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大画家 第184节

  【售价:1500美元/368万缅币】

  顾为经将这张画卷的卷轴小心的从墙上摘了下来,放到一边的桌子上。

  这张画卷是2017年,东夏两岸故宫文物馆藏交流项目出品的收藏级文物复制品。

  当时除了发行一些名画的仿制品,还制作了些纪念漆器、精品青花瓷什么的。

  收藏级的印刷品,虽然是机器复制印刷的,保留朗世宁的原画笔触保留的很好,完全不是旅游景点前卖的廉价纪念品所能比拟的。

  每张进价成本就要800多美元,

  顾老爷子当时挑着郎世宁的作品买了一批,

  除了这张《仙萼长春图册之豆花》以外,还有几张《聚瑞图》和《乾隆皇帝大阅图》在店里出售。

  卖的都还不错。

  仰光的画廊基本上,都是主做外国游客生意的。

  欧美游客来到东南亚,逛画廊的时候除了本土的油画,都想要买些东方特色的画卷。

  可是,诚实的说,

  就和清朝宫庭不太待见传统油画一样。

  传统不侧重写实的中国画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有点太有“异域特点”了。

  没有足够文化积淀的话,真的有点不太欣赏的来。

  西方游客非常痴迷于一些很酷的,具有东方色彩的概念,与此同时接触的门槛又不能太高。

  要是能让他们似懂非懂,就最好了。

  比如“忍者”、“武士道”这种文化概念,在欧美就火的一塌糊涂。

  融合风格的艺术作品牛逼就牛逼在这里,没有任何文化隔阂。

  朗世宁的新体画当年能搞定康、雍、乾三代帝王,如今搞定这些欧美景区游客更是信手拈来。

  顾为经曾经不止一次见到金发碧眼的老外,在店里捂嘴喊“OMG”,觉得这些画作酷毙了。

  他们不仅能看得懂,而且认为这些画充满了东夏风情,难得一见。

  可惜故宫博物院当初是小批量仿制的,卖到现在,画廊里也就剩下了这一张《豆花图》。

  仿制印刷品在书画鉴定术下的效果,定然比不上真迹。

  观感却无论如何还是比冷冰冰的电子画册好一点,而且也比对着IPAD画,更加方便。

  【《仙萼长春图册之豆花》】

  【油画技法:Lv.7大师一阶】

  【中国画技法:Lv.6职业画家·三阶】

  【情绪:朴实之作】

  在曹老叫他研究学习郎世宁的作品风格的时候,顾为经就看过很多对方的作品,也已经用书画鉴定术欣赏过这幅《豆花图》。

  结果其实挺让人意外的。

  情绪只有朴实之作的评价,倒真没有什么。

  类似的这种康熙皇帝所布置给清宫画院处,要求画歌颂瑞祥的政治作业,画师画的没啥激情完全可以谅解。

  只是这绘画技法嘛……

  也不能说人家郎世宁画的多差,

  大师级的绘画功力一点也不差,已经属于金字塔顶尖的那一小撮人。

  可是相比朗世宁的名气、历史地位。尤其是因为这幅画带给顾为经那种耳目一新的出众观感,所产生的强烈期待相比。

  在系统解析中,这位艺术家的技法就显的很平庸了。

  他可是让印章狂魔,骨灰级文物收藏爱好者,不知道见过多少传世名画的乾隆皇帝见了后,都兴奋的亲自写诗曰【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来盛赞的大画家。

  一个大师一阶,一个职业三阶,确实不高。

  就拿顾为经欣赏过的作品来说,

  油画画的不如女画家卡洛尔。

  中国画别说和曹老比,连曹轩老先生目前年纪最小的弟子唐宁二十多岁时的水平相比,都要逊色许多。

  仔细想想,这个结果虽然在预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朗世宁从来就不是油画最好的那一批画家。

  不要提当时的欧洲,光是来京的传教士中,能和郎世宁有相似水准画功的人,在记载中,就还有两、三人。

  要论更讲究天赋和意韵的中国画,朗世宁哪里卷的过东夏本土的画家和士大夫们。

  同时期能不能排进前一百名,其实都真有点悬。

  有些画法,天生就能诞生1+1大于2的魅力。

  朗世宁油画不算顶尖,中国画更不出众。

  可就是靠着巧妙的融合画的风格,得三代帝王宠幸,入选了足足268年的清朝历史中,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成为授官正三品的高官显贵。

  顾为经准备好了笔墨纸研,盯着这幅《豆花图》。

  朗世宁流存下来的作品中有采用毛笔宣纸的东方风格,也有用亚麻画布和西洋画具的作品。

  新体画是一种作画思路和理念,不拘泥于作画工具。

  他脑海中的这本《新体画精髓摘要》总共分为了上下篇章。

  分别是以画花草自然风光为主,讲究东方的构图骨架与西方明暗光影色彩的【西法重彩篇】,和画建筑和人物为主,将西洋线条结构透视焦点和东方意蕴风情相互结合的【线稿画篇】。

  线稿画篇相比于西法重彩篇,要多出了素描线条的融合。

  顾为经准备先从简单些的方面入手。

  这幅《豆花图》就是“西法重彩”的典型作品,涉及到的领域只有【中国画技法】和【油画技法】两者。

  他拿起画笔的瞬间,脑海中的《新体画精髓摘要》就开始给出大量的绘画细节要素。

  “西法重彩,着重以油画为本、中法为辅。花鸟均正面择取光线,淡化或弃之投影效果,对象柔和、清新奕奕如生,设色奇丽……”

  所谓的西法重彩,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用中国画的方式改造西洋油画。

  花鸟在保留油画的明暗效果,放弃大面积投影的灰调子,让整个画面看上去色彩柔和,走小清新的风格。

  部分情况下,甚至可以大胆的使用一些非水溶性的矿石颜料,进行色彩附着。

  当然,这只是“西法重彩”的理论方法而已。

  很多后世的学者也早就总结出来了,但画出来就不是那一回事了。就像相对论就在那里,能不能造出原子弹,还差了一个五常之间的距离。

  顾为经之前对这些理论的认识也很浅显。

  他画出来的画不东不西,不中不洋,完全是个四不像,看上去观感极差。

  可是现在,《新体画精髓摘要》提供的除了理论,还有具体的操作细节。

  “画豆花,先点叶,再提花,最后写枝。西洋油画重比例,故而枝叶不可直线接与花头,以翠玉色曲线填之。明暗阴影变化,以中锋逆笔填充,叶脉叶子浑然一体。”

  顾为经思索了片刻。

  按照上面的指导,画豆花的时候,应该先点出叶片,再画出花瓣,最后用翠绿色的曲线画出枝干填充之间的空隙。

  为了表达出明暗的阴影变化,应该要用毛笔的中锋,以逆笔倒着描摹出叶脉和叶子。

第167章 宫庭画师

  若是以前的顾为经,想要临摹《豆花图》,面对画卷上如今细致的植物纹理笔法,肯定是有狗吃刺猬,无从下手的感觉。

  国画和书法同源同脉,

  相比从“油漆工”演变出来的西方画家们拿着个小刷子在画布上狂刷,中国画领域,对于持笔用笔的讲究章法更多。

  仅是一支小小的软豪毛笔,

  就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散锋、藏锋六种用笔方式,以及焦、浓、重、淡、清五种不用的写墨手法。

  要是算上处理不同画面景物更细制的小分类。

  那么光是不同的勾墨线的方法,就有不下二、三十种类。

  无数画家一生时间就消磨在这些纷杂精巧的画笔上了。

  顾为经从呀呀学语时,就开始画国画。

  最近半年又有曹老和林涛教授这种高人指点,却也远远不敢说把每种笔法全都吃透了。

  他原本画花的枝叶时,喜欢用最圆润挺健的中锋,搭配水分和颜料各半的重墨用顺笔来勾边。

  这是最稳健的选择,

  中锋和顺笔勾线的方式,就像修车工具里的一字改锥,泛用性很强。

  你可以拿来拧一字螺丝、拧十字螺丝,撬个装饰板,拆个快递,必要时开个罐头也可以。

  反正啥活都能干。

  错是没有错的,只是不够好。

  很多的不够好堆积在一起,最终的画面上,就会形成天差地别的画面观感。

  “这幅画的原作叶脉……是这么用笔的!”

  顾为经仿照脑海中的提示,对照一边的高仿《豆花图》的纹理细节,突然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根据交响乐推测小提琴技法很难,

  可看着小提琴谱欣赏交响乐的音色,这对懂基本乐理知识的人来说,难度就成几何级别的下降了。

  此时那些原本晦涩的用笔轨迹,像是被巧手分开的蛛网般,一点点抽丝剥茧,将奥秘展露在了他的眼中。

  朗世宁的豆花图的枝干的用笔方式,明显就是用逆笔,沿着叶脉的生长方向勾出来的。

  “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逆笔,应该还融入些许中国画渍染的用笔技法。”

  顾为经观摩着脑海中《新体画精髓摘要》里的画法示例。

  他感觉脑中书上的示例范本中的用笔轨迹——

  郎世宁行笔过程中笔锋似乎有意的轻轻震颤,笔毫震荡间破开原有的平滑色彩,将叶脉呈现细齿状自然边沿,完全的表现了出来。

  栩栩如生。

  “不,与其说非要用渍染来理解,不如说……这更像是油画中很常见的,用笔刷的绒毛去轻轻摩擦亚麻布表面,所产生的笔触肌理!”

  顾为经握紧了拳头,喃喃自语。

  油画画家用笔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的一定之规,但是画家很讲究笔法和颜料色彩间的结合搭配。

  或许是文化习俗的缘故,相比有固定章法的中国画画法,西式画家要更加的“心流”。

首节 上一节 184/10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