过小的脉宽会增加脉宽识别电路的技术难度,因此从实际上来说,这种方式的制导通道数量是相对有限的。不过从实际作战出发,脉宽编码的制导通道数量是能够满足要求的。”
在同一区域需要同时往下砸激光制导炸弹的数量,实际上是不会特别多的,所以要说够用,脉宽编码也还够用。
张总点头记下,但是他还是对其他的编码方式感兴趣,也许现在用不上,但是没准儿什么时候有个新武器就能用上了呢:“高总工,还有其他什么编码方式?”
高振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他们:“既然我们可以通过脉宽识别信号,那你们想想,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对信号进行区分的?哪怕是不带任何信息,只是把信号区分开来就可以。”
第804章 高振东的新建议
都已经提醒得这么明显了,同志们的脑袋还是很灵光的。
“幅度!”这是最容易想到的,收音机他们还是经常在摸的。
“幅度不行,信号幅度受反射率、距离、雨雾影响很大,靠简单的信号幅度是没法直接区分的。如果像收音机那种调幅方式,系统复杂度会大大增加。”不等高振东回答,已经有同志先把这个想法给毙了。
“那就频率!”反正信号的基础参数就那几个,一个接一个的猜下去,总能猜着。
听见这个,高振东点了点头:“对,频率可以,而且频率也有很多种方式。”
“很多种?”
“对,很多种,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各有优劣。”
高振东把与频率有关的等差码、精确频率码、变间隔码、伪随机码等方式进行了介绍,听得同志们如痴如醉,原来还有这么多种可以用的编码方式,这些编码方式还有这么多的差别和用途。
介绍完各种编码方式,高振东把事情拉回来,毕竟这些细节暂时也用不上,现在最方便的办法,也就是一个脉宽调制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但是他在激光制导炸弹总体方面,还有不少的建议。
“其实从实战角度出发,我建议你们向空军提出,哪怕多目标同时攻击的问题还没解决,也先生产一批,用于训练和试用,实际上对于激光制导炸弹这种精确制导武器来说,多目标同时攻击的场景并不多,更多的还是对于特定目标的打击,而这种情况下,往往一枚足够大的弹药就能解决问题,实在不行,一次扔几枚,共用一个照射也不是不行。”
张总连连点头:“我们也曾经想过这个事情,但是空军那边比较坚持,现在有你的建议,我想他们应该会慎重考虑的。”
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是不一样的。
高振东也不觉得春雷厂这是在扯自己的虎皮当大旗,客观上,空装局对他们的信任度的确没有对自己的高,这是事实。
他之所以提出不论多目标攻击的问题解决得怎么样,也要先生产一批激光制导炸弹用于试用,最大的原因,还是时间。
不出意外的话,离脏三作死的时间应该不远了,按高振东前世所了解的敌人的秉性来看,这个事情会变化的,只有时间,但是事件本身是不会有变化的。
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我们手上的东西越多,可以做的尝试就越多,当某些事情的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许能产生质变也是有可能的。
“你们的步兵便携照射器搞得怎么样了?”这是高振东关心的另外一个事情,对于飞机来说,制导吊舱的方式无疑比针对机型搞特定的照射指示系统要来得灵活方便,而在某种情况下,侦察兵如果能有便携照射器,能更进一步的提升这种武器的使用灵活性。
说起这个,张总就有些犯难。
“有些困难,想在步兵能够比较方便携带的前提下,实现飞机上的照射功率,有一定的难度。我们正在对照射器进行模块化设计,争取拆开之后,4个步兵能够比较自如的携带。”毕竟飞机载重再是有限,相对于步兵来说还是强太多,200~300公斤对于飞机来说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但是对于步兵来说就太重了。
高振东一脸莫名奇妙的看着他:“为什么要实现和飞机吊舱同等的照射功率?”
“为了射程啊,如果达不到这个功率,那制导距离就难以满足要求的射程范围。”张总也是一脸的莫名其妙,照射功率这是硬指标,总不可能缩减吧。
“可是步兵一般是抵近照射,而且从照射点到目标之间,受雨雾影响比较小,可以说,其照射的完整光路长度,大概是飞机自身照射光路的60%就顶天了,你弄那么大的功率没必要啊。”
高振东顺手在黑板上画了个光路图,一下子就把张总给干自闭了。
“这……对啊,傻了傻了。”张总猛拍自己脑袋,他就没想通,自己怎么就没考虑到这个情况。
“而且,你们可以借鉴远程布撒器的技术,在弹上安装简易惯导,甚至你们的飞机都不用接收到照射信号,直接按照步兵给的坐标把炸弹扔过去,炸弹飞过去之后,再截获步兵低功率照射器的照射信号,跟着这个信号打就行了。”高振东给了一个简单的复合制导思路,比较麻烦,但不是不能实现。
还能这样?张总觉得自己开了个大眼,这种方式简直闻所未闻,想破脑袋他都想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