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巨头从娶女儿国王开始 第37节

  “江联络,我们能安排设计处的同事过来在旁边的会议室办公吗?”

  “刚刚你说的那些方案,我们虽然都在记录,但是有不少细节都还需要跟你请教。”

  江辉一个人在台上讲了两个多小时,不管是首内的人,还是首都工业学院的人,都已经心服口服。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不服气是没有意义的。

  人往往容易嫉妒比自己优秀的人,但是如果对方比自己优秀太多,反而会变为佩服。

  就像是爱因斯坦和钱老这种科学家,有几个人会嫉妒他们?

  大家心中有的只有佩服!

  程涛和胡水文等人,此时对江辉的佩服之情,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

  哪怕是现在江辉说出一些他们完全理解不了的发动机改进方案,他们都会立马去执行。

  这种信任关系,已经快速的建立了起来。

  “没有问题啊,首都附件厂和首都汽车减震器厂、第一弹簧厂等配套厂都安排了技术人员过来一起画图,大家更加方便的沟通。”

  “我们甚至可以腾出几间专门的会议室出来,用来给BJ212升级换代项目小组的相关人员使用,大家一起搞一场BJ212升级换代的大会战。”

  江辉来到这个年代也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

  对于这个时代的许多特色做法,也算是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

  像是大会战这种东西,后世已经很少有人提。

  但是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却是很正常的事情。

  甚至就是今后的十年,在一些领域也都时不时的会有大会战的这种模式在产生。

  “小江的这个提议不错,为了更好的做好BJ212升级换代的工作,我们‘汽车工业一条街’的各个厂家,大家一起合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项目搞成功。”

  朱建生这个也站出来添了一把火。

  他算是看出来了,江辉现在的威信已经慢慢的树立起来了。

  那么完全可以把更多的资源调集起来供他使用,最大程度的发挥他的影响力。

  人多力量大,这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首内完全支持江联络你帮忙组织各个配套厂展开大会战,争取在未来三个月内就完成所有的设计工作,开始展开零件的试作。”

  程涛代表首都内燃机总厂站出来表态。

  这一次的大会战,他有充分的信心首内不会拖后腿。

  毕竟刚刚江辉说的那边改进项目,哪怕是没有办法全部落实下去,只是改进一部分也能让现在的发动机的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这不仅对首内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就是对整个华夏的汽车工业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

  因为有些东西是通用的,你在首内的发动机上可以进行类似的改善,在其他型号的汽油机上也可以水平展开。

  到时候整个华夏的发动机技术水平都能往上走一个台阶呢。

  “等会我去跟陈总工沟通一下,以首都汽车制造厂的名义把这个大会战搞起来。”

  这种协调各方力量的事情,自然是很适合朱建生去推进。

  毕竟他也是首都汽车制造厂挂名的副总工程师呢。

  “对了,我们这个发动机完成改善之后,你觉得性能会有多大的提高啊?”

  虽然刚刚江辉说了那么多具体的改进项目,但是对于改完之后的样子,程涛还是有点没谱。

  “功率至少可以提升30%,油耗下降15%。”

  “最终的效果还要看样机生产出来之后进行检测才能确定。”

  江辉说了一个相对保守的数据。

  不过就是这个数据已经让程涛他们非常的满意了。

  “那实在是太好了,我现在就回厂里面开始安排后续的制图事宜,尽快的把设计方案定下来。”

  程涛现在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这个年代的人,工作积极性上来的时候,那真是日夜不停地干活都愿意。

  特别是对未来很有期待的时候,大家干活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对于程涛他们来说,全新一代的2.5L直列四缸发动机即将在首内诞生,这绝对是一件值得奋斗的事情。

  将来指不定依靠这个事情,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都能变得顺利很多。

  更加关键的是首内的业务必定可以更上一层楼,他们这些职工享受的待遇肯定也会变好。

  很快的,大家就各自行动。

  陈奇那边听了朱建生的汇报,自然不会反对。

  与此同时,他也专门去跟厂长郑海明进行了汇报,直接在首都内燃机总厂的大门口挂了一个“大战365天,为BJ212升级换代做贡献”的一个横幅。

  各个配套厂的技术人员也是纷纷的来到了首都汽车制造厂设计处那边配合展开图纸开发,那热火朝天的模样,让不少人都有点羡慕。

  江辉的名字,在首都汽车制造厂乃至附近的配套厂里头,也算是正式的出名了。

  江联络的称呼,慢慢的成为了许多人口中经常出现的词语。

  “江联络,我听说你们对BJ212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零部件都做了许多的改进。”

  “但是有一个事情,不知道能不能也加入到改进项目之中。”

  黄文彬作为驻厂军代表,自然也是很关心BJ212升级换代的事情。

  毕竟第一代BJ212的研发初衷就是为了满足部队的越野车使用需求。

  后面才开始慢慢的被地上采用的。

  而每年生产的BJ212,一半以上都是分配给了部队,所以黄文彬肯定是要将相关的一些情况反馈给江辉。

  “黄代表,有什么需求您尽管提。”

  “只要我们项目小组能够做到的,我们一定全力去做。”

  “如果我们小组现在还做不了的,那么就创造条件去做到。”

  江辉接人待物的水平,跟一般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自然是完全不同的。

  不管他说的是不是真心话,至少人家听了很舒服。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我可就直说啦。”

  黄文彬早些年也是南征北战,参加了不少战斗,并且他这个人在解放前就是高中文凭,算是很有文化的人了。

  “我们新一代BJ212的车身,能不能把强度提升上去?”

  “不管是为了碰撞的安全性,还是为了整车的耐久性,强度都是很重要的。”

  黄文彬这么一说,站在江辉旁边的朱建生、侯国明等人,立马就意识到了这是一个有点难搞定的要求。

第53章 高强度汽车用钢

  车身强度这个东西,在这个时候还是一个相对比较陌生的话题。

  至少在华夏是这个样子的。

  大家还处于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然后再讨论好不好。

  但是在后世,车身安全性作为汽车安全的基础标准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其中车身强度和刚度,又是跟车身安全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参数。

  车身强度是指,在发生碰撞等对车身施加很大外力时车身不容易被损坏的能力。

  车身刚度是指在车辆的使用中受到不至于损坏车身的一般外力时车身不容易变形的能力。

  强度不足的后果是车身发生开裂、断裂、塑变及压溃等,使车身丧失使用功能。

  刚度不足的车身在使用中会发生吱吱声和高频振动声,车身开口部位发生变形,导致车门开闭困难、密封性下降。

  甚至车身刚度不足会影响车辆高速转弯时的稳定性。

  由此可见,车身结构要有必要的强度和刚度。

  虽然车身强度和刚度不是同一概念,但一般来讲,强度高的车身刚度也好,在行驶中受到各种外力的变形小。

  黄文彬所说的车身强度,基本上也就是蕴含了强度和刚度两个概念。

  要提升这个参数,放在后世是很简单的。

  多用一些热冲压成型零件,多采用一些980MPA的超高强度汽车钢板,整体的车身强度自然就上去了。

  但是对于1978年的华夏来说,根本就还没有高强度汽车钢板的说法。

  甚至现在生产的BJ212,为了提升车门侧的碰撞强度,都只能通过结构方面的优化来达成。

  “黄代表,等我们1:1油泥模型制作出来之后,车身结构的设计也会进一步的落实下去。”

  “不过要提高车身强度,最关键的还是需要有高强度汽车用钢,要不然就算是设计的再好,材料不达标,也是没有意义的。”

  江辉的这个回答,倒也不是在推卸责任,而是陈述了一个事实。

  首都汽车制造厂虽然是地方上的大厂了,但是自己并没有生产汽车钢板的能力。

  BJ212上使用的钢板,几乎都是鞍钢和首钢那边生产的。

  要想在这方面做出比较大的突破,就要跟钢厂那边有充分的合作才行。

  “高强度汽车用钢方面,江联络你有什么想法不?”

  对于江辉的回答,黄文彬倒是不觉得意外。

  他既然关注车身强度的问题,肯定也是知道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

  原本他只是随口一问,没想到江辉居然说道:“我倒是有一些想法,但是都没有经过验证,需要跟首钢的专家沟通一下,看看他们是否觉得这些理论有价值。”

  高强度汽车用钢对江辉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不说现在抗拉强度达到340MPA就会被认为是高强度钢板,就算是后世的980MPA的汽车钢板的生产工艺,江辉也是很熟悉的。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整理几篇文章出来,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材料学这个领域,很多东西都是通过各种试验得出来的。

  江辉哪怕是很清楚自己拿出来的东西是可以直接用的,也没有人会相信。

  甚至他要是这么说了,别人心里面对江辉的评价都会低一个等级,觉得他连基本常识都不懂。

  所以这个时候只能是拉着其他的高校或者钢铁厂一起来合作了。

  “我有个同学是首都钢铁学院钢铁冶金系教授,你要是有汽车钢板相关的想法,倒是可以跟他去交流一下。”

  虽然江辉只是说他有一些想法,不过朱建生对他很了解,知道江辉肯定是心中已经有了一些方案才会这么说。

  既然如此,那就找专业的人士交流一下。

  “要是钢铁学院那边的教授一起帮忙的话,那么我觉得提高BJ212车身强度的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一大半了。”

首节 上一节 37/4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