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全都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缘故。
不同艺术风格之间的碰撞,往往能绽放出核聚变一般夺目的效果。
古往今来,文化融合,都是美术最重要的一环。
无论空间和时间的跨度有多么的遥远,帝国和帝国之间隔着大洋雪山,还是战争或者瘟疫。
两个文明自从开始见面的那一瞬间,文化的融合就开始发生了。
人类从来都不是一座孤岛。
美术艺术的融合,也比普通人想象的还要漫长,也要坚韧的多。
考古学家们能在埃及帝王谷的壁画上,看到中亚、阿拉伯等外族风格的元素逐渐变迁融入其中。
那时百米高的胡夫金字塔还没有开始建设,世界上最后一头猛犸象,还在雪原上慢悠悠的闲晃。
人们也能在印度河畔所诞生的健陀罗佛教美术中,看到希腊化的影子。
能在千年前的多瑙河沿岸,欧洲的心脏,在出土的绫罗绸绢的残片中想象,那时欧洲的领主们也曾经目光沿着遥远的海上丝绸之路,向着远东眺望,一睹盛唐芳华。
交响音乐家德彪西根据江户时代葛饰北斋的传世浮世绘名作《神奈川冲浪里》为灵感,创作出了不朽的音乐名篇《大海》,当这首交响乐在巴黎掀起狂潮的时候,德彪西虔诚的将《神奈川冲浪里》用做乐章封面,表达对东方画家的敬意。
战争能摧毁生命,却很难摧毁文明。
两千五百年前,不可一世的亚历山大大帝曾带着他的千军万马向东进发。
传说中,这位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统帅决定,要将他的敌人永久的从肉体和文化上都从世界上抹去。
他命令士兵烧毁农田,在焚烧的土壤里撒下盐和荆棘的种子,再把男女老幼和牲畜全部带走。
占星巫师告诉亚历山大——“这样那里将不再有人生欢笑,艺术与诗歌,只剩下野兽和荒草。”
光荣的希腊灭亡了,勇敢的波斯帝国失败了。
他们的文化却依然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希腊、波斯、东方文化……在战争的烈火中,来自不同国度文化像是不死的藤蔓,互相缠绕,彼此融合,在盐和荆棘中顽强的生长。
早期的文化融合往往是伴随着战争与贸易缓慢发生的。
到了十七世纪以后。
随着文化交流的速度加快,开始有天才般艺术家们主动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融为一体。
这些艺术大师们大多数都创造出了让世界惊叹的成就。
郎世宁就是其中的代表。
顾为经看着系统的面板里的《新体画精髓摘要》,深深的吸了口气,点击了领取。
【物品:《新体画精髓摘要》朗世宁】
【品质:知识卡片】
【特效:获得知识类卡片后,你将会明悟通晓其所对应的内容。】
【装备要求:中国画等级Lv.4、油画等级Lv.4】
【大师简介:郎世宁,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意大利米兰人,宫廷画家,清代十大画家之一。
郎世宁擅绘骏马、人物肖像、花卉走兽,开创性的创造出了“新体画”的美术流派。风格上强调将西方绘画手法与传统中国笔墨相融合,受到皇帝的喜爱,也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和审美趣味。】
【备注:西方的美,东方的韵,融合起来,便是我的人间。】
刹那间,顾为经就感受到了一套穿着繁复威严古装的宫庭画卷,在自己脑海中徐徐展开。
在曹老指点他去研究朗世宁的新体画美术风格之后,顾为经就观看过很多这位艺术家的画册。
无论是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名画,还是流落于海外巴黎吉美美术馆或者日本早稻田大学馆藏的作品,官网上都有电子画册。
顾为经其实对郎世宁的新体画风格并不陌生。
可大量信息流入心中,脑海中画卷缓缓展开,连头发丝粗细的勾线毛笔的一笔一画都纤毫毕现。
那一瞬间,
他还是感受到了,当初清朝皇室看到这样创新性艺术风格的震撼。
融合性的艺术风格,能够轻易贯穿东西的文化隔阂,在大洋两岸都获得同样的赞誉。
雷诺阿曾在东方瓷器店里做学徒,莫奈一生酷爱东方文化,与这些更加偏向西式思维的艺术家们相比。
朗世宁虽然是个意大利人,但这位陪伴东方君主半个世纪的艺术家,却更加像是一个东方人,他的美术思路和做画思路也更加东方。
第166章 新体画精髓摘要
顾为经闭目感受着,系统所提供的这本《新体画精髓摘要》上,所涵盖着的丰富内容。
毛笔持笔、油画笔持笔、调色、用笔、焦点透视……
海量的信息从脑海中流过,
让他的眼前甚至出现了彩色的幻觉,好像走进了三百年前的清宫紫禁城,正在亲眼目睹这位得授乾隆皇帝亲封的三品顶戴花翎的洋画师如何作画。
他曾经得到过的王维的《摩诘手记》。
那本书更多的像是一本东夏传统士大夫的文人随笔,文学气质很浓。
虽其中不乏让人耳目一新灵光一现的绘画诀巧,
然而还是远没有这本《新体画精髓摘要》,对于郎世宁作品绘画技法的阐释,来的全面和精细。
郎世宁这种宫廷画师的作品传承有序,就和官窑瓷器一样,很少能流落到民间。
因此东夏的两岸故宫以及美国、日本、法国的博物馆馆藏了郎世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品,大多都保护的很好。
中外都不乏有专门研究新体画技法的专家学者。
不过,是根据完成的作品来还原作画技法。还是根据画家本人的绘画心得,揣摩研究作品。
二者的难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作品画卷丰富的色彩和华丽的视觉观感,是由最细微的笔法层层交织而成。
想要逆推,就像从一首宏大的交响乐中,推测出第一小提琴手左手的指尖如何轻轻挑动细如发丝的琴弦。
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非常困难。
历史上这种留下画作,画法却失传的绘画技法其实并不少。
中国画的双钩重彩技法、西洋蛋彩画的某些颜料配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光线透视技法……
有些是因为战争,有些是因为技艺太过繁杂,有些是因为小众画派的敝帚自珍,甚至干脆只是因为某些颜料矿石在百年前就枯竭了。
只能留下后代学者在一声声徒劳的叹息中,绞尽脑汁的推测复原。
顾为经也不知道,
这本艺术理论作品,是系统根据郎世宁的作品还原总结的。亦或是历史上艺术家郎世宁真的写下过技法心得,只是在不为外人所知的情况下,又亡佚于时间长河。
朗世宁本人的具体绘画技法像是一个黑盒。
文献中关于他的绘画特点记载很多——“场景宏大,笔法浑然,绘画细腻,无一败笔”云云。
详细的画法却几乎没有记录。
清代名臣大画家工部侍郎年希尧的回忆录中,提到过几句他曾经跟随朗世宁学过西洋重彩,受益匪浅。
以及《清·起居录》中记载,乾隆曾命令,“再将内务府聪明秀气些小孩子挑六个,跟随(郎)世宁等学线稿画,此等画法颇见精细,让人耳目一新,不可失传。”
后人这能找到这些只言片语的史料记载,让人遐想无限。
顾为经深知系统这件奖励的珍贵。
东夏历史上,专业的艺术类“教材”其实非常的少。
著名的《画经》、《绘画六法》更多的时候,也只是一种宏观上的讲述美术哲学的文学著作,而非技法教学。
想学真东西。
要不然投个好胎。
要不然,先跟老师做五六年、七八年端茶送水画童。然后再当个几年学徒,最后再考验考验人品,过五关斩六将,一个大画家一辈子能收五、六个入室真传弟子都算多的了。
徒弟恨不得比儿子还重要。
这就是为什么曹老收徒,会是震动画坛的大事。
放在古代,这种士大夫阶层里的文宗、画宗收关门弟子,搞不好皇帝都会关注的。
专门靠画画吃饭的宫廷画师,就更不愿意把看家的本事教给别人了。
父传子,子传孙,世袭铁饭碗。
只要手艺不丢,就饿不死。
直到顾为经小时候学画,老爷子教他家传的国画技法的时候,就算不算多么高深,可连不干这一行的大伯都是不让听的。
这本细致入微,阐释绘画技法的《新体画精髓摘要》毫无疑问价值千金。
在古代,光是把这本书吃透了,就足够一个顶尖画家开宗立派了。放在武侠小说中,这就是足以在江湖上掀起腥风血雨的绝世秘籍。
有了这部书,
一直困扰自己的融合画风格的割裂感,应该就有了解法。
顾为经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很快就将各种胡思乱想扔出脑海,平静了下来。
他知道,
系统给的只是知识卡片,而非一条龙式的技能。
明白应该怎么画,和真的把画画在纸上栩栩如生,之间的所需要的往往是极其枯燥乏味的练习和苦功。
《摩诘手记》里的诀窍更多的是经验性的而非技术性的。
就拿用手指搅拌朱砂举例,发现这种窍门需要大量经验的积累,但知道后方法后连一个幼稚园的小孩子都能轻易做到。
哪怕是这样,
为了在《礼佛护法图》的壁画上调配出最恰当的颜色,也耗费了顾为经足足一个中午的时光。
伯里曼的《人体结构解剖》,更是只有搭配素描技法高达恐怖的Lv.9的门采尔的绘画基础心得的用笔水平,才能发挥出让人惊艳至极的效果。
如果换成顾为经原本的素描水平,则立刻变成了狗骑吕布,只能说是中学生领域里的惊艳罢了。
想要真的把系统奖励的知识卡片,化为己用,画到人家郎世宁的地步,还有的是要练呢。
……
夜晚的顾氏书画铺,依旧亮着灯。
回到家后,今天顾为经并没有急着回自己的卧室。
刚刚获得了新的知识卡片,如果不画点什么,他是很难睡着的。
顾为经在自己家的小画廊门面里转悠了片刻,终于在一面墙前停下了脚步。
【《仙萼长春图册之豆花》“Bean Blossom of Changchun Atlas”】
【类型:绢本设色(精细复制品)】
【艺术家:清·朗世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