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谁小鲜肉,我是天王 第161节

  李湘很擅长逼问,杨蜜的拔牙梗就是李湘问出来的,包括杨子也在节目上吹逼‘每年给黄胜依投资两个亿拍片’…

  言哥很难吹这样的牛逼…

  还是算了。

  相对来讲,《鲁俞有约》好一点!

  至少她不太问一些情感问题。

  顿了顿,沈言接着道:“月底,我要开始拍 MV,专辑8月15号上线…”

  “好的,我跟杨姐对接!”

  “《我的少女时代》的宣传曲《小幸运》可以投放了…”

  “嗯,我马上通知公司!”

  “行了,我睡会…”

  ……

  截止7月14号,《内在美》上映17天,累计票房3.78亿…

  不出意外,这个周末结束,应该能破4亿!

  《孤岛惊魂》连续四个工作日保持600万左右的单日票房,上映七天,累计票房超过5000万,创下了内地恐怖片票房新纪录!

  这段时间,李兵兵、杨蜜爆火…

  对了,美亜娱乐眼见星火工作室压根不搭理他们,干脆给杨蜜接了一堆戏——《东成西就2011》、《新天生一对》、《八星抱喜》、《春娇与志明》…

  包括《美丽密令2》、《蝴蝶公墓》、《中国公主图兰朵》等5部电影制作方也通过美亜邀请杨幂加盟…

  然后杨蜜直接拒绝了…

  她跟美亜签的只是片约,不是经纪协议!

  不是说你给我接了戏,我就得出演。

  更何况,一堆戏,基本都是配角,《东成西就2011》更离谱,就一场戏…

  她又不是白痴,《电话》这个戏,无论是剧本还是话题度,包括戏份,都比美亜提供的一堆破剧本好得多!

  肯定优先考虑《电话》!

  当然,最主要《电话》这个戏的拍摄周期是35天,拍摄时间很短,不用占用她太多时间。

  暂定明年暑期档上线…

  ——今年贺岁档,肯定留给《金陵十三钗》PK《龙门飞甲》…

  说回两部电影,李兵兵采访时候各种谈到了沈言,杨蜜接受采访时候,也提到了沈言…

  总之,言哥虽然没有公开露面,但江湖上各种流传言哥的故事!

  一堆媒体、娱记都等着他露面呢。

  才下飞机,一群电话拨了过来…

  还好,至少没有直接杀到酒店!

第191章 小怼几句(44)

  沈言…在BJ呆了两天,战果是三家门户网站、一家电视台还有两本周刊…

  基本都是问《内在美》的事情…

  开头必是‘票房大卖了,心情如何?’

  不是,他能心情如何?肯定高兴啦…

  难道票房大卖了,他会伤心难过不成?

  然后让他谈谈对电影的看法…

  不是,他能有啥看法——电影都上映接近二十天了,啥看法,网上找不到,他也没有新的看法啊!

  还让他总结一下创作规律…

  一堆槽点…

  不过,言哥很有耐心,车轱辘话说了一遍又一遍:

  “有想过票房不错,但没想到会这么高的票房…毕竟《内在美》属于都市奇幻轻喜剧片,成本摆在这!”

  “确实赚了不少…”

  “我自己的看法,《内在美》可能在题材有点小新奇、小创意…创意的源头是《马丁的早晨》…对,很多观众都看出来了…真的没想到观众这么受用。”

  “我觉得爱情故事,没有必要过于追求剧情方面的新奇,大部分观众并不认为“肤浅”是件什么需要被指责的事情…”

  “爱情的过程本来就是相识、相知然后相爱…”

  然后,问到了《武侠》…

  沈言想了想,然后回答:“《武侠》…我大概看了一场,我感觉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前期的铺垫…你找了甄子旦,摆明告诉观众他是主角,那谁都知道他是凶手…铺垫那么多,有什么意义呢?”

  “而且一个多亿的制作成本…完全看不出来钱花在哪了!”

  “反正如果我是投资人,我是坚决不会跟陈可欣合作的,他或许是个好导演,但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合作伙伴…”

  “《孤岛惊魂》…就是粉丝电影嘛,移动互联网时代,粉丝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很多粉丝之间也会攀比,你买了两张票,我就要买三张…而且粉丝不太关心电影本身,舆论主要也报道电影的票房奇迹,某种程度上助推了粉丝的购票心理…”

  “会不会成为常态…我也说不好,不过,大概率会继续,粉丝电影可以验证偶像的市场价值,否则,号称人气偶像,结果没有粉丝给你花钱…那也太扯了!”

  关于粉丝电影…

  沈言没什么好说的!

  反正这东西一直都有,2025年都有呢,而且都是两亿预售起步——不够两亿算个毛的顶流?

  粉丝电影嘛…

  《孤岛惊魂》确实适逢其时,然后《小时代》推上了一个高潮,所谓的四大顶流继续复制这一路线…

  然后《上海堡垒》初步终结了这个模式。

  《诛仙》算是延续…

  但是,是一次失败的尝试,成品质量太差,独霸档期,各大影评人、营销号只闭嘴了一天多,各种控分也没能成功。

  《送你一朵小红花》就不太一样:预售打满,猫眼、淘票票维持在高分好几天,豆瓣最初出分8.0,各大影评人、营销号闭嘴…

  大资本+顶流的新玩法!

  当然啦,《小红花》第三天依然跳水 8000万…

  质量终究过于平庸!

  包括《小小的我》,最开始还能压制《误杀3》,往后就不行了,甚至被《骗骗喜欢你》反超…

  不过嘛,到了春节档,中国电影进化到不需要观众,不需要票房,甚至不需要电影剧情,只需要水军+阴兵,即可大赢特赢的程度~

  ——肖占粉丝认为《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是今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然后刷到了3亿的预售。

  赢麻了!

  这种其实已经不算正统的粉丝电影,应该叫后流量时代电影。

  当一部电影启用了流量,也就意味着它的其他标签都被掩盖了!

  甭管是科幻也好,武侠也罢…

  哦,有一个是例外,撸川——他凭一己之力将大家关于《749》的恶评,背负到了身上,以至于很多网友同情起来了王峻凯…

  ……

  对了,采访的时候还特意问到了他对文艺片的看法…

  “不是说艺术电影要背离市场,要偏离群众,而是指它和主流商业片的侧重不同,更强调电影的艺术性表达——它不一定是少数人的电影,但就它的出发点来说,不是为了“多数人来看”而创作的。”

  “咱们说一个客观事实,很多导演拍摄文艺电影,普遍都有一个强烈的冲动——教育观众或者说灌输私货!

  把自己的观点立场甚至政治倾向教化给观众,这是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客观事实吧。”

  “我就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帮人会默认,观众在人际、社会乃至政治问题上,是被文艺电影人在知识、见识、乃至常识上碾压的存在?”

  “观众又不欠你的债,更不是你爹妈,有什么义务看两小时电影,还得再花七八个钟头搜集、研究背景材料,补充设定,然后分析混乱不堪的各种线索,暗示了角色或者导演本人什么潜意义情结。

  一遍分析不出来证明需要看第二遍、第三遍…”

  “观众不是受虐狂!”

  “特反感一些所谓的文艺电影人要求国家强制“院线电影播放类型多元化”,要求财政补助建立和维持“文艺片院线”,要求直接拨款给“优秀电影人”但不许过问题材、内容…

  理由都是“不能让中国电影死绝了啊”!

  我的三部电影都很赚钱,说明电影靠着市场明明活得很好嘛。

  就请这帮人别再打纳税人荷包的主意了好不好!”

  “从我的角度来讲,我肯定倾向于大众喜闻乐见的商业片!”

  “大部分观众买票进影院,只想消遣一下…劳累了一天,找个电影放松一下,他们不想感受艺术…

  这部分观众其实才是影院的主流观众,他们撑起的中国电影市场…我肯定优先考虑他们的需求。”

  “拿奖…不是我的追求,我也没想过所谓的进军海外市场…我一直觉得所谓的文化输出是溢出,而不是投其所好…”

  “量中华之物力,博洋人之欢心…这么做毫无意义!”

  “举例…那就《木乃伊3》吧…那电影看的我好窝火,看到几个洋人在华夏大地上哔哔不停、在伟大的始皇帝面前上蹿下跳弄不死,我心里头那个堵啊…”

  “…后续应该会做几部悬疑片还有警匪片!”

  “就说到这吧!”

第192章 影响

  文艺片、商业片之争…

  反正到2025年几乎没有讨论这些的!

  先把观众弄进影院吧!

  不过,现阶段还是有不少人讨论这些…

  大概是因为…赚钱的商业电影并不多…

  而且多数观众并不认可!

  以前,地下电影时期,大量独立电影在国内禁映,一部分六代导演走的是去海外电影节赌奖项,然后靠卖海外发行来维持获利,并且由此探索出了一条道路。

  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贾章可。

  贾章可当年的《小武》,投资了38万,柏林电影节上映后,赚了将近五百万;

  《三峡好人》,更是国内电影海外发行的一个标杆。

  《三峡好人》成本五百万,国内票房才30万,但靠海外发行75个国家,版权销售赚了四千万!

首节 上一节 161/3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