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部分人鼓捣地下电影团结起来,掌握了不少媒体话语权…
反正闲着也没事干,干脆摇旗呐喊,顺便增加一点声望…
他们现在剩下的也就只有‘名声’了!
沈眼跟这帮人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原本是不太想回答相关问题的,但前几天有专家说什么‘沈言不够艺术性’、‘他的电影最多也就是娱乐片’、‘文化产业最重要的使命,还是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与欣赏水平。’以及‘我们应该多鼓励艺术片创作’…
就差给《内在美》扣个三俗的帽子了!
就感觉挺莫名其妙的…
你鼓励你的艺术片呗…
骂我干什么玩意?
好吧,现在沈言已经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谁让他赚钱了呢!
本身文艺片就不好拿投资,没有大卖电影还好说,沈言鼓捣了三部电影,一部比一部卖座!
这不显得一群人无能吗嘛!
然后…好多资方选择了撤资…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业内不少文艺片导演对沈言有微词…
当然,他们只是私底下抱怨一两句,沈言干脆捅破了纸…
甚至还喷了所谓的中美合拍《木乃伊3》…
实在是对这帮人无语!
摆明了就是一部侮辱人的电影~
好莱坞的惯用套路:把其他民族刻画的落后、邪恶,有什么神秘的法术,然后勇敢的白人主角打败会魔法的异族反派…
这玩意居然是中美合拍!
搞不懂怎么想的!
……
哦,最近的娱乐头条是张谢婚变…
沈言可以断定,即便自己说了一些夹枪带棒的华语,也争不过婚变的热度!
哦,是张白芝和谢亭峰…
昨天,张白芝的经纪公司发表声明,宣布两人因性格不合而决定离婚,并达成共同抚养两个儿子的协议!
很快的,这两人离婚事件,直接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那其他事件就很难收获大关注了…
沈言怼几句文艺片,算个蛋!
对了,在BJ待了两天,他立马飞去杭州——《莲花楼》要播出了~
他要参加一系列宣传活动,包括不限于录制综艺,接受采访还有开播发布会之类的…
嗯,浙江台还是很重视《莲花楼》的——今年芒果台太猖狂了,《宫锁心玉》、《回家的诱惑》,牢牢霸占收视率冠亚军…
现在又有《新还珠》…
还给不给活路了?
但浙江台真的没啥拿得出手的节目,就一个《我爱记歌词》…
就全靠电视剧本身!
哦,沈言接受采访时候说的‘很多导演拍摄文艺电影,普遍都有一个强烈的冲动——教育观众或者说灌输私货’、‘我不明白为什么这帮人会默认,观众在人际、社会乃至政治问题上,是被文艺电影人在知识、见识、乃至常识上碾压的存在?’
‘你比观众多看了几本书?不会是看个于丹说论语,就觉得自己懂《论语》了吧?’
这段话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很多人把所谓的名导的学历搬上了互联网…
最典型就是陈楷哥、李绍红…
这俩一个是初中毕业然后下乡,回来直接考进了北电,另一个干脆小学毕业——资料显示:初中未毕业的李绍红因成绩优异,被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班破格录取…
好家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九年义务教育都没完成的家伙,居然成了大导演?
是,学历并不代表学识!
但…这样的一群人居然霸占了中国电影的主要生态位!
还他娘的教育观众?
当然,也有支持者说什么‘文艺电影的存在有必要的,文艺电影又称为艺术电影,在上世纪初被誉为实验电影或先锋电影,其目的是探索电影语言和电影叙事的艺术性,从而推动电影发展!’
‘电影除了卖座以外的目的又是什么?”
“文艺片是不讨喜,但不客气的说,它才是电影存在的意义!”
“做了几部卖座商业片,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一个演员,甚至没有接受过科班教育,懂什么电影?”
呃…沈言没有加入讨论…
反正该说的他已经说了!
只能说时代不太一样…
等到电影市场被一帮九漏鱼搞毁了,然后郭凡、饺子之类的各种缝缝补补…
大家才醒悟:内娱真的要靠学霸,九漏鱼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没有自知之明的!
然后,贾章可说话了:
“法国为鼓励院线多样性,规定同一部电影的排片率不能超过三分之一,这些都值得国内电影市场学习。希望中国电影市场能够逐渐摆脱一些对于文艺片的成见和误解,多一些耐心,给文艺片多一些机会。”
呃…
他没有直接@沈言,但句句都是在替文艺片说话,顺便打脸沈言…
言哥只发了一句话:“中国第六代导演们在创作上是迎合西方审美的,这点毋庸置疑,因为你不迎合,人家压根就不带你玩!
老谋子当年拍了《一个都不能少》,然后被戛纳拒收…
从这个角度来讲,贫困中国依然是他们的法宝…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地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他们那套东西还能不能玩得转?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第193章 敞开了讲!
既然聊了,那就敞开了谈!
沈言直接在微博上聊开了:
“西方电影节,尤其是欧洲三大,他们的视角是不是洋人视角?”
“我们先讨论这个话题,然后才能讨论其他。”
“全世界范围内,除了好莱坞的商业片可以在全球各个市场攻城略地,其他电影只能通过西方电影节作为媒介,走向世界…那你的电影想要加入其中,肯定要符合他们的审美,他们的意识形态,这点我觉得大家都会同意吧!”
“早些年,内地市场不景气,最好的宣传就是参加欧洲的电影节,因为电影节举办的时候,全世界的电影记者都会去报道,还有一大堆电影发行商去找电影,就算你一个奖不得,只要你入围了主竞赛单元,你就有被全世界电影媒体报道的机会,还有机会被外国片商看中可以卖电影版权。”
“那如何才能迎合他们的意识形态?贫困中国毫无疑问是一条捷径!”
“所谓的贫困中国,就是字面意思…迎合老外的猎奇心理。”
“所以,很多人批评贾章柯是卖国贼…我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甭管他们在创作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卖国,但至少是有想过展示贫困中国的!最典型的就是《三峡好人》,将纪录片和剧情片结合在一起…我曾经慕名看了一下…果然又是有话不说、不好好说、扭扭捏捏故作姿态…除了填充符号什么都没有,小到配乐和运镜,大到角色和结构的设计没有一样不充满了刻意,却又都浅显得没有一丝嚼头。”
“《三峡好人》的大成功让很多内地电影人看到了机会…有八成的人都会采用长镜头以表现所谓的残酷生活…举个例子,《金碧辉煌》就是这种…”
“但老外的审美也是在进化的,电影三年就会更替一批观众和审美口味!”
“相比较贫困中国,他们更愿意看贫困越南,贫困菲律宾…至少能看个新鲜!”
“那为什么第六代们不拍商业片呢?因为他们已经形成路径依赖…他们背后的资本、投资方也不会允许他们拍摄商业片~”
……
沈言直接摊牌了…
把所谓的西方电影节还有艺术电影的遮羞帽掀开了!
他说的当然是真的…
本身第三世界就不是主流…你的电影想被看见,要么去好莱坞,要么参加欧洲三大电影节…
那既然是你主动参加,肯定要迎合它的审美,它的意识形态…
这也是张艺某被批评的原因——早期,他在创作上确实有迎合老外审美的意图!
不过他很聪明——决裂戛纳等一系列举动,直接跟那帮人划清了界限。
本来就是嘛,电影只是电影…
电影从来就不重要!
难道你想指望电影改变世界?
我看你病的不轻!
到了第六代,更是如此了…
他们甚至主动迎合…
不过贾章柯有话说‘不能因为整个国家在跑步前进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我把镜头对准普通的中国人…电影有时候是用来记录生活的,而不是锦上添花的娱乐!’
沈言直接反驳:“谁不让你讲述了,承认自己拍摄这些东西有意迎合西方审美有那么难吗?那我就简单点评一下,《二十四城记》你把老城镇称为苦难的聚集…靠自己小布尔乔亚的脑子幻想这些人生活在苦难里,也不管这里人真实情况怎样…”
“你知道这些人为什么待在老城区吗?你不知道…”
“你眼里的他们是中国城镇化的失意者,但在我们这些普通人眼里,他们叫拆迁户!”
“啥也不懂,一天到晚就知道关注普通人,你知道啥叫普通人嘛?看几个社会新闻,就觉得自己读懂中国了?”
然后贾章柯的支持者说话了:“人家是威尼斯金狮奖获得者,你先拿个差不多的奖项再出来说话吧!”
这还是比较文雅的说法,很多人直接骂‘戏子!’
撸川就直接骂了‘你一个非科班的演员懂什么?贾章柯是中国电影的骄傲,我有个教授,有次跟大家聊电影,谈到他的最爱贾章柯,说:“贾章柯的电影我都是一帧一帧地看。“
他的电影,在热爱电影且对电影有一定审美的人里面大受认可!你只是一个偶像演员,有什么资格评价贾章柯?”
包括很多大 V,影评人…甚至专家学者…
贾章柯就是他们捧出来的——中国电影的良心。
怎么能被一个做商业片的打倒?
各种出声维护贾章柯,顺便踩一波沈言…
其实,他们的的攻击力也就那样,而且他们的簇拥者跟沈言也没有太大交集…
所以,这个事对沈言其实没有太大影响,但沈言的粉丝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